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娟  韩鑫  邱强  郑超 《海南医学》2022,(16):2123-2126
目的 探讨双源CT门静脉成像参数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5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根据Child-Pugh级别分为A级(n=25)、B级(n=23)和C级(n=17)三组,另取同期来汉中市中心医院行上腹部双源CT检查未发现病灶的健康受试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与对照组受试者双源CT门静脉成像参数[门静脉主干(MPV)、脾静脉(SPV)、肝内门静脉左支(IHLPV)、肝内门静脉右支(IHRPV)直径]的差异,并比较不同肝功能分级肝硬化患者上述参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双源CT门静脉成像参数与肝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双源CT门静脉成像结果显示,肝硬化组患者的门静脉主干(MPV)、脾静脉(SPV)、肝内门静脉左支(IHLPV)、肝内门静脉右支(IHRPV)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源CT门静脉成像结果显示,A级、B级和C级患者的MPV、SPV、IHLPV和IHRPV逐渐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级肝硬化患者MPV、SPV、IHL...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能量模式对门静脉系统血管能谱CT成像质量的比较。方法:选取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15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两组均进行能谱CT扫描,对照组患者采取混合能量模式,观察组患者采取单能量模式。比较两组门静脉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比较两组CT检查的肝内门静脉和肝外门静脉对比噪声及图像噪声。结果:观察组的主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的肝内门静脉和肝外门静脉对比噪声及图像噪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能量模式CT检查能够明显提高门静脉系统CT的成像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MSCT)联合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SCTP)技术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为为观察组,采用Child-Pugh分级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分组,其中A级41例,B级27例,C级19例.所有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能谱CT成像在小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断的84例疑似小肝癌(SHCC)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GE Discovery750 HDCT高清电脑扫描仪和德国西门子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分析能谱CT成像和常规CT对肝硬化背景下SHCC诊断的价值,以肝脏穿刺活检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常规CT和能谱CT成像在SHCC诊断及鉴别诊断一致性,能谱CT成像诊断SHCC的分类情况。结果 84例疑似SHCC的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37例,未发生SHCC 47例。其中常规CT在门静脉期诊断29例,动脉期诊断33例,延迟期诊断28例;能谱CT成像在门静脉期诊断31例,动脉期诊断34例,延迟期诊断30例。常规CT和能谱CT成像在门静脉期诊断SHCC的敏感度分别为78.38%、83.78%,特异度分别为82.98%、80.85%,准确度为80.95%、82.14%;动脉期诊断SHCC的敏感度分别为89.19%、91.89%特异度为76.6 0%、76.60%,准确度为82.14%、83.33%;延迟期诊断SHCC的敏感度分别为75....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能谱CT成像的脾脏血流参数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PH)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OV)程度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CPH患者临床资料(研究组),另将同期肝脏CT正常的3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记录基于能谱CT成像行腹部增强CT扫描的各参数,以胃镜检查结果 胃金标准,分析基于能谱CT成像的脾脏血流参数在评估CPH患者GOV程度中的价值。结果 胃镜检查发现,0级16例,1级19例、2级33例、3级12例;对照组脾静脉直径(D-SV)、脾脏实际门静脉期碘浓度(IC-S)、脾脏体积(V-S)、脾脏碘容量(IV-S)均较研究组更低(P<0.05),随着疾病分级的递增,研究组V-S、IC-S、IV-S、D-SV呈升高趋势(P<0.05);以0级患者作为对照,经分析得出脾脏血流各参数联合在CPH患者GOV中诊断AUC值为0.879,敏感度为71.25%、特异度为89.37%;脾脏血流各参数联合在CPH患者GOV重度中诊断AUC值为0.825,敏感度为70.33%、特异度为83.69%。结论 应用能谱CT检测,可结合功能学及形态学角度,分析不同程度GOV患者脾脏血流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能谱CT碘浓度反映门静脉期肝硬化患者血流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肝硬化患者及28例无肝脏疾病患者的能谱CT资料,分别测量其门静脉期的肝左叶和门静脉的碘浓度,对两组间的肝左叶与门静脉的碘浓度及其比值进行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肝硬化组门静脉期的肝实质和门静脉的碘浓度及其比值分别为(2.42±0.21)mg/ml、(5.40±0.35)mg/ml和(0.46±0.07),对照组的肝实质和门静脉的碘浓度及其比值分别为(2.84±0.28)mg/ml、(4.83±0.080)mg/ml和(0.61±0.08),两组间门静脉的碘浓度(t=3.113,P<0.05)及肝实质与门静脉的碘浓度比值(t=-2.23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测量能谱CT肝脏门静脉期的肝实质与门静脉的碘浓度及其比值可以反映肝硬化患者门静脉期的门静脉血流占肝脏血供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能谱CT门静脉期虚拟平扫替代常规平扫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49例腹部增强扫描患者,选用美国GE Revolution128矢量CT宽体探测器螺旋CT,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3组采用能谱(GSI)扫描模式,平扫使用常规扫描模式,平扫与门脉期增强均采用前置ASiR-V40%算法重建成层厚及层间距均为1.25 mm的薄层图像传入GE ADW4.7后处理工作站,门静脉期图像经GSI Volume Viewer软件处理得到虚拟平扫图像。根据成像方式组合可分为常规平扫+三期动态增强、虚拟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2种模式。分别测量常规平扫与门静脉期虚拟平扫2种图像肝脏及腹主动脉、竖脊肌的CT值、平均噪声(SD)值、平均信噪比(SNR)值,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评价常规平扫与门静脉期虚拟平扫的图像质量和诊断效能差异;对比分析2种扫描模式的总辐射剂量差异。结果 门静脉期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肝脏、腹主动脉的平均CT值差别不大;门静脉期虚拟平扫肝脏、腹主动脉的SD值小于常规平扫(P<0.05);肝脏、腹主动脉的SNR值大于常规平扫(P<0.05);虚拟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患者接收辐射剂量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继发食管下段管壁侧支循环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20年11月衡水市第八人民医院行上腹部增强CT及食管下段CT灌注检查患者128例,分为阴性组(无肝硬化,50例)、肝硬化无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组(32例)及肝硬化伴EV组(46例).在食管下段无明显血管并管壁较厚处放置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比较各组间CT灌注参数.结果 阴性组与肝硬化无EV组比较,BV值更高[(14.76±6.58) ml/l00 g比(8.13±3.22) ml/100 g],PMB值更低[(23.48±9.60) ml/(100 g·min)比(31.73±12.41) ml/(100 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的BV值和BF值高于肝硬化伴EV组[(14.76±6.58) ml/100 g比(7.38±2.62) ml/100 g,(24.78±6.78)ml/(100 g ·min)比(17.90±3.62) ml/(100 g·min)],PMB值低于肝硬化伴EV组[(23.48±9.60) ml/(100 g·min)比(40.80±14.37) ml/(100 g·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无EV组的PMB值明显低于肝硬化伴EV组[(31.73±12.41) ml/(100 g·min)比(40.80±14.37) ml/(100 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够早期发现门静脉高压患者食管下段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并能对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能谱CT在肝硬化性腹腔积液和癌性腹腔积液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41例腹腔积液患者,根据临床及影像检查结果分为肝硬化组(21例)和癌性组(20例),能谱CT扫描后应用能谱软件获得常规混合能量CT值、40~140 kev单能量CT值、能谱曲线斜率、水(碘)浓度、水(钙)浓度、脂(水)浓度及有效原子序数,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①混合能量CT值:癌性组高于肝硬化组。②单能量CT值:40~60 keV下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140 keV下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有效原子序数:肝硬化组为7.61±0.13,高于癌性组的7.47±0.86。④能谱曲线斜率:癌性组为0.03±0.11,高于肝硬化组的-0.07±0.14。⑤水(碘)浓度:癌性组为1012.01±6.28,高于肝硬化组的1 000.56±6.28、水(钙)浓度:癌性组为1 012.32±6.68,高于肝硬化组的1 000.69±6.14、脂(水)浓度:癌性组为16.96±44.64,高于肝硬化组的-85.68±88.11。结论:能谱CT可作为一种多参数影像学检查方法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能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定量分析对肺结节、肿块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9例肺结节/肿块的患者,进行宝石能谱成像模式三期增强扫描,利用其后处理功能,分别测量动脉期(30 s)、静脉期(60 s)及延迟期(90 s)病灶的标准化碘浓度(NIC)、(40 keV)CT值以及能谱曲线斜率,比较各参数间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5例患者经手术或纤维支气管镜病理证实,4例炎性病变患者由随访证实;共分为3组,肺癌99例(肺癌组),炎性病变19例(炎性组),肺结核11例(结核组).动脉期、 静脉期及延迟期3组病变NIC值、(40 keV)CT值以及能谱曲线斜率(40~80 keV)基本为炎性组最高,均为结核组最低.结核组与其他两组比较,病灶在三期扫描中NIC值、(40 keV)CT值及能谱曲线斜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组与肺癌组比较,仅在延迟期NIC值及(40 keV)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能谱CT成像定量分析对肺结节、肿块的鉴别诊断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双能量CT碘定量的方法,探讨肝硬化患者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选择37例经临床确诊肝硬化患者及21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采用双能量CT行上腹部扫描,平扫为常规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行能谱成像(GSI)模式扫描,将数据传输至ADW4.5工作站并应用能谱分析软件进行后处理,在物质分离碘基图上测量碘浓度。在脾脏随机取直径约为20 mm的ROI,所得3个ROI的碘基值均值为脾脏增强扫描动脉期碘基值Ia及门静脉期碘基值Iv,并计算出脾动脉碘分数(AIF=Ia/Iv)。对正常对照组及肝硬化组统计学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组间均数两两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动脉期碘基值Ia(F=9.387,P0.01)、脾动脉碘分数AIF(F=11.830,P0.01)组间均数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且肝硬化门脉高压组Ia及AIF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2.32±15.75)vs(90.41±12.85),(0.90±0.15)vs.(0.77±0.13)mg I/ml);两组间静脉期碘基值I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与正常对照两组病例间,脾脏的血流动力学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肝硬化组脾动脉血流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双能CT的碘定量功能可用于评价肝硬化患者脾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4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92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采取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主要包含肝脏各叶、主动脉、脾脏及门静脉层面,对比两组各项CT灌注参数及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CT灌注参数,主要包括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脏血流量(TBV)、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及总肝灌注量(TLP)。结果:观察组HAP、TBV、MTT及HPI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VP和TL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Child-Pugh分级判定标准,114例肝硬化患者中,A级32例,B级45例,C级37例;A级、B级及C级患者HAP、PVP、HPI及TLP水平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级、B级及C级患者TBV和MTT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级患者HAP和TLP水平均较C级低,PVP和HPI水平均较C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硬化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可获取肝硬化患者肝脏形态及功能信息,明确肝脏供血情况,还可判定肝硬化患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CT门静脉成像及血清学相关指标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的评估价值,构建无创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肝硬化患者176例.收集血清学、 胃镜及CT门静脉成像资料.根据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筛选预测出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子,构建回归方程并绘制ROC曲线,确定预测临界值,通过"K折交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门静脉CT成像(CTPV)预测食管-胃底黏膜静脉丛曲张出血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5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肝门静脉CT成像数据,按照食管-胃底黏膜静脉丛曲张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A组,n=27)和非出血组(B组,n=23),比较分析2组患者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胃左静脉和食管-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脏血流灌注情况对肝硬化程度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螺旋CT灌注成像检测20例肝硬化患者[属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7例定为肝硬化(1)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级9例和C级4例定为(2)组]和15例正常对照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CT灌注扫描成像获取肝脏早期动态增强斜率值(Steep Slope,SS)函数曲线,分析曲线类型,并以脾增强高峰出现为界,把肝脏增强分为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计算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最大斜率比值,记为SSr,作为评估指标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1)肝硬化1组、肝硬化2组及正常对照组三组斜率曲线类型分布存在差异(P〈0.01);(2)肝硬化患者SSr值较正常对照组加大,肝硬化1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硬化2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肝硬化2组和肝硬化1组比较,肝硬化2组SSr值出现倒置,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动态CT增强动门脉斜率函数曲线类型及Steep Slope比值SSr能够反应肝硬化的血流灌注情况及血管变化程度,可作为肝硬化程度的定量指标,对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定量分析儿童腹部虚拟平扫(VNE)与常规平扫(TNE)图像,探讨VNE在儿童腹部CT成像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自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前瞻性连续纳入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行腹部能谱CT扫描的患儿35例。应用64排CT (GE Discovery CT 750 HD)行腹部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低管电流(260m A)宝石能谱CT技术行动脉期扫描,TNE和门静脉期采用常规多层螺旋CT扫描模式,利用虚拟平扫技术重建动脉期VNE。测量比较VNE和TNE中肝脏、肾脏、胰腺、脾脏和肌肉的CT值、图像噪声值(SD值)、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VNE与TNE的各脏器SD值、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NE各脏器与竖脊肌的平均CT值略低于TNE,但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509-0.952)。VNE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与TN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省略TNE的两期方案的有效辐射剂量(动脉期采用能谱CT扫描模式、门静脉期采用常规多层螺旋CT扫描模式)略低于常规三期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多排螺旋CT门静脉造影测定患者曲张食道静脉直径预测其破裂出血的价值.方法 35例肝硬化并食道静脉曲张患者,根据患者发生出血与否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肝静脉压力梯度( HVPG)测定及64排螺旋CT门静脉系统成像检查.结果 门静脉高压患者HVPG和曲张食道静脉直径在未出血组显著低于出血组,HVPG与曲张食道静脉直径间明确正相关.结论 多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测得的曲张食道静脉直径具有预测EV出血的价值,方法相对简便、准确、无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能谱成像在鉴别肾上腺皮质腺瘤与肺腺癌肾上腺小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行能谱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皮质腺瘤19例(共20枚结节),记为腺瘤组;结合临床资料和病理证实诊断为肺腺癌肾上腺小转移瘤12例(共18枚结节),记为转移组。应用能谱分析软件,分析不同能量水平(40~140 keV)的CT值、能谱曲线、有效原子序数、脂-钙、碘-水浓度CT能谱成像的定量参数间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上述能谱特征参数。结果两组在不同单能量成像下CT值比较显示,能量越低时CT值差别越大,在40 keV时其CT值差别最大,腺瘤组(16.1±22.1)HU与转移组(77.7±6.6)HU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72,P<0.01)。腺瘤组能谱曲线呈弓背上升型(6例)和缓降型(13例),转移组能谱曲线呈速降型(12例)。转移组的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Z)、配对基物质中脂-钙、钙-脂、水-碘、碘-水浓度均高于腺瘤组。结论肾上腺皮质腺瘤与肺腺癌肾上腺小转移瘤具有不同的能谱曲线和能谱特征物质含量,能谱CT为鉴别肾上腺肿瘤性质提供了一种多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APRI和FIB-4对门静脉增宽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68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彩超测量门静脉的宽度作为金标准,将全部患者分为四个组,对照组(门静脉直径≤13 mm)44例,轻度组(门静脉直径14~15 mm)45例,中度组(门静脉直径为16~17 mm)38例,重度组(门静脉直径17 mm)41例,对患者的瞬时弹性成像获得的肝脏硬度、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和FIB-4指数进行测量并分析。结果:四组患者的肝硬度值、APRI和FIB-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检验结果显示,任意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的肝硬度值、APRI和FIB-4与门静脉增宽程度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将四组患者的肝硬度值、APRI和FIB-4进行Fisher判别函数计算,交叉验证判别正确率为80.36%。结论:利用瞬时弹性成像获得的肝脏硬度值、APRI和FIB-4对肝硬化门静脉增宽程度进行预测,拥有较高的准确性,尽管尚缺乏大规模数据的支持,但是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于勇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9):1323-1325
目的:探讨不同对比剂流率对肝门静脉(Portal vein,PV) CT血管造影质量的影响,为优化门静脉CT血管成像技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接受肝门静脉多层螺旋CT上腹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27例、27例、26例.前臂静脉注射对比剂碘比醇,浓度为300 mgI/mL,A组流量为2.0 mL/s,B组3.0 mL/s,C组4.0 mL/s.采用对比剂自动跟踪激发扫描技术进行扫描,分析比较三组的成像质量.结果:A组、B组、C组随着对比剂流量的增加,造影图像质量逐渐提高,且三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x2=12.979,P<0.05).其中,C组造影质量评价得分情况明显优于A组(x2=11.334,P<0.05);而C组与B组相比,B组与A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B组、C组随着对比剂流量的增加,PVCT值、肝实质CT值、PV-肝实质CT值均逐渐增加.三组的PVCT值、PV-肝实质CT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6.989,P<0.05),而肝实质CT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的PVCT值、PV-肝实质差明显高于A组(t=10.612、9.745,P<0.05);而C组与B组相比,B组与A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比剂注射流率对于患者门静脉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有显著的影响,以4.0 mL/s的对比剂注射流率得出的CT图像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