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视网膜脱离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及冷凝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观察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及冷凝术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并评估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 21眼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应用显做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及冷凝的手术方法。先做巩膜外垫压和/或环扎带的预置缝线,在手术显微镜下切开巩膜和脉络膜引流视网膜下液体,然后用冷凝头顶压巩膜直视下确定裂孔及变性区的部位并冷凝。最后结扎垫压和/或巩膜环扎缝线术后观察视力、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视网膜完全复位,矫正视力在0.3以上者14眼。结论 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并冷凝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简单、方便、快捷的特点,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霍鸣  靳昆  李娟  刘文 《国际眼科杂志》2004,4(2):338-340
目的:观察显微镜联合三面镜直视下,不借助导光纤维,施行巩膜外顶压并冷凝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并评估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46例全部应用了显微镜联合角膜前置镜或三面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及冷凝的手术方法,并记录了术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VR)、玻璃体混浊和术后早期瞳孔区渗出、冷凝区反应等情况。先做巩膜外垫压和/或环扎带预置缝线,在手术显微镜下切开巩膜和脉络膜引流视网膜下液,然后用冷凝头顶压巩膜直视下确定裂孔及变性区的部位,并冷凝。最后完成巩膜外垫压和/或巩膜环扎术。在眼压低时,玻璃体内注入消毒空气。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早期瞳孔区渗出、冷凝区反应、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脱离的视网膜完全复位,矫正视力在0.3以上的有14眼。术后瞳孔区和冷凝区视网膜均无过度炎性及冷凝反应。结论: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并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简单、方便、快捷的特点,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加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玻璃体视网膜病科诊断为RRD,并首次接受巩膜外加压术的患者18例(20只眼)的临床资料,在显微镜下进行巩膜外加压手术,所有患者随访1~12个月,平均(6.1±1.2)个月,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率及并发症等。术前与术后患者的视力按照<0.05,0.05~0.30和>0.30分为三类,采用眼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 结果在本研究所观察的病例中,视网膜全部复位,无重大并发症发生。其中,有6例(6只眼)患者需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术后1~2周完全吸收。所有病例均予以巩膜穿刺放液,残余视网膜下液多在术后2周左右完全消退,但有2例(2只眼)患者在术后半年才完全吸收。此外,有4例(4只眼)患者术后补充视网膜裂孔周围激光光凝。随访过程中观察到病例中原病变区视网膜裂孔全部闭合,视网膜复位率100%。12例(13只眼)术后视力得以提高,6例(7只眼)术后视力无变化。因巩膜外加压导致眼球形态由原来的近似正球形发生改变。部分病例屈光度发生改变,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区者在视网膜下液吸收、黄斑复位后,视力有部分提高,经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8.62,P<0.05)。有4例(4只眼)出现术后轻度双眼复视,5~7 d后症状消失,眼球运动无受限;13例(13只眼)术后因结膜缝线刺激主诉异物感,拆除缝线后无不适;1例(1只眼)术后结膜切口延期愈合。 结论显微镜下外路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可以提高视网膜裂孔的封闭率,提高手术成功率,避免一部分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视网膜裂孔冷凝,巩膜环扎外加压手术不放液治疗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对28眼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进行裂孔冷凝,巩膜环扎,外加压,术中不引流视网膜下液,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8眼中一次成功25眼,视网膜下液在1~2天吸收为13眼,3天~1周内吸收为12眼,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提高。结论 在成功封闭裂孔后,脉脱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液可自行吸收,手术成功率高,可有效减少放液所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显微镜下行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评价该方法的有效性及优点。方法本研究收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53例(53只眼),术前检查裂孔的位置及范围,在显微镜下行巩膜外垫压术,并收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术前及术后的临床资料,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研究患者随访4~6个月。术后2周52只眼视网膜裂孔封闭,裂孔封闭率为98.1%;视网膜完全复位50只眼,复位率达94.3%;视网膜下积液3只眼,术后1个月后完全吸收。术后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术后1个月、3个月视力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1例(1只眼)患者出现新的裂孔,造成视网膜脱离。结论显微镜下行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方法简单方便、并能精确定位裂孔,手术视野清晰,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是治愈此病的关键。目前,治疗RRD的方法有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和巩膜外加压术(scleral buckling surgery)两种术式。巩膜外加压术简单、有效,是治疗非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首选术式,但术后视力恢复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视网膜下液的存在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原因。本文主要针对RRD巩膜外加压术后视网膜下液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7.
探讨两种巩膜外手术方式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220例220眼,其中复杂性视网膜脱离70例70眼,非复杂性视网膜脱离150例150眼。分别实施巩膜环扎+外加压+冷凝+放液(或不放液)术及巩膜外加压+冷凝+放液(或不放液)术。 结果:两种手术方式对复杂性RRD和非复杂性RRD的效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一次性成功率为89.3%,而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一次性成功率仅为72.9%。 结论:巩膜外手术对非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而巩膜环扎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并非完全必要  相似文献   

8.
运用瑞士产快速液相色谱(FPLC)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下液蛋白质进行检测,其结果表明经凝胶作用色谱柱后,视网膜下液蛋白质可分成4个不同分子量级分,即〉70KD,〉10KD,〈10KD及〈1KD,视网膜下液蛋白质浓度随着PVR的加重而中,其蛋白质以10KD以上为主要成分占66.14~81.29%,10KD以下蛋白质在样本中的含量所占百分比随PVR加重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5G光纤照明显微镜直视下进行视网膜裂孔定位、冷凝在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6例(16只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常规外路手术,术中采用25G光纤作为照明系统,显微镜直视下行裂孔的定位、冷凝.结果 术中观察清晰,裂孔定位、冷凝明确,全部病例均一次复位,未出现术中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出现白内障或眼内炎症.结论 25G光纤照明显微镜直视下裂孔定位准确,操作简单,观察清晰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160例(168眼)行巩膜扣带术,术中均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定位裂孔、冷凝封闭裂孔。术后随访,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初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率94.0%。二次巩膜扣带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为97.6%。结论 巩膜扣带术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合理联合视网膜下液引流、玻璃体气体填充及眼底激光光凝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内皮素-1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液中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检测内皮素 1(ET 1)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RRD)不同病期玻璃体液中的水平。方法  2 0例RRD患者采取血液和玻璃体液 ,玻璃体液分为视网膜下液 (PVRA/B级 ) ,玻璃体液 (PVRC/D级 )各 10例 ;10例尸眼取玻璃体液 ,10例正常人取血液 ,10例玻璃体积血 (VH)患者取血液和玻璃体液 ;用放射免疫测定的方法检测其质量浓度。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其意义。结果 玻璃体标本中除正常对照 10例、VH的 3例和PVR C/D级的 3例外均检测出ET 1质量浓度。血浆各组间除正常对照组与PVRC/D组、PVRA/B和PVR C/D组外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玻璃体各组间除正常对照组与VH组、VH与PVRC/D组外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ET 1在视网膜脱离早期玻璃体内质量浓度较高 ,而在眼内增殖的晚期则下降 ,可能反映了PVR中细胞增殖状态  相似文献   

12.
During retinal detachment, subretinal fluid is present, whose composition and physiopathology are still little known.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osmotic and oncotic pressures help keep the retina in place, but the main retinal attachment force is provided by active transport in the pigment epithelium. Subretinal fluid composition varies according to detachment duration; total protein concentration in subretinal fluid increases with time. In addition, all proteins are qualitatively modified. The detached retina loses its oxygen supply, and it then uses the anaerobic pathway to degrade glucose. Thus, long-duration retinal detachments feature increased lactic acid and dextrose concentrations. Phospholipids are also increased in subretinal fluid, reflecting retinal degradation. This review presents data on the physiopathology and composition of the subretinal fluid in retinal detachments.  相似文献   

13.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巩膜扣带术(scleral buckle,SB)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视网膜下积液延迟吸收的情况,黄斑区受累者可能对视功能的影响更显著。本文就近年来RRD术后持续性视网膜下液(persistent subretinal fluid,PSF)的流行病学、检查方法、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成功后,在通过常规检查不能发现显著病变的情况下,部分患者的视力恢复不佳。通过光学断层扫描技术(OCT)的应用,可以发现检眼镜和荧光造影不能发现的黄斑区视网膜下液的存在。本文对视网膜脱离术后黄斑区结构变化与视力预后的结果进行文献回顾,并对这一现象可能发生的原因和对视力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下直肌牵引及单纯巩膜外垫压不放液手术治疗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6例(56眼)术前进行下直肌缝线牵引制动,采用视网膜裂孔冷凝、巩膜环扎、外垫压及术中不放液的手术方法,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6例(56眼)经下直肌牵引制动3~5天后,52眼(92.86%)的视网膜脱离特别是上方球形脱离有明显消退,视网膜下液均有消散,其中28眼(50.00%)完全复位。53眼(94.64%)均行不放液术达到准确封闭孔源的目的。出院前治愈率为96.43%,未愈3.57%。结论下直肌缝线牵引制动可促进视网膜下液消退、平复,有利于术中裂孔准确定位、扣压位置适当,从而有效封闭裂孔。扩大了不放液手术适应范围,提高不放液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目的在于寻找并封闭所有的视网膜裂孔,创造条件促使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贴近,消除或缓解玻璃体视网膜牵拉.现综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发展概况,各种手术方式的主要优点、手术适应证、存在的不足和尚待解决的问题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