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收集、整理、分析治疗产后风湿病的中医处方,为中医临床治疗产后风湿病提供思路。方法:以主题词“产后风湿”“中医”“产后痹”“产后身痛”等检索中国知网2017年1月1日-2022年8月31日所收录文献,对文献中高频药物使用频次、功效分类、性味归经、关联规则、聚类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1篇,筛选出复方116首,涉及中药190味,高频次药物有当归、芍药、甘草等;高频次药物“四气”主要为温性、平性;“五味”主要为甘(淡)、辛、苦;归经主要归肝经、脾经、肺经、肾经。通过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发现,治疗产后风湿病过程中常用的中药以黄芪、桂枝、芍药等药物相互组合形成具有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功效的药对。其中,核心方药组成为黄芪、桂枝、芍药、甘草、当归。结论:中医治疗产后风湿病以补虚、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治法进行组方。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收集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经验病例,分析其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选方用药和思路借鉴。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医药治疗肝癌经验病例,以主题词为“原发性肝癌”“中医”“肝癌”检索中国知网自建库至2020年7月所收录文献,以药物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及Apriori关联规则结果为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101篇,筛选出个113复方,涉及272味中药,词频最高的药物是白术、茯苓、柴胡、白花蛇舌草、黄芪、甘草、鸡内金、半枝莲、莪术、八月札、党参、麦芽等。使用药物在“四气”中所占比重由大到小依次为寒、温、平、凉、热。使用药物在五味中所占比重由大到小依次为甘、苦、辛、淡、酸、咸、涩。药物使用归经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脾、肝、胃、肺、心、肾、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心包等。Apriori关联规则计算结果显示规则支持最高为茯苓 + 黄芪 + 白术配伍以及茯苓 + 白花蛇舌草 + 白术配伍。结论 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以扶正健脾为组方首选,配伍疏肝、清热、化瘀软坚散结等药物。  相似文献   

3.
收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近15 a治疗胸痹气阴两虚证文献中的中药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软件分析胸痹气阴两虚证中药处方的组方规律,对筛选出的127个中药处方进行分析,处方中药物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功效、归经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21个方药组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挖掘基于中医“咽肾相关”理论组方治疗免疫球蛋白A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以“免疫球蛋白A肾病”+“咽肾相关”或“从咽论治”或“咽肾同治”为检索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资源数据库、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检索2010-2021年3月的相关文献,严谨筛选出其中的中药组方,应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录入,运用SPSS Statistics 26软件绘制聚类分析树状图,分析后将药物聚成6类,通过SPSS Modeler 18软件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使用Cytoscape 3.8.0软件进行网络可视化图片展示。结果:共纳33首方剂,使用频数≥5次的药物有30味。聚类分析将高频药物聚成6类组方。结论:中医基于“咽肾相关”理论治疗免疫球蛋白A肾病的中医组方药物以清热解毒为主,同时配合活血、补肾、益气、养阴等治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研究中药灌肠治疗肛窦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10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发表的中药灌肠治疗肛窦炎的文献,筛选相关处方,将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统计,分析药物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组方规律.结果:纳入71首有效处方,包含114味中药.高频药物排前8位的分...  相似文献   

6.
《光明中医》2021,36(10)
目的探索近年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近5年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整理归纳数据,以SPSS 20.0与SPSS Modeler 14.1为数据挖掘工具,对高频药物聚类及关联规则等进行分析。结果检索到符合条件病案方剂94张,涉及中药214味,分析出高频中药、功效类别、性味归经,并且进行聚类分析,以Apriori算法得出药对关联规则。结论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组方主要以清热药、祛风湿药及利水渗湿药相互配伍,治疗以清热解毒、祛湿通络、活血消肿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医治疗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用药特色和组方规律。方法 运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平台2004年1月1日—2021年11月20日发表的中医治疗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文献,运用Excel建立中药数据库并进行频数分析和性味归经分析,采用SPSS 23.0和SPSS Modeler 18.0对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81篇,方剂105首,中药171味,用药频率为1 015次,使用频次≥12的药物有29味,累计使用596次,贡献百分比为58.72%;四气以温性和寒性药居多;五味以甘味药居多;中药归经主要归肺经。通过聚类分析将29味常用药分为14类;对29味常用药进行因子分析,共得到11个公因子;对全部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潜在药对组合13组。结论 中医治疗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方剂以甘温药、入肺经药为主,治法上以扶正补虚、化痰平喘为主,兼顾养阴活络。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现代中医文献,挖掘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筛选近20年中医药治疗成人cITP的临床研究型文献,提取处方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等法对处方中药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文献95篇,涉及处方98首中药165味,其中中药性味归经以甘寒、入肝经居首,高频药物为黄芪、生地黄、当归、仙鹤草、牡丹皮等26味。关联规则得出药对13个,分别为“黄芪-鸡血藤”“黄芪-党参”“当归-党参”等组合。聚类分析确立基本方4组,即左归饮类方、二至丸类方、当归补血汤类方和犀角地黄汤类方。结论:研究表明cITP治疗原则为“益气养阴、和血柔肝”,核心药物为黄芪、生地黄和当归,药对配伍遵循“治气、治火、治血”原则。  相似文献   

9.
中药敷脐治疗肝硬化腹水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特色疗法。该文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中药敷脐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组方用药规律。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近20年来中药敷脐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文献为数据源,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Apriori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进行数据挖掘,对核心药物及其归经、性味、组方规律、核心组合等进行分析研究。共筛选出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敷脐方剂92首,涉及中药109种,分析出14个使用频次10及10以上的药物、19个常用药对,挖掘出12个核心药物组合。使用高频药物为甘遂、冰片、牵牛子、大黄、麝香、大戟、芒硝、肉桂、芫花、商陆等;归经以肺、脾、肾三经为主;药性以寒性药为主,药味以辛味药为主;常用药对为牵牛子-甘遂,冰片-甘遂,甘遂-大戟,甘遂-麝香,大黄-甘遂,甘遂-芫花,冰片-牵牛子,冰片-牵牛子-甘遂,甘遂-槟榔等;组方规律多以攻下逐水类药物为主,配伍通窍类、行气类、温阳类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知网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药复方专利,进行数据挖掘,探讨分析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截至2021年12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专利复方,借助IBM SPSS Statistics 23.0、WPS Office Excel 11.1.0、SPSS Modeler18.0软件对中药专利复方进行药物频数、性味归经、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对最终筛选出的80首专利中药方剂、266味中药进行分析,得出15味高频药物,通过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出14条常用药物组合,包括药对3条,三味药的关联组合11条,涉及中药12味。通过聚类分析挖掘出4个中药聚类组合。中药归经分析以肝、肺、脾三经为主,性味以温,甘、苦为主。结论:高频药物和核心组方体现了中药专利复方对慢性心衰治疗原则以“益气温阳、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挖掘治疗慢性心衰的中药专利复方,分析其用药配伍特点及组方规律,为中药治疗慢性心衰进一步深入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药治疗产后中风的组方规律。方法:以“产后中风”“方药”“方剂”等作为关键词,检索近二十年来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发表的相关文献,获取与中医药治疗产后中风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运用Excel 2019、SPSS Modeler 18.0等软件对治疗产后中风方剂中的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药物组合及关联规则进行统计分析,并构建扇形图、关联规则展示图等。结果:总共得到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医方剂175首,包含中药239味,其中有22味中药的使用频次≥19次;药性以温为主;药味排在前3位的是甘、苦、辛;归经大多归脾、心、肺、肝、胃经。当支持度最小为20%时,置信度最小为80%时,共得到3种不同的药物组合。结论:治疗此病可以以补血益气和祛风化湿为核心,多用补气药、补血药,临床应用上常配伍活血止痛药、解表药,要调畅气机、舒缓心情,从而减少产后中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杨晗  林飞  陈媛媛  陈婷婷  刘小琴  崔树娜 《新中医》2021,53(22):120-124
目的:运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中医药在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 和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 年2 月1 日期间发表的关于中医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 统计文献中出现中药的频次、功效、性味、归经等,通过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以及熵聚类分析法对出现药物的关联规则及新方组合进行客观分析,采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对新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复方89 首,共计中药162 味,使用频次最高的前5 味中药分别为黄柏、冰片、土茯苓、薏苡仁和白花蛇舌草,重在清热与祛湿。四气则以寒占绝对优势,五味则以苦、甘、辛味为主,而归经又以肝、脾、胃为主。利用关联规则挖掘得到新方组合4 个,高频药物组合20 个。结论:中医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主要责之湿邪,病变涉及肝、脾、胃三脏,湿与热经常合并出现,组方治疗多以清热解毒、健脾燥湿药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Cochrane Library、PubMed及EMbase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1月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文献,按照纳排标准筛选文献,将筛选出的方剂的相关数据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分析每味药物的使用频次及按性味、归经分类后药物的累积使用频次;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V2.5)对所选数据采用关联分析中的Apriori算法分析常见组方规律,采用聚类分析法演化出核心组方及新方组合。结果:共筛选出127首方剂,其中使用频次居于前3位的中药依次为当归、黄芪、川芎,药性多偏温,药味偏甘、辛,归经以肝、脾、心、肾为主;分析出常用中药组合15个,挖掘出26个核心组合、13个新方组合。结论: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多用性偏温,味偏甘、辛,入肝、脾、心、肾经的中药;多以补阳还五汤为核心进行加减组方;核心组方和新方组合可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参考,但其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含薏苡仁方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治疗肺癌的含薏苡仁方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后建立数据库,统计方中的薏苡仁用量以及高频药物性、味、归经的频次、使用频率等,并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9个文献,22首中药复方,涉及中药99味。药物的主要药性为寒、温、平,主要药味为甘、苦、辛,主要归经为肺、肝、脾,主要药物类别为清热药、补虚药、化痰止咳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高频药物有黄芪、甘草、白术、半夏、茯苓等。薏苡仁用量范围为10~30 g。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出14对药对。通过聚类分析生成1个新组方。结论:在肺癌的治疗中,薏苡仁配伍的总原则是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主要配伍甘、苦、辛味药物,主要治法有补益脾肺、健脾祛湿、活血化瘀、燥湿化痰等。薏苡仁的用量范围为10~30 g,用量可随着肺癌病情的加重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湿热生虫的关系及清热祛湿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行性。方法:以“幽门螺杆菌”和“中药”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文献,将筛选和规范后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药物的性味、归经等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基于关联规则进行组方规律分析,对方剂进行聚类分析,挖掘出核心药物组合,并在此基础上生成新方。结果:共筛选出92首方剂,141味中药;四气以寒性、温性、平性为主;五味以辛味、苦味、甘味为主;归经以脾经、胃经为主;功效以补虚、清热、理气、化痰、祛湿为主;药物以清热祛湿类药物为主;挖掘出3首核心方,分别由蒲公英、黄连、甘草、木香、半夏、白芍、黄芪、陈皮、白术、茯苓等药物组成。结论: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以扶正清热祛湿为主,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湿热生虫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 网、维普、万方等中文数据库2006—2022年中药内服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药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 平台系统软件(TCMISS) 运用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统计处方中药物的性味归经、使用频率、 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和高频中药组合。结果:纳入文献共计210篇,涉及224首方剂,168味 中药。总结高频证候分型,居于前4位的分别是肾虚血瘀证、脾肾亏虚证、肝肾阴虚证、肾虚证。性味归经最 多为温性药,五味频次最多为甘味药。药物归经前4位的是肝、肾、脾及心经。单味中药使用频次居于前10位 的是熟地黄、淫羊藿、当归、杜仲、黄芪、骨碎补、补骨脂、山茱萸、山药、枸杞子。关联规则分析得到 45个药对组合及44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得到20个药物核心组合,优化出10个新方组合。结论:原发性骨质 疏松症病因以肾、脾亏虚为主,兼有血瘀,中医药治疗以补益肝肾、健脾益气、活血补血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及知识图谱分析方法,探讨中医治疗肝硬化的组方规律。方法:查阅中部地区某三级甲等中医院2015—2016年明确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700例患者门诊记录数据,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进行数据挖掘,并对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共纳入方剂589首,包含中药257味,其中使用频次≥50次的中药有41味,使用频次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白术、茯苓、甘草、茵陈蒿、丹参;治疗肝硬化组方中置信度较高的药物组合有34个,处方中多为味甘,归脾经药物,功效以健脾、利水为主;14味主要关联规则中药的药味以甘味为主,归经以归脾经为主,药性以平、温、寒为主。结论:中药知识图谱模型可以深层次地挖掘中医治疗肝硬化的组方规律,对临床研究新药与经方挖掘有较强实用参考价值,能够为经方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脑出血急性期的中药用药规律,为中医临床治疗本病提供组方用药思路。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21年8月31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筛选中药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Excel、SPSS软件进行中药使用频次、功效、性味归经、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总共纳入中药处方103首、149味中药,其中大黄是高频中药之首,活血化瘀药使用频次最多,四气、五味、归经分别以温性、苦味、肝经为首,得出11条药对关联规则及2个最长距离聚类方。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多用温性、苦味、肝经中药,以泻实结合补虚为治则,运用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虚药等组方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药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和组方特点。方法:以中药和老年心律失常、老年心悸、老年怔忡等为主题词,收集筛选2000-2021年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收录的相关的期刊及文献,收集期刊及文献中所涉及的处方,将所收集的处方录入Excel表格中,建立老年心律失常数据库,并使用Excel透视功能进行频率统计分析,使用IBM SPSS Modeler 14.1、IBM SPSS Statistics 21.0统计软件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复杂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65首,涉及中药115味,中药累计使用频数731次,在纳入的115味中药中,高频中药共19味,频数最高的前6味中药依次为甘草、黄芪、丹参、麦冬、川芎、桂枝,药物分类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最为常见,药性以温、平居多,五味以甘味、辛味为主。归经以心经、肺经、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关联强度较高的药物组合为“甘草→生地黄-麦冬”“黄芪→白术-丹参”“甘草→酸枣仁-当归”等。聚类分析得到药物核心组方4类。结论: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的中药以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味甘、性温、归心、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究温阳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和新思路。方法:根据检索词检索万方、知网、维普、学位论文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3月的全部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Excel 2016建立原始处方数据库,统计用药频数与高频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类别。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再选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绘制复杂网络图。结果:最终获得处方174首,涉及152味中药,得出高频中药(频率≥1.0%)24味,以白术、甘草、补骨脂频次最高,性味以温、甘为主,归经主要为脾、胃、肺、肾经,药物功效类别多为补虚、温里、收涩。聚类分析获得6类,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支持度最高的核心药物组合是白术-茯苓、肉豆蔻。结论:温阳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核心用药多以补虚、温里药,配伍特点多为温阳,佐以利湿、清热、活血、行气等,药物组方以四神丸为基本方进行化裁,抓住了UC的根本病机——脾肾阳虚,“补虚不助邪,祛邪不伤正”以达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