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CT在胃底贲门部肿块诊断重要性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32例及经临床、胃镜,钡餐检查证实22例胃底贲门部肿块的CT表现。结果:引起胃底贲门部肿块的疾病有癌肿21例、静脉曲张14例、间叶组织肿瘤11例、食管裂孔疝8例。其CT表现癌肿胃壁不规则增厚呈肿块状并有不同程度的强化;静脉曲张平扫可见肿块,增强肿块呈血管样强化;间叶组织肿瘤肿块呈圆形、椭圆形及分叶状,密度均匀及肿块内有时可出现气液平,良性常呈圆形、椭圆形直径多小于5cm,恶性常呈分叶直径多大于6cm。强化均明显;食管裂孔疝肿块较大,边缘光整,可见气体影;淋巴瘤其壁较厚,肿块也可较大等。结论:CT对于胃底贲门部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贲门癌CT影像表现,探讨螺旋CT诊断贲门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贲门癌患者CT影像学资料。结果螺旋CT诊断贲门癌61例,诊断符合率89.71%;误诊为淋巴瘤1例,间质瘤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例,误诊率7.35%;漏诊2例,漏诊率2.94%;螺旋CT平扫显示贲门壁增厚,软组织肿块,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增强扫描贲门部肿块明显强化,容积扫描多轴位重建显示病变与周围结构情况更清晰。结论螺旋CT可显示贲门癌局部、周围侵犯和转移情况,对贲门癌评估及治疗方案的制订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食管裂孔疝X线诊断与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东朦 《临床医学》2006,26(4):55-55
目的探讨小儿食管裂孔疝的X线诊断。方法本组28例患儿均经X线钡剂造影发现食管裂孔疝。结果20例可见贲门、胃底进入纵隔呈葫芦状阴影,食管胃环位于膈上,食管胃角增大变钝,其中4例患儿显示合并短食管畸形(其中2例位于右侧胸腔),1例位于左侧胸腔及合并短食管畸形,胃粘膜不规则、胃扭转、胃食管反流并不明显,诊断为旁疝。2例贲门位置不能确定,但可见胃及部分肠管同时疝入纵隔,考虑为混合型食管裂孔疝。结论食管裂孔疝是引起婴幼儿胃食管反流的主要病变。X线检查可以明确不同类型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贲门癌的钡餐和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贲门癌的影像学资料,51例钡餐造影,其中39例加作了CT检查。结果贲门癌钡餐造影征象包括贲门部肿块41例,贲门形态的变异和钡流走向改变45例,病变不同程度侵犯食管下端42例,伴胃底黏膜破坏和胃壁僵硬29例,病变侵及胃体部15例。CT征象包括贲门区肿块39例、胃壁增厚6例、食管壁增厚32例、贲门周围淋巴结肿大8例、后腹膜淋巴结肿大5例、肝脏转移灶3例。结论钡餐造影是检出贲门癌的首选方法之一。CT对贲门癌的诊断、术前分期、预后及治疗方案的确定有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对进展期贲门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价值。方法:对38例进展期贲门癌进行CT平扫或增强扫描,分析CT表现,评估治疗方法。结果:进展期贲门癌CT表现为病变区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贲门管狭窄15例,侵犯胃底、胃体及小弯抬高合饼癌性溃疡23例。侵犯食管下段3例,浆膜外侵犯9例,淋巴结肿大9例,肝内转移和腹水各2例。结论:CT对进展期贲门癌的术前可切除性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数字化连续点片对食管胃连接部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使用数字化连续点片,以5-7帧/8的速度对56例食管胃连接部病变的患者进行胃肠造影检查。结果56例中,食管胃反流与反流性食管炎16例,贲门占位1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6例,贲门失弛缓症4例,食管裂121疝12例。结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动态地观察食管的运动过程,明显提高食管胃连接部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食管入口病变的临床以及X线和CT表现,探讨食管入口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提高食管入口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4例经临床、手术、穿刺和病理证实的食管入口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34例均行CT检查,其中27例行增强前后CT扫描,7例仅行CT平扫。34例中有28例行X线钡剂检查。结果:34例食管入口病变包括原发于食管入口的肿瘤14例(鳞癌12例、未分化癌2例)、食管入口括约肌肥厚3例、食管入口憩室5例、食管入口损伤12例。34例食管入口病变均有吞咽障碍的临床症状,食管入口癌的中晚期,吞钡检查可见食管入口黏膜破坏。肿瘤早期CT表现不明显,中晚期病人食管入口壁可有不规则增厚或肿块。环咽肌肥厚者,CT表现为食管壁局部增厚,黏膜光滑。食管入口憩室者,CT表现为食管入口侧壁不强化的软组织肿块,吞钡可见食管一侧囊袋状龛影,有钡剂进入。食管入口破裂者吞钡时,可见钡剂溢入颈部软组织,2例食管入口破裂、穿孔并发纵膈脓肿者CT可见上纵膈增宽,增强扫描后见低密度脓腔。结论:X线钡剂检查对食管入口病变的诊断,目前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简便易行、费用低廉、易被患者接受。CT对食管入口肿瘤的定性、分期,对食管入口损伤及其并发症的观察有重要意义,若将两者结合起来,能提高食管入口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CT表现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神经鞘瘤CT资料,并与病理所见相对照。结果:肿瘤均为单发病灶,6例发生于胃体部,2例发生于胃窦,2例发生于胃底,肿块大小不一,但以<3 cm为主,其内密度均匀,呈等或稍低密度,1例密度略不均匀,均未见明确囊变、坏死区,2例可见溃疡面形成,增强扫描静脉期呈中度强化,4例行延迟期扫描,强化程度未见下降。结论:胃神经鞘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CT检查有助于胃神经鞘瘤的定位、定性以及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但具体诊断仍需结合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9.
董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9):2236-2236
目的:提高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诊断水平。方法:报告8例滑动性食管裂孔疝,均采取卧位转换体位法,头低足高连续服钡法观察。结果:滑动性食管裂孔疝均具有疝囊、“A环”、“B环”及胃一食管前庭段异常等多种征象。结论:正确认识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X线表现,并采取适当的检查手段,可提高本病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
胃癌为消化道常见疾病,而钙化性胃癌罕见。现报告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钙化性胃癌的CT表现,以加强认识。例1,男,60岁,胃底、体前璧低分化粘液腺癌。CT平扫可见胃底、作前查10cm×6cm×8cm大小肿块,密度低于同层肌肉,其中可见多发散在小点状高密度比,同周淋巴结肿大(图1)。例2,男,53岁,贲门粘液腺癌。CT平扫可见贲门、胃底5cmX5cmX4cm大小肿块,密度低于同层肌肉,其中可见大小不等高密度点状灶(图2).例3,胃,60岁,胃底、体小弯侧腺癌。CT平扫可见胃小奇侧胃壁广泛增厚,呈不规则状,与同层肌肉等密度,其中有细砂粒…  相似文献   

11.
食管裂孔疝数字胃肠影像与胃镜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数字胃肠机与胃镜在食管裂孔疝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数字胃肠机与胃镜分别对43例食管裂孔疝进行检查,并对两种结果进行并对分析。结果:43例X线可见食管粘膜增粗、毛糙,少数患者食管下段出现多发性毛刺状浅龛影,食管下段多见痉挛,食管排空功能减低,钡剂滞留,疝囊形成。B环形成,贲门切迹改变。胃镜检查食管腔内可见胃底粘膜,贲门切迹改变,有时可见疝囊。粘膜充血水肿,齿状线不清晰或增厚发白,贲门口扩大。结论:数字胃肠机检查对食管及其病变整体表现占优势。可获得腔内形态结构及其细节更多信息。结合食管运动功能进行研究,使诊断更加客观全面和准确。  相似文献   

12.
滑行食管裂孔疝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靖  李丽芬 《临床荟萃》1998,13(13):608-609
我们在六年的胃镜检查中发现,滑行食管裂孔疝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与其相关的上消化道出血表现的更为突出.通常认为最密切相关的食管炎、贲门撕裂症,通过急诊胃镜检查较易诊断,而同样与其相关的贲门胃体前壁移行部粘膜糜烂出血确易被遗漏.本文就所发现的48例滑行食管裂孔疝引起贲门胃体前壁移行部粘膜糜烂出血3例占6.3%,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10年间110例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X线表现。其主要X线征象为膈上疝囊征(102例,93%)、疝囊内出现胃粘膜纹(79例,72%)、食管胃环征(63例,57%)与下食管括约肌上升与收缩(64例,58%),间接X线征象为膈裂孔增宽、胃底贲门区粘膜牵引征、胃内容物返流与食管下端第三收缩波。诊断本病需具备上述两项以上的主要征象。正确诊断与发现本病的两大要素为理解胃──食管前庭部解剖与生理、正常X线表现,并运用适当的X线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R、上消化道造影和CT检查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武汉长江航运总医院25例诊断为食管裂孔疝患者的DR、上消化道造影和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5例患者中9例DR图像无异常表现,23例上消化道造影可作出明确诊断,所有病例CT检查均可确定诊断。结论 DR、上消化道造影及CT检查在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中应互为补充,提高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病例女,41岁,因发热、咳嗽来诊,胸部透视诊断为支气管炎。同时见纵隔增宽,怀疑纵隔占位,建议CT检查。CT表现:食管全长显著扩张,内充满食物,可见液平面,上端扩张明显,最大截面为10cm×9.6cm,主气管、支气管及血管被推移,中下端食管向右后扩张。食管内外壁规则、厚薄均匀。为进一步验证是否是扩张的食管,特口服3%泛影葡胺100ml。可见扩张的食管及胃内均示造影剂充填。同时可见膈下贲门处及胃小弯侧显示一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实质密度均匀,间有点状及小条状钙化,边缘光整,对于邻近组织器官形成压迫,以向胃底小弯…  相似文献   

16.
胃底及贲门区静脉曲张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胃底及贲门区静脉曲张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13例怀疑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进行内镜及经腹部超声检查,其中胃镜证实有静脉曲张78例,无静脉曲张35例.结果超声诊断的敏感度为65.4%(51/78),特异度为97.1%(34/35),正确率75.2%(85/113).静脉曲张组贲门前后径(1.52±0.21)cm,胃底部胃壁厚度(1.21±0.40)cm,曲张静脉内的平均流速为(15.92±3.14)cm/s.结论超声诊断对贲门胃底区静脉曲张的显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食管裂孔疝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或消化道钡餐证实的食管裂孔疝患者的MSCT资料,18例行MSCT平扫,2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滑动性食管裂孔疝14例,短食管型裂孔疝4例,食管旁型裂孔疝2例。CT表现为膈上疝囊20例,纵隔脂肪增多11例,膈脚分离移位20例,"8"字征15例;2例增强扫描疝囊囊壁强化与膈下胃壁强化一致。结论各型食管裂孔疝MS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MSCT在其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CT门静脉血管成像(CTP)与内镜诊断肝硬化胃食管静脉曲张的效果,探讨CTP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的显示及其在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3例肝硬化患者行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门静脉血管成像,观察胃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有无其他侧支开放,并在4周内行内镜检查,了解胃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结果 43例患者中有33例经胃镜确诊食管静脉曲张,其中CTP诊断与胃镜相符29例;胃镜诊断胃底静脉曲张14例,其中有12例CTP诊断与之相符;CTP诊断胃食管静脉曲张与内镜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但在判断食管静脉曲张部位上与胃镜一致性较差。结论对肝硬化患者可采用CTP进行随访,以评估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可减少不必要的内镜随访。  相似文献   

19.
胃间质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胃间质瘤 (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 的CT表现特征,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间质瘤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结果该组病例中病变主要位于胃底、胃体。10例中黏膜下型5例、肌壁间型3例、浆膜下型2例。恶性6例,良性4例。肿瘤直径〈5cm者5例,直径5-10cm者4例,直径〉10cm者1例。10例胃间质瘤的主要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向胃腔内、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突出,肿块内密度多不均匀呈混杂密度影,增强后肿块强化较明显或其内有不增强的坏死液化区。结论胃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CT检查有助于术前定位、定性,以及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贲门假性“肿瘤”的X 线表现特征,鉴别诊断及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 例贲门假性肿瘤进行上消化道低张双重对比造影,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 贲门部结节形软组织肿块及食管下端左侧缘弧形压迹为正常解剖结构。胃镜及病理检查阴性。结论 贲门部假性肿瘤是一种由胃悬纤维肌束形成的比较少见的正常X 线征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