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开泰 《河南中医》2007,27(1):9-12
辨证是中医临床知病全过程的概括,辨症是辨证过程中对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形成证候结论的关键环节。症状具有标识病机意义的性质;证候病机是辨证的最终目的。中医之病是以临床辨证论治为事实依据,运用中医病机理论,抽象规范形成的具有一定时间稳定性的病机过程,它作为证候病机的构成内容,在病证关系上表现为“线”与“珠”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黄开泰 《河南中医》2007,27(3):9-13
辨证是中医临床知病全过程的概括,辨症是辨证过程中对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形成证候结论的关键环节。症状具有标识病机意义的性质;证候病机是辨证的最终目的。中医之病是以临床辨证论治为事实依据,运用中医病机理论,抽象规范形成的具有一定时间稳定性的病机过程,它作为证候病机的构成内容,在病证关系上表现为“线”与“珠”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辨证是中医临床知病全过程的概括,辨症是辨证过程中对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形成证候结论的关键环节。症状具有标识病机意义的性质;证候病机是辨证的最终目的。中医之病是以临床辨证论治为事实依据,运用中医病机理论,抽象规范形成的具有一定时间稳定性的病机过程,它作为证候病机的构成内容,在病证关系上表现为“线”与“珠”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病机、辨证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特色术语之一。病机是疾病病变的关键点,中医诊察疾病首先要认识疾病的病机;辨证是一种认识疾病的方法,是辨识病机(证机)的思维过程,病机(证机)是辨证的结果,辨证辨的是病机(证机)。不同的病证各有其适宜的辨证方法,证候是辨证的基础,是病机的"承载体",中医往往通过认识中医病证的当下证候而认识病机。随着病期的变化,证候是变化的,辨证首先要认识到疾病发展过程中具体的证候特点,辨出证候之病机才能确定治则、治法与相应的方药。证候为证的外候,证候=证+候,其中"证"为证候之病机即证机。证机为疾病阶段性病机,为当下证候之证机。证候为证机表现于外的临床征象,一个证机反映的是病在某一阶段的病变关键点,而病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证候、具有不同的证机。证候随着病期的变化而变化,各个阶段的证机共同反映该病的病机,各个证机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与发展规律。方证辨证是辨证机的典范,方证辨证的核心问题是方剂主治的病机和症状必须与证候的病机和主症相互对应,其实质仍是方药与病机相对应,而不是一证一方简单机械的对应关系。临证经验丰富的学者在长期的临证实践中,把某一类症状固化成一个证候,并充分认识到此证候的证机,当再次遇到此类病证时且四诊获取病证资料后,提取信息、辨识信息,分析病位、病势、病性等复杂的辨证过程得以迅速完成,并与某方药密切关联起来。  相似文献   

5.
<正>中医内科学是研究中医病证辨证论治的一门课程,其理论授课内容主要包括该病证的概念、文献沿革、病因病机、诊断要点及辨证分型论治等内容[1]。传统理论教学安排基本比较固定,有些内容如病因病机和证候分型部分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课程内容重复,且不同病证之间也有重复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的智能诊疗系统随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已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医学对人体疾病的认识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发展性的特点,目前中西医结合的冠心病病证智能诊疗仍未能体现中医思维特色。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是中医思维的基本要素,共性与个性相协调是中医临床思维的一大特点。因此,单纯基于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的中医诊疗知识模型有悖于中医思维要求。通过分析现有中医诊疗知识模型特点与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常用算法在中医病证结合诊疗模型中的运用,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提出构建基于中医思维的病证结合诊疗知识模型,即在病证结合模式下引入证候要素概念,以中医思维为指导、标准化为前期基础、病证结合为实现方法、"疾病-证候-证候要素-症状"为诊断顺序、"理-法-方-药"为诊疗路线,从而实现智能化处方用药的目的,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冠心病病证智能诊疗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围手术期中医证候规律研究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大肠癌围手术期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可以为深入认识疾病的病因病机,预测疾病和证候的演变趋势,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辨析、把握证候特色的同时,探索证候临床诊断、疗效评价的标准化,从而提高中医药诊疗体系的可信度与可重复性,并为病证结合的深层次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慢性咳嗽中医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及辨证施治思路。方法分析慢性咳嗽的诊疗现状和证候特征,比较中西医理论各自认识优势,探索中医因机证治诊疗思路。结果慢性咳嗽病位证素以肺-鼻-咽喉为主,与胃、肝、脾关系密切。病性证素以内生风、燥、痰、郁为主,兼见气阴虚证。病机特征,邪犯肺系,风痰燥邪留滞气道(肺鼻咽喉),肺气上逆,"肺-鼻-咽喉同病",兼肝胃不和、肺脾气阴亏虚,总以邪恋正虚,虚实夹杂。治疗疏风化痰、润燥利咽、宣肺通窍,异病同治;再结合病证重点,加入异同并治的药。结论对慢性咳嗽要辨证、辨病、辨体质三维诊疗统一,中西病证结合,异病同治,结合异病异治,才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张庆文  陈雷雷  李勇  陈鹏 《新中医》2012,(7):200-201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领域常见病、难治病,是众多学者关注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病因病理尚未完全清楚,现代医学也无疗效确实可靠的药物。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中医药疗法,理念上具有优势,尤其是病证结合思想的深入,“辨病为先,辨证为主,病证结合”的诊疗思路,使得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独特的优势。现将病证结合诊疗思路在股骨头坏死方面的应用作一简述。 1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也是中医临床的精髓。证是对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阶段本质的反映,不同程度地反映疾病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等。辨证论治突显个体化和灵活性,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常随着疾病不同阶段病机和证候的变化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辨证的目的在于揭示患者机体的具体发展阶段,偏重于个性的把握,是先看到患者的证候特征,同时参考疾病的整体特异性来阐明其病机的本质:论治的目的在于契合病机,并考虑患者各方面的因素,使治疗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认为"审察病机"是辨证论治的关键环节。"病机证素"是指辨识证候的病机要素,主要包括病理因素、病位、病性等,其核心内容是病理因素,结合病位从脏腑病机和气血病机等分析其病理变化,以确定疾病的证候性质。传统的辨证分型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辨别、区分证候类型;病机辨证则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病机,以病机要素确定证名。中医辨证论治新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是以"病机证素"为核心,以脏腑为内涵,以证带病,病证结合。基本步骤包括:辨识"病机证素"、根据"病机证素"的组合确定证名、确立治则治法、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11.
在对疾病认识过程中,作为中医理论认知中两个重要基本概念,证候与病机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证候是认识疾病现象变化发展之网上的逻辑起点,症状和体征作为感性具体,是医家认识疾病的出发点;病机作为医家诊疗思维活动中的抽象,则是认识疾病现象变化发展之网上的重要纽结。是进行理性具体证治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之间既有所区别,又辩证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证论治的诊疗思路。医家在临床实践中,诊疗思维对疾病本质和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过程,就是从感性具体的证候到抽象的病机,再从抽象与具体紧密结合的证型,到证治具体(理性具体也简称具体)治则、治法、方药的论治,辩证思维运动过程,这个辩证思维运动的基础是医疗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临床诊断时,西医重视辨疾病,中医重视辨证候;而辨病与辨证的结合点,实际上是西医的"病理"与中医的"病机"之间的大融合.中医的"证候"与"病机"二者,反映的是疾病的表象与本质的关系.中医病机学形成的基础是五脏为中心的藏象理论,而藏象理论又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是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因此,中医要正确认识疾病,要确立证候诊断标准,要抓准病机,都离不开藏象理论的指导.文章旨在以"疾病--证候--病机"的研究思路为指导,以藏象学说为基础,明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制定的方法,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3.
从亚病机主次关系分析处方用药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建洪 《新中医》2015,47(6):319-320
<正>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程序。通过辨证论治,中医的理、法、方、药4个环节得到了最有效的贯穿和统一,指导和推动了临床实践。中医师、中药师必须对其有通彻的领悟,方能准确、合理地开具、审核中药处方。笔者就如何通过亚病机主次关系分析中药处方的合理性进行探讨。1病机、证、证候、证候群、方剂与中药证候,疾病的症状,即症,是患者机体因病表现出的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质谱(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在大肠癌围手术期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大肠癌围手术期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对大肠癌围手术期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深入认识该病特定阶段的病因病机,掌握该病证候的发展规律,为该病中医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利用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探索该病特定阶段中医证候诊断的客观化和标准化,从而提高中医药诊疗该病的可信度与可重复性,为病证结合的深层次研究提供依据。结论: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日益成熟,其正逐渐向其他医药领域延伸,在大肠癌围手术期证候研究方面也将会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异病同治”是中医临床实践普遍现象,“病证结合”诊疗模式是异病同治理论的具体体现。从异病同治的临床治疗着手,基于疗效,既横向比较不同疾病之间更纵向观察治疗前后的“方-证”效应异同与内在机制,是揭示基本证候科学内涵的重要途径。“正虚血瘀”是慢性肝、肺、肾疾病的病机特点,存在“异病同治”补虚化瘀的理论基础,且存在方-证效应的物质基础。病证结合、精准治疗、改善预后是器官纤维化疾病治疗研究的发展趋势。因此,基于肝、肺、肾纤维化疾病“正虚血瘀”中医基本病机,通过加载扶正化瘀中药开展病证结合、异病同治的前瞻性RCT临床试验,对“方-证-效”的关联进行验证;并采用临床信息与生物样本,发现效应目标人群特征,探讨方证相应的内在原理,有利于阐明正虚血瘀的证候内涵,促进中医药在治疗重大难治性疾病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医临证,经过仔细认真地诊查以后,要运用中医理论,阐明病因病机,把辨证和辨病二者结合起来。同时要注意证候的变化。在论治上,除要熟悉基本治法外、对于成方做到灵活运用。现以中医内科疾病为例,述其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7.
论症状与证候标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症状在临床是疾病现象,是不依赖医生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与病人自身感受密切相关;在书面,是主体理论,从一般意义反映某种疾病性质。病机是疾病本质,临床疾病现象和本质的关系不是机械的线性关系,把握本质需要认知症状内涵的病机意义值,使症状从自然客观转化为带有主体认知逻辑的证候标识。证候标识是证候病机的证据,由病机要素标识、病标识有机构成。症状的病机要素标识意义是最基本的,根据其与病机的关系,可分为正值症状和负值症状。症状和证候标识存在主次关系、同异关系和多样关系、归一关系。  相似文献   

18.
传统意义的病证结合是指中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的结合,滥觞于《黄帝内经》,至《伤寒杂病论》得以进一步发展;中西医结合体系下的病证结合是指在西医辨病的基础上中医辨证论治,为目前临床所常用。基于“症征—病机—病理—药理”的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可以多层次、全面、综合的把握疾病,从而实现两种医学优势的结合与互补。而方证相关是指方剂与其适应症之间存在契合的固定的对应关系,伤寒派诸家多有发挥,目前引申为方从证出,证即证据,包括证候、症状体征、疾病、体质等多个方面,与辨证论治相辅相成。而《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与其适应症之间的关系最为固定,是方证相关的典型代表。故典型的经方类方的临证法则,是传统中医理论中方证相关的具体应用,也为现代临床方证相关应用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19.
该文回顾、分析了当代西医病与中医证结合研究的主要进展及其相应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当代病证结合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辨证标准的研究,特定疾病的分型、分期、核心病机研究和证本质研究。其中,辨证标准的研究和疾病的分型、分期、核心病机研究多采用“以病统证”的研究思路,证本质的研究主要采用“以证统病”的研究思路。最后提出未来病证结合的研究:应始终坚持面向临床,为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服务;亟需进一步挖掘中医原创思维;更应注重充分吸纳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华,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单纯强调辨证论治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如无证可辨,或同一疾病在不同患者或疾病不同阶段所表现的证候存在特殊性,也存在着不同医生经验和认识上的差异等,从而影响证候判断的准确性及诊疗效果,而辨病强调疾病固有的生理病理变化规律,病证结合即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一种在临床疾病诊疗过程中既重视疾病又注重辨证论治的诊疗模式,二者可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提高临床疗效。但传统的病证结合模式即中医辨病辨证结合模式由于中医病名缺乏特异性、针对性,并不能完全准确把握疾病发展、演变规律与结构功能变化特征,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临床的需要。陈可冀院士倡导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模式,认为同一疾病具有相同的代谢、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其发展变化过程始终贯穿着一条基本主线,即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规律,同病各证之间肯定有同质性、共性,理应能指导辨证,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