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凤珠  魏红  刘明林 《光明中医》2013,28(6):1118-1121
目的通过对肝癌病人脉象多维信息的临床观察研究,揭示肝癌的特异性脉象信息特征,及相关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的基本病理变化。方法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应用TL-MZ-XM-Ⅱ型三探头脉象分析仪进行脉象采集,并运用中医特色的脉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寻找肝癌脉波的独特表现。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肝癌患者的脉象具有明显的特征性表现(P<0.05),其脉象主要表现为弦脉、涩脉,并有数脉相兼表现。结论运用TL-MZ-XM-Ⅱ型中医脉诊信息系统及中医脉象分析方法,可以检测到肝癌患者的特异性脉象信息特征,此研究对中医脉诊客观化及肝癌的中医客观化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脉诊临床应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笛 《西部中医药》2007,20(6):6-10
通过总结十几年来中医脉诊的临床应用研究概况,对临床脉诊研究的病证种类,对临床辨证诊病、疗效、预后的作用,与辨证客观化及西医检查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作了客观论述及评价;同时介绍了脉诊理论及名师临床脉诊经验.提出研究脉象要从多维空间去描述其特征,对脉象进行整体、动态、多指标、多学科结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脉象信息的定量描述是脉诊客观化研究的必经之路,为此,各种脉象采集设备应运而生,脉象采集设备的研发大大推动了脉诊客观化进程,然而目前的研究在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着不足。为了使得脉象采集设备能真正的为临床服务,通过对中医脉象采集设备研究及市场化产品等的论述,分析了脉象采集设备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探讨了运用单一或者几个特征指标来描述脉象信息还远远不够,只有基于中医系统、辨证两大基本理论,遵循“位、数、形、势”脉诊纲要,结合不同的信息采集手段,从多角度、多层面对信息进行挖掘,才能进一步促进脉诊客观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医典》脉诊与中医脉诊的异同,通过对相关文献跟踪,对《医典》脉诊与中医脉诊的定义、取脉部位、脉诊技巧、脉象特征、特殊脉象、影响因素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医典》脉诊的内容与中医脉诊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与现代医学系统研究紧密相关,这一发现对临床脉诊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脉诊作为中医诊断的特色诊法初步实现了客观化和数据化。脉诊仪能够识别临床常见基本脉象的脉图特征,脉搏波参数的客观数据可以为脉图分类提供数据支持,脉图的获取与分析技术的优劣决定着评判的标准。脉诊仪,尤其是传感器的研究及更新,脉象采集的规范化以及脉图分析的准确性成为脉诊客观化和现代中医临床运用的重要前提。文章从脉诊现代化研究的3个方向:一是传感元件更新;二是脉图分析技术;三是脉诊临床应用,综合评述了中医脉诊现代化研究,提出脉诊现代化研究的趋势,研制符合中医脉象本身内涵、符合现代仪器要求的中医智能脉诊仪系统,融合中医诊疗数据与现代医学诊疗数据,在数据、诊断和疗效之间建立科学的对应关系,最终形成具有辨证论治内涵的智能医学诊疗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脉诊专著理论研究的现状,展望中医脉诊的发展方向。方法:翻阅近10年脉诊专著的文献资料,对其进行深入的归纳、分析和研究。结果:近年来对脉诊方法、要素及脉象分类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对古代医经中脉诊思想、脉象论述、脉诊临床运用方面的研究欠佳。结论:挖掘古代医经中的脉学思想及脉诊临床经验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作为四诊客观化之一的脉诊的现代化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从脉图仪器研制、图形分析方法,脉图的临床验证及脉象形成机理的实验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研究从仪器入手,各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能模仿中医的妙手,有拾取脉象特征信息的触觉功能。再经过放大、检波或滤波等信息处理装置,由记录仪对浮、沉、迟、数、弦、滑、涩、促、结代等各种脉象描绘脉图,再经过统计分析,即可由脉象仪代替手指切脉而作出脉象判断。现代临床普遍使用的几种型号的脉象仪其重复性、稳定性已基本符合临床检测要求。脉象的研究已从定性逐渐向定量阶段过渡。为了使脉诊客观化研  相似文献   

8.
王磊  刘鑫  沙洪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12):2820-2822
在研究传统中医脉诊基础上,根据中医脉象的多信息特征,从仿生学观点出发,设计模仿人手指触觉的柔性面接触型多信息传感模式,应用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以尽可能接近传统中医脉诊的方法,提取脉诊信息,建立一种动态三维的新型中医脉象检测系统。通过采用新型传感器提取指感脉象信息,以三维数据模式传输给计算机重现中医指下感觉的脉诊信息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得到了证实。文章提出的脉诊客观化新方法切实可行,取得了预期效果,为中医临床的脉诊客观化研究和中医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新的特征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石 《江苏中医药》2021,53(11):21-23
唐蜀华教授提出诊脉时应注重脉象的七要素,即脉位、脉率、脉律、脉形、脉体、脉力与脉势,并力争从这七个方面做到脉诊的规范化、客观化、量化.现代中医可从脉诊中直接提取相对单一而易于把握的七大特征要素信息,用若干脉象要素术语对特定脉象进行多维扫描,描绘出看得见摸得着的立体脉象,以更细致地理解和掌握脉诊.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整理归纳《黄帝内经》中脉诊相关的文献记载,探析早期中医脉诊的独到之处。《黄帝内经》中多处记载了凭脉识病,根据其脉象出现的部位及情况,即可判定疾病的类型,并指出了许多疾病的常见脉象;确定病位,通过脉象浮沉以及搏动的大小对比等情况诊断疾病病位;推求病因病性,通过不同脉象搏动的特征,阐释相应病证脉象的形成机理以推求病因、阐述病机;以脉象指导治疗以及根据脉象搏动的程度及至数的变化,判断病情深浅轻重及预后善恶。这些记载内容都展现了《黄帝内经》脉诊方法的广泛、准确、巧妙等特点,进而强调其为当今中医脉诊理论与临床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略论脉诊的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脉诊的源流、原理、意义、重要性入手,评述了脉诊现代化研究中的脉象的客观检测、脉波图的分析、脉象检测的机理及研究中存在的困难,认为应加大投入、转变思路、推动脉诊现代化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医脉诊客观化、数字化研究给中医带来新的生机,改变了人们对传统中医的认知,同时带来诸多挑战。各式各样的脉诊仪根据原理和系统组成,可能在脉象展现和脉图显示上有些许差异,脉诊仪与医者实诊结论又存在差异等,这些都是需要规范的。本文从脉象四要素出发,针对脉象教学及考核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以脉象四要素为纲,指导教学并使学生掌握基本脉诊技能。  相似文献   

13.
对具有中医脉诊内涵的脉象客观化信息进行采集是研制能够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脉诊仪的前提,总结古今中医脉象信息采集方法及西医对血管信息的认识,综述现阶段不同脉象信息采集工具对脉象信号的辨识及其与中医脉象信息的对应关系,对中医脉诊理论指导下的脉象信息采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21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王唯工共振理论,通过脉诊仪研究肥胖、超重人群与正常人群脉象频域特征的差异性,为肥胖、超重人群脉象参数提供量化依据。方法 将280例受试者按体质量指数(BMI)进行分组,分为体质量超重组(肥胖、超重)、正常组、体质量过轻组。通过脉诊仪采集脉诊参数,并收集身体指标等相关信息,将脉诊参数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展开为频域图,获得其脉象频域参数。对比这3个组别脉图频域特征的差异,提取不同BMI人群的特征点。结果 体质量过重组C3谐波强度低于正常组及体质量过轻组(P<0.05)。结论 肥胖、超重人群C3(脾部)的谐波强度低于正常人群及体质量过轻人群,考虑与肥胖、超重人群脾虚相关。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3,(5):867-868
虚脉是无力脉的总称,也是一部包含位、数、形、势几个方面信息的综合脉象。文章通过使用TL-DY-XM-Ⅱ型脉诊仪获取到的虚脉脉象,从位、数、形、势四个方面,探讨虚脉在脉诊客观化中表现的脉象特征,实现古脉法和现代脉法的沟通。  相似文献   

16.
寸口三部脉诊是中医传统的脉诊方法。医者通过手指的施压,在寸关尺三部进行"举按寻"的脉诊过程,从而获取需要的脉象信息。以往的脉诊客观化研究主要局限于单一的关部脉象,而三部脉诊客观化研究尚处在起始阶段,还没有成熟统一的硬件及软件解决方案。寸关尺三部与脏腑有对应关系,获取三部脉象信息是脉诊客观化重要环节。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研究者们已研发出几种三部脉象获取装置,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把握脉诊的古籍研究现状,探索中医脉诊研究新方向。方法:检索阅读近20年有关脉诊古籍研究的文献资料,对其进行深度研究、分析和总结。结果:近年来对脉象的体状及临床意义的研究颇有成效,但临床运用方面仍有诸多问题,如初学者及临床医师对脉象的把握欠佳,脉诊在诊断辨证中的指导作用未被充分利用等。结论:脉象的临床识别与把握及其临床意义应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脉诊是中医特色诊断方法之一,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凭借长期的切脉经验感知脉象信息,从而识别病症、分析病情。由于脉象复杂难辨,传统脉诊方法带有医者主观经验,缺乏客观量化标准,导致传承和发展受到限制。人体脉象与心脏搏动、动脉弹性等密切相关,随着超声技术在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不断发展,超声辅助脉象定量分析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从脉象形成机制、各类超声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方面对脉诊客观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可为脉诊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医脉象的多信息特征,在超声图像动态分析和识别技术的基础上,将B型超声与柔性传感器结合构建了脉诊复合信息检测系统,对超声波动态图像、压力脉搏波、光电容积脉搏波和心电图进行信息整合,并通过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综合分析,建立了脉象特征分析方法,形成了描述中医脉诊“位数形势”4种属性的优化解决方案。应用此系统采集了健康人的多信息脉象数据,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新的脉诊客观化方法切实可行,取得了预期效果,为中医临床的脉诊客观化研究和中医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新的特征数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脉诊仪采集慢性胃炎肝气犯胃型中弦脉与平脉的脉象,对两种脉象图形进行差异分析。方法:通过新式脉诊分析仪,对采集的50例弦脉与55例平脉者进行各组时域解析。结果:相同脉象的图形相似,而不同脉象的图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弦脉组SYS、DIA、H1、H2、H1/H2均大于平脉组(P0.05),两组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实验,得出两种不同脉象的图形特征及各组时域参数存在着差异,对日后临床上利用脉诊仪辨别弦脉与平脉有诊断意义,有待解决远程就诊中"切诊"的短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