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例早发型亚硫酸盐氧化酶缺乏症(ISOD)患儿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分析于2020年5月10日收治于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医院的1例ISOD患儿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临床资料, 对其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 用Sanger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验证。结果患儿为女性, 出生后因"羊水Ⅱ度污染、呼吸费力11 min"转入重症监护室, 表现为纳差伴频繁抽搐。基因检测提示患儿携带SUOX基因c.1200C>G和c.188G>A复合杂合变异, 分别遗传自其母亲与父亲, 其中c.1200C>G为已知致病变异, c.188G>A既往未见报道, 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判断为意义未明变异。结论 SUOX基因c.1200C>G和c.188G>A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导致患儿发病的原因。c.188G>A的检出丰富了SUOX基因的变异谱, 为患儿的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例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VEO-IBD)28型患儿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1年11月5日于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就诊的1例临床表现不典型VEO-IBD28型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临床资料, 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样, 应用高通量测序对患儿进行基因检测, 采用Sanger测序进行候选变异家系验证, 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患儿为50 d龄男性, 具有支气管炎、溃疡性口炎、湿疹、大便略稀等临床表现。高通量测序结果提示患儿IL-10RA基因存在c.299T>G(p.V100G)与c.301C>T(p.R101W)复合杂合变异, Sanger测序结果显示患儿父亲IL-10RA基因存在c.299T>G(p.V100G)杂合变异, 患儿母亲IL-10RA基因存在c.301C>T(p.R101W)杂合变异。IL-10RA基因c.299T>G与c.301C>T变异在HGMD数据库中均已见报道;经gnomAD、1000 Genomes、ExAC及ESP6500等数据库检索, c.299T>G变异未见收录, c.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例纤维软骨增生1型(FBCG1)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1月21日因"重症肺炎、疑似先天性遗传代谢病"就诊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的1例FBCG1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 提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DNA, 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 用Sanger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家系验证。结果患儿为1月龄女性, 存在面部畸形、骨骼发育异常及四肢内翻等表型。WES检测显示其携带COL11A1基因c.3358G>A/c.2295+1G>A复合杂合变异, 相关疾病为纤维软骨增生症。上述变异分别遗传自表型正常的父亲和母亲。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 c.3358G>A变异符合判读PM1+PM2Supporting+PM3+PP3, c.2295+1G>A变异符合判读PVS1+PM2Supporting, 二者均被判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结论 COL11A1基因c.3358G>A/c.2295+1G>A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患儿的遗传学病因。上述发现对患儿的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个疑似麦克尔综合征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17年8月31日因"连续3次不良妊娠史"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个家系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家系相关临床资料。对该家系第3个引产胎儿组织通过高通量测序进行纤毛病相关致病基因变异筛选并用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结果该家系第1个胎儿妊娠过程中出现胚胎停育, 第2个胎儿临床疑诊为纤毛病, 后引产但未行进一步的病因检测, 第3个胎儿疑诊为纤毛病且经高通量测序及Sanger测序检测, 结果提示胎儿TMEM67基因存在父源的c.978+1G>A和母源的c.1288G>C(p.D430H)复合杂合变异。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变异指南与标准, c.978+1G>A评级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Supporting+PP5), c.1288G>C(p.D430H)评级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2Supporting+PM3+PM5+PP3)。结论 TMEM67基因c.978+1G>A和c.1288G>C(p.D430H)复合杂合变异应为该家系3...  相似文献   

5.
目的鉴定1例罕见心脏病家系(Barth综合征以及肥原性心肌病)的遗传学病因, 为该家系提供遗传咨询及生育指导。方法选取2021年7月9日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个罕见心脏病家系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 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Trio-WES), 对家系其他成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 对变异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参照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判断变异的致病性。结果 Trio-WES检测显示先证者携带TAZ基因c.542G>A(p.G181A)半合子变异, 该变异遗传自其母亲;此外, 其母亲还携带TNNI3基因c.557G>A(p.R186Q)变异。经Sanger测序验证, 先证者姨母与外祖母同样携带该变异。参照ACMG相关指南, TAZ基因c.542G>A(p.G181A)评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S2Strong+PM2Supporting+PP3), TNNI3基因c.557G>A(p.R186Q)评定为致病性变异(PP1St...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8例肥厚型心肌病(HCM)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儿童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例HC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中2例患儿采用单人全外显子组测序, 6例患儿及其父母采用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应用Sanger测序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候选变异验证, 并按照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变异标准与指南对变异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 8例患儿中, 男5例, 女3例, 年龄在5个月~13岁之间, 平均确诊年龄为(7.87±4.8)岁, 心脏表型均提示非梗阻性HCM。基因检测提示4例患儿MYH7基因存在变异, 分别为c.2155C>T(p.Arg719Trp)、c.1208G>A(p.Arg403Gln)、c.1358G>A(p.Arg453His)以及c.1498G>A(p.Glu500Lys)。依据ACMG相关变异评级指南, 前3种变异均评级为致病性变异, c.1498G>A(p.Glu500Lys)评级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1+PM2Supporting+PM6+PP3...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3个瓜氨酸血症I型(CTLN1)家系进行基因分析, 总结中国CTLN1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将2017年至2020年就诊于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3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3例患儿及父母的外周血样, 对其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 并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和致病性分析。结果 3例患儿分别携带ASS1基因c.207209delGGA和c.1168G>A、c.349G>A和c.364-1G>A、c.470G>A和c.970G>A复合杂合变异, 其中c.207209delGGA、c.364-1G>A既往未见报道。患儿父母均为杂合携带者。结论新发现的c.207209delGGA、c.364-1G>A变异扩大了ASS1基因的变异谱。中国CTLN1患者的变异谱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4例迟发型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OTCD)患儿的临床特点及OTC基因变异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的4例OTCD患儿的临床资料, 抽取患儿及父母的外周血样, 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 对候选致病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变异蛋白结构。结果 4例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呕吐、抽搐和意识障碍。WES结果显示患儿1的OTC基因第5外显子存在c.421C>T(p.R141X)变异。患儿2和3的OTC基因第2外显子均存在c.119G>A(p.R40H)变异。患儿4的OTC基因第5外显子存在c.607T>A (p.S203T)变异。c.607T>A变异既往未见报道, 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变异相关指南, 判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1+PM2Supporting+PP3+PP4), 蛋白结构预测显示该变异将造成氢键断裂。Sanger测序验证患儿2 ~ 4的变异均为母源性。结论 OTC基因变异可能是4例迟发型OTCD患儿的遗传学病因。c...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例X连锁显性遗传Alport综合征(XLAS)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1例XLAS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二代测序(NGS)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 针对候选致病变异, 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结果患为12岁男性, 儿主要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蛋白尿、肾病综合征, 呈渐进性肾损害, 伴听力下降, 肾穿刺病理活组织检查提示肾小球基底膜弥散厚薄不均。基因检测结果提示患儿及其母亲携带COL4A5基因c.2632G>A(p.G878R)半合子变异, 其父亲及弟弟该位点为野生型。该变异既往未见报道, 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评估为致病性变异(PS1+PM1+PM2Supporting+PP3)结论母源性COL4A5基因c.2632G>A(p.G878R)变异可能为该XLAS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本研究丰富了COL4A5基因的变异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例酪氨酸血症Ⅰ型(TYRSN1)(急性型)患儿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例TYRSN1(急性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血串联质谱和尿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患儿进行遗传代谢病检测, 同时对其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 用Sanger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家系验证。结果患儿表现为腹胀、肝脏肿大、贫血以及凝血功能异常等, 血串联质谱和尿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发现其酪氨酸与琥珀酰丙酮等指标增高, WES检测结果提示患儿携带FAH基因c.1062+5G>A和c.943T>C(p.Cys315Arg)复合杂合变异, Sanger测序结果显示二者分别遗传自其父亲和母亲, 其中c.943T>C变异既往未见报道。结论结合其临床表型及基因检测结果, 患儿被诊断为TYRSN1(急性型)。FAH基因c.1062+5G>A和c.943T>C(p.Cys315Arg)复合杂合变异为其遗传学病因。上述发现拓展了FAH基因的变异谱, 为患儿的诊疗及家系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例先天性失氯性腹泻(CCD)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20年8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3例CCD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3例CCD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 进行基因检测, 并通过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 3例患儿均表现为出生后反复腹泻, 有不同程度的低氯血症、低钾血症及顽固性代谢性碱中毒。基因检测结果提示其分别携带SLC26A3基因c.1631T>A(p.I544N)纯合变异、c.2063-1G>T(剪接区域变异)及c.1039G>A(p.A347T)复合杂合变异、c.270271insAA(p.G91kfs*3)及c.2063-1G>T(剪接区域变异)复合杂合变异, Sanger测序证实上述变异均遗传自患儿父母。结论 SLC26A3基因的变异可能是这3例患儿的遗传学病因。上述发现拓展了SLC26A3基因的变异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个Canavan病家系的遗传学病因, 并为其提供产前诊断。方法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用Sanger测序法对候选变异进行验证, 并对产前绒毛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患儿为女性, 生后4个月出现嗜睡、肌张力低、双眼无神、尿N-乙酰天冬氨酸升高。头颅磁共振成像示髓鞘化异常, 颅内多个大片状异常信号。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患儿携带ASPA基因的复合杂合变异, 包括第1外显子的c.187A>G(p.Arg63Gly)和第4外显子的c.634+1G>A(p.?)。Sanger测序证实二者分别遗传自母亲和父亲, 其表型正常的哥哥携带c.634+1G>A(p.?)杂合变异, 下一胎产前绒毛检查提示胎儿携带c.187A>G(p.Arg63Gly)杂合变异。结论全外显子组测序可以用于诊断Canavan病。ASPA基因的复合杂合变异可能为该家系的遗传学病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1例临床表现为癫痫, 发育迟缓并倒退的患儿进行临床和遗传学分析。方法采用荧光底物法分别测定外周血白细胞氨基己糖苷酶A(hexosaminidase A, Hex A)及氨基己糖苷酶A和B(hexosaminidase A&B, Hex A&B)活性。采集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样, 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患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 并用Sanger测序方法对变异基因的家系分布进行验证。结果患儿血白细胞Hex A及Hex A&B酶活性下降。患儿HEXB基因存在杂合变异, 变异位点分别为c.12601263del和c.1601G>C。患儿母亲、大哥及大姐为c.12601263del杂合携带者, c.1601G>C为新生变异, 患儿父母、三个哥哥及一个姐姐均未检出该变异。患儿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学检查均见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结论患儿确诊为婴儿型Sandhoff病。HEXB基因c.12601263del和c.1601G>C变异可能是该患儿的病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可见于婴儿型Sandhof...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3例Cornelia de Lange综合征(CdLS)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明确其致病原因。方法选取2020年3月12日、8月14日、12月5日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就诊的3例CdLS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 采集外周血样进行家系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 3例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特殊面容和其他伴随症状。根据国际诊断共识标准, 3例患儿被拟诊为CdLS。通过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确诊CdLS。患儿1携带NIPBL基因c.55675569delGAAinsTAT错义变异, 患儿2携带SMC1A基因c.607A>G错义变异, 患儿3携带HDAC8基因c.628+1G>A剪接变异。3例患儿均为新发变异。结论 3例患儿均确诊CdLS, 并发现了致病基因变异位点, 其中NIPBL基因c.55675569delGAAinsTAT及HDAC8基因c.628+1G>A变异位点既往未见报道, 丰富了CdLS的变异谱。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1例表现为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患儿的临床表型与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在2020年8月10日因"发现双下肢尖足2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1例HSP女性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其相关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 提取基因组DNA, 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trio-WES), 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变异位点氨基酸序列的进化保守性。结果患儿为2岁10月龄女性, 临床表现为下肢肌张力增高、尖足、认知语言落后。Trio-WES检测提示患儿CYP2U1基因(NM183075.3)第2外显子存在父源的c.865C>T (p.Gln289*)和母源的c.1126G>A (p.Glu376Lys)复合杂合变异, 其中c.1126G>A (p.Glu376Lys)位点的氨基酸序列在多个物种中高度保守。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 c.865C>T变异评级为可能致病变异(PVS1+PM2Supporting), c.1126G>A变异评级为临床意义不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1个癫痫伴发育迟缓及脑发育畸形家系的临床表现及致病基因变异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7月2日于临沂市人民医院儿内科就诊的1个癫痫伴发育迟缓及脑发育异常家系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 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儿及其姐姐与父母进行基因检测, 采用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结果患儿为6岁男性, 自幼全面生长发育迟缓, 间断抽搐4年余, 癫痫发作存在热敏感特点, 头颅影像学提示脑发育畸形, 视频脑电图提示异常放电。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患儿及其姐姐均携带TUBB2A基因c.5G>T(p.Arg2Leu)杂合变异, 其父母为野生型。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标准及指南, 该变异评定为致病性变异(PS2+PM2Supporting+PM5+PP1+PP2+PP3)。结论 TUBB2A基因c.5G>T(p.Arg2Leu)杂合变异考虑是该家系的遗传学病因, 可能存在生殖腺细胞嵌合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两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FH)患者的临床表型与致病变异的关系。方法对先证者1和先证者2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并重点分析血脂异常相关的基因变异, 用Sanger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家系验证。结果全外显子组测序提示先证者1携带LDLR基因c.1360G>A(p.D454N)和c.292G>A(p.G98S)杂合变异, 先证者2携带LDLR基因c.321T>G(p.C107W)杂合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 判断c.1360G>A(p.D454N)为疑似致病变异(PM1+PM2+PP2+PP3+PP4+PP5), c.292G>A(p.G98S)为意义未明变异(PM1+PP2+PP3), c.321T>G(p.C107W)为疑似致病变异(PM1+PM2+PP2+PP4+PP5)。先证者1采用PCSK9抑制剂治疗效果显著, 先证者2则无明显疗效。结论两名先证者分别携带LDLR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和杂合变异, 其基因型的差别可能与临床表型以及对PCSK9抑制剂治疗的反应的差别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1例Meckel综合征(MKS)胎儿进行产前诊断, 明确其致病原因。方法选取2018年2月就诊于苏州市立医院的1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其临床信息。采集引产胎儿肌肉组织标本以及孕妇夫妇的外周血样, 进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和全外显子组测序, 并用Sanger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验证。结果孕18周超声提示胎儿存在小头畸形、小脑香蕉征、多囊肾和羊水过少。引产后观察到胎儿脑膨出、多指和肾脏囊形结构。胎儿CMA检测未见异常。基因测序提示引产胎儿TMEM67基因存在母源c.296delA(p.Lys99SerfsTer6)和父源c.1243G>A(p.Val415Met)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变异相关指南, c.296del被评级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Supporting+PP4), c.1243G>A被评级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2Supporting+PM3+PP3Moderate+PP4)。结论 TMEM67基因c.296delA和c.1243G>A变异可能是该MKS胎儿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例早期发病的神经发育障碍伴非自主运动(NEDIM)患儿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8日于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例早期发病NEDIM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 抽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静脉血样, 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 用Sanger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家系验证, 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中国知网(CNKI)、美国医学文摘数据库(PubMed)及谷歌学术等数据库中检索GNAO1基因c.626G>A变异相关的NEDIM病例报道, 对患者的临床表型及GNAO1基因的变异情况进行总结。结果患儿为男性, 3岁1月龄, 临床表现为四肢不自主抖动、运动与语言发育迟缓。WES检测结果提示其携带GNAO1基因c.626G>A(p.Arg209His)杂合错义变异。经Sanger测序验证, 患儿父母GNAO1基因均为野生型, 提示患儿为新发变异。GNAO1基因c.626G>A(p.Arg209His)变异在HGMD及ClinVar数据库中已见报道。经dbSNP、ExAC及1000 Genomes等数据库检索, 该变异均未见收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5例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在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河南省儿童医院心内科收治的临床表现符合CPVT的5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儿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 应用Sanger测序验证候选变异。应用β受体抑制剂普萘洛尔对患儿进行治疗并追踪随访。结果 5例患儿均以晕厥为首发表现, 均在运动状态下发病, 心电图检测均显示窦性心动过缓。5例患儿首次发病年龄为(10.4±2.19)岁, 延误诊断时间为(1.6±2.19)年。5例患儿RYR2基因变异位点均为新发变异, 分别为c.6916G>A(p.V2306I)、c.527G>C(p.R176P)、c.12271G>A(p.A4091T)、c.506G>T(p.R169L)和c.6817G>A(p.G2273R), 变异类型均为错义变异。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变异评级指南, c.527G>C(p.R176P)变异评级为致病性变异(PS2+PM1+PM2Supporting+PM5+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