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结肠充气三维重建造影技术对结肠癌诊断与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过MPR、SSD、CTVE等后处理技术重建得到清晰的三维立体图像。结果58例结肠癌患者,发生在右半结肠24例,偏肠腔一侧生长,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肿块与周围肠壁分界较清楚。左半结肠15例,表现为肠腔狭窄且较局限或形态不规则,同时肠壁不同程度增厚。19例呈较大溃疡,病变近段充气肠管有不同程度扩张。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结肠充气三维造影扫描对结肠癌病灶显示准确,对病变分型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何升校 《江西医药》2009,44(3):269-271
目的探讨螺旋CT充气结肠造影及后处理对肠腔良性狭窄的诊断价值,比较多层螺旋CT与结肠镜的优缺点,为临床选择诊断手段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7例结肠镜检失败、加做结肠充气造影的病例,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例病例中,CT发现肠壁肿块导致肠腔狭窄的15例,肠外病变压迫结肠壁的2例。结论多层螺旋CT不仅能发现肿块来自肠壁,对肠外病变的判断明显优于结肠镜;在病变定性上,CT也有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3.
赵国权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9):1318-1319
目的:探讨结肠癌CT检查前的准备要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40例结肠癌病变CT检查前准备情况及CT表现。结果:经过细心准备,结肠占位病变显示清楚。表现为结肠壁不规则环形增厚或局限性增厚,肠腔不规则狭窄,软组织肿块,能明确显示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以及伴发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和脏器转移情况。结论:结肠CT检查前造影剂选择、口服时间和剂量很重要,CT对结肠肿瘤诊断有很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杨磊 《北方药学》2012,(10):48-49
目的:探讨X线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小肠Crohn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07年6月~2012年6月收治小肠Crohn病患者,对其分别给予X线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统计两种检查的影像学表现。结果:25例患者中,X线表现为:黏膜增粗24例,卵石征18例,多节段病变20例,线形溃疡19例,假憩室样改变8例,肿块/脓肿4例,肠腔狭窄16例,瘘管/窦道8例;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表现为:肠壁增厚25例,肠壁分层16例,多节段病变21例,强化增加24例,肠腔狭窄11例,蜂窝织炎18例,窦道/瘘管9例,肠系膜血管增多("梳征")14例,假憩室6例,病变肠管周围纤维脂肪增多9例,多发淋巴结肿19例,脓肿和炎性肿块7例。说明X线造影对黏膜病变敏感,CT诊断对肠壁病变敏感。结论:X线和CT对于病例的检出各有所长,通过X线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结合应用,更加有利于对小肠Crohn病的正确诊断,能够帮助临床及时发现并发症全面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5.
邱勇  江毅平 《江西医药》2009,44(3):265-267
目的探讨口服清水、温生理盐水保留灌肠后螺旋CT平扫加增强对结肠癌术前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的螺旋CT表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螺旋CT诊断与分期的准确性。结果42例中CT显示肠壁增厚42例,肠腔内肿块34例,浆膜面模糊20例,肠系膜索条状影2例。CT发现淋巴结转移31例(直径≥10mm),病理证实28例。11例无淋巴结转移者中,术后病理发现2例有淋巴结转移,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3%和75%,准确率为88.1%。按照改良Dukes分期对照术前与术后病理,35例分期正确,7例分期错误。CT分期准确率为83.3%。结论螺旋CT平扫加增强结合口服清水、温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检查对结肠癌诊断和分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检查结肠癌对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1例结肠癌患者术前的结肠造影及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X线诊断符合率为94%;螺旋CT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CT是判定癌肿是否穿透肠壁、邻近器官的受侵、并发症的有无、淋巴结和远隔转移等,为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评价多层螺旋CT对于结肠癌合并肠壁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们院2008年1月至2015年9月经外科手术证实的17例结肠癌合并穿孔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资料分析,在17例患者中,11例经腹部X线平片发现有腹部游离气体,15例多层螺旋CT发现有腹部游离气体。所有17例病例均发现结肠病变处管壁程度不同的增厚,伴有肠梗阻6例,多层螺旋CT术前正确诊断结肠穿孔15例,诊断正确率为88.2%。术前正确诊断结肠癌合并穿孔13例,诊断正确率为76.5%。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诊断结肠癌合并穿孔方面,与临床上常规腹部平片比较,能显著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术前诊断价值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结肠充气检查结肠癌相对X线气钡造影的诊断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来我院检测并经手术证实为结肠癌的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采用64排螺旋CT结肠充气检查结肠癌,30例采用X线气钡造影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准确率、漏诊率并分析64排螺旋CT结肠充气检查的优势。结果 CT结肠充气检查结肠癌准确率为91.4%,漏诊率为8.4%;X线气钡造影检查结肠癌准确率为96.7%,漏诊率为3.3%,两组检测准确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T检查能发现和显示病变,确定病变的侵犯范围及转移情况,是临床确定治疗方式及判定预后的主要检查方法。结论 64排螺旋CT结肠充气检查不但有助于对结肠癌的判断,而且能确定周围组织受肿瘤侵犯的范围,以及恶性肿瘤的转移情况,也是临床判断预后情况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肠道淋巴瘤的影像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3例肠道淋巴瘤病例,对病例的多层螺旋CT检查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影像表现为肠壁增厚,增强扫描轻度至中度强化,21例肠腔扩张呈"动脉瘤样",9例表现为病变区域肠腔狭窄,3例表现为夹心面包征。结论肠道淋巴瘤的CT检查征象具有一定特征性,对肠道淋巴瘤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检查对回盲部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回盲部肿块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28例中回盲部腺癌15例,CT平扫表现为回盲部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邻近盲肠肠壁不规则增厚,肠腔狭窄。淋巴瘤2例,表现为回盲部肠腔内软组织肿块,密度较均匀,周围脂肪间隙较清晰,增强扫描轻中度均匀强化,伴肠系膜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阑尾周围脓肿6例,表现为回盲部类圆形或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内部见低密度坏死区及气泡影,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增强扫描壁呈环状或蜂窝状强化,低密度坏死区不强化。肠结核2例,表现为肠管壁增厚,分层状,粘膜面明显强化,肠腔呈不规则狭窄,肠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呈环状强化。阑尾粘液囊肿3例,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水样囊性肿块,壁均匀,其中1例囊壁伴有弧形钙化,增强扫描壁轻度强化。结论 CT检查对回盲部肿块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袁赟 《现代临床医学》2008,34(6):452-453
目的:探讨结肠癌在CT上的影像表现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结肠癌的CT影像诊断资料。结果:结肠癌的主要CT表现为肠腔内肿块、肠壁增厚、肠腔狭窄及肠梗阻、癌性溃疡、肠壁异常强化、肠外浸润及转移。结论:CT检查在结肠癌诊断中能全面、直接、客观地显示病变概况,了解癌肿与相邻组织、脏器的关系及有无肠外浸润、淋巴结转移等方面情况,并可根据CT检查结果作出简便的CT分期,为临床治疗及外科手术提供参考及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陈波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7):101-103
目的探讨螺旋CT对结肠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35例经结肠镜活检为结肠癌的患者,均进行低张保留水灌肠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根据其表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CT可以清楚地显示结肠癌的部位、大小及形态。平扫中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偏心性增厚及向腔内突出的软组织肿块影;双期增强后表现为大部分软组织密度影明显强化。CT显示淋巴结转移13例,肝脏转移2例,2例伴有大量腹水及大网膜转移。所有患者的CT诊断均得到了手术病理确诊,CT诊断的准确率为100.0%。结论结肠癌在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中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是结肠镜和气钡灌肠的一种很好的补充检查手段,能为临床医师判断预后和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并比较X线钡剂造影、CT在十二指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十二指肠肿瘤的普通X线钡剂造影和CT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钡剂造影十二指肠肿瘤主要表现为充盈缺损、黏膜破坏和功能改变等。CT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肠壁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肠外侵犯和周围脏器改变及壶腹部肿瘤伴随胆道系统、胰管的扩张表现,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X线钡剂造影可发现早期病变,观察腔内改变和功能变化优于CT。CT检查可显示肿瘤的范围及其周围的浸润和转移,是钡剂造影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结肠癌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近年来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并表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结肠癌的正确诊断、分型判断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均有积极意义。为探讨数字胃肠造影和螺旋CT检查对于结肠癌的诊断价值,笔者回顾院内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充气增强扫描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MS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局限性肠壁增厚为观察对象,结合平扫、增强检查观察肠壁的强化方式及程度,同时采用多平面重建技术观察病变部位(MPR)。结果:50例结肠癌在平扫CT上表现为肠壁局限性增厚,增强后病变部位明显强化,MPR可以准确显示病变部位及累及范围,与术中定位一致。以病理学为金标准,MSCT充气增强扫描准确诊断结肠癌47例,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6%,92%,94%。结论:MSCT充气增强扫描可以清晰显示肿块部位、大小及形态,同时联合应用MPR重建显示周围浸润、直肠受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对结肠癌准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肠癌的CT表现,以提高认识。方法:对25例经病理证实结肠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盲升结肠10例,结肠肝曲4例,横结肠3例,结肠脾曲1例,降结肠7例,乙状结肠及直肠各2例。肿块型14例,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多数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狭窄浸润型11例,表现为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病灶不同程度侵犯邻近组织结构和远处转移。结论:CT对结肠癌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32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越  窦新民  康柳青 《河北医药》2009,31(23):3232-3233
目的初步探讨32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2排螺旋CT对20例经病理确诊结肠癌患者行结肠充气容积扫描,在独立工作站上行结肠三维重建,包括表面遮盖法(SSD)、CT仿真内窥镜技术(CTVE)、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及透明重建技术(Raysum),将各种重建后图像与手术病理资料分别行对照分析。结果MPR在检出病灶的同时还可对病灶的密度、形态、范围、肠壁受损程度以及肠外情况做出准确判断,而CTVE对病灶大体形态显示上略占优势,SSD及Raysum能较好显示结肠病变范围及肠腔狭窄程度。结论通过容积扫描发现病灶后.再通过SSD、CTVE及Raysum对全结肠进行浏览,并运用MPR对病灶进行多视角、多方位观察,能够提高CT对结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8.
滕君 《哈尔滨医药》2006,26(6):42-43
目的探讨X线及CT对回盲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回盲部良恶性病变的X线及CT表现。结果46例中良性病变20例,主要是炎症性病变,X线表现:2例克隆氏病(Cron's病)位回肠末端狭窄,粘膜粗乱,有“卵石症”;CT表现为不均匀软组织团块,肠壁及筋膜增厚,不均匀或环形中等度强化。恶性病变26例,X线表现:不规则块状充盈缺损;其CT表现为肠腔内外软组织肿块,肠腔不规则狭窄,肠壁增厚肠周浸润,高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X线及CT对回盲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梅红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2083-208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结肠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32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肠癌病人,回顾分析术前MSCT表现,并参照术后病理结果来评价螺旋CT分期的准确性。结果MSCT能显示肠腔及肠壁的改变、病灶与周围组织关系,并可显示周围组织器官的侵犯及有无远处转移。32例结肠癌病例中,MSCT检出30例,漏诊2例,敏感度为93.75%;淋巴结转移共20例,MSCT显示出15例,敏感度为75%;4例肝脏转移的病人均被MSCT发现;两者的TNM分期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一致性(P〉0.05)。结论结肠癌术前MSCT检查对结肠癌的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意义,对能否手术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结肠粘液腺癌的CT表现,提高术前诊断。方法比较分析30例结肠粘液腺癌的CT表现及病理结果。结果 30例患者均有异常CT征象,其中表现为肠壁增厚的有19例,肠腔内肿块5例,肠腔外肿块6例,周围系膜增厚的有25例,20例病灶出现低密度囊性灶。结论肠壁增厚,囊性低密度灶及肠外系膜增厚是结肠粘液腺癌的主要CT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