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金亚蓓  刘芳  金慧芳  郑利芳  刘侃卓 《中医杂志》2011,52(16):1387-1389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对围绝经期月经失调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76例患者随机分为耳穴组和对照组,每组138例。耳穴组选取内分泌、内生殖器、交感、神门,用胶布贴压王不留行籽,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次;对照组每个穴位贴不埋籽纸胶,给予相同的按压。两组均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症状Kupperman评分及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含量测定。结果治疗后耳穴组Kupperman评分[(3.25±3.9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28±3.87)分](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两组患者治疗后E2、FSH和L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对围绝经期月经失调患者Kupperman评分有影响,但此作用可能与调节性激素途径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滋肾益精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戊酸雌二醇片口服,观察组则给予滋肾益精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5%,对照组有效率为72.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性显著(χ~2=5.817,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更年期临床症状Kupperman评分(10.37±2.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3±3.84),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激素水平波动明显,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而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releasing,LH)、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滋肾益精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肯定,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机制与调控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夏桂成经验方“温肾钩藤饮”治疗乳腺癌术后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5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在口服他莫昔芬治疗乳腺癌的基础上口服谷维素、维生素B6、阿普唑仑;治疗组在口服他莫昔芬基础上配合服用“温肾钩藤饮”加减。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血清性激素指标。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改良Kupperman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PSQI量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各因子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的PSQI量表各因子积分及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3)治疗后治疗组雌二醇(E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促卵泡生成素(FSH)及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温肾钩藤饮”治疗乳腺癌术后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舌针联合体针与常规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围绝经失眠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方法:将60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2例),观察组采用舌针联合体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1次/d,5 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2 d,共治疗4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表和国内改良的Kupperman量表评分、血清性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及促卵泡生成素)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睡眠质量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雌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血清黄体生成素及促卵泡生成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针联合体针疗法可以有效改善围绝经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等问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其机制可能与舌针联合体针调节围绝经期女性血清性激素水平、促进机体适应围绝经期性激素波动、改善睡眠节律和提高睡眠质量相关。  相似文献   

5.
针刺五脏俞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金弘  刘婷婷  王荣 《中国针灸》2007,27(8):572-574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俞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五脏俞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倍美力片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的变化,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0%(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E2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Kupperman症状评分指数(MI)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五脏俞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优于药物倍美力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辨证针刺配合按压耳穴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口服替勃龙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辨证针刺配合按压耳穴治疗。采用改良Kupper Man评分表评估患者更年期症状的变化。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变化。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25%)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潮热汗出、心悸、头痛、头晕、焦虑、泌尿系统症状、抑郁、性交痛、乏力、肌肉关节疼痛、皮肤蚁爬感、失眠、感觉异常及总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症状评分和总分较对照组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明显降低,雌激素(E2)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间的LH、FSH、E_2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为5.00%、18.7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针刺配合按压耳穴能显著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改善性激素水平,且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肾安神汤治疗围绝经期顽固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补肾安神汤治疗,对照组晚上睡前服用艾司唑仑1~2 mg,每天1次。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PSQI评分、Kupperman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雌二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卵泡生成素、黄体生成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安神汤可以调节内分泌激素水平,减轻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有效提高顽固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
耳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耳针与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初探耳针疗法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8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耳针组(34例)和激素组(34例),耳针组电针耳穴内分泌、卵巢、子宫等,激素组口服替勃龙(7-甲异炔诺酮),共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临床症状评分(Kupperman评分)及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含量测定。结果两组治疗后的Kupperman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E2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FSH和LH均下降(P〈0.01);治疗后耳针组E2水平较对照组偏低(P〈0.05)。两组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针疗法可有效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围绝经期女性的生殖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9.
陈芸  张幼萍  陈威飞 《新中医》2018,50(6):127-129
目的:观察坤泰胶囊联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6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戊酸雌二醇片治疗,联合组采用坤泰胶囊配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及促卵泡激素(FSH)水平的变化,采用更年期Kupperman评分法评估2组症状改善情况,统计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E2水平均较治疗前提升,LH及FSH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LH及FS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更年期Kupperman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更年期Kupperman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坤泰胶囊联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缓解症状,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调和营卫法配合常规西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桂枝汤治疗,2组均治疗3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和促黄体素(LH)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Kupperman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总分及部分单项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SH、LH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E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柴胡桂枝汤加减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血管舒缩功能失调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血管舒缩功能失调8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西医治疗)和观察组(柴胡桂枝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性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_2水平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FSH、LH水平低于对照组,但子宫内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改良Kupperman评分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和3个疗程后,观察组改良Kupperman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增厚子宫内膜,可能与调节生殖内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和西药组30例。针刺组取双侧公孙、内关、足临泣、外关、列缺、申脉、后溪、照海穴,留针30 min,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每个月在月经后15~18 d开始治疗,已绝经者可从任何1日起开始治疗。西药组给予替勃龙片(利维爱),每天2.5 mg,每日1次,30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变化,以及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变化,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E2、FSH、LH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针刺组血清E2升高水平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两组治疗后Kupperman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针刺组对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西药组(83.3%)(P0.05)。结论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确实有一定疗效,疗效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腹针、耳穴贴压调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30例患者随机分为腹针加耳穴贴压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65例。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Kupperman指数评分、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腹针加耳穴贴压组为93.8%,西药对照组为69.2%,腹针加耳穴贴压组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治疗后Kupperman指数评分腹针加耳穴贴压组为24.21±8.46,较西药对照组(38.65±9.95)明显降低(P<0.05);腹针加耳穴贴压组血清E2、FSH、LH含量明显改善,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腹针加耳穴贴压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对血清E2、FSH、LH有良性调节作用,对Kupperman指数评分改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血热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谷维素片,治疗前后采用国内改良的Kupperman评分方法进行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Kupperman指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Kupperman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血热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督灸配合右归丸治疗肾阳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性激素、骨密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肾阳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右归丸加味煎汤内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督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Kupperman绝经指数(Kupperman menopausal index, KMI)评分、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opaus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MENQOL)评分、血清性激素[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ng hormone, LH)、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雌二醇(estradiol, E2)]和抗缪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 AMH)水平及骨密度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KMI评分、MENQOL...  相似文献   

16.
中医辨证用药配合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晓岚 《河北中医》2005,27(12):900-901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以中医辨证用药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更年安片治疗。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42.11%,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显效率为20.00%,总有效率为73.33%。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Kupperman指数治疗组为14.8±3.0;对照组为23.6±3.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辨证配合针刺治疗能使患者阴阳平衡、气血协调,恢复紊乱的自主神经内分泌功能,从而改善或消除围绝经期诸多症状。  相似文献   

17.
原俞配穴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原俞配穴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将8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原俞配穴组和常规针刺组,各40例.原俞配穴组针刺太溪、太冲、太白、三阴交、肾俞、肝俞、脾俞、关元;常规针刺组针刺百会、关元、肾俞、太溪、三阴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水平变化.结果:原俞配穴组总有效率92.5%,优于常规针刺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Kupperman评分原俞配穴组(24.85±8.35)较常规针刺组(35.38±9.83)明显降低(P<0.05);原俞配穴组血清E2、FSH、LH含量明显改善,且与常规针刺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原俞配穴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对血清E2、FSH、LH有良性调节作用,对Kupperman评分改善作用显著,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穴位埋线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Kupperman评分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患者采用背俞穴为主埋线治疗,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背俞穴为主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Kupperman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Kupperman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显著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Kupperman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2015,(1)
目的:探讨归芍地黄汤合生脉散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2年6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共48例,予归芍地黄汤联合生脉散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Kupperman评分、性激素水平变化。结果:不同年龄组治疗后的Kupperman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40岁组患者治疗后血清FSH、LH、E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40~44岁组患者治疗后FSH水平优于治疗前(P0.05);45岁以上患者治疗后各项性激素指标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芍地黄汤联合生脉散可有效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改善部分患者性激素水平,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60例肾虚夹瘀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益更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左归丸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与血流变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Kupperman评分、血清性激素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补肾健脾活血法能从整体上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改善患者各项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补肾活血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