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总结四川省名中医周从容教授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所致不孕的经验。针对薄型子宫内膜所致不孕,周从容教授认为本病的核心病机为脾肾亏虚为本、肝郁血瘀为标,致内膜不长胎孕不成。临床治疗重在健脾补肾、疏肝活血以长养子宫内膜,促进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2.
正薄型子宫内膜(thin endometrium)是指子宫内膜厚度低于能够获得妊娠的阈厚度~([1]),它是超声发现的一类特殊影像学表现的统称,其临床表现为月经量过少。可致反复移植失败、流产或不孕~([2])。本研究拟通过观察比较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治疗组治疗前后及与正常对照组在黄体中期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的参数、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子宫内膜VEGF阳性表达、随访妊娠  相似文献   

3.
谢若林  指导:赵珂 《新中医》2018,50(10):260-262
正薄型子宫内膜是指黄体中期即排卵后6~10天子宫内膜的厚度7 cm,临床特征为月经周期正常,经量减少[1]。薄型子宫内膜在中医学中属于月经过少、不孕、闭经等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不孕患者数量逐年增多。因薄型子宫内膜引起的不孕者和辅助生殖技术失败者不胜枚举,子宫内膜的厚薄程度是决定能否成功妊娠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改善子宫内膜厚度以提高妊娠率是势在必行之举。临床中对  相似文献   

4.
薄型子宫内膜是一种由全身或局部因素导致的子宫内膜增长受限性疾病,对育龄期女性最大影响就是不孕。此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广大育龄妇女和家庭增添了诸多困扰。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张文红教授从事临床多年,对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所致不孕有独到见解。她认为本病与精亏血虚密切相关,基本病机为精亏血虚,且临床多兼见血瘀、肝郁、脾虚等证,常伴有肾虚血瘀、肝郁脾虚。临床上,可多用月经调周法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益精补血,补肾化瘀,疏肝理脾,调和冲任法,重视月经周期疗法来调和阴阳。文章通过案例,介绍张文红教授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所致不孕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RT)在妇科生殖领域的日益发展,由子宫内膜薄导致胚胎植入失败的案例占比日益上升,解决薄型子宫内膜成为妇科生殖中的重点问题之一。尤昭玲治疗接受IVF-ET术的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经验丰富,认为薄型子宫内膜的病机以脾肾两虚为本,胞脉瘀阻为标,乃虚实夹杂之证,故创立了补肾健脾、活血化瘀的根本治法。治疗上严守辨证施治原则,提出IVF-ET进周前后论治,抓住各期的临床特点,脾肾合治,采用相应的中药及药膳饮食等治疗,共同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提高胚胎种植率、妊娠率及活产率。  相似文献   

6.
尤昭玲教授认为,薄型子宫内膜病机以脾肾两虚为主,肝郁血瘀为标,虚实并见,并根据独创的耕耘理论总结出“耕耘二法”,先以补肾健脾养血法补其本,再以疏肝宣络化瘀法以治其标,二法并用,通补兼施。尤教授主张治病应求因,重视病因治疗,针对性地根据疾病的症结所在予以施治,创制多囊卵巢综合征助卵养膜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助卵养膜方、宫腔粘连养膜方,还擅用药对及角药增强疗效,并创制养膜膏、养膜煲及养膜糊三种不同制作方法的药膳,不仅方便患者食用和储存,更满足了不同内膜异常病变患者的诊疗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活血法联合艾灸辅助治疗薄型内膜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薄型内膜不孕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40例,观察组治以补肾活血类中药联合艾灸,对照组治以戊酸雌二醇,比较2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变化情况和妊娠率。结果同治疗前相比较,2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活血中药联合艾灸治疗应用于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效果显著,可在改善内膜厚度的同时促进临床妊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肾养宫汤与芬吗通联用对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雌激素、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120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芬吗通治疗,观察组采用芬吗通结合补肾养宫汤治疗,比较两组雌二醇(E2)水平、血流阻力指数(RI)、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形态、妊娠率。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加,且高于对照组,RI指数显著小于对照组;(2)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形态A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1.67%比31.67%);(3)观察组治疗后E2水平高于对照组;(4)观察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53.33%比31.67%)。结论: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补肾养宫汤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可增加子宫内膜厚度,调节E2水平,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化瘀补肾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桂芳 《广西中医药》1997,20(3):14-14,26
化瘀补肾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16例萧桂芳广西区妇幼保健院530003南宁市新阳路225号关键词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化瘀补肾子宫内膜异位症下称“异位症”。合并不育者约50%,是因为异位症病人的输卵管和卵巢粘连破坏了正常盆腔解剖及输卵管功能而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八子调肾汤治疗肾虚型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肾虚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予八子调肾汤及戊酸雌二醇片(商品名:补佳乐)口服,B组予八子调肾汤口服,C组予补佳乐口服.观察各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中医证候积分、临床妊娠率、评估疗效.结果 共114例患者完成研究,每组38例.治疗3个周期后,A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脐腹灸疗法配合补肾养血活血方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比较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子宫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型内膜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子宫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脐腹灸疗法配合补肾养血活血方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总结王小云教授运用养虚祛瘀法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所致胚胎反复着床失败的经验。薄型子宫内膜导致胚胎反复着床失败的病因病机错综复杂,王教授认为本病的核心病机为本虚挟瘀,子宫内膜失于濡养,气血运行不畅,胚胎反复着床失败。临床治疗重在养虚祛瘀,促进子宫内膜的增长,稳固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中药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服用中药;B组服用补肾活血中药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C组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采用B超连续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1)及雌二醇(E2)、孕酮(P)等来综合评价子宫内膜及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其他两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薄型子宫内膜引起的不孕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李群 《河北中医》2016,(3):378-380
目的观察养膜汤对不孕症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不孕症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30例予中药养膜汤治疗,对照组30例予口服戊酸雌二醇片治疗。3个周期后统计妊娠结局,并比较未妊娠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内膜下的血流参数[血流搏动指数(PI)、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 2组未妊娠患者治疗后内膜厚度较用药前均增加(P0.05),且中药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P0.05)。中药组未妊娠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下血流参数PI、R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中药组临床妊娠率及生化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膜汤能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改善子宫内膜下血流情况,有利于胚胎着床,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5.
从辨治要领、辨证理法方药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司徒仪教授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相关疾病血证的学术思想和独到经验。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为妇科常见的疑难病,其所致妇科出血性疾病亦为妇科临床棘手问题。司徒教授从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出发,认为本病属中医"血瘕"范畴,为"瘀血留滞作癥",常虚实相兼,瘀血为标,以虚为本,涉及肝脾肾三脏。治疗用药继承古代名家经验,崩漏以升举脾肾之气,化瘀生新为主。月经过多者顺应月经周期,滋肾以求源,补脾以助生化、调畅气血,化瘀消癥。主张三因制宜,衷中参西,针药结合,结合岭南地域特点用药,调畅情志。司徒教授对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治疗经验丰富,值得临床学习传承。  相似文献   

16.
薄型子宫内膜是导致育龄期女性不孕症及辅助生殖技术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内膜偏薄可使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进而导致胚胎着床失败。临床中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补充雌激素、改善子宫内膜血供、促进内膜细胞再生等,具有一定的成效。近年中医外治法在薄型子宫内膜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可明显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该文通过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针灸、穴位刺激、宫腔灌注、腔内理疗、中药灌肠等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进展进行综述,为中医外治法在薄型子宫内膜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薄型子宫内膜会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造成明显的低妊娠率,临床上通常将在黄体中期(排卵后6~10天)子宫内膜厚度7 mm定义为薄型子宫内膜。薄型子宫内膜的常见病因是因各种手术而发展的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例如反复刮宫,息肉切除术,腹腔镜或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等,最严重可发展为Asherman综合征。薄型子宫内膜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对于薄型子宫内膜现在尚未有公认确切有效的干预治疗方法,临床上常用的干预治疗方法有:激素相关的治疗,改善血流灌注的治疗,促进内膜细胞增殖或再生的治疗,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中医学以整体观念为核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来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具有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创伤小等独特优势,可以在辅助生殖技术的各个环节发挥作用,既可以有效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妊娠率。特别是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发挥中医和西医的各自优势,可以作为薄型子宫内膜诊治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内膜厚度、血流灌注和妊娠率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60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戊酸雌二醇1 mg联合阿司匹林25 mg治疗,观察组予补肾活血方治疗。比较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2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血流灌注及妊娠成功率情况。结果:经治后两组患者的内膜厚度、子宫动脉血流灌注、妊娠率均有所改善(P 0. 05);对照组在改善内膜厚度方面优于观察组(P 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血流灌注和妊娠成功率方面则效果相当(P 0. 05)。结论:补肾活血方具有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内膜厚度、血流灌注及妊娠成功率的作用,可以作为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沈淑慧  李琪瑶  刘芳  邵圆 《新中医》2019,51(10):57-59
目的:观察薯蓣汤加减联合芬吗通治疗薄型子宫内膜致不孕症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薄型子宫内膜致不孕症肾阳虚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芬吗通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薯蓣汤加减内服,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子宫内膜厚度、血清雌二醇(E2)水平,随访1年统计妊娠率。结果:治疗后,2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畏寒腹冷、性欲淡漠、小便频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1),治疗组上述5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2组子宫内膜厚度及E2水平均较治疗前增加(P 0.01),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及E2水平均比对照组增加更明显(P 0.01)。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治疗组妊娠率57.89%,对照组妊娠率31.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薯蓣汤加减联合芬吗通治疗薄型子宫内膜致不孕症肾阳虚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升E2水平,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20.
正薄型子宫内膜(Thin Endometrium)是指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可以妊娠的最低厚度,具体是指在黄体中期(也就是排卵后的6~10天)子宫内膜厚度小于0.7cm或0.8cm,主要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月经量过少,可致反复流产或不孕,造成辅助生殖率下降,严重影响妇女生活质量。尤昭玲教授是国家第四批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40年的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经验,擅长月经不调、不孕、妇科肿瘤等疑难病的诊治且有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