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带蒂鼻底粘骨膜瓣加自体中鼻甲粘骨膜片修补鼻中隔较大穿孔的疗效。方法分离鼻中隔一侧穿孔周围的粘软骨膜及骨膜,切取自体中鼻甲粘骨膜片,用自体中鼻甲粘骨膜片覆盖一侧鼻中隔穿孔。再分离鼻中隔对侧穿孔周围的粘软骨膜及骨膜,制备带基蒂的鼻底粘骨膜瓣,将带蒂鼻底粘骨膜瓣向后、上旋转,覆盖鼻中隔穿孔。结果13例鼻中隔穿孔均一期愈合,双侧鼻腔通气良好,鼻部症状完全消失。随访6-36个月,鼻中隔未见再穿孔。结论采用自体带蒂鼻腔底粘骨膜瓣加自体中鼻甲粘骨膜片修补鼻中隔较大穿孔,取材方便,无需再作切口,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窥镜直视下鼻中隔偏曲畸形矫正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鼻中隔单纯偏曲伴下鼻甲肥大100例,偏曲合并畸形160例,均在鼻内窥镜直视下行矫正术。结果:260例患者术后鼻中隔矫正均取得满意效果,无一例出现鼻中隔穿孔、血肿、粘连,鼻中隔软弱等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直视下鼻中隔矫正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术中视野清楚,不用完全分离右侧黏软骨膜,简化了手术方式,可最大限度保留鼻中隔软骨,防止术后出现鼻中隔穿孔、血肿、感染坏死、黏膜粘连、鼻中隔软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正>鼻中隔偏曲是临床常见病,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式是大多数医院首选手术方法。而术中因鼻中隔特殊的歪曲构造以及操作不慎常会撕裂一侧或两侧鼻中隔粘骨膜,造成中隔穿孔。若能在术中及时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4.
200例鼻中隔偏曲症病人分析认为鼻中隔偏曲症宜在未导致严重的继发性病变之前矫治。手术体位可采仰卧位。在行鼻中隔偏曲症粘骨膜下矫正术的同时,治疗鼻腔继发性疾病。对术后并发症,如鼻中隔脓肿,出血及穿孔等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铭燕 《中国民康医学》2012,(20):2486+2550
目的:对比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常规鼻腔填塞与鼻中隔缝合后再行鼻腔填塞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将60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患者随机分为鼻中隔缝合组和传统方法组各30例。鼻中隔缝合组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行鼻中隔缝合,部分切除肥大的下鼻甲后鼻腔填塞高膨胀海绵。传统方法组常规行鼻中隔偏曲矫正,部分切除肥大的下鼻甲后直接鼻腔填塞高膨胀海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等发生率。结果:在鼻中隔缝合组无一例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传统方法组鼻中隔穿孔2例,鼻中隔血肿2例。结论: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采用鼻内镜下进行鼻中隔缝合,对预防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陶廷富  孙军等 《实用新医学》2001,3(12):1071-1073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鼻中隔重建术对矫正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21例鼻中隔偏曲患分别合并有鼻阻(10例),头痛(9例),鼻出血(5例),血管运动性鼻炎(3例),慢性化脓性鼻窦炎(4例)。其中包括18岁以下儿童4例,手术在鼻内窥镜下,根据不同的偏曲类型和部位分别采用不同的粘膜切口,术中保留中隔软骨,骨性偏曲予以切除,软骨偏曲采用不剥离对侧粘骨膜的情况下,四周切断或“田”字型切开办法矫正,21例中8例同时施行了下鼻甲部分切除术,4例在全麻下同时施行了 双侧全筛开放术。结果:21例中隔粘膜切口一期愈合,无出血,感染,中隔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分别随访3-6个月,全部病例症状消失。结论:鼻内窥镜下鼻中隔重建术,在直视下操作,术野清晰,手术简便,并发症少,适应证宽,可以替代传统的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矫正鼻中隔偏曲。  相似文献   

7.
改良型鼻中隔矫正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68 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改良型鼻中隔矫正术,其主要内容是(1)对鼻中隔全程“S”形偏曲及“C”形偏曲者的鼻中隔偏曲部软骨在术中经处理后再利用;(2)术后鼻腔用明胶海绵固定,术后用1% 呋麻液滴鼻,尽量减少术中创伤引起的粘膜肿胀,影响鼻甲及鼻窦的正常生理功能;(3)在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基础上将切口向上延长2~5m m ,向下尽量将偏曲部全程切开至鼻底。68 例近期及随访1 年以上均示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正>鼻中隔粘骨膜下切除矫正术是矫正鼻中隔偏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作者曾给10例行“鼻中隔粘骨膜下切除矫正术”不满意者行再次矫正术,效果满意。体会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性7例,女性3例;均因鼻中隔偏曲曾行“鼻中隔粘骨膜下切除矫正术”,最短者为术后3周,最长者为术后2年;术后均感鼻塞无明显改善,其中一例术后仍感头痛。检查:1例为高位偏曲,鼻中隔方形软骨大部分已切除,但由于高位偏曲未纠正,鼻中隔仍偏向于左侧鼻腔。1例是鼻中隔软骨部距状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42例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全部在常规下行鼻中隔黏骨膜下矫正术,28例伴中鼻甲和(或)下鼻甲息肉样变,同时行中鼻甲部分切除,并全部下鼻甲骨折外移术.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短期内症状均停止发作,术后4周总有效率100%;术后1年总有效率87.5%.结论 鼻中隔矫正术可以通过去鼻黏膜的部分副交感神经支配及改善鼻腔通气等,以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选择性鼻中隔矫正的手术方法及意义。方法根据鼻中隔偏曲的类型和程度,对564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选择性鼻中隔矫正术,其中单纯鼻中隔偏曲116例,合并有鼻息肉、鼻窦炎59例,合并下鼻甲代偿性肥大389例同期行鼻内镜手术处理。结果 564例中术后随访1~3个月,失访11例。治愈517例(91.7%),好转36例(6.4%),11例失访(1.9%),1例术后早期鼻中隔血肿,经放置引流皮片处理后治愈;2例发生中鼻甲和中隔粘膜粘连,均经鼻内镜下分离而好转;1例发生鼻中隔后下方小穿孔,后3例均合并有鼻窦炎鼻息肉。结论根据鼻中隔偏曲的类型和程度不同,鼻内镜下选择性鼻中隔矫正手术是微创、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带蒂鼻底粘骨膜瓣加自体颞肌筋膜修补鼻中隔较大穿孔的疗效。方法分离鼻中隔一侧穿孔周围的粘软骨膜及骨膜,切取自体颞肌筋膜,用颞肌筋膜覆盖鼻中隔穿孔一侧,再分离对侧鼻中隔穿孔周围的粘软骨膜及骨膜,制备带基蒂的鼻底粘骨膜瓣,将鼻底粘骨膜瓣向后上旋转与穿孔前、上缘缝合,覆盖鼻中隔穿孔对侧。结果15例鼻中隔穿孔患者均Ⅰ期愈合,双侧鼻腔通气良好,鼻部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3年,鼻中隔未见穿孔。结论采用自体带蒂鼻腔底粘骨膜瓣加自体颞肌筋膜修补鼻中隔穿孔,取材方便,无排斥反应,成活率高,可为修补鼻中隔较大穿孔提供足够的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带蒂鼻底粘骨膜瓣加自体颞肌筋膜修补鼻中隔较大穿孔的疗效。方法分离鼻中隔一侧穿孔周围的粘软骨膜及骨膜,切取自体颞肌筋膜,用颞肌筋膜覆盖鼻中隔穿孔一侧,再分离对侧鼻中隔穿孔周围的粘软骨膜及骨膜,制备带基蒂的鼻底粘骨膜瓣,将鼻底粘骨膜瓣向后上旋转与穿孔前、上缘缝合,覆盖鼻中隔穿孔对侧。结果15例鼻中隔穿孔患者均Ⅰ期愈合,双侧鼻腔通气良好,鼻部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3年,鼻中隔未见穿孔。结论采用自体带蒂鼻腔底粘骨膜瓣加自体颞肌筋膜修补鼻中隔穿孔,取材方便,无排斥反应,成活率高,可为修补鼻中隔较大穿孔提供足够的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医用胶原膜作支架植入联合鼻腔底带蒂黏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效果。方法自一侧鼻腔底部作一黏骨膜瓣以鼻中隔穿孔下缘为蒂经穿孔处翻向对侧,于黏骨膜下以嵌入式植入一块约大于穿孔的胶原膜支架封闭穿孔,并缝合固定。结果16例患者鼻中隔穿孔均1次修补成功,鼻中隔基本平直,鼻腔通气良好,随访6~12个月,无鼻中隔穿孔。结论 胶原膜极薄,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作为支架植入修补鼻中隔穿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及影响手术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12例外伤,化学气体刺激或手术后鼻中隔穿孔患者采用鼻内窥镜下穿孔修补术。术中分别采用鼻腔底后端为基蒂的粘膜瓣旋转修补颞、肌筋膜直接封闭穿孔修补、髂前上棘阔筋膜置入穿孔修补双、旋转鼻中隔粘膜瓣穿孔修补,并采用止血海绵滴用自体血清作为保湿、保护为特点的填塞方式。结果髂前上棘阔筋膜置入穿孔修补2例,双旋转鼻中隔粘膜瓣穿孔修补5例,颞肌阔筋膜直接封闭1例,鼻腔底后端粘膜瓣旋转修补4例,穿孔1.0~1.5cm2例,穿孔1.5~2.0cm5例,穿孔2.0~2.5cm2例,穿孔2.5~3.0cm3例,随访6~36个月,12例中,鼻中隔穿孔手术修补成功11例(11/12=91.6%),1例未成功,为术后2周出现阔筋膜干燥脱落,导致再穿孔。结论鼻内窥镜下手术是目前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最佳选择,修补手术后的保湿、抗感染能促进伤口愈合,确保手术效果。双旋转鼻中隔粘膜瓣治疗方法治愈率高,滴用自体血清保湿,促进伤口生长愈合效果好,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岳涛  盛丽莉  丁邱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394-139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双侧鼻中隔-鼻底-下鼻甲复合黏膜瓣在修补鼻中隔大穿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患者为2008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8例鼻中隔大穿孔患者。患者取仰卧位,局麻后于双侧鼻中隔穿孔前缘、鼻底及下鼻甲前端黏膜依次切开,鼻内镜下吸引剥离子分离双侧鼻中隔穿孔周围及鼻底黏膜,游离并取出下鼻甲前端骨质,使下鼻甲内、外侧黏膜向鼻底展开,形成双侧鼻中隔-鼻底-下鼻甲复合黏膜瓣,将残留的鼻中隔软骨或筛骨垂直板,部分或完全离断并推移封堵穿孔,将双侧鼻中隔-鼻底-下鼻甲复合黏膜瓣向上、向内牵拉并完全封堵穿孔,用6-0可吸收线将双侧鼻中隔-鼻底-下鼻甲黏膜瓣分别与穿孔上缘黏骨膜对位缝合。结果 8例鼻中隔大穿孔病例均I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未发生再穿孔。结论该手术方式取材方便、范围广、复合黏膜瓣张力小、血运好、无供体反应、功能恢复好,是治疗鼻中隔大穿孔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带窦黏膜蒂骨瓣在上颌窦底升高充填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目的 探讨带上颌窦黏膜蒂骨瓣在上颌窦底升高充填术中的应用价值。(2)方法 选择上颌后部牙列缺失伴牙槽嵴骨量不足的病人12例。行上颌窦侧壁开窗,形成带上颌窦黏膜蒂骨瓣的骨板,与窦黏膜一起内转上提,形成新上颌窦底,植入颗粒状骨质,抬高上颌窦底,加高牙槽嵴,(3)结果 12例病人均取得了满意效果。仅1例病人一侧剥离上颌窦黏膜时并发穿孔,经处理一期愈合,随访1年均骨化良好,种植体稳固,无明显骨吸收。(4)结论 带上颌窦黏膜蒂骨瓣的上颌窦底升高充填术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游离下鼻甲黏骨膜瓣联合同种异体鼻中隔四方软骨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效果。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3年6月对深圳市石岩人民医院收治的21例鼻中隔穿孔患者进行研究,在鼻内镜下采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的方法分离鼻中隔穿孔周围的黏软骨膜及骨膜,取左右鼻腔合适大小的下鼻甲黏骨膜瓣两片和同种异体鼻中隔四方软骨固定于鼻中隔黏软骨膜下,完全覆盖鼻中隔穿孔。结果术后48周鼻腔黏膜上皮完全覆盖穿孔,15例鼻中隔穿孔Ⅰ期愈合,其余6例Ⅱ期愈合,鼻中隔基本平直,双侧鼻腔通气良好。随访68周鼻腔黏膜上皮完全覆盖穿孔,15例鼻中隔穿孔Ⅰ期愈合,其余6例Ⅱ期愈合,鼻中隔基本平直,双侧鼻腔通气良好。随访618个月,鼻中隔未见再穿孔。结论鼻内镜下双侧游离下鼻甲黏骨膜瓣联合同种异体鼻中隔四方软骨修补鼻中隔穿孔,减少对患者的损伤,取材方便,未见排异现象,无不良反应,成活率高;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3种不同鼻中隔穿孔修补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鼻腔通气功能变化.方法:选取鼻中隔穿孔病人54例,按照术式不同分为自体颞筋膜筛骨垂直板夹层法组(A组)、自体带蒂鼻腔底黏骨膜瓣修补法组(B组)及单蒂黏骨膜或软骨膜瓣翻转联合游离颞肌筋膜瓣修补法组(C组),观察3组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鼻腔通气功能.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少于A、C组(P<0.05~P<0.01),B、C组损伤黏膜面积、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A组(P<0.01),C组在创面愈合时间亦优于B组(P<0.05),而3组愈合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C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鼻腔最小截面积均显著高于A、B组(P<0.05~P<0.01).结论:单蒂黏骨膜或软骨膜瓣翻转联合游离颞肌筋膜瓣修补法治疗鼻中隔穿孔在疗效及改善鼻腔通气功能方面均优于自体颞筋膜筛骨垂直板夹层法和自体带蒂鼻腔底黏骨膜瓣修补法.  相似文献   

19.
全喉切除同期利用气管、食管组织瓣和气管粘膜软骨制成盖瓣式发音管,以恢复患者的语音功能。6例手术均获成功。病人术后饮食顺利无误咽,语言清晰,连贯性好,并保持方言和性别特色。经语言及频谱监测,其语言功能接近正常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并对比下鼻道粘膜瓣开窗与经上颌窦自然窦口治疗上颌窦黏膜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6年7月间无锡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手术治疗的63例上颌窦黏膜囊肿患者的病历资料, 分为下鼻道粘膜瓣开窗和经上颌窦自然窦口手术2组, 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和手术疗效.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和手术疗效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下鼻道粘膜瓣开窗组发生下鼻甲黏膜肿胀2例, 经上颌窦口组发生病灶残留 (二次手术) 1例.结论 鼻道粘膜瓣开窗较经上颌窦自然窦口手术适用范围更宽, 在治疗上颌窦黏膜囊肿时, 应合理选择手术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