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肌痉挛是神经内科一种常见疾病,主要以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给患者带来了极大身心负担,降低其生活质量。龙华君教授从风痰辨治面肌痉挛,认为其病机主要为邪风入络,引动肝风,风夹痰扰,上扰头面,阻滞经络所致,结合龙华君教授多年临床经验,治法上以息风止痉,化痰通络为主,用药上善用虫药搜风通络,兼以健脾祛湿化痰,创立新方息风化痰通络汤,并根据患者临证用药加减,临床疗效颇佳,附验案一则以例证。  相似文献   

2.
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症,由内外多种病理因素致清窍不利引起。国医大师凃晋文教授认为头痛当辨虚实、内外:外感六淫或内生之风、痰、瘀、火等邪气上扰,壅滞脑络,此为实;内伤脏腑虚损、气血阴阳不足,此为虚。临床头痛患者常表现为虚实夹杂。治头痛当实者通之,虚者补之。外感六淫头痛者,治当疏风散邪通络;内伤邪实为主头痛者,治以祛邪通络,辨证采用息风、化痰、活血、清热诸法;内伤久病,虚实夹杂头痛者,在祛邪的基础上重用扶正补虚之品以标本兼顾。同时凃教授治疗头痛还常选用虫类药与风药,搜风透络、引药上行。如此精准施治,以祛除病邪、恢复脏腑功能、补益气血阴阳,使清窍得利而头痛自止,临床疗效较好。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
介绍符为民教授从风论治偏头痛经验.符教授认为,偏头痛不外乎外感与内伤.外感头痛与风邪密切相关,根据其所夹的其他病邪,临床可表现为风寒、风热、风湿,分别治以祛风散寒,和络止痛;祛风清热,和络止痛;祛风胜湿,和络止痛.内伤头痛因于脏腑功能失调,临床表现为肝风内动,肝阳上亢;阳亢风动,痰浊上蒙;阳亢风动,气滞血瘀;阳亢风动,气血亏虚;阳亢风动,肾精不足.分别治以平肝潜阳息风、祛湿化痰息风、行气化瘀息风、补气益血息风、补肾填精息风.临床多从风论治偏头痛,认为外风宜祛、内风宜息,并擅用风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张丛  曹泽伟 《光明中医》2013,28(8):1686-1687
头痛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易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治量,历来被医家所重视。古今对其病因病机、治疗原则见解颇多,但总不外乎风、火、痰、瘀,近年来发现从瘀论治头痛渐成为热点,头痛瘀血证越来越被各医家所重视,虫类药在治疗瘀血证头痛方面也有其独特疗效。瘀血阻络为头痛的主要病机,活血通络法为头痛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5.
胡皓 《北京中医药》2014,(3):188+192-188,192
田金洲教授治疗内伤头痛强调务必详辨头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程度、发作和持续时间、发作诱因及伴发的兼证,以确定其表里寒热、阴阳虚实及脏腑经络。田教授认为风、火、痰、瘀、虚皆为致病因素,治疗不离活血化瘀、通络解痉之法。其运用川芎治疗内伤头痛,配以疏风、疏肝、清火、活血、养血之品,剂量精准,引经报使,配伍巧妙,临床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6.
头痛一证,历代医家多从风、寒、湿、痰、火、瘀、虚等论治。作者认为头痛多为风邪潜伏,风火内生。痰浊上犯。瘀血内结所致。治疗从疏风通络、平肝泻火、益气化痰、活血化瘀入手,收到较好治疗效果,并分别举出验案加以印证。  相似文献   

7.
头痛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易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历来被医家所重视.古今对其病因病机、治疗原则见解颇多,但总不外乎风、火、痰、瘀,近年来发现从瘀论治头痛渐成为热点,头痛瘀血证越来越被各医家所重视,虫类药在治疗瘀血证头痛方面也有其独特疗效.瘀血阻络为头痛的主要病机,活血通络法为头痛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8.
刘强  王琦 《江苏中医药》2020,52(3):78-80
风药在头痛中应用广泛,其作用不仅是祛风解表,而且还有平肝熄风、搜风通络止痛的作用。风邪是头痛的主要致病因素,肝风上扰,清窍瘀阻,拘挛作痛为头痛的主要病机。风药在瘀血头痛治疗中可以发挥以下作用:引经用药,上达病所;温通血脉,升阳止血;调畅气机,畅通气血;火郁发之,透邪外出;化痰利气,开窍止痛;平肝息风,化瘀止痛;搜剔络道,利窍止痛。现代的药理研究也证实部分风药有直接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笔者随叶老跟诊临床肾病多年,诊治慢性肾炎患者众多,对其疗效颇佳的病案加以整理,查阅相关中医经典、病理药理、论文著作,以及根据叶老自我独到见解等,挖掘后提炼归纳,阐释叶老从风论治慢性肾炎的临床经验,推广其学术思想。叶老治疗慢性肾炎,尤其重视从风论治,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灵活应用风药,或宣风补肺,或息风平肝,或疏风健脾,或抑风滋肾,或祛风通络。  相似文献   

10.
张萍  顾锡镇 《吉林中医药》2012,32(9):875-876
偏头痛病位在肝、脾、肾,主要从风、痰、瘀、虚论治,其中瘀血阻络是偏头痛的一个重要证型.临床研究表明,活血通络法治疗瘀血阻络型偏头痛疗效显著.正天丸是选取中医治疗头痛4大古方中的15味中草药组成,具有疏风活血、养血平肝、通络止痛等功效,适用于治疗中医外感风邪、瘀血阻络、血虚失养、肝阳上亢引起的多种头痛.  相似文献   

11.
于志强教授认为偏头痛病机复杂,常与肝脾功能失常,痰瘀等病理产物阻滞脑窍有关。治疗上以肝脾为核心,痰瘀并治,分型论治,旨在恢复阴阳平衡。临证注重活血化瘀、祛痰息风,常选用风药与虫类药物。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2.
伍大华在治疗慢性偏头痛上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其认为本病以风、痰、瘀为主要病理因素,与肝、脾、胃关系密切。临床多见实证,以肝风、瘀血、痰浊为著,治疗上以平肝息风、活血化瘀、健脾化痰为法。基于“久病入络”的理论基础采用自拟方通络止痛汤化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对证施治,善随症加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据“痰火上壅”之中风说和益气和血通络理论,确立了辨证、辨型、辨病结合的诊断方法,认为中风病机以痰瘀为主,气虚为辅,证型上有气血虚弱与阳亢热盛之不同,治疗上重视通腑气、针药并用及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4.
张允岭教授认为风(外风、肝风)、火(郁火、肝阳)、痰、瘀、虚(气虚、血虚、阴虚)为头痛的病因病机,病机关键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临床辨证为“外感风邪、风热郁闭、肝气郁滞、肝阳上亢、瘀血阻络、痰蒙清窍、气血两虚”。善用药对契合头痛的病机,常以荆芥配防风疏风止痛,柴胡配白芍疏肝养阴止痛,僵蚕配蝉蜕疏风散热通络,川芎配红景天行气活血,半夏配竹茹化痰止呕祛痛,天麻配钩藤平肝潜阳止痛,黄芪配当归益气养血止痛,石菖蒲配远志豁痰开窍醒神祛痛;对于不通引起的头痛总以散风、疏肝、泻火、平肝、活血、化痰为治法,以调畅气机为目的;对于不荣引起的头痛,则以益气养血为治法,以濡养脑髓为目的。本文总结张教授治疗头痛的常用药对经验,为头痛的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王楠  唐田  谢林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2):2510-2513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骨科临床常见疾病,目前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临床治疗效果欠佳,中医药在治疗中取得较好效果。风药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病因病机的联系密切相关。谢林认为风药有疏风解表、平肝息风、升阳益气、化痰胜湿、行气通瘀、引经报使等功效,在辨证施治中适当应用风药,常有点睛之妙。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新安医家王仲奇在《王仲奇医案·中风》中详述中风诸案,其辨治特色对于中风的临床诊治大有裨益。本文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医案中临床症状、脉象、治法、中药和药物属性并加医案典例阐释。王仲奇认为中风虽病位于脑,实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肝肾阴虚是病机关键,其次是痰瘀阻络。其中风临床医案篇相对于中风常用的镇肝息风、豁痰开窍、活血通络等治法,更侧重于安神养脑、补肝肾及息风豁痰。常用甘枸杞、女贞子补益肝肾,牡蛎、龙骨、茯神等补虚安神,半夏、天麻息风豁痰,豨莶草、鹿衔草、威灵仙等补肾强筋骨,因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肾精足则髓足,髓足则脑充,治疗上体现了肝肾并补、安脑生髓及息风豁痰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正张喜奎教授善治头痛,以病因、以病机为本,辨病、证、症三位一体,灵活运用经方,用药强调从肝论治,贯穿治风、祛痰、化瘀,注重养心安神,健脾益肾,顾护脾胃。现将笔者跟师学习整理的张喜奎教授治疗头痛的经验介绍如下。1以病因、病机为本张喜奎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头痛的主要病机为"不通则痛"。头痛的致病因素多为风(外风、肝风)、火(肝郁、肝阳)、痰(痰浊)、瘀(瘀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17,(4):319-321
头痛病的发生与五脏六腑及经络有密切关系,顾锡镇教授认为头痛主要病因病机为肝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而肝经见证尤多。肝郁化火,肝火上炎;脾肾亏虚,脑失所养;痰浊内生,上扰清空;血行不畅,瘀阻脑络;水饮内伏,冲逆上犯,可变生头痛。顾教授强调治疗要辨证准确,分清虚实,谨守病机,从"火""虚""痰""瘀""水饮"五个方面辨治头痛,清肝泻火、益气养血、化痰通络、活血化瘀、利水消饮,并总结顾教授治疗头痛的常用方药。  相似文献   

19.
风药在胸痹心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胸痹心痛的发病中,内风、外风之邪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成为胸痹心痛风火相煽、痰瘀互结、正虚邪实的根本原因所在。在胸痹心痛治疗中恰当应用辛散祛风药、潜镇息风药、通络祛风药以祛风散火,涤痰化瘀,斡旋扶正祛邪之间,成为提高胸痹心痛临床疗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介绍赵瑞成教授辨治眩晕的临床经验。赵教授认为眩晕之疾,病因虽繁,但以虚实为纲。虚证多责之脾肾,或清阳不升,或肾精不足;实证多责之于肝,或风阳上扰,或痰瘀蒙塞。临证以升阳举陷、益肾通络、息风化痰为法,灵活运用补中益气汤、益肾通络汤、息风化痰通络汤加减,多获良效。并附验案3则,以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