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风药,是指味薄气轻、具有轻扬上升发散之性的药品,如升麻、柴胡、葛根、羌独活、防风、蒿本、白芷等一类.<脾胃论>曰:"升麻、葛根甘苦平,善解肌热,又以风胜湿也.""故必用升阳风药即差,以羌活、独活、柴胡、升麻各钱,防风根截半钱."说明东垣所谓的风药,即指此类药物而言.  相似文献   

2.
从文献角度梳理了"风药"使用的历史,重点阐述了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重视风药应用的学术思想:重元气,倡后天养先天;重脾胃,倡甘温补中;重升降,倡少阳生发;重风药,倡风药升阳.  相似文献   

3.
李东垣用风药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垣用风药机理初探吉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132012)蔡胜彬,王敬琪【关键词】李东垣,《脾胃论》,风药李东垣著《脾胃论》,开脾胃学说之先河,以“内伤脾胃”立论,倡“升阳益气”之法。临床用药,自是以补益脾胃为重。然于补脾之中又善用风药,笔者不揣愚陋。...  相似文献   

4.
略析李东垣升阳风燥药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垣撰《脾胃论》,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著名论点,强调升降失常是脾胃发病的核心。他在处理升降失常时,特注重一个“升”字调升麻、柴胡、羌活、独活、防风、葛根、白茫。章本等升阳风燥药,治疗内伤脾胃所致的多种病证。本文略举几例,分析于下。1治疗火郁证脾胃虚弱,又饮食不慎,过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立之中,使阳气不能上行阳道,人心贯肺,充实皮毛,以致本为营卫卫外之处,变成郁火(阴火)充斥之地,郁火盛于肌表而不能泄发。证见肌热表热,四肢发热发困,筋骨间热,热如火燎,拘之烙手等等一派肌表元气不足、郁热盛…  相似文献   

5.
闫安  李静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2):16-17
介绍在临床中运用升降理论治疗一些五官科疑难杂病经验,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风药是指具有升发、疏散特性的药物,如升麻、柴胡、麻黄、桂枝、羌活、防风、藁本、葛根、僵蚕、蝉蜕等。金元时期李东垣明确提出"风药"之名称,并广泛运用于内伤脾胃诸病的治疗。风药大多味薄气厚,性辛散走窜,轻清升浮。笔者治疗内科杂病时常酌加风药,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气机升降理论浅析风药在脾胃病治疗中的临床运用。利用风药升散、开郁、胜湿等特性调节脾胃功能,助人体气机运转,在治疗脾胃内伤杂病中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火郁证是指阳气怫郁 ,火邪壅闭于里的症候群。《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火郁发之” ,明示火郁证的治法。观历代先贤治疗火郁证的用药规律 ,以配伍风药最为广泛。盖火性升散 ,喜上炎而恶抑遏 ,火邪郁结于内 ,若单纯使用大剂寒凉药清降 ,则恐冰伏邪火 ,凝结气机 ,欲清反滞 ,郁结不得开 ,火邪亦难去 ,且易生他变。张景岳所说“但使气得升扬 ,则火郁自解” ,提示治疗火郁证选方用药不能限于清降 ,还要把握火性升散的特点 ,酌情配伍轻灵之品 ,于清降中复以宣泄透越之力 ,则郁结易开、火郁得泄。风药辛散轻灵 ,籍“轻而扬之”之性开宣汗道、因…  相似文献   

9.
李东垣对脾胃学说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东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是"补土派"的创始人,著有<脾胃论>.<脾胃论>强调"人以胃气为本",认为内伤病的形成乃是气不足的结果,而气之所以不足,实由脾胃损伤所致.因此深入探讨李东垣脾胃学说对于指导内伤杂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胆气春升”系李东垣《脾胃论》经典理论,也是中医藏象理论的特色组分。近年来,“胆气春升”理论研究渐成热点。“少阳春升,胆气生发”至于人体生命意义重大,且贯穿东垣学术思想始终。文章立足于“胆气春升”理论,综观古今文献,分别从理论溯源、内涵与外延、生理功能、致病特点4个层面探蠡“胆气春升”理论本质,从“胆气春升”角度认识疾病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指导意义,以期为临床复杂疾病辨治探索从“胆”论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王琰  王中琳 《中医药学刊》2005,23(5):900-900
逆流挽舟法的运用开创于汉代张仲景,继之金元张从正阐经发挥,至清初喻嘉言始立“逆挽”之名。人参败毒散为逆流挽舟法的代表方,其中风药在方中具有升举清阳、鼓舞正气、宣通气机、枢转邪气外出的作用是其能于“逆流中挽舟楫上行”的主要配伍。  相似文献   

12.
<正>风药辛温、辛凉二性、具有发汗、解散表邪的作用,且有升、散、行、通、动、达、扩多种特性,一般多用于治疗外感疾病。然据其特性,余在临床中在辩证的基础上配伍其它类药物,治疗内科杂症,效如桴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风药味薄气轻,辛散宣通,善于调节气机,有升、散、行的作用趋向。风药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也有着良好而独特的疗效,如行气宣散,通畅血脉;升举清阳,祛痰化湿;疏肝理气,调畅情志。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借鉴名家经验,正确合理地运用风药可为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逆流挽舟法的运用开创于汉代张仲景,继之金元张从正阐经发挥,至清初喻嘉言始立"逆挽"之名.人参败毒散为逆流挽舟法的代表方,其中风药在方中具有升举清阳、鼓舞正气、宣通气机、枢转邪气外出的作用是其能于"逆流中挽舟楫上行"的主要配伍.  相似文献   

15.
余随师学习 ,诊一例患流感 (湿温 )初愈患者 ,其热病症状皆除 ,惟见纳呆神疲 ,精神不振 ,怠惰嗜卧 ,耳窍偶感沉窒 ,目中不甚了了等症 ,而主张用补中益气汤合生脉散化裁 ,以益气养阴 ,然先生曰不可 ,中阳呆钝 ,恐甘壅滞气 ,可用轻清芳化 ,迨阳气一振 ,即自和而愈。遂处方 :桑叶、杭菊、薄荷叶、鲜荷叶边、菖蒲各 6g,佩兰 3 g,青茶叶少许。 3剂 ,开水浸泡代茶饮。随访不愈 3日 ,诸种不适消失几尽。此证系湿温初愈 ,病虽解而阳气受困失展 ,先生以寥寥数味风药为主 ,振其阳气而收功。此方妙就妙在风药的配伍 ,笔者查阅文献 ,见前贤治疗脾胃失健…  相似文献   

16.
风药运用不仅仅局限于风药祛风散邪的功效,而是根据风药胜湿、风药辛散、风药通肝、风药行瘀、风药升阳、风药引经开窍等特性广泛应用于肾病、过敏性疾病、妇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脾胃疾病、杂症类等诸多病症中.  相似文献   

17.
吴立明 《中医杂志》2007,48(4):379-380
相反相成药对,是指性能相反的两味药物在寒热温凉、升降浮沉、开阖补泻等不同意义上的配伍,通过药性的相反相制,以达到功用上的协凋相成。仲景制方257首,仅以两味药配伍组成的“药对”方就有40首,而且尤其善于运用药性之相反相成,充分体现了药对的佐助、佐制和反佐的配伍特点,现择要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兰室秘藏>是李东垣的重要著作,在理论上与<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一脉相承,内容上则侧重于将脾胃学说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四库全书提要>日:"其治病分二十一门,以饮食劳倦居首,他如中满腹胀,如心腹痞,如胃脘痛诸门,皆谆谆于脾胃,盖其所独重也."因此,后世医家多从脾胃学说方面整理研究,虽然也认为"此书载所自制诸方,动至一二十味,而君臣佐使相制相用,条理井然",但对其中某些独到的用药规律尚缺乏足够的重视.笔者研读<兰室秘藏>多遍,每有心得,今从当归及活血药在该书中的应用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风药在临床的拓展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慕化民 《四川中医》1995,13(2):12-13
  相似文献   

20.
风药是指具有疏风发散功能的一类药,其性多辛,轻清上升,向外趋表。以防风、羌活、荆芥、藿香、柴胡、葛根为代表。本文针对近年来风药临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展望:(1)关于风药的概念和所包括的药物范围仍存在不同意见。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明确和规范风药的概念及所包含的具体药物,方能纲举目张;(2)临床中应用风药的报道同时还和诸多其他治法联合使用,目前报道多为个人用药经验总结或个人所做的小规模临床疗效观察,所使用的风药品种、剂量及疗效评定标准均缺乏可比性,因此应当进行严格的科研设计,制定合理统一的辨证分型和疗效评定标准。(3)关于风药的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仍相当缺乏,今后的研究中应临床和实验研究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