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形无痛手法排乳联合冷敷治疗哺乳期乳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哺乳期乳痈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中药硬膏外敷治疗,观察组采用C形无痛手法排乳联合冷敷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80/80),高于对照组的93.75%(7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为100.00%(80/80),高于对照组的71.25%(5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形无痛手法排乳联合冷敷可以减轻乳房疼痛,缩小乳房肿块,使体温下降或趋于正常,不影响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2.
目标:观察手法排乳结合中药治疗哺乳期乳汁缺少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哺乳期乳汁缺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指导早哺乳、勤哺乳、吸奶器抽吸,手法排乳;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8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排乳绿色自然,再结合中药治疗,既能疏通乳络,又能去肿散结,达到乳腺导管畅通,促进气血运行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手法排乳治疗产后哺乳期乳腺疾病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手法排乳为主治疗产后哺乳期乳汁淤积、急性乳腺炎、产后乳少共101例,部分病例配合使用中药治疗,观察用药前后疼痛改善情况、排乳前后肿块大小改善情况、乳孔堵塞改善情况、体温改善情况等指标.结果 疼痛改善方面总有效率为83.95%;肿块大小改善情况总愈显率86.46%,有效率93.75%;乳孔堵塞改善情况急性乳腺炎及产后乳汁淤积患者均为100%;体温改善情况急性乳腺炎患者有效率为76.92%.结论 手法排乳对产后哺乳期多种乳腺疾病的治疗均有较明显效果,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中医手法排乳治疗乳汁郁滞症158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排乳治疗乳汁郁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中医经络理论为指导,运用手法按摩经穴、疏通乳络、排出积乳治疗乳汁郁滞症158例.结果:158例经1次手法排乳治愈149例,治愈率94.30%,有效率100%,无1例发展成急性乳腺炎.结论:中医手法排乳治疗乳汁郁滞症,安全可靠、方法简便,并可预防急性乳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产乳汁淤积会影响母乳喂养率和妇女身心健康,通过探讨单一和中医联合治疗初产妇产后乳汁淤积的疗效,以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和妇幼健康。[方法]采取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至本院就诊的产后发生单纯乳汁淤积、无其他病理因素的产妇185例,随机分为3组,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A组(手法穴位按摩+耳穴压丸治疗+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62例、B组(手法穴位按摩+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60例、C组(手法穴位按摩)63例。每组均连续治疗3 d,每日1次。通过统计分析比较3组的疗效。[结果]A、B、C 3组间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乳房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及乳汁排出的通畅程度比较,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种方法联合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疗效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乳房胀痛症状,促进积乳减小或消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揉抓排乳联合中药外敷治疗非脓肿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中医治疗组采用揉抓排乳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揉抓排乳、中药外敷的基础上联合抗生素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乳房疼痛、红肿范围、肿块大小等疗效指标和不良反应,并对2组患者的中段乳汁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中医治疗组细菌感染阳性率11.7%,联合治疗组1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阳性组的病程长于阴性组(P0.01)。病程越长,细菌感染的风险就越高[OR=11.621,95%CI:(3.729~36.214)]。2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2,P=0.559)。结论:非脓肿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细菌感染率低,尽早解决乳汁瘀滞是有效控制病情和预防乳腺脓肿的关键,揉抓排乳联合三黄膏外敷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可行,且不干扰正常哺乳。  相似文献   

7.
晏宏伟 《西部中医药》2013,26(4):100-102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颈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外涂扶他林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后刺络拔罐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治愈率为7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治愈率为50.0%。2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在疼痛、局部压痛、功能障碍方面,治疗组同组间、2组间评分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手法后刺络拔罐治疗颈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推拿联合西药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青霉素钠400~800万U+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青霉素钠过敏选其它抗生素。治疗组35例,内服瓜蒌牛蒡汤加味:瓜蒌、牛蒡子各20g,王不留行15g,漏芦、路路通各10g,柴胡、蒲公英各12g,连翘、丝瓜络、赤芍各7g,浙贝母、皂刺各6g;肝郁加香附、合欢花;胃热加大黄、黄连,1剂/d,水煎200mL,早晚分服;外敷,蒲公英研磨成粉,用食醋调为糊状,外敷在患处,2次/d;外敷同时烤灯热疗;手法推拿,揉抓排乳法:①按摩通经:手法触诊了解肿块位置与大小,并对患侧乳房进行热敷、消毒,然后涂抹润滑剂,五指从乳房四周根部轻轻向乳头方向按摩,以刺激乳汁排出,同时用手轻提乳头数次,使乳头乳管发生扩张;②通导乳络:患者坐位,暴露乳房,一手掌面轻托乳房,一手由乳房四周往乳头方向进行均匀按压,顺摸到乳晕,在四个象限内反复按摩推拿数次,遇到肿块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直到乳络通畅,此时可观察到乳头数个乳络口内有乳汁流出,肿胀一侧乳头内流出淤乳或稠脓,每次按摩一侧乳房30min,1~2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肿块大小、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14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8%;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6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1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推拿联合西药治疗急性乳腺炎,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加味瓜蒌牛蒡汤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加味瓜蒌牛蒡汤,对照组予青霉素静脉滴注,两组均辅以手法按摩排空乳汁。两组疗程均为6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退热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肿块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1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2组间退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疼痛消失时间、肿块消散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部分症状的缓解快于对照组(P0.05)。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瓜蒌牛蒡汤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期的疗效与抗生素相当,但缓解疼痛与肿块的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产后乳少是哺乳期内乳汁甚少或乳汁全无的现象,通过应用七步砭石通乳法,结合辨证施治,达到促使乳汁分泌的目的。[方法]通过观察临床就诊的45例产后乳少的患者,分析产后乳少的病因、病机,辨证气血虚弱、肝郁气滞、痰浊阻滞三证型,内服经验方瓜蒲通络汤:全瓜蒌,丝瓜络,通草,蒲公英,路路通,王不留行,当归,川芎,炮山甲,按证型加减,同时应用七步砭石通乳法,手法按摩乳房,砭石疏刮乳络,点压神封、天池、乳根、膺窗、膻中穴。治疗一周,判定疗效,总结该法的应用心悟。[结果]45例患者,治愈23例,好转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结论]七步砭石通乳法治疗产后乳少是疗效显著的中医外治手法,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物理因子结合中药电熨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40例。对照组仅用产后常规护理,治疗组在产后常规护理基础上用中频脉冲电治疗结合中药电熨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79.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干预期间的每日乳汁分泌量为(740.23±56.39)m L,对照组为(467.44±63.29)m L,治疗组的产后乳汁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纯母乳喂养率为87.9%,对照组为79.2%,治疗组的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干预后的血清PRL值明显上升,而E2值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物理因子与中药电熨联合治疗能有效促进产妇产后的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其作用机制在于调节催乳素与雌二醇的分泌。  相似文献   

12.
朱爱玲  温小玲  李梅  孙燕 《新中医》2018,50(8):177-179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6例产后缺乳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推拿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催乳方案,推拿组加用推拿手法。治疗后比较2组泌乳量、首次泌乳时间、乳房充盈程度评分、血清泌乳素(PRL)水平及母乳喂养评估量表评分,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推拿组泌乳量充足率为7 5.47%,对照组泌乳量充足率45.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推拿组首次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乳房充盈程度评分及PR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推拿组母乳喂养评估量表中产妇满意度、婴儿满意度及产妇生活方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推拿组总有效率9 6.23%,对照组总有效率84.9 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手法治疗产后缺乳,可促进产妇乳汁分泌,保证新生儿初乳时间,改善母乳喂养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分析哺乳期乳汁淤积性乳腺炎患者采用吕氏八步排乳法联合铁箍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例哺乳期乳汁淤积性乳腺炎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手法排乳组(吕氏八步排乳法)、中药外敷组(局部外敷铁箍膏)、联合组(中医手法排乳联合铁箍膏外敷),各67例。观察对比分析3组临床通乳效果、乳房肿胀硬度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乳汁分泌量。结果 联合组通乳效果明显高于中医手法排乳组、中药外敷组(P <0.05);联合组乳房肿胀硬度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低于中医手法排乳组、中药外敷组(P <0.05);联合组治疗后乳汁分泌量明显多于中医手法排乳组、中药外敷组(P <0.05)。结论 哺乳期乳汁淤积性乳腺炎患者实施吕氏八步排乳法治疗同时加用铁箍膏,能够进一步提高通乳效果,增加乳汁分泌量,减轻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调气固本推拿法干预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产后乳汁分泌过少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母乳喂养,治疗组30例用调气固本推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猪蹄通草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乳汁分泌量及乳房充盈程度。结果:治疗组乳汁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乳房充盈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气固本推拿法能够增加产后缺乳产妇乳汁分泌量,是治疗产后缺乳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产后母儿无忧汤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产后缺乳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产后母儿无忧汤口服;对照组予坤元通乳口服液口服。2组均于产后3d开始用药,4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泌乳量、补乳量、新生儿体质量、产妇血清催乳激素(PRL)及雌二醇(E2)含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62.2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泌乳量、补乳量、新生儿体质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RL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泌乳量、补乳量、PR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产后母儿无忧汤可能通过调节生殖激素水平促进乳汁分泌,治疗产后缺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仪联合穴位按揉治疗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B和对照组A,每组各60例。治疗组予以产后康复治疗仪治疗及手法通乳,对照组B予以产后康复治疗仪治疗,对照组A予以热敷乳房。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泌乳量、乳汁淤积情况、乳房疼痛程度及中医证候等积分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A有效率为88.1%,对照组B有效率为91.3%,治疗组有效率为96.7%,治疗组与对照组A、对照组B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治疗后乳泌乳量积分、乳汁淤积情况积分、乳房疼痛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后康复治疗仪及穴位按揉治疗肝郁气滞型缺乳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毕广东 《河南中医》2016,(1):103-104
目的:观察天黄消痈散联合手法排乳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手法排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天黄消痈散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有效率为78.5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4 h内通乳率为96.43%,对照组为44.6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24 h内乳房消除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9%,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天黄消痈散联合手法排乳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乳癖汤与乳腺热敷包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女性乳腺增生患者240例随机分为A、B、C及D组。A组患者口服乳癖汤每日1剂,同时热敷乳腺外敷包每日2次;B组口服三苯氧胺片10 mg/次,2次/d;C组口服乳癖汤每日1剂;D组热敷乳腺外敷包每日2次,疗程均为7天,连续治疗12个疗程,随访半年,观察4组患者临床疗效,并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雌二醇、孕酮激素水平。结果:总有效率A组为85.0%(51/60),B为81.7%(49/60),C组为55.0%(33/60),D组为58.3%(35/60)。总有效率A、B组高于C、D组(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4组患者雌二醇、孕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患者激素水平改善,其中A、B组激素水平改善明显(P0.05),但A、B2组间患者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口服乳癖汤联合乳腺外敷包治疗乳腺增生效果优于单纯口服乳癖汤或乳腺外敷包治疗,与三苯氧胺片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19.
中医辨证施护产后早期急性乳腺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在产后早期急性乳腺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5例产后早期乳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采用内服中药、外敷中药、手法排乳等中医辨证施护方法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结果。结果治疗组止痛、肿块消散、排乳通畅的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52.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护治疗产后早期急性乳腺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倪小凤  周欢  周文文  蔡玉娟 《新中医》2024,56(11):80-84
目的:观察通乳消痈方联合中医手法排乳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 字表法将138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分为中药组、排乳组、联合组各46例。中药组给予通乳消痈方治疗,排 乳组给予中医手法排乳治疗,联合组给予通乳消痈方联合中医手法排乳治疗,3组各治疗5 d。比较3组治疗前 后临床症状评分、炎症指标水平;比较3组临床疗效、通乳时间、临床症状消除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不 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7.83%,高于中药组82.61%、排乳组86.96%(P<0.05);联合组通乳 时间、临床症状消除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较中药组、排乳组缩短(P<0.05),中药组、排乳组总有效 率、通乳时间、临床症状消除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临 床症状评分、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6 (IL-6)、C-反应蛋白(CRP)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联合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及各炎症指标低于中药组、排乳组(P<0.05);中药组、排乳组临床症 状评分及各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结论:通乳消痈方联合中医手法排乳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效果良好,能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