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颈椎病患者行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均手术顺利,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2个月,JOA评分由术前7~12分上升至术后13~16分;Odom评级优10例,良2例.复查假体位置良好,未发生置换节段异位骨化、假体松动、下沉或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13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一种治疗颈椎病的新技术.报告了13例(17个节段)人工颈椎间盘(Bryan disc)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术前主要介绍人工颈椎间盘的知识,并进行体位练习和健康指导;术后指导患者克服恐惧心理,早期进行康复锻炼,讲授出院后注意事项.本组术后1d下床,JOA评分由术前7~12分上升至术后13~16分,Odom评级8优,5例良,未发生护理并发症.认为手术前后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护理,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颈托制动时间,保证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一种治疗颈椎病的新技术.总结了15例(19个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和经验.术前主要介绍人工颈椎间盘的知识,做好心理护理及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如体位训练、气管推移训练、呼吸功能锻炼等.术后做好体位安置,密切观察呼吸及伤口引流情况,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早期进行康复锻炼,做好出院指导.患者术后一周下床,JoA评分由术前8~12分上升至13~18分:Odom评分综合疗效优10,良5,末发生护理并发症.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对保证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行前路椎间盘置换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术期,术后随访7~19个月,平均14个月,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精心围术期护理是前路颈椎间盘置换术成功的保障,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即术前常规准备、心理护理、唤醒试验练习、气管推移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并做好功能锻炼指导及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患者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护理效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做好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颈椎病患者在术前做好评估,进行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唤醒试验练习,完善术前相关准备如体位练习、气管推移训练、呼吸功能锻炼等并做好术前常规准备;术后做好体位护理和饮食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切口引流情况及神经系统症状,积极观察和预防并发症,早期进行康复锻炼,做好出院康复指导.结果:患者术后1周下床,JOA 评分由术前(8.5±2.1)分上升至(15.4±2.7)分;Odom 评分标准评价综合疗效为优9例、良3例,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用于治疗颈椎病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尤其是加强术后护理,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宋丹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6):33-34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颈椎病患者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术后均恢复良好,均在术后第2天下床活动,患者总满意度达95%。结论:精心围术期护理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何敏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7):4797-4798
目的 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对39例采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气管食道推移训及体位、呼吸功能的训练,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引流护理、体位护理、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和康复功能锻炼.结果 39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术期,无护理并发症,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结论 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进行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可以巩固手术疗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CM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2月20例患者行PCM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其中三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2例,双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1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置换术10例,双节段或三节段Hybrid手术7例,即联合应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前路椎间融合术.对所有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总结PCM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护理要点并分析讨论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结果:于术后24h下床活动18例,术后出现不适2例,经对症处理,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PCM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特别是多节段置换和多节段Hybrid组的围术期护理非常重要,并发症风险高,密切、及时、有效的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功能重建和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0.
丁建芳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2261-2263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2例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观察。12例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卧床时间短,精神愉快。结果经过平均6.5月(3~12月)的随访,按Odom评级,术后随访结束时9例患者疗效为优,2例患者疗效良好,1例患者疗效中等,0例患者疗效为差,优良率(优、良好)达91.7%。患者JOA评分,由术前的(8.45±1.37)分上升到术后的(15.86±5.47)分。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中良好的护理是保证获得和维持良好治疗效果的有利措施和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1例行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做好术前评估,心理护理.手术体位练习,指导气管推移训练和呼吸功能锻炼.术后做好颈部制动,密切观察呼吸,切口引流情况并给予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指导.结果:患者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5d,平均术后颈围保护时间8.5d,18例在术后4周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3例在术后4-8周恢复工作,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未见假体下沉和移位情况.近期效果显示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高.结论: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护理非常重要,特别是术前的心理护理、气管推移训练和呼吸功能锻炼以及术后神经功能的监测尤应注意.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临床上有关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及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效果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目的:对比颈前路融合与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06例,其中19例行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置换组),87例行单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融合组)。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48个月。①两组患者随访时神经功能均得到明显恢复,末次随访时两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融合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植骨全部骨性融合,内固定无松动、脱落、断裂发生。置换组患者置换后无假体移位、脱落等并发症发生。③置换组置换后颈椎活动范围和置换节段活动范围与置换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全部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提示单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后早期并发症少,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在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的同时能保留置换节段和颈椎的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13.
背景: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短期疗效优良已被大多数学者公认,但有关其中长期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资料较少。目的:总结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4-11/2007-1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接受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4例,其中单节段置换30例,双节段置换4例。于置换前、置换后7d、3,6,12,24,36,48个月行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JOA评分、颈部及上肢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以颈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射线片测量手术节段、邻近节段及C2~7屈伸活动度的变化,手术节段和邻近节段椎间高度变化及手术节段的轴向平移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置换后神经症状均明显好转,各随访点SF-36生活质量量表躯体评分和心理评分、JOA评分、颈部和上肢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较置换前明显改善(P〈0.05),3个月之后各随访时点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置入的Bryan假体历次随访均保留了〉2°的活动度,未发现手术节段异位骨化与自发性融合,随访48个月时手术节段及C2~7屈伸活动度较置换前略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上下邻近节段屈伸活动度维持了置换前水平;手术节段的椎间高度由置换前的(6.04±1.02)mm增加到(8.44±0.43)mm(P〈0.05);上下邻近节段椎间高度及手术节段的轴向平移均维持了置换前水平。说明Bryan人工颈椎间盘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中期临床效果良好,较好的保留了手术节段、邻近节段及整个颈椎的运动学特性,且近中期并发症很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加短节段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湖南省人民医院2007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0例多节段颈椎病手术病例,均行单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加短节段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随访时间为12~15个月,平均随访13.5个月,均摄颈椎磁共振及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颈椎正侧位及颈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观察植骨融合、内固定及人工椎间盘的情况,以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内置物无松动、移位,植骨融合时间在3~6个月,平均3.7个月。置换间隙术前活动度为(11.8°±5.3°),术后1年时为(11.2°±5.8°),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JOA评分平均为9.5分,术后6个月时平均为16.3分,平均改善率为90.7%。【结论】单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加短节段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背景: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一直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标准术式,但是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的应力增加引起继发性退变和由此产生新的症状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目的:观察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设计:自身前后对照实验。单位:宁波市第六医院骨科。对象:选择2003-12/2005-02宁波市第六医院骨科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7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参加本实验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脊髓型颈椎病9例,颈椎椎间盘突出8例。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是一种复合结构型的人工颈椎间盘,由两个钛合金终板外壳与中间承受载荷的以聚亚安酯为基质的聚合体内核相接合而构成。方法: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植入治疗。全部进行了单节段置换。手术节段C3-4 2例,C4-5 5例,C5-6 8例,C6-7 2例。术后1,3,6个月进行X线正侧位和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动力位片,了解假体的稳定性。神经功能采用日本JOA评分标准评定。主要观察指标:①动力位片了解假体有无移位,周围有无骨桥。②JOA评分了解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①JOA评分Eh术前的平均8.5分提高到15分,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平均改善率为75%。所有患者术后1,3,6个月时均获得门诊随访,拍摄颈椎正侧位和过屈过仲侧位X射线片显示颈椎稳定性好,运动功能无明显丢失。未见假体周围异位骨化。②无伤13感染病例。有1例术后3个月发现假体有轻度位移,但不超过2mm,没有明显的症状,其余未见假体磨损、下沉及骨桥形成等和其他排异反应等。生物相容性良好,能进行常规CT及MRI检查。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明显,用于治疗颈椎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急性病杂志》2014,3(4):290-295
ObjectiveTo determine if the Bryan cervical disc prosthesis could relieve objective neurological symptoms, signs, and restore mobilit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ervical disc narrowing.MethodsClinical data of thirty-two patients underwent Bryan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 has been collected from April 2006 to February 2010. Severe cervical disc narrowing with grade V disc degeneration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Bryan cervical disc prostheses have been implanted through anterior approach. 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 (JOA) score, visual analog scale, Odom's scale, and flexion-extension radiological follow-ups were applied for evaluations.ResultsA total of 41 Bryan disc prostheses from 32 patients with an average follow-up duration of 33.5 months (range 23 to 44 months) were evaluated. Clinical functions of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reoperative averaged visual analog scale score of 6.3±2.2 was decreased to 1.3±1.2 (at 36 months, P<0.001), while preoperative averaged JOA score of 14.4±1.2 was increased to 16.3±0.9 (at 36 months, P<0.001). Thirty of 32 patients received excellent to good outcomes in Odom's scale. Averaged mobility was restored to (9.9±3.2)° at the last follow-up evaluation of 36 months. No subsidence or migration of implant was identified.ConclusionsAcceptable clinical outcome for treatment of severe cervical disc narrowing with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 technique has been performed in current study. Most patients maintained good postoperative mobility and no significant adjacent level degeneration were found.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 may be applicable in treatment of severe cervical disc narrowing; however, longer follow-ups are required for ensuring the long-term efficacy of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  相似文献   

17.
背景:近年来,以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为代表的非融合技术不断改进,在重建受累节段间盘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使得术区节段颈椎结构显著接近天然生理系统所要求的动静态负荷应力分布,在保护退变节段椎间小关节及邻近节段颈椎结构功能及维持颈椎动态稳定性方面作用显著,表现出较节段融合技术明显的方法学优势。 目的:评价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与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治疗单节段间盘退变性脊髓或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纳入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43例单节段退变的脊髓或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加椎间植骨融合组(融合组)和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组。治疗前后通过X射线影像学检查观察颈椎整体及目标间隙上下邻近椎间活动度的变化;随访期间应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颈痛目测类比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进行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评估。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的并发症。人工椎间盘置换组术后整体颈椎及邻近关节活动度较融合组有所改善;术后各组患者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人工椎间盘置换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颈痛目测类比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均较融合组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除颈痛目测类比评分两组间有差异外,其余神经功能两组恢复情况相同。随访期间未见假体下沉、偏移及异位骨化现象。提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能有效保持颈椎节段活动度,并对邻近节段间盘退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中期随访可取得与融合手术相当的神经功能改善效果,非融合技术在单节段颈椎病的中短期疗效优于融合技术。  相似文献   

18.
背景:椎间盘摘除减压后的节段融合会限制节段的生理运动,造成邻近节段应力加大而导致其退变加速。目的:观察人工颈椎间盘植入假体治疗颈椎病短期随访中的稳定性及置换节段和颈椎整个节段的运动范围变化。方法:于2010-06/2011-08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共施行PCM钴铬合金颈椎间盘假体置换11例12个节段,男7例,女4例;脊髓型颈椎病8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3例。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时间为3~12个月。置换后1,3,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过屈过伸活动度、左右侧屈活动度与术前接近。置换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明显升高,而Oswestry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明显降低(P〈0.05),且末次随访时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和Oswestry颈椎功能障碍指数与术后1个月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X射线未发现假体松动、下沉或异位骨化等不良反应。提示PCM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后短期颈椎稳定功能活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设计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监护期间临床护理路径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成立临床路径组,设计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监护期间临床护理路径表并应用于临床。结果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表后,患者的喉头水肿程度、腹胀程度、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气管插管留置时间、血气分析检查次数、ICU停留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ICU期间费用等方面均降低(P〈0.01),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颈椎间盘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实施ICU临床护理路径,使术后早期拔气管插管方案有效实施,从而减轻了患者喉头水肿、腹胀程度,使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提前,降低了ICU停留时间和医疗费用,同时保证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及护士满意度,是一套兼具品质与成本效益的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临床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椎Mobi—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DR)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22例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病例,均行单节段Mobi—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随访时间为12~15个月,平均随访13.5个月,均摄颈椎磁共振及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颈椎正侧位及颈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测量置换节段活动度(ROM),采用JOA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采用NDI评分及VAs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所有病例末次随访MobiC人工椎间盘假体无松动、塌陷。置换间隙术前活动度为9.74°±2.12°,术后1年时为9.96°±2.01°,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JOA评分为(7.56±2.21)分,术后1年为(15.10±1.29)分,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NDI评分为(38.90±3.92)分,术后1年为(27.30±3.14)分,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VAS评分为(5.20±1.31)分,术后1年为(3.10±1.24)分,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Mobi—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