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王燕  李翔 《中国针灸》1996,16(10):21-21
中极穴临床应用王燕,李翔(北京市隆福医院,100010)主题词穴.中极中极穴为任脉经穴,别名玉泉、气原。本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处。据文献记载,其主治有遗尿、遗精、阳萎、疝气、阴冷、月经不调等多种疾病。笔者在临床运用本穴配合其它穴位治疗多种疾病疗...  相似文献   

2.
四关穴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关穴,即两合谷两太冲是也”,首见于《针灸大成》,为对穴范畴。合谷乃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主治头痛,齿痛,失音等多种疾病;太冲为足厥阴肝经输穴和原位,主治头痛,眩晕、口渴等诸多疾病,四关穴为临床证治之要穴,有行气活血,平肝熄风,镇惊安神,祛风止痛之功,在临床上治疗各种疾病可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近年来秩边穴的临床治疗与应用。方法:对1999~2005年国内期刊的相关论文进行总结,对秩边穴临床主治疾病进行综述。结果:秩边穴在腰腿疾患、泌尿系疾病、妇科疾患、肛肠疾患、男科疾病的治疗中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结论:因为其针法有许多种,所以在临床上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证型,而采用不同的针法。只有灵活运用秩边穴,才能充分体现该穴应用范围广,见效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太白穴的定位最早见于《灵枢经》,是足太阴脾经的输穴,对脾、胃等多个脏腑功能有调节作用,然太白穴的古今定位存在差异。从临床应用来看,依据《灵枢经》所述定位,公孙穴其单穴主治与原文所述主治契合;太白穴的应用以个案报道居多,从中可见其功效与原文有相似之处。对于大都穴,可从现代太白穴定位治疗临床热证的报道中推测,针刺本节后陷中可能是发挥了大都穴的功效。但无论何种定位,大都穴单用治疗疾病的临床报道稀少,证据略有不足。结合文献对"核骨"的解释以及公孙穴、太白穴、大都穴的临床应用,使得太白穴位于足第一跖骨底部粗隆下陷中,更有说服力。但由于时代及医疗实践差异,难免造成考证上的谬误。因此,期待能发掘出更多两汉、魏晋及以前的相关针灸文献,仔细求证,并结合临床进一步核实太白穴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素髎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在多部古籍中皆有其记载,临床使用久,疗效佳。文章分析了素髎穴的体表定位及解剖结构、针刺深度及机体反应,阐述了主治机机及主要临床应用,从各个方面综述了素髎穴。素髎穴的治疗机制与神经分布等有一定关系,并与其所处解剖位置有关,在临床上应用素髎穴效如桴鼓,且适用病症较多,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相关典籍记载了素髎穴有调理脾胃、宣发肺气、宣通鼻窍、振奋阳气、祛邪外出、通窍泄热以及通畅下焦气机等作用。在现代相关的临床研究及应用中显示素髎穴可通过刺激迷走神经治疗顽固性呃逆,同时由于其解剖结构位置可以治疗鼻部疾病如鼻炎、慢性鼻窦炎等。因其针刺位置组织末梢感受器为针刺升压点所在,针刺可出现喷嚏反应,被广泛应用于促进脑部疾病后昏迷患者的苏醒。在临床上通过兴奋大脑皮质中枢及神经反射提高痛阈,针刺可降低神经应激功能,抑制伤害信息传递,因其机制可用于急性腰扭伤、原发性痛经、前列腺、足跟疼痛等下焦疾患。针刺素髎穴能治疗小儿高热惊厥、昏迷、新生儿窒息及休克。且素髎穴通过冲动中枢、兴奋交感神经可调节血糖及血压,用于治疗高血糖及低血压。其疗效显著且作用广泛,应进一步在临床应用中拓展该穴位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神庭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尧其 《中国针灸》1995,15(3):37-38
神庭穴的临床应用孔尧其(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310012)神庭穴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属督脉。主治头痛、眩晕、癫痫、惊悸、不眠、鼻渊等病症。操作时,平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然临床应用起来,未必效验,究其原因,奥妙在针刺手法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至阳穴临床主治病症,进而对至阳穴临床主治作用及规律进行浅析。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方式,对中国知网(CNKI)近30年至阳穴主治病症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梳理。分析总结至阳穴临床主治作用及规律。结果通过分析发现至阳穴主治范围广泛,不仅擅治冠心病、心绞痛等循环系统疾病,还可有效治疗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病变。结论至阳穴具有泄热解毒,祛湿化浊;宣发阳气,活血通络;疏肝和胃,调畅气机;补精益髓,安神定志的功效,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夹脊穴镇痛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黎  赖新生 《针刺研究》1998,23(3):167-169
夹脊穴是临床常用穴,具有取穴简便、主治广泛、疗效显著、操作安全等特点,其镇痛效应及机理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将近年来夹脊穴镇痛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临床运用夹脊穴主治痛证范围较广,主要有脊柱及周围组织的疼痛、血管性头痛、内脏痛、红斑性肢痛、带状殖疹神经痛等,临床多以中医辨证分型或现代医学分型选穴治疗为主。1.脊柱及相关性痛证:夹脊穴作为近部取穴,是治疗脊柱及周围组织疾病的主穴。金氏用夹脊穴治疗脊柱及周围软组织病变354例,效果满意,并认为取病变局部的夹脊穴对落枕、肋间神经痛、腰椎小关节紊乱治疗效果最…  相似文献   

9.
天枢穴在〈针灸甲乙经〉、〈针灸大全〉、〈针灸逢源〉等古籍中均有记载,并且因其临床效果显著而被广泛应用.通过查阅古今医籍并结合临床报道,本文介绍了天枢穴功能、主治、应用进展等,并列举了典型病例的治疗.论证指出,天枢穴治疗疾病有多系统双向调节的特点,其作用机制和操作方法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后溪穴为八脉交会穴,内通于督脉,外流走于手太阳小肠经,上承手少阴心经,下接足太阳膀胱经。针刺后溪一穴,即可疏调诸经气血,达到平衡阴阳、治疗疾病的目的。检索近20 a的文献,研究后溪穴的临床应用,发现针刺后溪穴及其配穴可用于治疗头面、颈项、上肢、胸胁、腰背部疾病、肝胆脾胃病、神志病以及皮外、水液病等,其主治范围广泛,涉及临床内外诸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得出临床上使用合谷穴、太冲穴配伍治疗疾病的优势病种及腧穴配伍规律,为临床更好地运用两穴治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为检索源,检索年限为1980年1月至2020年12月,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建立应用合谷穴、太冲穴相配伍治疗疾病的数据库,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法分析等分析合谷穴、太冲穴主治的优势病种及与其他腧穴相配伍的规律。结果 198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临床运用合谷穴、太冲穴或者以合谷穴、太冲穴为主穴与其他腧穴相配伍可治疗74种疾病,优势病种分别是面瘫、头痛、郁证等。病种涉及多个系统,频次由高到低前3位分别是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疾病、妇科疾病等。对配伍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发现临床上与合谷穴、太冲穴配伍治疗疾病的核心配穴是百会、印堂、风池、太阳等。配穴归经前3位分别是奇穴、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对穴位刺激方法进行分析发现,以毫针针刺、电针及针药结合为主。结论 临床应用合谷穴、太冲穴或以合谷穴、太冲穴为主配伍其他腧穴治疗优势病种为面瘫、头痛、郁证等神...  相似文献   

12.
夹脊穴又名华佗夹脊穴,该穴位于腰背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主治适应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是现今临床调制腰椎疾病的必选效穴。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水沟穴古代文献的整理,总结出水沟穴的应用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四版)收录的1000部书籍为检索范围,对水沟穴主治病证、腧穴配伍、配伍主治病证、刺灸方法、刺激量等文献进行系统、规范整理,建立数据库。结果总结出关于水沟穴主治应用条文425条,涉及171部古籍,水沟穴配伍的使用频次为240次,与水沟穴配伍的腧穴共计109个。结论配伍前10位的穴位为合谷、百会、足三里、上星、承浆、气海、颊车、风府、中脘、委中。常用的针刺深度为刺四分,常用的灸量为灸三壮。  相似文献   

14.
背俞穴是临床常用穴,随配穴不同而主治有异,合理配穴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本文从背俞穴之间配伍、俞原配穴、俞募配穴、俞郄配穴试述背俞穴临床配穴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颈臂穴属经外奇穴,据针灸文献及针灸专著记载,颈臂穴具有疏通经络、强筋健骨之功效,主治手臂麻木、上肢瘫痪等症。武连仲教授扩大颈臂穴治疗范围,在临床上以颈臂穴为主治疗多种疾病作用显著,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通里穴刍议     
<正>近年来通里穴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通里穴首载于《灵枢·经脉》:"手少阴之别,名日通里,去腕一寸,别而上行,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归属于手少阴心经,为心经络穴。现从通里穴的命名、定位、主治病症等方面进行分析。1穴位命名"穴之所主,皆有所况,以推百方,庶事皆然。"腧穴的命名,或据其所在部位,或因其主治性能,或基于阴阳、脏腑,或联及经脉流注,或涉及生理,或鉴于病理,凡此种种,远取诸物,近取诸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分析《针灸大成》中有关间使穴的文献记载,对间使穴的主治病证与取穴规律进行系统的论述。间使穴归属手厥阴心包经,不仅能治疗心包经病证,也可以治疗心经疾病。心包络脉所行为经金,间使穴为心包经经穴属金,而肺五行属金,故间使穴可治疗肺系疾病。书中对于间使穴主治及配伍记载繁多,间使主治范围可归纳为中医内科疾病、妇科疾病与儿科疾病等,常与合谷、支沟、复溜及足三里穴相配伍。  相似文献   

18.
八髎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髎穴,位于骶骨孔,系足太阳膀胱经穴,与足少阳胆经相交,其主治范围广泛。临床上,八髎穴较常用于治疗腰骶疼痛、下肢痿软不用及痹痛等经络病变。岂不知,八谬穴所居,乃支配盆腔内脏器官的神经血管会聚之处,故而对  相似文献   

19.
章门穴归属足厥阴肝经,为脾之募穴,八会穴之脏会穴,不仅能治疗足厥阴肝经疾病,还可以治疗脾胃病和五脏疾患。该文通过分析《针灸大成》中章门穴的文献记载,对章门穴的主治病证进行系统阐述,认为章门穴可用于治疗肝胆疾病、脾胃疾病、肢体经络疾病、肾系疾病等。  相似文献   

20.
列缺穴是针灸临床常用腧穴之一,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通任脉,且为针灸临床“四总穴”之一。本人在查阅古今针灸经典及相关文献记载中,发现列缺穴除了可治疗头项病证“头项寻列缺”,还可用于肺系上焦系统、中焦系统、下焦系统等疾病的治疗,试图将列缺穴的穴性归纳为“通上、调中、澈下”,从穴性含义、穴名解释、列缺穴性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针灸初学者掌握列缺的穴性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