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2例结节性硬化症(TSC)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2例TSC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 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筛选患儿的致病基因, 针对可疑变异位点, 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结果患儿1为7月29日龄男性, 患儿2为2岁6月龄男性。2例患儿均表现为癫痫发作和多发性色素脱失斑。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例患儿分别携带TSC2基因c.32393240insA和c.3330delC新发变异, 既往均未见报道, 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 均评级为致病性变异(PVS1+PS2+PM2Supporting)。结论本研究明确2例TSC患儿的遗传学病因, 丰富了中国人群TSC的表型和基因变异谱。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一例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TSC)新生儿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采集1例以发色黄为首发表现的新生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 提取DNA进行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基因测序显示患儿TSC2基因第33外显子存在c.3914del(p.P1305Rfs*20)杂合变异, 该变异为移码变异, 可导致多肽链合成提前终止。结论本例TSC新生儿以发色黄为首发表现, 既往未见报道。TSC2基因第33外显子c.3914del(p.P1305Rfs * 20)杂合变异可能为该患儿的致病原因。上述发现丰富了TSC2基因的变异谱。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1个以智力发育落后、肌张力低下为主要表现的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 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抽取该家系两例男性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 提取基因组DNA;先对1例患儿行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 CNV-seq), 然后用荧光定量PCR验证重复片段;随后对另1例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行CNV-seq或单核苷酸多态性徽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 SNP array)检测。结果 2例男性患者均表现为严重肌张力低下, 运动、智力发育落后, 特别是语言发育障碍。CNV seq及SNP array分析结果提示2例男性患者存在染色体Xq28重复, 片段大小分别为0.26 Mb及0.42 Mb, 重复区间内包含MECP2基因, 确诊为MECP2重复综合征, CNV seq验证显示先证者母亲及一姐均存在Xq28区域重复, 为MECP2重复女性携带者, 1名正常男性家系成员不携带Xq28区域重复。结论染色体Xq28区域重复可能为该家系智力发育落后、肌张力低下患者的遗传学病因, 确诊为MECP2重复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一个Alazami综合征家系进行遗传学病因分析。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样, 提取基因组DNA, 行全外显子组测序, 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致病基因, Sanger测序对家系成员进行验证。结果该家系中两例患者均存在LARP7基因的母源性的c.94A>T(p.Lys32*)无义变异和父源性的c.1141A>G(p.Lys381Glu)的错义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致病性标准分类和功能预测软件分析, 确定二者是该Alazami综合征家系的遗传学病因。结论本研究发现了LARP7基因两个未见报道的变异, 丰富了LARP7基因变异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个家系中两例Perrault综合征(Perrault syndrome,PRLTS)患者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技术对先证者进行致病变异筛查,结合临床表型确定候选基因的致病位点,用Sanger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验证。结果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TWNK基因存在c.1172G>A(p.Arg391His)和c.1844G>C(p.Gly615Ala)复合杂合变异。其父亲携带c.1172G>A(p.Arg391His)杂合变异,母亲携带c.1844G>C(p.Gly615Ala)杂合变异,先证者的变异分别来自父母。其弟也存在c.1172G>A(p.Arg391His)和c.1844G>C(p.Gly615Ala)复合杂合变异。其中c.1172G>A(dbSNP:rs556445621)为已报道的致病变异;c.1844G>C(dbSNP:rs764752550)为新变异。结论在1个家系发现两例Perrault综合征患者,TWNK基因c.1172G>A...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个疑似颅骨锁骨发育不全(cleidocranial dysplasia, CCD)家系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病因, 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8名家系成员的临床信息以及其中6人的外周血样, 提取DNA。对先证者以及其他3位患病成员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 针对候选变异, 在其他2位成员中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该家系4代共22人, 其中8人患病, 测序检测提示先证者携带RUNX2基因[NM001024630:c.12681277del(p.P425Afs*56)]致病变异, 遗传自母亲, 其他5名患病个体均携带该变异, 而健康成员则未见相同的变异, 基因型与表型存在共分离。结论 RUNX2基因c.12681277del(p.P425Afs*56)变异可能是该CCD家系的遗传学病因, 为临床诊治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 DGI)Ⅱ型家系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点, 明确其致病原因, 并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 采集外周血样, 提取全基因组DNA, 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潜在的致病变异位点。结果该家系患病成员表现为患牙呈琥珀色半透明状、球状牙冠、牙颈短缩、牙齿磨耗、髓腔及根管闭锁, 与DGI-Ⅱ型相符, 其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 DSPP)基因第5外显子均存在c.2837delA(p.Asp946Valfs*368)杂合移码变异, 未见文献报道和数据库收录, 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评级为疑似致病变异(PVS1Strong+PM2)。结论 DSPP基因第5外显子c.2837delA(p.Asp946Valfs*368)杂合移码变异可能是该家系的致病原因。上述发现丰富了DSPP基因的变异谱, 为该家系的分子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1个May-Hegglin异常(May-Hegglin anomaly,MHA)家系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9(MYH9)基因的变异类型、中性粒细胞包涵体的成分以及先证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方法 用PCR扩增先证者MYH9基因的第1、10、16、24、25、26、30、31、33、38、40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MYH9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变化。用血栓弹力图分析其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 先证者及其次子携带MYH9基因第38外显子c.5521G>A杂合错义变异,其包涵体成分含有聚集的NMMHC-ⅡA蛋白,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结论 c.5521G>A变异基因型和表现型共分离,很可能是MHA的致病变异,且属于中国人群中的常见变异类型。血栓弹力图分析可了解血小板的聚集功能,有助于评估MHA患者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1例亲代表型正常但反复妊娠骨骼发育异常胎儿(可疑成骨不全)的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探讨胎儿的发病原因。方法 对胎儿标本及亲代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 WES),针对WES检测到的阳性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采集提取丈夫精液与单精子DNA,对致病位点进行PCR扩增并Sanger测序。结果 WES检测到胎儿COL1A2基因c.1378G>A(p.G460S)杂合变异,为致病变异,夫妻双方外周血DNA均未检测到该变异。精液DNA检测到该位点野生型与变异型序列,在15个精子中有4个检测到该位点变异。结论 为1例骨骼发育异常的胎儿明确了成骨不全的遗传学诊断。亲代的生殖腺嵌合是该家系反复妊娠骨骼发育异常胎儿的原因。在临床遗传咨询过程中,对于表型和和基因型均正常但反复生育或妊娠相同异常表型后代的案例,需要考虑到生殖腺嵌合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个Bainbridge-Ropers综合征(Bainbridge-Ropers syndrome, BRPS)患儿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 分别应用低深度高通量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 CNV-seq)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trio-whole exome sequencing, trio-WES)技术进行遗传学分析, 对该家系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 并总结国内已报道的BRPS患儿的表型和遗传学特征。结果患儿为男性, 6岁, 表现为出生后喂养困难、特殊面容、全面发育迟缓和智力障碍, 康复治疗效果不佳。trio-WES检测提示其携带ASXL3基因c.1448dupT(p.T484Nfs*5)杂合致病变异, 父母和胎儿均未携带该变异。连同国内既往报道的13例患儿, 所有患儿均存在特殊面容、运动和语言发育迟缓, 共检出12种ASXL3基因变异, 均为新发的功能缺失变异, 位于第11和12外显子。结论 ASXL3基因c.1448dupT(p.T484Nfs*5)杂合变异为本例BRPS患儿的遗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whole exome sequencing, WES)探讨1例因染色体17p11.2重复所致的Potocki-Lupski综合征(Potocki-Lupski syndrome, PTLS)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分析1例PTLS患儿的临床资料, 先证者为2个月男性患儿, 临床表现为纳奶差, 体重增长缓慢。应用WES对先证者的基因组DNA进行测序及数据分析, 并应用基因拷贝数变异检测(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 CNV-seq)进行验证, 同时对其父母进行CNV-seq以明确变异来源。结果 WES结果提示先证者17号染色体p11.2位置存在3.92 Mb杂合重复, 覆盖了PTLS全部区域, 经CNV-seq验证证实该杂合重复, 先证者父母CNV-seq结果正常, 表明先证者为PTLS新发变异致病。结论本研究运用WES检测了1例新发的17p11.2杂合重复所致PTLS患儿, 进一步了解PTLS的临床表型, 同时基于WES测序数据对CNV分析进一步提高了WES在罕见遗传性疾病的分子诊断能力, 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患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并在基因诊断结果明确的基础上应用于产前诊断.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PCR-DHPLC)、DNA测序技术,对19个家系的21例TSC患者进行TSC1和TSC2基因的突变检测.结果 在19个家系21例患者中发现17种不同的基因突变,其中13种突变未见报道,包括TSCj基因的c.2672delA、c.2672insA和TSC2基因的c.4918insCGCC、c.1143delG、Intron27+1 G>A、c.1957-1958delAG、Intron5+1 G>A、c.910insCT、c.2753C>G、c.4078dupAGCAAGTCCAGCTCCTC、Intron 11-1 G>A、Intron 14+1 G>A、c.684 C>A.对7个家系进行了产前诊断,其中6个家系的胎儿均未发现其家系先证者所具有的突变,胎儿出生后电话随访至1~4岁无TSC的症状出现.而另一家系的胎儿携带有和母亲一样的突变,经遗传咨询后,家属选择了引产.结论 本研究证实的TSC基因突变中,有76.5%(13/17)的突变均未在其他研究中被发现,说明中国人群TSC基因的突变谱可能与其他人群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本研究中TSC基因诊断率为89.5%(17/19),提示TSC的发生可能还有其它未知的遗传病因;在有家族史的病例中,TSC1与TSC2有相似的突变比例,而在散发病例中,TSC2的突变更加常见;13种新突变患者的父母均无类似突变,说明TSC致病基因具有较高的自发突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3例Rett综合征患者进行MECP2基因变异分析, 明确其致病原因。方法采集3例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DNA, 设计特异性引物覆盖基因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 通过PCR及Sanger测序法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检出患者MECP2基因的变异。结果 3个家系的先证者MECP2基因的Sanger测序及MLPA结果分别为, 家系1发生c.965C>G杂合变异, 家系2发生c.11571197del41杂合缺失变异;家系3发生第4外显子部分缺失杂合变异。3个家系先证者的父母均未携带相应的变异, 均为新发变异。其中MECP2基因c.965C>G和c.11571197del41变异为未报道的新变异。结论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并结合临床表现对上述变异进行分析后推测3个变异均为可能致病性变异, 是这3个Rett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原因。本研究结果丰富了MECP2基因的变异谱, 为家系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ubin-Johnson综合征一家系2例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采集家系成员血样,对先证者行二代测序,并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先证者及其哥哥均表现为皮肤及巩膜黄染。基因检测显示二者ABCC2基因存在c.3825C>G和c.2242G>T复合杂合变异,两个致病性变异分别来源于母亲和父亲,其中c.2242G>T为未报道过的剪接位点变异。结论基因测序证实先证者及其哥哥为ABCC2基因c.3825C>G和c.2242G>T复合杂合变异引起的Dubin-Johnson综合征,新变异c.2242G>T的检出扩展了ABCC2基因变异谱。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一个中国人结节性硬化症家系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外周血DNA的TSC1和TSC2基因变异进行鉴定。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后,对发现的潜在致病变异采用Sanger测序法对父母进行验证。结果先证者及其母亲均携带TSC2基因新的c.4183C>T(p.Q1395X)杂合变异,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该变异为潜在的致病变异。先证者母亲同样诊断为结节性硬化症,但症状轻于患者。另外4名未患病的家系成员未发现上述突变。结论TSC2基因新的c.4183C>T(p.Q1395X)杂合变异可能是该家系的致病原因。上述发现扩大了TSC2基因的突变谱。先证者症状重于其母亲考虑与表型异质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1例确诊Okur-Chung神经发育障碍综合征( Okur-Chung neurodevelopmental syndrome,OCNS)患儿的CSNK2A1基因进行变异分析,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全外显子基因组测序法检测相关基因变异,并通过Sanger测序法验证变异。对可疑变异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其致病性。结果经全外显子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患儿CSNK2A1基因上第4外显子存在一个c.149A>G(p. Tyr50Cys)杂合错义变异,该变异为新发变异,且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c.149A>G(p.Tyr50Cys)变异经PolyPhen-2、Mutation Taster、SIFT等预测软件预测,结果均提示为有害变异,并经HomoloGene及PubMed BLAST系统分析CSNK2A1基因编码的CK2α蛋白第50位Tyr在各种属间均高度保守,该氨基酸的改变可通过影响ATP Banding Loop、tetramer interface两个结构域的形成而导致CK2α蛋白结合ATP及形成异构四聚体功能发生障碍。同时经Swiss PDB viewer软件对蛋白3...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1例临床疑似为Loeys-Dietz综合征(LDS)的患者行全外显子组测序, 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将1例2018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完善其临床资料及既往病史。采集患者及父母的外周血样, 对其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 重点分析与遗传性主动脉瘤疾病相关的基因。并通过Sanger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家系验证。结果患者临床检查及既往病史均提示存在早发性主动脉扩张及夹层等心血管异常, 临床疑似为LDS。二代测序发现其TGFBR2基因存在c.1526G>T(p.Gly509Val)杂合错义变异, 其父母未携带相同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判定为疑似致病变异(PM1+PM2Supporting+PM6+PP3+PP4)。结论 TGFBR2基因c.1526G>T变异可能是该患者的遗传学病因, 国内既往未见报道。上述结果丰富了LDS患者TGFBR2基因的变异谱, 为患者的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例表现为癫痫、语言发育迟缓、智力发育轻度迟缓的女性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 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并提取基因组DNA,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儿进行检测,对疑似致病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患儿SMARCA2基因存在c.3592G>A(p.V1198M)杂合变异,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为致病性;在患儿父母的外周血DNA中未发现相同的变异。结论 该患儿被确诊为SMARCA2基因杂合变异所致的Nicolaides-Baraitser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例SBDS基因变异致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SDS)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变异情况。方法选择2022年2月因"间断腹泻、便血7月余"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1例SDS女性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其临床资料。收集患儿、患儿父母及其姐姐的外周血样, 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 并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患儿为1岁1月龄女性, 主要表现为腹泻、便血、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 血液转氨酶升高, 中性粒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左手腕部正位X射线摄片显示骨龄明显落后。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黏膜糜烂, 肠腔内可见较多油性食物残渣附着。基因测序显示患儿SBDS基因存在父源c.258+2T>C和母源c.100A>G复合杂合变异。c.258+2T>C为已报道致病性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变异评级指南, c.100A>G变异评级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1+PM2Supporting +PM3+PM5+ PP3)。结论 c.258+2T>C和c.100A>G复合杂合变异考虑是该SDS患儿致病原因。对于难治性腹泻、肝...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明确两个小脑蚓部发育不全、怀疑为Joubert综合征家系的遗传学病因并帮助确诊及生育指导。方法 收集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两个家系先证者和正常表型父母的临床资料,取组织或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通过高通量测序法筛查、Sanger测序法验证AHI1和CPLANE1基因变异位点,判断变异的致病性。这两个家系中母亲再次怀孕时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家系1先证者AHI1基因存在c.2072delT(p.F691S*fs19)纯合变异,该导致其编码的Abelson辅助集成站点1蛋白在第691位氨基酸发生移码,使翻译提前终止。家系2先证者CPLANE1基因存在c.7243dupA(p.T2415Nfs*7)和c.8001delG(p.K2667Nfs*31)复合杂合变异,分别导致其编码的纤毛发生和平面极性效应因子1蛋白在第2415和第2667位氨基酸处发生移码,使翻译提前终止。这3个变异在公共数据库中均未见报道及频率记录。综合分析认为上述3个新变异具致病性。结论 AHI1基因c.2072delT变异和CPLANE1基因c.7243dupA及c.8001delG变异分别是导致家系1 Jo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