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老年髋部骨折作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同时也产生了高额的社会经济成本[1]。老年病人存在高血压、冠心病等合并症,且因高龄、衰弱等因素,术后出现并发症风险较高[2],也造成较高的死亡率[3]。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指基于循证医学采取的一系列围术期优化措施,以减少生理应激反应,从而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加速病人康复。ERAS通常需要外科、麻醉、康复和重症等多个学科联合参与[4]。目前,ICU已经参与到老年髋部骨折综合救治的多个环节。本文将ICU在老年髋部骨折ERAS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髋部骨折发生率日趋升高。髋部骨折好发于老年病人,且骨折后疼痛程度剧烈、持续时间较长,如不及时手术,会影响病人远期生存率,给病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老年病人由于生理储备功能下降、合并症及药物使用情况复杂,其对疼痛的反应有差异且疼痛评估难度较大。因此,为获得令病人满意的手术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良好的围术期镇痛至关重要[2]。在高龄髋部骨折病人的镇痛模式中,神经阻滞技术与传统镇痛方案(阿片类、非甾体类药物)相比,能够显著减少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胃肠道出血等相关不良反应,镇痛效果显著[3-4]。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FICB)作为神经阻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病人满意度较高[5],为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提供了安全有效的围术期镇痛管理。  相似文献   

3.
付海清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7,10(11):1102-1104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选择2015-01~2016-10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指导下进行护理管理,干预时间从围手术期至出院后6个月。内容包括疼痛管理、感染管理、血栓管理、饮食管理、康复管理、随访管理。结果术后干预组舒适度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提高,疼痛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治疗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干预组手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ERAS理念可以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康复效果及满意度,缓解疼痛,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髋部骨折长寿老人围手术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随访52例在我院骨科实施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长寿老人。其中常规组26例,为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治疗的病人,使用常规手术方案;ERAS组26例,为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治疗的病人,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方案。比较2组病人术后平均住院日、下地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ERAS组与常规组相比,平均住院日、下地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方案更利于长寿老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正>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老年髋部骨折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组(MDT)定义老年髋部骨折为年龄≥65岁、低能量损伤造成的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股骨转子下骨折。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老年髋部骨折发病率越来越高,据预计,2050年全球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将达到600万以上,其中亚洲将占50%以上[1-2],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将面临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老年髋部骨折治疗如果不及时,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增加致残、致死率,  相似文献   

6.
<正>据预测[1],至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将达到高峰,老年人约占总人口35%。老年人群中髋关节疾病高发,髋部骨折、畸形及髋关节退行性变,病情严重者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影响生活。同时老年患者并存疾病较多,器官功能储备下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多为Ⅲ级或Ⅳ级[2],对麻醉及手术耐受能力差,围术期更易发生血流动力学波动,从而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除此之外,髋部手术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多、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7.
<正>髋部骨折〔14〕治疗手段包括保守及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以外固定和牵引为主,但压力性溃疡、骨折畸形愈合、延迟愈合等限制了保守治疗的应用范围,主要适用于全身状态差,不能手术者。手术治疗因死亡率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佳等优势而成为首选疗法〔5,6〕。围术期治疗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就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运用中医药治疗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1致病因素骨质疏松是老年髋部骨折的重要内因〔7,8〕。髋部骨折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应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公立医院1 39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照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流程是否具备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五大基本要素分为加速康复外科模式组和传统模式组,分析比较结肠癌及直肠癌患者两种模式下的康复质量、康复效率及医疗费用之间的差异。 结果术后康复质量方面,结肠癌及直肠癌患者的加速康复外科模式组与传统模式组术后30 d非计划再入院率(Χ2=2.102,P=0.147;Χ2=0.279,P=0.662)、术后30 d非计划再手术率(Χ2=0.013,P=0.908;Χ2=0.606,P=0.5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康复外科模式组低于传统模式组(Χ2=4.772,P=0.031)。术后康复效率方面,结肠癌及直肠癌患者加速康复外科模式组与传统模式组在平均住院日(Χ2=2.19,P=0.031;Χ2=2.03,P=0.045)、术后住院日方面(Χ2=2.15,P=0.034;Χ2=2.11,P=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ERAS模式组住院费用(t=-4.61,Z=-7.85)、药品费(Z=-3.42,Z=-6.85)、服务费(Z=-3.87,Z=-5.50)、检查费(Z=-3.54,Z=-6.46)、材料费(Z=-3.33,Z=-5.57)、床位费(Z=-4.28,Z=-14.84)低于传统模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直肠癌患者加速康复外科模式组单病种日均住院费用(t=2.01,P=0.046;Z=-8.14,P<0.01)高于传统模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模式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管理降低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药品费、服务费、检查费、材料费、床位费等费用,因此,加速康复外科提升了临床医疗质效,降低了住院费用,有利于提升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多学科综合治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MDT)模式,即由多学科专家围绕某一种或某一系统疾病的病例进行讨论,在综合各学科意见的基础上为病人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的治疗模式[1]。MDT模式的建立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预后较差的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本研究团队在前期的研究中应用MDT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2-4],但新冠疫情发生后,多数病人因无法提供有效期内核酸证明,  相似文献   

10.
<正>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两种内分泌代谢疾病,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中(≥60岁)约30%为糖尿病患者(7813万),其中95%以上是2型糖尿病[1]。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60岁以上人群OP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2]。多项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总骨折、髋部骨折、上臂骨折和踝关节骨折的风险均增加[3-5],2型糖尿病患者任意部位骨折风险较非糖尿病人群增加22%,髋部骨折风险增加27%[4]。  相似文献   

11.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常经历中到重度的疼痛, 疼痛增加围术期并发症的风险、不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和康复。周围神经阻滞被推荐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围术期镇痛。本文概述了髋关节神经支配、相关周围神经阻滞技术及其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康复的影响。基于现有的证据, 周围神经阻滞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预后有潜在的积极作用, 未来仍需要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正>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第一位[1],其中男性病人居多,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约一半以上的病人为75岁以上老年人[3]。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及复发的高级别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措施。尽管外科微创技术在不断提高,但病人术后不良结局的发生常有报道[4]。老年病人因身体机能衰退和应激能力下降,术后更易发生不良结局。衰弱(frailty)是机体生理功能减退和抵抗力下降的一个指标,用于描述老年人虚弱、平衡感差、低体质量等情况[5]。衰弱可累及身体多个器官功能,使机体能量储备和应激抵抗能力下降,引发机体功能恶化。衰弱也可因一次轻微的身体伤害,如使用新的药物或轻度感染等,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6],增加术后早期再入院率或使病人入住长期照护中心等[7]。本文将探讨老年RC病人衰弱风险的研究现状,以评价该类人群的衰...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而容易发生髋部骨折。髋部骨折严重影响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老年病人常并存多种疾患,如何完善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成为麻醉医师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1术前止痛髋部骨折常伴随着严重疼痛,不予镇痛措施或单独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均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包括心血管不良事件、谵妄等,增加了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1]。外周神经阻滞可以为髋部骨折病人提供良好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老年患者手术诊疗需求与日俱增,在常见手术中老年患者(≥60岁)占比已高达30.4%~ 65.9%[1]。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以术后记忆力、注意力、定向力、语言理解和社交能力损伤为主要特征。一旦发生将显著降低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住院周期,增加病死风险。高龄是导致PND的独立危险因素[2],  相似文献   

15.
<正>肌少症是一种全身性和进行性的骨骼肌疾病[1],其与身体功能下降、跌倒、住院、死亡等不良健康事件密切相关[2]。对于需要手术的外科病人,肌少症需格外引起注意。据报道,合并肌少症的外科住院老年病人的术后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升高[3]。  相似文献   

16.
<正>2015~2030年期间,6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预计将增加65%以上[1],人口老龄化使骨关节退行性疾病、髋部骨折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2],这导致关节置换以及翻修病人数快速增长。据统计,2018年我国行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大约为68万例,并以20%的速率递增[3]。老年病人由于身体机能减退、认知功能下降、骨质疏松等问题使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近5年老年下肢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技术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为15%61%〔1〕。术后谵妄可明显延长老年住院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使老年住院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死亡率增加〔2〕,对谵妄危险因素的控制是降低谵妄对患者危害的关键所在〔3〕。高龄、术前并发症、术前认知障碍、全身麻醉、术后低氧血症、术后疼痛、睡眠障碍、手术应激反应、药物毒性作用、贫血、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等是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主要病因〔461%〔1〕。术后谵妄可明显延长老年住院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使老年住院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死亡率增加〔2〕,对谵妄危险因素的控制是降低谵妄对患者危害的关键所在〔3〕。高龄、术前并发症、术前认知障碍、全身麻醉、术后低氧血症、术后疼痛、睡眠障碍、手术应激反应、药物毒性作用、贫血、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等是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主要病因〔46〕。本研究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人工智能(AI)是研究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主要通过算法使机器能够推理问题和执行任务[1]。随着芯片存储、通信网络、计算机大数据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无线传输模块和各类传感遥测设备的日新月异,AI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2]。由于其在快速识别、处理大规模数据之间的复杂关系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AI正推动着包括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在内的各个医学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3-4]。目前,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麻醉从业人员的缺乏以及麻醉手术量的需求增长等诸多医疗矛盾日益突显,而这些因素均易引起病人麻醉质量下降从而导致病人围术期的风险增加[5]。因此,大力发展AI在麻醉与围术期学科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正>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最早由丹麦外科医生Kehlet于1997年提出。其核心内容是系统评估病人情况,应用一系列被循证医学证明有效的治疗措施对病人进行围术期干预,以改善预后[1]。近年来,ERAS的理念在骨科领域的应用效果得到大量文献与研究证实,例如在人工关节置换领域的临床应用可以减少术后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提高病人满意度,降低住院费用等[2-4]。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加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某院甲乳外科接受甲状腺手术的病人120例,根据随机化原则分为ERAS组68例(给予ERAS理念和方法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和常规护理组52例(给予常规外科理念和方法进行围手术期护理)。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术后疼痛,术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及颈、腰背部肌肉酸痛等症状界定其为术后体位综合征,并记录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结果 ERAS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间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和良恶性肿瘤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加用ERAS理念后,ERAS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常规护理组(t=2.184,P=0.032),体位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χ2=6.930,P=0.007),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t=2.283,P=0.026),住院总费用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t=2.052,P=0.037)。结论 在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加用ERAS理念,安全可靠有效,可明显提升患者舒适度,促进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