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观察推拿联合肩七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0例)予推拿联合肩七针治疗,对照组(30例)予推拿手法治疗。2组均治疗14 d为一个周期。通过比较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CMS)来观察各组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患者肩关节疼痛评分、活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 <0.05)。治疗后,试验组各项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推拿联合肩七针治疗肩周炎疗效较好且易操作,具有实施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伙生  赵海龙  宣守松  杨一帆  罗永宝 《河北中医》2022,(12):2063-2067+2076
目的 观察经筋推拿联合温针灸治疗寒湿痹阻型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寒湿痹阻型急性期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42例予经筋推拿联合温针灸治疗,经筋推拿组43例予经筋推拿治疗,温针灸组43例予温针灸治疗。3组均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18次,疗程结束后6个月随访。比较3组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后、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比较3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变化;比较3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变化。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7.5%(39/40),经筋推拿组总有效率80.0%(32/40),温针灸组总有效率70.0%(28/40),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经筋推拿组、温针灸组(P<0.05)。3组治疗后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经筋推拿组随访时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随访时联合治疗组疼痛VAS均低于经筋推拿组、温针灸组(P<0.05)。治疗后、随访时联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推拿联合足反射疗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8年2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骨伤康复科门诊的102例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予推拿联合足反射疗法治疗,对照组则单纯予推拿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疼痛、日常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度、肌力等Constant-Murley指标评分及总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肌力评分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39%(P0.05)。结论:推拿联合足反射疗法能显著改善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肩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运动与圆利针温针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肩周炎患者60例根据就诊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针刺运动并圆利针温针)和对照组(圆利针温针)各30例。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指数(VAS)及肩关节功能(CMS)评分。结果:有效率观察组为90.0%(27/30),对照组为83.3%(25/30);治疗后两组VAS评分、CM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是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有效方法,但针刺运动与圆利针温针法联合疗效优于圆利针温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温针灸肩三针联合舒肩通痹汤治疗风寒湿痹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0月~2019年5月收治的96例风寒湿痹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吲哚美辛治疗,观察组给予温针灸肩三针联合舒肩通痹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CM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83%,较对照组83.33%显著提高(P<0.05),治疗前两组CM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日常生活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评分均显著提高,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则缓、畏风恶寒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疼痛、日常生活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较对照组20.83%显著降低(P<0.05)。结论:温针灸肩三针联合舒肩通痹汤治疗风寒湿痹型肩周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建议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王盈  高雪芬  林伟斌 《新中医》2024,56(7):139-143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温通膏外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将98例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温通膏外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 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2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 功能量表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 率91.84%,高于对照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低 于治疗前(P<0.05),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量表维度(日常生活活动、疼痛、关节活动度、肌力) 评分 及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低于对照 组(P<0.05),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量表各维度评分及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活动度高于对照 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针灸联合温通膏外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疗 效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增大肩关节活动度,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舒筋通络法推拿联合肩三针治疗风寒湿痹型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肩三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筋通络法推拿治疗。2组均每日治疗1次,疗程20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关节功能量表评分以及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水平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及血清SP、PGE2、5-H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肩关节功能量表日常生活、肌力、关节活动度、疼痛减轻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舒筋通络法推拿联合肩三针能显著缓解风寒湿痹型肩周炎患者关节疼痛情况,改善关节功能,并减少疼痛介质的分泌,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肩周围刺联合自拟寒湿痹阻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辽宁省沈阳市沈阳中大骨科医院中医科就诊的80例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0例采取肩周围刺联合自拟寒湿痹阻汤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提供传统自拟寒湿痹阻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及各项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各项肩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周围刺联合自拟寒湿痹阻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葛根汤加减方与普通针刺法治疗风寒湿阻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60例风寒湿阻型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葛根汤加减方治疗,对照组使用普通针刺法治疗,1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疗程之间可间隔2天。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的McGill疼痛评分、Constant-Murley(CMS)评分分别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McGill疼痛评分差值、Constant-Murley(CMS)评分差值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治疗肩周炎,但葛根汤加减方治疗风寒湿阻型肩周炎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法,且可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舒肩通痹方联合热敏灸治疗肩周炎风寒湿痹型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13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8例。两组均用舒肩痛痹方内服,观察组加用热敏灸。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MS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肩通痹方联合热敏灸治疗肩周炎风寒湿痹型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方温肾通督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肩周炎(风寒湿痹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风寒湿痹型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取温肾通督汤内服配合针刺治疗,观察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Neer肩功能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的UCLA肩部评分和血清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和UCLA肩关节评分均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中IL-6、IL-10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通督汤联合针刺治疗肩周炎(风寒湿痹型)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王成云  丁芬 《新中医》2018,50(7):117-119
目的:观察推拿正骨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40例。治疗组予推拿正骨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对照1组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对照2组予推拿正骨治疗。3组均治疗10天后比较临床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1组为77.5%,对照2组为80.0%,治疗组分别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1组、对照2组下降更明显(P0.05);3组CASC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升高,治疗组CASCS评分较对照1组、对照2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推拿正骨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颈型颈椎病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颈椎功能,较单纯使用推拿正骨法或中医定向透药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口服牛蒡子汤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痰湿阻络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04例痰湿阻络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牛蒡子汤口服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疼痛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牛蒡子汤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痰湿阻络型肩周炎可减轻患者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推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骨四方治疗风寒湿痹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风寒湿痹型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扶他林缓释片口服联合肩关节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予佛山市中医院协定处方骨四方口服及肩关节功能锻炼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CM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差异,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CM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CMS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论:骨四方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可缓解肩周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温灸刮痧疗法对项痹患者疼痛和颈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86例项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各62例。对照1组采用普通鱼形水牛角刮痧板进行刮痧治疗,对照2组采用艾灸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温灸刮痧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各证型患者治疗前后莫克吉尔疼痛问卷(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MPQ)、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调查表(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MPQ及NDI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对照1组低于对照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患者治疗后MPQ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风寒痹阻证MPQ评分低于对照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1组、对照1组与对照2组MP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瘀气滞证MPQ评分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对照1组低于对照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痰湿阻络证MPQ评分低于对照2组,对照1组低于对照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PQ评分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肝肾不足证患者MP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患者治疗后NDI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间四种证型N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灸刮痧疗法治疗项痹,可缓解患者颈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尤其对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的疼痛改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桂枝附子汤加减联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疗效及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民航总医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5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肩关节功能恢复训练,对照组患者同期给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期给予桂枝附子汤加减联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2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6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疼痛状况(PP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降幅更加显著,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肩关节活动度及肌力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增幅更加显著,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2组寒湿痹阻证候评分接近,治疗后2组患者寒湿痹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该评分与对照组相比降幅更加显著,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附子汤联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及缓解症状,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麝香乌龙丸联合双醋瑞因胶囊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KOA)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风寒湿痹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双醋瑞因胶囊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乌龙丸治疗。2组均治疗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量化评分、膝关节压痛视觉模拟评分(VAS)、20 m步行痛VAS变化,以及治疗前后血清IL-6、MMP-1、MMP-3、TIMP-1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症状量化评分、膝关节压痛VAS、20 m步行痛VAS均降低(P 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血清IL-6、MMP-1、MMP-3水平均下降(P 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血清TIMP-1水平均升高(P 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麝香乌龙丸联合双醋瑞因胶囊能减轻风寒湿痹型KOA患者关节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可能与降低IL-6、MMP-1、MMP-3水平及提高TIMP-1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温针齐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温针齐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30min/次,每周3次,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WOMAC量表评分、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的变化以及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中医症状评分、WOMAC量表评分、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评分、WOMAC量表评分、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齐刺法可有效改善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降低血清TNF、IL-1β水平,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腰痹愈汤治疗(风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风寒湿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风寒湿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牵引的基础上予口服活络消痛胶囊治疗,治疗组在牵引的基础上予口服腰痹愈汤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的VAS评分和JO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8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LAS、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腰痹愈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风寒湿型)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桂枝附子汤加减联合中频导入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以及该组合疗法对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法,将156例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78)给予常规肩部功能锻炼+中频电疗法,观察组(n=78)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桂枝附子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F-MPQ肩关节疼痛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另外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浆P物质(SP)、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F-MPQ评分中的PRI、VAS、PPI评分与总评分均明显低于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Constant-Murley评分中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肩关节活动度和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P、TNF-α、PGE_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附子汤加减联合中频导入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临床疗效显著,且有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推测抑制炎性介质分泌、降低SP与PGE_2水平可能是桂枝附子汤发挥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