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股静脉迟发性血肿的形成原因、早期识别以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1年6月行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的患者58例,总结发生迟发性血肿病例的临床特点以及护理策略。结果 在前20例患者中共4例患者发生迟发性股静脉血肿,临床表现均先出现穿刺部位疼痛,继而出现穿刺部位肿胀伴瘀斑,提示股静脉血肿形成,给予弹力绷带局部加压包扎24h后血肿未继续扩展。后38例患者有2例患者于术后第3天发生穿刺部位疼痛,立即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后而未出现迟发性血肿。结论 及早发现和及时以穿刺部位疼痛主诉为起点的加压包扎可有效防止股静脉迟发性血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脑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因素,为急性颅脑损伤治疗中防止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急性颅脑损伤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DTIH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137例急性颅脑损伤无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DTIH组中发生迟发性硬膜外血肿69例,迟发性硬膜下血肿41例,迟发性脑内血肿27例;依据GOS分级,Ⅰ级15例,Ⅱ级1例,Ⅲ28例,Ⅳ级41例,Ⅴ级52例;引起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原因主要为颅骨骨折出血、蛛网膜颗粒出血、脑挫裂伤出血、桥静脉出血及凝血异常致颅内血肿。结论:脑外伤后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原因与患者年龄、GCS评分、有无颅骨骨折、脑挫裂伤度凝血功能异常有关,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者预后较未发生迟发出血者差。  相似文献   

3.
唐琦  季瑛  柴晓云 《上海护理》2012,12(4):58-59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占所有住院心律失常患者的1/3,房颤的一般人群患病率大约为0.4%~1.0%。自Haissaguerre等开创房颤导管射频消融的新时代以来,房颤导管消融亦已成为治疗房颤的重要方法之一。穿刺相关的血管并发症是房颤导管消融最常见的并发症,以皮下血肿最为常见。随着穿刺技术的提高以及术者对这种并发症的重视,一般此类并发症均能及早识别和及时处理,而不至于引起严重后果。然而,由于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需应用华法林抗凝预防血栓事件,故迟发性血肿亦有相对较高的发生率。现就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股静脉迟发性血肿的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 对 2 4例迟发性脑水肿的头颅CT动态观察及采取穿刺引流、钙离子阻滞剂等药物应用。结果 基本痊愈 7例 ,好转 11例 ,死亡 6例。结论 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系由于脑出血后周围脑组织的再灌注损伤及血肿本身“毒性”物质的释放所致 ,可采取亚急性期血肿穿刺及钙离子拮抗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至2010年收治84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4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中,颅脑外伤后5~12 h 50例,12~24 h 24例,24~48 h 8例,〉48 h 2例;84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中恢复良好53例,中残15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6例。结论及时复查CT,对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进行早期诊断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开颅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二次手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对20例开颅手术后颅内迟发性血肿二次手术患者进行回顾调查分析。结果20例迟发性颅内血肿二次开颅手术患者,死亡2例。日常生活能力(ADL)Ⅰ级7例,Ⅱ级6例,Ⅲ级5例。结论除颅内原发血肿外,有其他部位的脑挫裂伤或颅骨骨折是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高发因素,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提高开颅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术后迟发性心包填塞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例迟发性心包填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由超声心动图确诊经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结果:4例患者经上述治疗,无需反复穿刺和手术探查,心功能恢复良好,均为NYHAⅠ级。结论:迟发性心包填塞是心脏直视术后较少见但后果严重的并发症,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可避免反复常规穿刺抽液和开胸探查的诸多缺点。  相似文献   

8.
继发性和迟发性血肿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恒心 《临床医学》2011,31(2):66-67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的术中及术后,及时发现对侧迟发性血肿并进行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术中发生急性脑肿胀时应在对侧钻颅探查或术后患者恶化时行CT检查。结果治疗15例对侧迟发性血肿患者,其中2例死亡,手术病死率为6%。结论在清除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时发生急性脑肿胀或术后病情恶化,应想到对侧迟发性血肿形成的可能,宜尽早复查CT及钻颅探查,早诊断、早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田志诚 《华西医学》2009,(7):1629-1630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迟发性血肿CT表现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即时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136例外伤性颅内迟发性血肿患者首次CT及伤后迟发性血肿发生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外伤性颅内迟发性血肿患者多数首次CT检查,可仅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胀、脑挫裂伤和颅骨骨折;颅内迟发性血肿发生的高峰期为伤后24~72小时。结论:外伤性颅内迟发性血肿首次CT检查多有异常,但无颅内血肿者,应在24~72小时内进行CT复查,以发现颅内迟发性血肿,方不至贻误诊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部肿块自动活检枪穿刺活检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28例超声引导下颈部肿块自动活检枪穿刺活检术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能正确配合并顺利完成穿刺,仅2例患者主诉穿刺点疼痛,给予心理护理后好转,未使用止痛剂;1例患者出现小血肿,经及时处理后血肿消退。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减少患者的痛苦、保证穿刺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连线定位法在婴儿股静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行股静脉穿刺采血的婴儿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采用连线定位股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采用触摸法股静脉穿刺采血。观察及比较两种方法股静脉穿刺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穿刺点血肿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对照组采血时间为9.6min±1.03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8.89%,穿刺点血肿发生率8.89%,家属满意度85.56%,观察组采血时间为7.8min±0.8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78%,穿刺点血肿发生率1.11%,家属满意度9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线定位法行婴儿股静脉穿刺采血优于触摸法,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性高,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通过对48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术前严密观察及处理,术后精心护理和康复训练。结果:48例患者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大大改善了患者的愈后。结论:护士应加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股静脉体表投影点穿刺法联合一次性采血针采血的效果。方法将危重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股静脉定位穿刺方法及注射器采血,观察组患者采用股静脉体表投影点穿刺法联合一次性采血针采血。结果观察组穿刺时间、局部瘀斑、血肿,标本溶血、凝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性穿刺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静脉体表投影点穿刺法联合一次性采血针采血较传统的定位穿刺方法及注射器采血法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股静脉体表投影点穿刺法在危重病人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妙玲  陈淑芳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0):1872-1873
目的 提高危重病人股静脉采血成功率,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222例需股静脉采血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6例.观察组11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穿刺采血,观察组采用股静脉体表投影点垂直穿刺法.结果 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及误抽动脉血、局部瘀斑、血肿、感染发生率等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股静脉体表投影点穿刺法较直观,可提高采血成功率,并能减少许多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的形成原因、发生机制及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2月54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出现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并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4例患者伤后6个月时GOS评分:Ⅰ级11例,Ⅱ级10例,Ⅲ级11例,Ⅳ级13例,Ⅴ级9例。结论颅脑损伤术后发生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患者的预后取决于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及早治疗。对存在高危因素者进行颅内压监测并动态复查CT,能够早期发现部分迟发性颅内血肿,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二联疗法预防诺维本致迟发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艳梅 《护理研究》2007,21(1):56-57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地塞米松及湿敷75%乙醇预防诺维本(盖诺)所致迟发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静脉输注盖诺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二联疗法,即静脉输注盖诺前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00mL加地塞米松5mg静脉输注,穿刺成功后用75%乙醇外敷静脉穿刺点上方0.5cm处;对照组只给予生理盐水100mL加地塞米松5rng静脉输注,观察两组用药后迟发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迟发性静脉炎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43.3%,P〈0.01)。[结论]二联疗法预防盖诺所致迟发性静脉炎效果优于单用地塞米松法.  相似文献   

17.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113例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113例临床特点及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对1995-01~2003-03期间住院治疗的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同期住院治疗的1574例颅脑损伤患中,有113例(7.2%)患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或因迟发性颅内血肿入院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18例(15.9%).中残29例(25.7%),重残25例(22.1%),植物生存17例(15.1%),死亡24例(21.2%)。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有其明确的临床特点和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及早发现,及时手术抢救治疗,能显改善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发生机理、临床特点、治疗原则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998年4月~2006年6月96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96例患者恢复良好78例,中残7例,重残9例,死亡2例,无植物生存。结论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只要经过系统的正规的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开颅手术后并发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钱建英 《护理与康复》2007,6(4):242-243
总结20例开颅手术后并发颅内迟发性血肿再次手术的观察与护理.重点是要加强患者意识、瞳孔的观察及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早发现病情变化;迟发性颅内血肿术后要重视呼吸道护理,加强营养支持.细致的观察及治疗护理是提高开颅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如何及时发现颅内迟发性血肿并及时治疗,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对我院8年间收治的38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38例对侧迟发性血肿均行手术治疗,良好、正常生活2例;轻中度伤残、生活能自理18例;生活不能自理、重度残疾10例;植物生存状态3例;死亡3例;有2例自动出院。结论急性颅脑外伤血肿清除术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形成有可预见性因素和明显临床特点,对有高危因素者,应考虑有迟发性颅内血肿形成可能,术前应作好对侧开颅的准备,术后宜动态复查CT,加强观察和监护,早诊断早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