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居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医院进行居家腹膜透析的病人发生腹膜炎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31例居家腹膜透析病人中有15例病人因腹膜透析操作不当而引发腹膜炎,占48.4%;有9例病人因发生肠道感染而引发腹膜炎,占29.0%;有5例病人因腹膜导管出口处和隧道感染而引发腹膜炎,占16.1%;有3例病人因营养不良而引发腹膜炎,占9.7%。[结论]按正规流程进行无菌操作,加强饮食管理,预防肠道感染,加强导管出口护理,加强营养,是降低腹膜透析病人腹膜炎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16例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居家持续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原因,并针对不同的原因,完善护理操作规程,以预防和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提高腹膜透析质量。方法:通过收集59例居家腹膜透析患者日常护理资料,详细检查患者的操作,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及家境等情况,分析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原因。结果:16例患者发生腹膜炎,其中8例操作不规范引起腹膜炎,占50%,出口处感染2例,占12.5%,换人操作未经系统培训2例,占12.5%,重复使用碘伏帽1例,占5.3%,使用混浊、污染腹膜透析液2例,占12.5%,短管脱落处理不当1例,占5.3%。结论:外源性感染是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进行预防可减少腹膜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83例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的随访资料分析居家腹膜透析的安全性,探讨居家腹膜透析延续性护理需要关注的重点人群。方法选择2018年1—9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随访的居家腹膜透析患者83例,通过医院电子病案系统和腹膜透析患者随访信息系统收集相关信息,分析居家腹膜透析的随访现状、安全性及影响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的甲状旁腺素水平高于正常值;尿素清除指数的达标率为61.73%;83例腹膜透析患者因各种原因住院诊疗的有79例,住院率为95.18%;曾被诊断为腹膜炎或疑似腹膜炎的有26例,发生率为31.33%;年龄是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或疑似腹膜炎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居家腹膜透析患者随访期间各血液检测指标达标情况尚不理想,老年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在居家腹膜透析期间腹膜炎的发生率高,需在今后的延续性护理中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4.
居家腹膜透析患者预防相关性腹膜炎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低居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保证腹膜透析的疗效。方法对59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流程培训,指导心理护理、个人卫生、家庭透析室布局与消毒方法,给予护理干预,做好家庭随访及动态的护理管理。结果59例患者中6例8次发生腹膜炎,2例死亡。结论注重居家腹膜透析各个环节控制及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的腹透操作培训及常规居家护理外,同时进行保护残肾功能指导;减少腹透相关并发症发生的护理;采取营养膳食指导的措施。结果 保持原有尿量者70%,相关性腹膜炎3.1%,相关性隧道口感染1%,营养不良发生率40%。结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可通过相关护理措施,改善腹透患者营养状况,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护残肾功能即保持尿量,进而提高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就诊时间延迟及其预后不良影响因素,为优化腹膜炎患者就诊流程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在本中心规范治疗的328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了解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与预后情况,患者就诊时间延迟的影响因素与年轻患者(≤50岁)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328例腹膜透析患者发生589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其中治愈468例次(79.46%),不良预后121例次(20.54%);患者腹膜炎发生后就诊时间≤24h 426例次,占72.33%,25~72h就诊89例次,占15.11%,72h就诊74例次,占12.5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致病微生物类别是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后就诊时间延迟的独立影响因素;在年轻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50岁)中,腹膜炎发生后就诊时间、透析龄、致病微生物类别是腹膜炎治疗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居住在市外或省外、较低的血红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水平、不同的致病微生物类别是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后就诊时间延迟的影响因素。就诊时间延迟、较长透析龄、不同的致病微生物类别是年轻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建立规范的随访工作,指导患者定期随访,发生腹膜炎及时返院接受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12月在该院治疗后出院,进行居家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6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32.50%,观察组腹膜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对于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能够降低医疗成本,改善患者预后,减少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患者发生相关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提供依据,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腹膜透析中心2014年3月-2016年12月发生的71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透析液培养致病菌结果阳性60例次(84.5%),阴性11例次(15.5%),61例次治愈,退出10例次,总治愈率为85.9%,病死率为7.0%,因感染导致腹膜透析退出率为14.1%。结论患者操作不规范以及肠道疾病是腹膜炎发作的主要原因,因此腹膜透析患者在日常护理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用餐方面应注意食品卫生以及营养均衡,同时应加强对病人的追踪随访、定期评估,减少腹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原因,为腹膜炎的防治和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53例次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的可能原因。结果:腹膜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肠道因素、其他部位感染、环境不符合要求、操作不规范、个人卫生等。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常见的并发症,培养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重视患者肠道评估与调节以及再培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居家腹膜透析护理干预对居家腹膜透析病人腹膜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居家腹膜透析护理干预后腹膜炎发生率进行定量综合分析,运用Revman 5.0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合并比值比(OR值)、95%置信区间(95%CI)。[结果]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文献9篇,共纳入居家腹膜透析病人652例,其中采用居家腹膜透析护理干预的病人324例,传统常规护理干预病人32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OR值为0.16,95%CI(0.12,0.32)。[结论]居家腹膜透析护理干预在降低居家腹膜透析病人腹膜炎发生方面优于传统的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在本科室住院出院后进行居家腹膜透析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活动前),选择2009年1-12月在本科室住院出院后进行居家腹膜透析的患者64例为实验组(活动后),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即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活动课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发生腹膜炎的原因、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并实施,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从28.0%下降到9.4%,活动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品管圈成员间的相互协作,找出和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并实施和效果评价等,可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性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基线血尿酸水平与首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以下简称"腹膜炎")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内科新进入腹膜透析且能长期规律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130例,分为首次腹膜炎组和非腹膜炎组,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血尿酸水平、有关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及基线血尿酸水平对首次腹膜炎的预测价值。结果 130例患者中首次腹膜炎占37.3%,与非腹膜炎组患者相比,首次腹膜炎组年龄较小(t=1.664,P=0.020),基线血尿酸、血磷水平较高(t值分别为-6.367,-3.691;P值分别为0.001,P0.001),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较低(t=2.388,P=0.018)。首次腹膜炎与基线血尿酸、血磷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87,0.310;P值分别为0.001,0.001),与HGB呈负相关(r=-0.206,P=0.018)。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高血尿酸、低HGB是首次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13,0.968;95%CI值分别为1.007~1.018,0.938~1.000;P值分别为0.001, 0.047)。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高血尿酸、低血白蛋白、合并有糖尿病是首次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14,0.909,3.808;95%CI值分别为1.008~1.019,0.840~0.985,1.180~12.288;P值分别为0.001,0.020,0.006)。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基线血尿酸水平与腹膜透析后发生的首次腹膜炎显著相关;腹膜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置管前基线血尿酸水平越高,越容易发生腹膜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品管圈联合持续质量改进患者换液操作情况以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方法:定期对规律腹膜透析居家换液操作者进行操作考核及培训,并进行针对性宣教。结果:干预后患者的操作考核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腹膜炎发生率从9例次下降到4例次。结论:在腹膜透析护理工作中,应不断强化无菌操作培训,提高居家腹膜透析换液操作者的依从性,才能有效控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腹膜透析患者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腹膜透析精细化护理团队、建立腹膜透析治疗患者档案、制订腹膜透析患者培训方案和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分级随访管理流程。结果实施精细化护理后,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及容量超负荷的发生率降低(P<0.01或P<0.05)。结论对腹膜透析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减少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降低容量超负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郭奕仙  李凤玲 《全科护理》2011,(36):3311-3312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原因,为预防、治疗和护理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分析62例行腹膜透析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病人中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11例次,其中7例次治愈,2例次行肾移植,2例改为血液透析,1例死亡。[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与病人的操作不当、隧道口和隧道感染、肠道和血源性感染有关;原发疾病为糖尿病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风险增高;加强培训及长期严格有效的随访,加强导管隧道口护理、饮食护理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提高腹膜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预防或减少居家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发生.方法 分析腹膜炎发生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减少了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的发生.结论 充分的腹膜透析,及时清除了代谢产物及过多的水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腹膜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治疗过程中,尤其是转入居家腹膜透析后,如能尽早地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使患者成功度过居家透析期,有效预防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科2002年1月-2005年6月对59例患者行腹膜透析置管术。使用美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透析龄患者首次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1日~2021年10月31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规律随诊的腹膜透析患者发生首次腹膜炎的诊治情况。按透析龄3年、5年为界,将所有首次PDAP分为长透析龄组(≥60月)、中透析龄组(36~59月)以及短透析龄组(<36月),对比不同透析龄患者首次PDAP的临床特征与治疗预后。结果 (1)近15年期间,166名患者发生了首次PDAP,其中男性83例(占50%),发病时年龄(63.33±12.14)岁,中位透析龄30(13,57)月。主要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59例(35.5%)。(2)长透析龄组36例(占21.7%),发生首次腹膜炎时的中位透析龄79(68,102)月。随着透析龄延长,3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占比逐渐下降(62.1%、45.7%、30.6%,χ2=11.068,P=0.004),首次PDAP的治疗失败率、腹膜炎相关死亡率逐渐升高(χ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革兰阴性菌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2年12月至2016年1月我院行腹膜透析的146例患者,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和革兰阴性菌致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未发生相关性腹膜炎)和观察组(革兰阴性菌所致相关性腹膜炎),分析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发生革兰阴性菌相关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146例腹膜透析患者中有36例发生革兰阴性菌所致的相关性腹膜炎,占24.66%;观察组男性比例及年龄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原发疾病为慢性肾炎、既往病史有心脏病/糖尿病比例、Hb、Alb和CRP水平及钙磷乘积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既往糖尿病史及Alb和Hb水平过低是导致革兰阴性菌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对于高龄合并糖尿病的腹膜透析患者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监测相关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腹膜透析患者50例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腹膜透析患者66例为试验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分析发生腹膜炎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从30.0%下降到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26, P<0.01)。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品管圈成员间的相互协作,找出和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和效果评价等,可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