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牵正穴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进行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牵正穴温针灸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当天及治疗1、2个疗程进行面神经功能评分和House-Brack?mann(H-B)分级评定,并进行疗效统计。结果治疗1、2疗程后,两组H-B分级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面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疗程后,观察组痊愈率24.24%与总有效率87.88%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2.12%、75.76%(均P<0.05)。治疗2疗程后,观察组痊愈率75.76%高于对照组的42.42%(P<0.05)。结论牵正穴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操作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采用田氏针灸联合桃红牵正散的治疗效果及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7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接受田氏针灸治疗,观察组44例接受田氏针灸联合桃红牵正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面神经功能严重程度分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DI评分高于对照组,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各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田氏针灸联合桃红牵正散能显著缓解面神经炎患者症状,减轻面神经麻痹程度,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牵正穴温针灸配合桂枝汤加味治疗风寒型面神经麻痹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来收治的84例风寒型面神经麻痹患者,按摸球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牵正穴温针灸治疗;观察组42例,给予牵正穴温针灸联合桂枝汤加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M1000神经功能重建仪联合针灸药物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AM1000神经功能重建仪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面部麻痹程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观察组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M1000神经功能重建仪联合针灸药物治疗面神经麻痹效果显著,能促进肌肉力量的恢复,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循经透刺法联合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联合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循经透刺法治疗。治疗为5次/周,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周围性面瘫各项症状评分、面神经功能分级(H-B)、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变化情况,并统计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H-B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FDI躯体评分高于对照组,FDI社会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循经透刺法联合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缓解面部神经麻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牵正散联合温针灸足三里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牵正散联合温针灸足三里。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外周血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计数及EPCs集落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86.67%和60.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EPCs计数与EPCs集落计数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EPCs计数与EPCs集落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散联合温针灸足三里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满意,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血管内皮损伤的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隔牵正散灸联合面部挂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风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隔牵正散灸联合面部挂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面部残疾躯体功能指数(FDIP)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社会功能(FDIS)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FDIP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FDIS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标准评分、面神经功能标准分级(H-B)分级分布均优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隔牵正散灸联合面部挂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风寒证)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面部残疾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牵正散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温针灸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联合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牵正散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温针灸治疗。比较治疗效果、面部运动Portmann评分,检测面神经运动诱发动作电位的波幅和潜伏期,采用House-Brackmann 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价面瘫程度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1.11%(P<0.05)。治疗7 d、14 d观察组患者的面部运动Portmann评分(10.44±0.88)分、(17.18±1.2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33±0.74)分、(11.04±1.05)分(P<0.05)。患者治疗后的面神经运动诱发动作电位的波幅有所升高,潜伏期有所缩短; 组间比较,以观察组的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但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降低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牵正散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辨治利于改善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面肌功能及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超短波电疗治疗,观察组采用分期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观察组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优于超短波电疗,可显著改善面神经麻痹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配合四关穴温针灸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疗效及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医骨伤病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24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四关穴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面神经功能和社会生活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80%显著高于对照组78.6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口眼歪斜、面部麻木、恶寒无汗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ouse-Brackmann(H-B)量表、社会交往及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四关穴温针灸能够有效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7例。治疗组采用针灸、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电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92.6%,治疗组有效率为1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揿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299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加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揿针治疗。2组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两种治疗方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显著,且针刺配合揿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揿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针刺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应用疏风散邪方联合针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两组患者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联合针刺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面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疏风牵正汤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临床疗效明确,可以促进面神经的早期恢复,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牵正复瘫汤联合针灸治疗陈旧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陈旧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治疗组予以牵正复瘫汤及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用针灸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分级评分改善情况及总有效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8.75%,对照组为43.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B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复瘫汤联合针灸治疗陈旧性面瘫优于单独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灸分期治疗与常规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对比分析;方法选取13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针灸分期治疗和常规西医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及治疗组患者不同分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静止期患者和恢复期患者,静止期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恢复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并且急性期(发病早期)的治疗效果越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55例分期针灸治疗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针灸科治疗的5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分期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组不同时期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较对照组的72%明显升高,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面神经麻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的总有效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总体疗效优于西医治疗,急性期及静止期治疗效果更佳,恢复期治疗效果一般,临床应根据病变分期分而治之,以促进面神经麻痹症状的快速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运用针灸与拔罐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8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将采用针灸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针灸与拔罐联合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面神经机能积分,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疗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机能积分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低治疗疗程为1.2,最长为3.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3、4.9),观察组平均治疗疗程(2.43±0.33),显著低于对照组(3.65±0.76),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过程中,运用针灸与拔罐联合治疗相较于单纯使用针灸治疗疗效更优,症状改善明显,治疗疗程缩短,是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牵正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牵正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House-Brae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7%,治愈率71.87%;对照组总有效率87.50%,治愈率46.87%;2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风面瘫患者采用自拟通络牵正散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9月—2018年9月安阳市中医院接诊的97例中风面瘫患者,掷币法分组,对照组48例予以传统西医治疗,观察组49例予以自拟通络牵正散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面部神经麻痹程度评分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 05);观察组FDI评分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 05)。结论自拟通络牵正散治疗中风面瘫患者效果显著,其能显著缓解临床症状体征,减轻面神经麻痹程度,降低面部残疾指数,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20.
经筋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阐述经筋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疗效。方法将110例面瘫患者按不同针刺手法分为经筋组68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其急性期、静止期和后遗症期的疗效,以及观察电针测定面神经病损程度与疗效的关系。结果2种针刺手法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8%和90%,经筋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急性期选择针灸治疗效果显著;经筋组对后遗症期和神经不良型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灸对急性期面瘫和神经活跃型患者疗效确切,可在第1个疗程内治愈,对后遗症期和神经不良型面瘫患者采用经筋透刺法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