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68例临床资料,依照手术入路分为两组:A组(经侧裂-岛叶入路)34例,B组(经颞叶皮层入路)34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血肿清除率、去骨瓣减压例数、术后7 d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术后自动睁眼时间、术后7 d脑水肿体积、并发症以及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优于B组。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血肿清除率高、术后恢复较好、并发症少等优势,对降低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率及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06~2016-08该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手术,观察组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能力及昏迷程度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手术后,观察组生活能力及昏迷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形成的创伤较小、术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骨窗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CH)的效果,总结手术指征、技巧及围术期处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小骨窗开颅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39例基底节区HC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中,血肿清除〉90%者26例,80%~90%者10例。术中改颞上沟入路者2例。术后再出血3例。术后随访3个月~2 a,根据GOS,良好19例,中残15例,重残3例,死亡2例。结论侧裂—岛叶入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HCH效果好,但应注意把握手术适应证。良好的操作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前提,围术期出血的有效防治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2005年3月-2009年1月,我们对58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经侧裂脑岛人路行血肿清除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58例,男35例、女23例,年龄37—69岁,既往高血压病史53例。人院时神志清醒者3例,嗜睡7例,浅昏迷15例,中度昏迷26例,深昏迷7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青岛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经侧裂一岛叶人路清除血肿的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115例,其中男71例,女44例;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3~15分的12例,9~12分的33例,5~8分的70例;根据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发病7~24h内)手术组(82例)和晚期(24h~5d)手术组(33例)。对比分析各组手术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死亡率和手术后6个月随访,按照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进行疗效评价。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手术组与晚期手术组的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早期手术组血肿大部以上清除76例(92.68%)、再出血8例(9.76%)、死亡6例(7.31%)、术后6个月ADL良好率76.82%(63/82)。晚期手术组血肿大部以上清除27例(81.81%)、再出血10例(30.30%)、死亡14例(42.42%)、术后6个月ADL良好率24.24%(8/33)。统计分析两组再出血率、死亡率及术后ADL分级具有显著性差异(X2=7.5245、20.1866、13.3942,P均〈0.05)。结论早期小骨窗侧裂一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具有创伤小、神经功能恢复快、预后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小骨瓣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HBGH)的效果。方法 58例HBGH患者应用小翼点开颅,小骨瓣经侧裂岛叶入路清除血肿。结果 24h内复查CT,残余血肿量与术前比较。血肿彻底清除有30例,血肿残留量小于5ml、10ml、20ml分别有15例、5例、5例;血肿残留量接近和超过原血肿量共3例;术后72h复查CT,脑水肿引起的占位效应与传统手术相比血肿非常轻微;术后12h意识状况:42例神志清楚,12例较术前好转,4例无改善;死亡6例,死亡率10.34%;术后6~24个月随访,按ADL分级进行测评:Ⅰ级4例(6.9%);Ⅱ级20例(34.48%);Ⅲ级15例(25.86%);Ⅳ级7例(12.07%);Ⅴ级2例(3.45%)。结论早期小骨瓣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HBGH有彻底清除血肿、创伤小、神经组织损伤轻微和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一般术后脑水肿不明显,病人恢复快,明显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与围术期患者脑血管保护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急诊患者50例,行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50例患者根据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定:预后Ⅰ级12例,Ⅱ级14例,Ⅲ级20例,Ⅳ级3例,死亡1例,术后脑再出血与脑梗死病例0例。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与脑血管保护,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为一种理想的临床方式,而全程进行脑血管保护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张伟  张东  杨利军 《山东医药》2010,50(28):63-65
目的探讨微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HP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HPH患者63例,出血量39~120 ml、平均66 ml。所有患者就诊时未出现脑疝征象。行微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40例,行微骨窗皮质造瘘血肿清除术23例。结果行微骨窗侧裂—岛叶入路的40例患者在72 h内清醒34例,14 d内清醒1例,持续昏迷3例,21 d内死亡2例。行微骨窗皮质造瘘的23例患者术后72 h内清醒13例,14 d内清醒4例,持续昏迷5例,23 d内死亡1例。左侧优势半球血肿患者经侧裂入路手术语言功能好于经皮质造瘘者。结论对于适当的病例选择微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有利于更好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11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式不同分为A组(56例)和B组(59例),A组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B组采用经颞叶皮质入路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围术期指标、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神经递质水平、死亡率、偏瘫侧肌力和失语好转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病人预后。结果 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B组缩短,去骨瓣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个月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6个月内偏瘫侧肌力好转率、失语好转率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随访,A组GOS评分优良率高于B组(P<0.05)。结论 与经颞叶皮质入路相比,经外侧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颞叶皮质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6例老年(60岁)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患者,分别接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和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从手术方法、血肿暴露、血肿清除难易情况、术中止血情况、术中脑组织损伤情况、术后复查、病人恢复〔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两组性别、平均年龄、血肿、术前GC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手术时间为自手术开始切开头皮组织至缝合完头皮,外侧裂入路手术时间〔(3.34±0.59)h〕明显短于颞叶皮层入路〔(5.69±1.27)h〕(P0.05);2血肿清除:经外侧裂-岛入路组大部清除18例,占60.00%,部分清除9例,占30.00%;颞叶皮质入路组血肿大部清除11例,占42.31%,部分清除12例,占46.15%;外侧裂-岛入路组血肿大部清除率高于经颞叶皮层入路组(P0.01);但术后再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止血情况:外侧裂-岛入路组经低功率电凝26例(86.67%)能顺利止血;颞叶皮质入路组20例(76.92%)能顺利止血,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术后评价:术后随访6个月,按GCS预后评分评价,经外侧裂-岛入路组预后良好有21例,占70.00%;颞叶皮质入路组11例,占42.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颅内血肿的效果优于经颞叶皮质入路,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72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小骨窗显微手术组和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组,每组86例,应用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ADL)评估预后,比较两组术后血肿清除率、血肿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血肿清除率、血肿复发率、住院时间、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有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切口感染、脑梗死。小骨窗显微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显著低于大骨瓣开颅组18.6%(P0.05)。小骨窗显微组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率(ADLⅠ~Ⅲ级)显著高于大骨瓣开颅组(P0.05)。结论与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比较,小骨窗显微手术具有微创、血肿清除彻底、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行血肿清除手术和常规传统经皮层开颅清除血肿手术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优劣。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汕尾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行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传统经皮层开颅清除血肿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炎症指标,以及临床预后的差异。 结果2组患者在术前GCS评分、术前血肿体积、血肿清楚率上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清醒时间、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癫痫、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再出血、颅内感染、应激性胃肠道出血、深静脉血栓上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第3个月时生活质量评分平均秩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6、12个月时的平均秩次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清除外科手术入路选择上,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较常规传统经皮层开颅入路能够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术后清醒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炎性因子水平,节约医疗成本,以及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对38例经CT确诊高血压脑壳核出血(出血量40-80ml)患者,均采用经翼部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镜下脑壳核血肿清除术.结果:38例中死亡3例,存活35例.术后6个月随访,生活自理21例,生活部分自理8例,生活不能自理6例.认为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壳核出血为最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4.
王法钊 《山东医药》2007,47(21):100-100
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采用经侧裂入路骨窗血肿清除术超早期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6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手术清除6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颅内血肿。术后即刻复查颅脑CT,血肿清除率〉80%者53例。认为经侧裂入路显微镜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率较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庄强  张亚波  徐娉 《山东医药》2002,42(20):54-54
1995年 5月~ 2 0 0 0年 10月 ,我院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经外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壳核区脑出血 4 2例 ,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3例 ,女 19例 ;年龄 35~ 76岁 ,平均5 8.5岁。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患者左侧壳核出血区 2 5例 ,右侧壳核区出血 17例 ,其中 5例血肿破入脑室内 ;血肿量 30~ 6 0 m l,平均 4 7.5 ml。临床表现 :神志清楚者 2 0例 ,昏睡至神志恍惚 10例 ,烦躁不安至浅昏迷 9例 ,中度昏迷 3例。入院时完全失语 13例 ,部分失语 15例 ,一侧肢体全瘫 19例 ,部分肌力减退 2 3例。手术方法 :采用翼点开颅 ,打开骨瓣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显微手术治疗脑侧裂区胶质瘤的经验。方法对43例侧裂区脑胶质瘤患者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术中在保护重要结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结果手术肿瘤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随访37例,能正常工作及生活21例,生活能自理6例,偏瘫生活不能自理2例,复发5例,死亡3例。结论熟悉侧裂区的局部解剖和熟练掌握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注意对侧裂区动静脉血管及肿瘤周围重要功能区的保护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经外侧裂脑岛叶入路至基底核区的显微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脑岛叶入路至基底核区的相关显微解剖。方法对13例(26侧)成人男性尸头标本进行外侧裂、大脑中动脉(MCA)及岛叶、基底核区的显微解剖与测量。结果①外侧裂干部平均长度为(41.5±5.3)mm,分支的长度为:前水平支(26.3±6.2)mm,前升支(36.0±10.1)mm,后支(43.0±7.1)mm。②MCA分叉到颈内动脉发出MCA处平均(18.7±8.9)mm;颈内动脉分叉处到岛阈的距离平均(24.4±4.8)mm。MCA分叉在岛阈内侧的18侧,在岛阈外分叉的8侧。MCA各段平均长度及直径:MI段(22.9±6.5)mm,(2.0±0.4)mm;M2段(26.8±10.8)mm,(1.6±0.4)mm;M3段(19.0±7.4)mm,(1.3±0.3)mm。③本组标本豆纹动脉均发自M1段及大脑前动脉A1段;有2组豆纹动脉的23侧,有3组豆纹动脉的3侧。其中内侧组距颈内动脉6.0~12.0mm,外侧组距大脑中动脉分叉5.0~23.0mm。④岛叶额盖宽(28.3±0.9)mm,顶盖宽(28.6±0.7)mm,颞盖宽(38.3±1.1)mm;短回长度为(28.8±3.5)mm,长回长度为(42.6±5.2)mm,岛叶中央沟长度为(38.9±5.1)mm。结论熟悉经外侧裂脑岛叶人路的解剖,有利于岛叶、基底核区肿瘤手术路径的选择和术中重要血管及结构的保护;高血压基底核出血可以经外侧裂脑岛叶短回的乏血管区造瘘,清除血肿。  相似文献   

19.
将同期收治的14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行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和CT定位血肿穿刺术,观察两组病死率、再出血率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12.5%、40%,再出血率分别为2.1%、18.3%,ADL评分良好率分别为50%、25%,P均〈0.05。认为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脑疝形成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脑疝解除快、再出血率及病死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和经颞叶皮质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青年重症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2月至2021年2月在安康市中心医院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青年基底节区重症脑出血患者。发病后6个月时采用格拉斯哥转归量表评价转归,4~5分定义为转归良好,1~3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应用多变量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