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脂、炎症因子水平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134例接受PCI成功术后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组67例则在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80能mg/d,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hs-CRP)及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血脂水平及hs-CRP水平降低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狭窄率为5.97%明显低于对照组19.40%(P〈0.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为14.93%,观察组为4.48%,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狭窄具有预防作用,大剂量疗效更显著,安全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脉介入术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57例行冠脉介入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29例,曲美他嗪20mg每日3次联合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30d)和B组(28例,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30d),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d及术后30dhs-CRP的变化。结果术前、术后2d及术后30d,A组hs-CRP水平分别为(10.03±4.47)、(24.12±4.68)及(13.46±4.06)mg/L,B组则分别为(9.21±3.10)、(23.18±5.47)及(16.10±3.93)mg/L,A组、B组的术后2d与术后30d比较,hs-CRP下降程度有显著差异性(P〈0.01)两组术后30d比较,A组hs-CRP水平较B组下降明显,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能够使PCI术后hs-CRP水平显著下降,抑制炎症反应,有利于预防再狭窄。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阿托伐他汀的临床药理作用,探讨分析阿托伐他汀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中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寻找合适的剂量与治疗方法。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阿托伐他汀10mg/d组)B组(阿托伐他汀20mg/d组),每组各60例,对比治疗前与治疗4周、8周后患者血脂变化。结果 A组、B组患者在经过8周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降低,P〈0.05,B组患者血脂水平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证明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有明显疗效且对剂量有明显依赖性,剂量越大治疗效果越明显且不良反应不增加,临床效果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4.
白智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2413-2415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血脂和心脏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 将冠心病患者132例按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与C组,分别于PCI手术成功后给予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比较三组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及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B组与C组TC和LDL-C降低更为显著(P<0.05);C组心脏缺血事件及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A组和B组,但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脂水平,减少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脂、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接受PCI的ACS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分别接受阿托伐他汀10mg/d和40mg/d治疗。测定术前,术后4、12、24周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观察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服用阿托伐他汀24周,2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和hs-CRP水平及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B组血脂和hs-CRP水平较A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但2组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PCI术后再狭窄具有预防作用,强化剂量作用更明显,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万巧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4,(15):2305-2307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内皮及心脏功能影响,比较两种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81例。两组均给予心肌梗死常规治疗,A组同时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B组(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总胆固醇( TC)、总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均显著降低,血流介导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血清NO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73、2.487、2.422、2.556、3.223、3.175、2.583、2.542、3.528、3.107、3.506、2.982,均P<0.05);A组TC、LDL-C和hs-CRP显著低于B组(t=2.327、2.228、2.328,均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他汀均可以降低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减轻炎性反应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两者近期疗效相近,但瑞舒伐他汀具有更强的降脂和减轻炎症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初发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确诊初发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实验组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d治疗,观察治疗后对血脂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hs-CRP)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均能够改善治疗后血脂水平,但观察组治疗后改善血脂水平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hs-CRP平均水平(1.82±1.37)mg/L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hs-CRP平均水平(3.39±1.39)mg/L,P〈0.01;两组均能够降低治疗后IVUS参数,但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80mg/d能够通过改善血脂水平、hs-CRP水平和降低治疗后IVUS参数等机制延缓和逆转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但其安全性和远期效果尚需大样本和多中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用于治疗介入术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济源市人民医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介入治疗术后的8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两组患者均采取冠心病常规的治疗,然后,观察组的40例患者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之上进行采取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剂量为80mg/d)进行治疗,而对照组的42例患者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采取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剂量为20mg/d)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的变化以及心脏缺血事件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心脏的缺血事件的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情况,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和C反应蛋白的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比较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介入术后冠心病患者采取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而且治疗过程中出现心脏缺血事件情况也明显的减少,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的治疗,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的治疗,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血脂变化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A组、B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O5;治疗后B组患者血脂水平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有明显疗效,剂量越大治疗效果越明显,临床效果安全稳定,但对于更大剂量是否适用于老年患者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高敏血清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A组)53 例:PCI术前起始负荷量阿托伐他汀80 mg,后每日20 mg;B组40 例,PCI术前术后每日阿托伐他汀20 mg.于PCI术前服药前及术后24 h,7 d分别测定hs-CRP水平.结果:术前两组患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后24 h A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B组,7 d后A组hs-CRP水平仍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负荷剂量组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hs-CRP水平,可能会降低PCI术后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及再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前后生物标记物的变化趋势及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患者合适的他汀剂量。方法:本研究入选188例择期冠脉介入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d^-1;B组6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1;C组6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d^-1。观察围手术期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生物标记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结果:3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6天后检测血脂各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3组患者术前服用阿托伐他汀3天后生物标记物即有下降(P<0.05);3组患者PCI术后12小时生物标记物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1);3组患者术后3天生物标记物较术后12小时有明显降低(P<0.01),且C组患者降低程度更大(P<0.01)。结论:冠脉介入术可造成血管炎症反应,阿托伐他汀可降低此炎症反应,并不依赖调节血脂作用,剂量为40 mg·d^-1的治疗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肺心病并高脂血症患者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其调脂的同时对大内皮素(big-E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肺动脉压力(PAP)改变情况。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肺心病高脂血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即A组(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B组(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2组之间匹配非处理因素,比较2组治疗24周后血脂水平,big-ET及Hs-CRP、PAP变化情况。结果 2组在治疗24周后血脂及内皮功能、肺动脉压力均有改善,血清hs-CRP水平均有降低(P〈0.05),B组24周后big-ET水平及hs-CRP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PAP改善B组较A组明显(P〈0.05)。2组之间不良反应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他汀类药物在调脂的同时具有非调脂依赖性心脏保护作用,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慢性炎症反应,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心功能,并随剂量的增加其作用增加。  相似文献   

13.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脂、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 140例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n=70)和B组(n=70),A组接受阿托伐他汀一日1次10 mg,B组接受阿托伐他汀一日1次20 mg治疗.测定术前、术后4、12和24周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服用阿托伐他汀24周,两组血脂和CRP水平及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B组血脂和CRP水平较A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但两组心脏事件发生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狭窄具有预防作用,强化剂量作用更明显,且安伞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LR4、MyD88、NF-κB 的表达,分析丹参酮ⅡA 磺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其表达的影响,以 TLR4炎症信号通路为靶点探讨丹参酮ⅡA 磺酸钠治疗冠心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诊治的冠心病患者160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100例作为对照。采用 Real time-PCR 和 Western blot 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LR4、MyD88、NF-κB mRNA 和蛋白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高敏 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1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 A 组和观察 B 组,每组80例。观察 A 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 B 组在观察 A 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疗程均为30 d,比较2组 TLR4、MyD88、NF-κB mRNA 和蛋白表达、hs-CRP、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组 TLR4、MyD88、NF-κB mRNA 和蛋白表达、hs-CRP、TNF-α水平显著升高( P ﹤0.05)。TLR4、MyD88、NF-κB 蛋白表达与 hs-CRP、TNF-α呈正相关( r =0.761和0.802,0.699和0.774,0.835和0.749,P 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 A 组和观察 B 组 TLR4、MyD88、NF-κB mRNA 和蛋白表达、hs-CRP、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 P ﹤0.05);但观察 B 组降低程度更明显( P ﹤0.05)。结论丹参酮ⅡA 磺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通过抑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LR4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发挥抗炎作用,可能是丹参酮ⅡA 磺酸钠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CABG)术后心房颤动( AF)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并行CABG手术的患者90例按随机、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术前1周开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对照组不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患者进行连续7d的心电监护,记录AF的发生情况。检测术前和术后7d 2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AF发生率为1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F持续时间和最快心室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2组间术后AF起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间术前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7d的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减轻CABG术后的炎性反应程度,降低术后房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宋强 《中国实用医药》2014,(22):165-166
目的:分析使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60例冠心病应用阿托伐他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30例,甲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乙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对两组患者应用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随访患者,记录12个月内发生的心脏事件。结果在应用的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出现了肌肉疼痛、消化系统不适、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甲、乙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26.65%,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类型以及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乙组患者12个月内发生的心脏事件少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对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8月择期行PCI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2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10 mg组(A组)和20 mg组(B组),每组51例。在患者择期行PCI术前、术后抽血测患者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和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记录术后30、180 d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A、B两组在PCI术前后TC、LDL-C、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PCI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血清TNF-α、IL-6、hs-CRP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3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择期PCI术时两种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均安全有效,均能明显降低术后炎症因子水平,抗炎作用可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不同疗效.方法 冠心病患者进行常规颈部检查时,出现颈动脉斑块66例,随机分为A、B2组各33例,2组采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A组采用低剂量(每天10mg)治疗,B组采用高剂量(每天40mg)治疗,治疗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后记录患者血脂以及IMT(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等数据,确定剂量不同的阿托伐他汀的疗效.结果 B组总有效率为90.90%高于A组的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TC、TG、IMT、LDL-C数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仅有TC和LDL-C数值较治疗前下降,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高剂量4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疗效显著,能有效的帮助消退脂质斑块,且不良反应较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序贯疗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临床预后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组(观察组)80例,常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对照组)76例,观察组入院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顿服,PCI术前2h再次顿服阿托伐他汀40rag,术后继续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d,1个月之后减为阿托伐他汀20mg/d;对照组阿托伐他汀Z0mg/次,1次/d,观察PCI治疗前后血脂、hs—CRP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PCI术前、后TC、LDL—C、TG及hs—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续贯疗法可以进一步强化调脂,降低hs—CRP水平,降低不良事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浆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PCI后,接受常规治疗,随机分为两组:A组(n=28)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d),B组(n=28)强化剂量(20mg/d)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设健康对照组(n=24)。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B两组血清hs-CRP、SAA、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1、2周A、B两组血清hsCRP、SAA、NT-pro-BNP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B组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给予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短期即可显著降低血清炎性因子,且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剂量,有利于AMI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