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特异性腰痛(NSLBP)易发病人群多为青中年,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家庭及社会带来较大负担.相较于现代医学疗法的疗程长、费用高及起效慢等特点,中医疗法在临床中深得患者青睐.通过总结中医治疗NSLBP的相关研究,发现中医疗法临床研究虽为广泛,但多数仍在验证不同疗法对NSLBP有效性的阶段,缺乏对相关治疗机制的深入探讨,而...  相似文献   

2.
非特异性腰痛(NLBP)是临床常见病,表现为排除已知疾病及病理变化导致的腰骶部疼痛。NLBP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针灸广泛应用于治疗NLBP。通过对不同的针灸疗法治疗NLBP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梳理,发现治疗方案包括针刺、电针、艾灸、温针灸、刺络放血、针刀等方法。不同的针灸疗法对NLBP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不同针灸疗法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NLBP的治疗缺乏针对性优化对照研究,缺乏治疗方案的优化选择。因此,今后的研究过程中,需要科学严谨地设计方案,以期完善针灸对NLBP的特色优化方案的构建,不断提高针灸治疗NLBP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了解NLBP的危害并给予早期干预及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中医药在NLBP的治疗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其疗效较为显著。笔者从中药汤剂、中成药、针刺、推拿按摩、中医综合治疗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报道做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李海燕  施思  孙红 《光明中医》2024,(6):1153-1155
目的 探寻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较为有效的外治法。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雷火灸组、李氏砭法组,各35例。药物治疗组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雷火灸组予赵氏雷火灸治疗,李氏砭法组予铜砭刮痧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NRS疼痛评分、RMDQ腰椎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李氏砭法组改善程度优于其他2组(P<0.05)。结论 李氏砭法改善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证候体征、腰椎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刀经筋层松解术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疗法,每天1次,连续治疗5次;治疗组予针刀经筋层松解术治疗1次。观察临床疗效及感觉疼痛、活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91.1%;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感觉疼痛评分、活动疼痛评分及Oswestry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感觉疼痛评分、活动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经筋层松解术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6.
何霞  李学文 《中国中医急症》2022,(10):1869-1872
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是一种异质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急性期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亦增加了家庭的医疗负担。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众多研究发现中医外治法对该病具有良好的疗效。笔者通过检索中医外治法治疗该病的相关临床文献,发现针灸、推拿、中医正骨、牵引、拔罐、刮痧、针刀及中药外用等多种方法均可改善该病急性期的临床症状。鉴于此,本文通过对NLBP急性期病因病机及中医外治方法进行分析与综述,以期为该病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下,为临床医生选择更加合理的中医外治疗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手法联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老年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行手法治疗,观察组加用核心稳定训练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VAS、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闭眼单脚站立时间、闭目原地踏步时间均较治疗前延长(P<0.01),观察组延长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可以瞬间纠正腰椎“骨错缝、筋出槽”,恢复力学平衡。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使筋强骨健,维持腰椎稳定,疗效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非特异性腰痛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治疗方法多样。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椎间盘源性腰痛、脊柱不稳定性腰痛是最常见的三大类非特异性腰痛。治疗该类腰痛主要采用脊神经后支阻滞、微创治疗、运动疗法、中医中药治疗等。笔者对NSLBP发病机制、治疗方法进行概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中药联合康复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将6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丹红注射液和六味地黄丸+普拉提运动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普拉提运动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4周后,比较2组受试者VAS评分及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VAS评分为(3. 03±1. 29)分,治疗前后的差值为(4. 17±1. 69)分,对照组分别为(4. 21±1. 02)分和(2. 54±1. 35)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治疗4周后观察组ODI为(18. 51±8. 96)%,治疗前后的差值为(18. 20±4. 57)%,对照组分别为(26. 39±9. 84)%和(9. 57±3. 6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中药联合康复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内功推拿结合倒走对非特异性腰痛(NLBP)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90例NLBP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推拿组(A组)、内功推拿组(B组)、内功结合倒走组(C组)各30例,用视觉类比VAS评分、JOA下腰痛评分、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观察患者疼痛、肢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3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C组VAS评分改善优于A组和B组(P0.01);B组疗效优于A组(P0.05),C组疗效优于A组和B组(P0.01);C组ODI评分改善优于A组和B组(P0.01)。结论:常规推拿、内功推拿、内功推拿结合倒走3种治疗方法均可以改善NLBP患者的疼痛、功能障碍以及生活质量,但内功推拿结合倒走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推拿和内功推拿。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经筋理论探讨非特异性腰痛的病理机制与手法治疗思路。其病理机制为经筋损伤引发致痛物质析出,长期形成病理性结筋病灶点,阻碍气血运行,产生经筋痹痛。临床通过查体与触诊结合的方式确定结筋病灶点位置,以理筋松解手法、关节复位手法及康复治疗手法为主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核心肌力训练联合针刺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CNLBP患者随机分为针推组(n=55)和联合组(n=61),针推组选用膀胱经、督脉相应腧穴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联合组在针推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核心肌力训练。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ODI、核心肌力(一分钟内卷腹个数、一分钟内背桥个数、平板支撑时间)变化及治疗后6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均降低(P<0.05),核心肌力改善(P<0.05);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VAS、ODI低于针推组,核心肌力高于针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发现联合组复发率低于针推组(P<0.05)。结论:核心肌力训练联合针刺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近远期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腰部疼痛症状、增强腰椎稳定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电针腰腹穴位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80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腰背部穴位电针治疗,研究组接受腰背及腹部穴位电针治疗,比较两组腰痛程度、功能障碍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腰痛VAS评分、功能障碍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VAS评分(1.42±0.14)分、功能障碍评分(4.56±0.45)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5.0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SF-36评分包括生理功能(66.86±5.34)分、情感职能(69.26±7.22)分、精神健康(61.37±4.42)分、社会功能(67.46±6.86)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腰腹穴位治疗非特异性腰痛能够减轻腰痛程度,改善功能障碍,提升整体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明确“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形成可推广的技术方案.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案,将3个研究中心的入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评价者盲.评价指标包括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针刺不良反应.研究分为2个研究阶段,第1阶段:随机分组后4周.治疗组使用贺氏针灸三通法,对照组使用安慰针刺法,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第2阶段:随机分组后5~24周,治疗组患者可以继续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治疗次数不做限定;对照组使用毫针刺法常规治疗,治疗次数不做限定,2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4周贺氏针灸三通法有效率65.9%,安慰针刺有效率13.1%;治疗后24周贺氏针灸三通法有效率82.9%,常规毫针刺法有效率65.8%.结论 贺氏三通法较常规针刺疗法可更有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安全性高,且治疗次数少,起效时间短.  相似文献   

15.
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是一种没有明确病因的异质性疾病。在临床研究方面,针刺治疗NLBP虽已进入多个国家的腰痛临床实践指南,但等级力度较低,且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仍存在争议,国际研究中度证据表明针灸治疗NLBP短期镇痛效应明确,可一定程度改善疼痛相关抑郁症状,但疗效规律探索较欠缺,缺乏指导针刺治疗NLBP的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方案;国内临床研究在量效选穴、特色针法、针刺器具等方面颇具特点,但存在研究缺乏系统性、质量不高、证据力度不强等问题。机制研究结果显示,针刺可能通过抗炎镇痛、改善中枢敏化及局部多裂肌和骨源性损害等实现镇痛效应;但由于NLBP病种的异质性,目前对针刺治疗NLBP机制的阐述可能无法达到共识,仍值得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通过概况性综述对针灸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检索和梳理,展示研究证据现状,并为未来临床研究和医疗卫生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检索8个常用中、英文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3年7月7日,通过可视化分析当前研究的现状。共纳入文献50篇,其中中文23篇,英文27篇,文献量整体呈增长趋势。42.0%的文献发表于中文非核心期刊;关注的疾病分型以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为主,占68.0%;样本量主要集中在50~100例。共归纳15种干预类型,以针刺干预的研究最多。80.0%的文献疗程不超过1个月,仅8.0%的文献使用最小临床重要差异(MCID)作为判断依据,28.0%的文献随访期设置在3个月内,82.0%的文献认为针灸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有效;20.0%的文献报告了不良事件。纳入文献以低偏倚风险和偏倚风险不确定为主,高偏倚风险较少。在82.0%的文献中,针灸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针灸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发展迅速,但目前对于心理状态、安全性等指标研究不足,仍有部分研究偏倚风险不确定,不利于结果的推广应用,未来应继续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17.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是无明确病理性诊断同时疼痛时间超过12周的一类腰痛症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病情易反复,给患者带来巨大困扰。在临床上,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手段有许多。核心稳定训练是近年应用到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之中的一种运动疗法,通过增强核心稳定性达到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目的,同时具有安全、针对性强等优点,在临床上受到患者认可并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就核心稳定训练的定义、训练方式、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上核心稳定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杨云涛  胡斌  李赛赛  左刚  娄亚兵 《河南中医》2020,40(10):1602-1605
目的:观察特色筋骨三联疗法配合八段锦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CNLBP患者均为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门诊、住院患者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康复科门诊、住院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过程,共脱落病例3例,治疗组2例,对照组1例。治疗组给予特色筋骨三联疗法配合八段锦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手法配合小燕飞式或五点支撑式腰背肌锻炼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和动、静态肌肉耐力。结果:两组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VA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RMD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动、静态肌肉耐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特色筋骨三联疗法配合八段锦治疗CNLBP...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温针灸与电温针(电针结合温针)治疗寒湿型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差异,寻找治疗本病的较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26例确诊的寒湿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按单盲随机原则分为电针组、温针灸组和电温针组3组,每组42例,分别采用电针、温针以及电针配合温针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12次。治疗前后采用改良JOA腰痛疗效问卷评分、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指地距离(FFD)进行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VAS、FFD指标均降低(P 0. 05),JOA问卷记分升高(P 0. 05); 3组组间比较:在总有效率、VAS、FFD与改良JOA方面,电温针组均优于电针组和温针灸组(P 0. 05)。结论:电温针治疗寒湿型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显著,疗效优于单纯电针和温针灸。  相似文献   

20.
李慧玲  张江山 《新中医》2018,50(8):170-172
目的:观察电针腰腹部穴位治疗非特异性腰痛(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 8例NLBP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50例采用电针腰背及腹部穴位治疗,对照组48例单用电针腰背部穴位,2组均治疗10次,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腰痛功能障碍量表(OSW)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为100%,对照组为9 3.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率试验组为52.0%,对照组为3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OSW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上述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用腰、腹部穴位,通过电针活化腰腹部核心肌群治疗NLBP,比单纯电针腰背部穴位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