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甲磺酸伊马替尼(IM)处理的K562和K562G细胞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微小RNA(miRNA)、信使RNA(mRNA)表达谱进行检测,探究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对IM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K562组、K562G组、K562+IM组、K562G+IM组4组,各组细胞分别培养0,6,12,24 h,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培养最适时间时细胞lncRNA、miRNA、mRNA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定量反转录PCR(qRT-PCR)法对差异lncRNAs进行验证;通过组间比较,获得耐药特异性基因并对耐药特异性mRNAs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生物学通路分析,然后选取耐药特异性基因用于lncRNA-miRNA-mRNA(ceRNA)网络的构建。结果 加入IM培养24 h时,K562细胞增殖抑制率达90%以上;与K562细胞比较,K562G细胞增殖抑制率较低(P<0.01)。qRT-PCR结果显示,11个lncRNAs的表达情况和芯片分析的结果一致(P<0.01...  相似文献   

2.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共40例,检测血液学、细胞遗传学疗效。结果CML血液学完全缓解率为65.0%,其中CML—AP、CML—BC、CML-CP血液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7.14%,50.0%,7619%,Ph染色体转阴率为42.3%;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经过对症治疗处理均顺利完成观察。结论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较高的完全血液学缓解率和遗传学缓解率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3.
耿素霞  杜欣 《循证医学》2007,7(4):216-219
4背景 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是一种酪氨酸激酶的选择性抑制剂,Ⅰ和Ⅱ期临床研究表明甲磺酸伊马替尼对各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均具有较好的抗白血病效应,尤其是干扰素治疗失败的CML慢性期(chronic phase。CP)患者其疗效更是令人振奋,但是,标准剂量甲磺酸伊马替尼取代干扰素+低剂量阿糖胞苷作为新诊断CML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是否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4.
倪居  徐宏平 《医学争鸣》2007,28(10):899-899
0 引言 2002-06/2005-10我科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IM)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对CML 药物不良反应可耐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l,商品名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近期疗效。方法 2001年10月--2002年11月间CML患者54例,其中慢性期18例,进展期36例(加速期13例,急变期23例)。根据骨髓象和外周血常规情况给予不同剂量STI57l口服治疗,每周复查血常规,每3个月进行骨髓象及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 开始治疗至首次血液学完全缓解(CHR)的中位时间为5周(1—26周)。中止随访时存活的患者占87%(47/54例),其中22例处于CHR。采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生存时间,从投药开始52周的总生存率为84%,其中慢性期为100%,加速期64%,急变期75%。完全停药的26例中,仅5例(19%)缘于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大多数CML患者对口服STI57l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开始治疗时的病程、疾病阶段及投药总剂量对于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慢性期疗效明显优于进展期。  相似文献   

6.
在甲磺酸伊马替尼应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临床治疗十年,显示其作为单一药物对CML所有病期均取得令人关注的疗效,成为目前CML的标准治疗药物。现收集我院采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14例CML患者,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体会。方法40例CML患者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其中慢性期(CP)20例,加速期(AP)8例,急变期(BC)12例。甲磺酸伊马替尼用法:CP患者400mg/d,AP和BC患者600mg/d,均为餐后1次顿服。治疗前全面查体,查血象、骨髓象、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治疗期间第1个月每周查血象2次,1个月后每周或2周1次。每2~4周查一次肝、肾功能。待血液学取得完全缓解(CR)后择期复查骨髓、Ph染色体和(或)bcr/abl基因。根据血象和患者对药物耐受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结果经中位时间20个月(12~24个月)随访,20倒CMLCP期患者均取得血液学CR,其中7例(35%)Ph染色体转阴,8例AP患者中6例(75%)回到CP,12例BC患者中4例(33.3%)回到CP。药物不良反应有造血功能抑制、眶周和下肢轻度水肿、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和恶心、呕吐、低热(37.5~38.5℃)、皮疹、胆红素升高等。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对CML有较好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6月~2012年3月,我院采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CML慢性期患者43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37例患者在中位治疗2.5(2~36)个月达到MCyR,MCyR率86.04%。43例患者在中位治疗0.5(0.3~2.4)个月达到CHR。结论:伊马替尼可获得一定程度上的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和血液学缓解率,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无病进展生存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吴荣娟 《医学综述》2011,17(22):3460-3462
耐药是白血病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甲磺酸伊马替尼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然而,随着伊马替尼的广泛应用,白血病细胞针对伊马替尼的耐药越来越多,极大地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目前研究认为,伊马替尼耐药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许多逆转耐药性的方法正在深入研究。现就其耐药的主要机制及逆转耐药发生的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对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IM)K562/MDR1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分别检测IM对K562和K562/MDR1细胞的药敏性,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IM对K562/MDR1的耐药倍数;检测ATO对K562/MDR1细胞的药敏性,计算IC50;将非细胞毒作用浓度的ATO与IM联合应用于K562/MDR1,计算此时IM的IC50以及ATO应用后的逆转倍数。应用流式细胞术比较IM单用以及与非细胞毒作用浓度的ATO联合应用后,对K562/MDR1凋亡率的影响,分析ATO对IM敏感性的影响。结果IM存在对K562/MDR1耐药的现象,与亲本K562细胞比较,其耐药倍数为2.51,采用非细胞毒作用的ATO对IM的逆转倍数为1.86,并可提高IM对K562/MDR1的凋亡率。结论IM存在对K562/MDR1的耐药现象,ATO可有效逆转IM耐药,并可增强IM对K562/MDR1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展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展期患者,分为伊马替尼治疗组(治疗组12例)和对照组(19例),分别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和联合化疗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间血液学有效率及不良反应耐受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的血液学有效率为41.7%,对照组总的血液学有效率为5.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轻且容易耐受。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对进展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且毒副反应轻,病人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血液系统常见的增殖性肿瘤,甲磺酸伊马替尼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一代,在CML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但是,有许多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不能耐受甚至停药。本文报道了由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引起的严重腹水病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ARP1、HSP70和HSPA8在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IM)治疗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CML患者25例,体检中心健康人群15例,用...  相似文献   

14.
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商品名格列卫)是人工合成的酪氨酸激酶(PTK)抑制剂,可使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细胞分化并促进凋亡,而对正常造血几乎无抑制作用,代表了CML治疗的最新进展。而造血干细胞移植(SCT)是目前公认的唯一可能治愈CML的方法。现就STI571治疗与CML SCT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甲磺酸伊马替尼中甲磺酸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IonPac AS11-HC阴离子分析柱(250 mm×4.0 mm),柱温30 ℃,电导检测器,进样量10 μL,淋洗液为10 mmol/L氢氧化钾溶液,体积流量1 mL/min,采集时间10 min。结果 甲磺酸在38.5~192.6 μg/mL线性关系良好(r = 0.999 7),准确度的RSD为0.23%。结论 本法准确、可靠,可作为甲磺酸伊马替尼中甲磺酸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初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8例初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观察随访期内患者血液学、骨髓细胞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改变、骨髓抑制及感染等不良反应。随访期结束后对2例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的慢性期及8例进展期(5例加速期和3例急变期)患者进行追踪观察。结果 28例CML患者中位治疗和随访时间均为18个月,血液学总有效率为92.86%,细胞遗传学总有效率为85.71%,分子遗传学总有效率为60.71%。慢性期患者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疗效明显优于进展期患者(P0.01,P0.05,P0.05)。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多为1~2级,患者均能耐受完成治疗。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CML慢性期能获得较好的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疗效,对于进展期患者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氟马替尼与伊马替尼对慢性髓系细胞白血病慢性期临床疗效。方法:慢性髓系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62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予以氟马替尼治疗,对照组予以伊马替尼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QT-PCR法检测患者BCR-ABLIS转录水平,进行分子学反应评估,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部分分子学反应(EMR)分别为53.3%和60.0%,高于对照组的21.9%和28.1%,治疗后6个月、12个月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分别为33.3%和50.0%,高于对照组的9.4%和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皮疹、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早期分子学反应优于伊马替尼,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氟马替尼二线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CML-CP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患者伊马替尼400 mg/d治疗后出现全身皮疹,不耐受,并检测出集落刺激因子3受体(CSF3R)exon17(p.P733T)突变,转换氟马替尼治疗3个月后复查ISBCR-ABL1(P210)/ABL1达到主要分子学缓解(MMR);另1例患者伊马替尼治疗2年一直未达到MMR,转换氟马替尼治疗3个月后复查ISBCR-ABL1(P210)/ABL1达到MR4.结论 对于伊马替尼不耐受或效果不佳的CML-CP患者,氟马替尼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罕见的造血系统恶性疾病,Bcr-Abl为其关键致病蛋白,以伊马替尼(IM)为代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针对该蛋白设计,是目前CML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发生IM耐药的CML患者病情进展迅速、预后不良,因此IM耐药成为CML治疗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研究者对IM的耐药机制进行了深入阐述,并研制出相应的抗耐药策略。但IM耐药机制的研究多集中于针对CML干细胞相关通路及一些骨髓中的可溶性因子等,未来清除CML干细胞的相关治疗方法将成为IM治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联合化疗,观察组采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常规药物和化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22/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1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4.00%(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00%(1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有利于降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提高其血红蛋白含量,治疗效果优于常规药物联合化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