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清热蠲痹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类风湿关节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清热蠲痹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用药期间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IL-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清热蠲痹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补肾通痹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Ig G、Ig A、Ig M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SR、RF及hs-CRP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显著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RA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拟通络蠲痹汤配合针刺治疗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11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观察组实施电针结合自拟通络蠲痹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腰部疼痛、下肢痛及麻木、步行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及疼痛情况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优良率为85.96%,高于对照组的61.40%(P0.05)。结论:自拟通络蠲痹汤配合针刺对腰椎管狭窄患者效果明显,能够改善患者腰部疼痛、下肢痛及麻木、步行能力情况,降低炎症水平,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艾灸与穴位敷贴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KA)的疗效。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补体C3、C4水平,对RA患者治疗前后一般症状及综合疗效进行比较。结果:RA患者治疗后Ig G、Ig A、Ig M、C3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4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艾灸与穴位敷贴联合西药治疗可调节RA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拟蠲痹通络汤治疗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脂肪因子(内酯素、脂联蛋白、抵抗素)的影响。方法:将RA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片和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自拟蠲痹通络汤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关节疼痛、肿胀及屈伸不利)评分,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及血清内酯素、脂联蛋白、抵抗素等指标水平,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7%(33/36),高于对照组的75.0%(2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疼痛、肿胀及屈伸不利等主要症状评分,ESR、CRP、RF水平及血清内酯素、脂联蛋白、抵抗素等脂肪因子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甲氨蝶呤片和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联合自拟蠲痹通络汤能缓解早期RA湿热痹阻证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理化指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脂肪因子水平,调节炎症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方治疗脾胃湿热型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开封大学医学部收治的脾胃湿热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转移因子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健脾化湿方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生命质量、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 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 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 M)值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Ig G、Ig M在治疗后均下降,而生命质量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上述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Ig A在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71%(55/62)、3.23%(2/62),均优于对照组74.19%(46/62)、19.35%(1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胃湿热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采用健脾化湿方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免疫球蛋白水平,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提高生命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整脊手法配合自拟蠲痹汤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整脊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机理和方法。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整脊手法配合自拟蠲痹汤治疗,对照组仅以自拟蠲痹汤口服。3个疗程(10d/1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症状体征总积分下降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整脊手法配合自拟蠲痹汤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扶正祛邪化瘀汤配合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RA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自拟扶正祛邪化瘀方配合针刺治疗,2组均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以及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治疗结束后统计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晨僵时间、休息痛评分、压痛个数、肿胀个数、双手握力和健康状况问卷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RF、CRP、ESR、A-CC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DAS28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结论自拟扶正祛邪化瘀汤配合针刺治疗RA疗效可靠,能够明显改善RA患者的症状及活动度,减轻病情。  相似文献   

9.
朱竹菁  苏励  田雨 《陕西中医》2020,(5):632-635
目的:观察自拟蠲痹化湿汤对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女性患者临床疗效、疾病活动度、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类风湿关节炎(RA)女性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常规组与中药组,常规组给予西药治疗,中药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本院自拟蠲痹化湿汤治疗。于1个疗程完成时,评估疗效;同时比较两组中医证状积分,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生化指标: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血清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于治疗前、后的异同。结果:总有效率为中药组95.83%,常规组83.33%,两组比较中药组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化指标、DAS28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及血清指标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两组对比中药组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蠲痹化湿汤能够提高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疾病活动度,全面改善各项血清指标与生化指标,对于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络蠲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风湿液治疗,观察组采用通络蠲痹汤治疗,两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及晨僵时间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现两组患者RE、ESR、CRP水平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g G、Ig M、Ig A水平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蠲痹汤有利于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减轻患者负担,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蠲痹颗粒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双盲方法。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院内蠲痹颗粒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喋呤治疗;2组常规应用非甾类消炎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6%,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院内蠲痹颗粒联合来氟米特治疗RA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毒副作用小,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对风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紫金县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以及同期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人群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RA组和非RA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液检验,检验项目包括类风湿因子(RF)以及免疫球蛋白(Ig G、Ig M)、C-反应蛋白(CRP)。对比两组检查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并讨论其诊断价值。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RF平均值为(128.37±37.27)IU·m L~(-1),对照组患者RF平均值为18.23±0.38 IU·m L~(-1),观察组患者平均R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RF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CRP平均值为(12.9±3.01)mg·L~(-1),非RA组平均CRP值为(4.97±0.86)mg·L~(-1),RA组CRP明显高于非R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免疫球蛋白阳性率87.10%,认为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诊断RA敏感性为87.10%,非RA组免疫球蛋白阳性率45.0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A组Ig A、Ig G、Ig M各项数值均高于非R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RF、CRP、免疫球蛋白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检出率较高,可以作为临床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宣痹汤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IL-2和IL-17)和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宣痹汤大、中、小剂量组。除空白组和模型组外,各组大鼠造模当天灌胃给药1次/日,连续28日。观察大鼠关节肿胀程度、关节炎指数、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水平。结果:与甲氨蝶呤组比较,用药14、21、28天,宣痹汤大、中、小剂量组关节肿胀度、关节炎指数、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宣痹汤可有效改善RA大鼠血清TNF-α、IL-1β、IL-2、IL-17、Ig A、Ig G和Ig M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汤对急性胆囊炎(肝郁气滞证)中医证候积分、免疫球蛋白及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疏肝利胆汤,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腹痛、黄疸、嗳气、口干、食欲不振中医证候积分,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观察组腹痛、黄疸、嗳气、口干、食欲不振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g A、Ig G、Ig 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CRP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利胆汤治疗急性胆囊炎(肝郁气滞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免疫球蛋白和血清炎症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痹愈风汤联合西药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肌肉注射、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方清痹愈风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功能指数(BASFI)及中医证候积分,同时检测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免疫球蛋白A(Ig A)等。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和7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治疗后BASDAI、BASFI指数和中医证候积分均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减少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3)治疗前后2组CRP、ESR及Ig A水平均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自拟清痹愈风汤联合西药可显著缓解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脊柱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拟蠲痹止痛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自拟蠲痹止痛汤治疗,对照组用秋水仙碱片治疗,两组均配合骨盆纵向牵引,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0.0%,两组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蠲痹止痛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蠲痹汤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关节炎指数(AI)、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β、IL-4、IL-10水平的影响,探讨蠲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氨喋呤对照组、蠲痹汤高/低剂量组,制备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给药组以不同剂量蠲痹汤灌胃,对照组代以生理盐水,检测AI、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β、IL-4、IL-10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明显上升,IL-10、IL-4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蠲痹汤高、低剂量均能明显降低实验大鼠AI和血清TNF-α、IL-1β水平(P0.05或P0.01),对IL-4水平无影响(P0.05),蠲痹汤高剂量组能显著升高模型大鼠IL-10水平(P0.01)。结论:蠲痹汤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TNF-α等炎症因子具有干预作用,提示蠲痹汤可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的表达,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从而达到治疗RA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温和艾灸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对免疫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组先后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8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和艾灸治疗,观察不同方法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G(Ig A)、免疫球蛋白M(Ig M)、补体C3、补体C4水平等免疫学指标和中医症状积分、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临床痊愈率15. 91%、总有效率78. 41%,观察组临床痊愈率23. 86%、总有效率89. 7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2组ESR、CRP、RF、Ig A、Ig G、Ig M、C3、C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3个月后较治疗前以上指标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以上指标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2组休息痛、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指数、HAQ指数、DAS2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3个月后较治疗前以上评分2组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以上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畏寒乏力、过敏性皮疹、脱发、口腔溃疡发生率分别为17. 05%、23. 86%、9. 09%、25%、5. 68%、12. 5%,观察组分别为10. 23%、13. 64%、6. 82%、11. 36%、3. 41%、3. 41%,观察组在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过敏性皮疹、口腔溃疡发生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温和艾灸能提高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功能,改善症状,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9.
自拟益肾化痰蠲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群  郑宏岭 《四川中医》2005,23(7):43-43
目的:观察益肾化痰蠲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疗效。方法:采用益肾化痰蠲痹汤为基本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8例。结果:总有效率97.3%。结论:益肾化痰蠲痹汤方治疗RA有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化蠲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研究其对RA患者耐药基因P-糖蛋白(P-g P)表达影响,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RA的增效机制。方法: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温化蠲痹方加西药治疗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MTX,每周1次,每次7.5 mg),来氟米特片(每天1次,每次10 mg),美洛昔康片(莫比可,每天2次,每次7.5 mg)。治疗组在口服上述西药的同时,加用温化蠲痹汤(每天1剂,分2次口服)治疗,观察1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包括中医症候疗效分析、健康状况评估(HAQ评分)、疾病活动指数(DAS28)、患者疼痛评估(VAS评分)、晨僵时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血小板计数、P-g P表达、安全性指标等,运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P-g P表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优于对照组(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DAS28、HAQ评分、VAS评分、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者P-g P、ESR、CRP、RF、抗CCP抗体、血小板计数等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出现肝酶升高、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感染及血压升高等,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温化蠲痹方加西药治疗RA疗效优于单独西药治疗,温化蠲痹方可降低RA患者多药耐药基因P-g P表达,改善患者对DMARDs多药耐药,可能是其治疗RA提高临床疗效机制之一,该方治疗RA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