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际上将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分为五类 :产毒性大肠埃希菌 (ETEC)、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EPEC)、侵入性大肠埃希菌 (EIEC)、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EHEC)和粘附聚集性大肠埃希菌 (EAEC) [1,2 ] 。为了解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测率及耐药性 ,对本院 1998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就诊的腹泻病人采集大便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测及药敏分析 ,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 标本来源 本院 1998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就诊腹泻病人 184 8例大便。2 试剂及诊断血清 培养基及药敏纸片购自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所 ;志贺菌、沙门菌及致泻性…  相似文献   

2.
大肠埃希菌O12 7属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EPEC) ,临床上较少见 ,通常引起婴幼儿腹泻 ,在成人腹泻患者中 ,特别是引起出血性腹泻的患者中罕见。我们自一例成人出血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到一株致病菌 ,经病原学实验鉴定为O12 7:K63 血清型引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试剂及诊断血清1.1 肠杆菌科细菌生化鉴定管 ,浙江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生产 ,批号 :2 0 0 0 0 12 91.2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诊断血清 (15种 )批号 :2 0 0 10 80 5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诊断血清 (11种 )批号 :2 0 0 10 30 1,大肠埃希菌 0 157诊断血清 ,批号 :2 0 0 10 …  相似文献   

3.
五类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前已知致泻大肠埃希菌有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FTEC)、肠侵袭性大肠希菌(EIEC)、肠粘附性大肠埃希菌(EAggEC)、产志贺样毒素且具侵袭力的大肠埃希菌(ESIEC)及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致污大肠埃希菌是重要的食物中毒及腹泻病病原,已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在我国,各类致泻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也占有重要比例,为了解该菌在我国食品中的污染状况,为预防该菌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正确、可靠的科学依据,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于1998年6月成立了…  相似文献   

4.
20 0 0年 5月 ,我们从一例腹泻病人粪便中同时分离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EPEC)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 (ETEC) ,报告如下 :1 病例摘要患者李×× ,男 ,2 7岁 ,2 0 0 0年 5月 15日 4时开始肠鸣、腹痛、低烧、继之腹泻 ,粪便为血样便 ,每日腹泻近 2 0次。医生怀疑为O157大肠杆菌引起的出血性肠炎而来我站送样做菌培养。经培养 ,检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EPEC)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2 细菌培养及鉴定将标本分离麦康凯 (MAC)及山梨醇麦康凯 (SMAC)平板 ,经 37℃ 2 4h培养后 ,在两种平板上均出现中等大小、圆型、湿润、…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国境口岸入境人员腹泻样本中病原体快速检测的流程。方法联合使用荧光PCR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法,先用荧光PCR法对引起人类腹泻的常见4种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札如病毒)和11种细菌(沙门菌、志贺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核酸检测,阳性样本再采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有针对性的细菌培养分离鉴定。结果 2016年8-10月,用建立的检测流程从14份口岸入境人员肛拭子样本中检出2份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份肠炎沙门菌、1份温和气单胞菌和1份铜绿假单胞菌,检测时间均只用3 d。结论建立的荧光PCR结合细菌培养分离鉴定的联合检测流程,可大幅缩短检测时间,值得在口岸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婴幼儿腹泻病例粪便标本进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从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分布,以降低婴幼儿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率。方法收集江西省儿童医院2011-2012年婴幼儿腹泻病例357份粪便标本,按照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鉴定程序用EC肉汤增菌过夜,增菌后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分离培养,可疑菌用API 20E生化鉴定出大肠埃希菌,然后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相应的毒力基因。结果 357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37份携带毒力基因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10.36%,携带毒力基因的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ggEC)、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道侵入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检出率分别为8.4%、0.56%、1.12%、0.28%,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未检出。结论婴幼儿腹泻病例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主要由EaggEC引起,其次为EIEC,进一步证实对致泻大肠埃希菌进行PCR毒力基因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湖州市腹泻患者致泻大肠埃希菌(DEC)感染情况和毒力基因分型。方法采集2016—2017年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腹泻门诊就诊患者的粪便/肛拭子标本,采用初步生化试验和多重PCR法检测致病菌和毒力基因。结果共采集1 058份标本,检出DEC 159份,检出率为15.03%。其中134株为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84.28%),13株为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8.18%),12株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7.54%),未检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DEC全年各月均有检出,6—8月为检出高峰期,检出率分别为23.33%、19.13%和21.00%。结论湖州市DEC感染主要以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为主,夏秋季为感染高峰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哨点医院采集门诊未使用抗生素腹泻监测患者的大便样本、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进行常见肠道致病菌的分离培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阳性菌株进行复核和分析。结果共检测863份标本,分离出163株致病菌,分离率为18.89%,检测出沙门菌(SM)、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副溶血弧菌(VP)、志贺菌(SH)、类志贺邻单胞菌。阳性菌株中以SM感染为主(80株),占49.08%;其次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61株),占37.42%。病原菌的检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6-9月是高峰。SM是辖区内引起婴幼儿腹泻最主要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的SM的优势血清型分别为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结论光明新区细菌性腹泻病原菌主要以SM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应加强主动监测,做好腹泻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EPEC)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1〕,成人少见。 1996年 1月、1999年 3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共发生了两起由EPEC所致的集体性成人细菌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表明均系食源性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从两起病人粪便标本中分别分离到O12 5∶K70、O44∶K74二种型别 3株EPEC。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标本分别采集于两起典型急性腹泻病人大便标本各 5份及 10份。按有关方法及程序〔2〕进行各种致病菌的分离培养。各种诊断血清系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各种增菌、分离用培养基及微量生化发酵管…  相似文献   

10.
20 0 1年 9月 2 0日 ,奉贤区某学校发生 1起食物中毒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细菌检验结果 ,确认本次食物中毒由肠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 (ETEC)O78:K80 所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某学校食堂共有 661名学生就餐 ,首例患者发病时间为 9月 18日 7时 ,末例患者为 9月 2 0日 14时30分 ,共有 2 8人发病 ,2 3名患者在校医务室就诊 ,有 5名患者前往区中心医院就诊 ,主要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水样便 ,多数为 2次 /d)。2 细菌学检验2 1 材料与方法2 1 1 样品来源 由奉贤区卫生监督所采样。采集患者肛拭 31份 ,厨师肛…  相似文献   

11.
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是婴儿和旅游者腹泻最常见的病原菌。临床上表现为轻度腹泻及严重的霍乱样腹泻。在国内我国林成水等于1974年6月首次在霍乱样腹泻病人中发现并报告。ETEC常见散发感染性腹泻,也有报道因ETEC污染水源而暴发腹泻,笔者报告的是一起家庭型食物中毒患者肛拭中检出一株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06:K15(L)。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沙门菌侵袭蛋白A基因(invA)、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不耐热肠毒素基因(elt)、志贺菌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侵袭力基因(ipaH)的方法。方法 优化多重实时荧光PCR的反应条件,检测系列10倍稀释的阳性菌DNA提取物。90份腹泻患者粪便样品经缓冲蛋白胨水(buffered peptone water,BP)增菌6h后进行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并对阳性标本进行菌株分离和鉴定。结果 多重实时PCR方法最低可以检测到10CFU/μl的福氏2aF301株、10。CFU/μl的鼠伤寒沙门菌和ETEC44815株。检测腹泻患者粪便样品,elt基因阳性率为14.4%(13/90),ipaH基因阳性率为5.6%(5/90);并从阳性样品中分离到3株elt基因阳性大肠埃希菌和4株ipaH基因阳性大肠埃希菌。整个检测过程可在10h内完成,其中包括BP增菌6h。结论 建立了同时检测invA、elt、ipaH毒力基因的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可用于沙门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菌株的毒力基因鉴定及临床腹泻粪便标本的快速筛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腹泻人群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毒力基因的分布及流行特征。方法对2012-2013年监测医院的腹泻患者粪便样本进行分离培养,再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毒力基因。结果6370份粪便标本有253份阳性,共分离到DEC 262株,阳性检出率为4.0%(253/6370),9份标本发现两种不同型别的DEC混合感染。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为42.8%,其中非典型EPEC占42.0%,典型EPEC占0.8%;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为38.9%,其中耐热肠毒素基因st阳性占24.8%,不耐热型肠毒素基因lt阳性占9.9%,st和lt均阳性占4.2%;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为15.3%;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为2.7%;检出1株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血清型为O26∶K60。ETEC感染具有明显的年龄分布特征;各型DEC全年均有检出,且呈季节性变化。结论北京地区腹泻病患者DEC感染类型以EPEC和ETEC为主,且EPEC分离株多为非典型,并存在混合感染,不同型别DEC感染具有年龄和季节性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粪便标本分离出1株产H2S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是婴幼儿散发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2002-08-30,从疑似食物中毒患儿粪便中分离到1株产H2S的革兰阴性杆菌,其生化反应及血清学试验结果均符合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特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可导致人、动物感染,引起食物中毒、尿道感染、肠道感染、脓毒症或脑膜炎症等。主要分为5类,即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粘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为了解平罗县感染性腹泻样本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感染情况,2011年4—12月对平罗县3家哨点医院收集到的感染性腹泻监测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盐城市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因子及其特征,为婴幼儿腹泻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盐城市2018年202例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进行肠道致病菌和诺如病毒检测,并对检出致病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药敏试验。结果 202份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共36份检出致病菌,其中沙门菌19株,阳性率为9.4%;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6株[含astA的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15株和含escV的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1株],阳性率为7.9%;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未检出;福氏志贺菌1株,阳性率为0.5%;诺如病毒Π型24份,阳性率为11.9%,诺如病毒其他基因型未检出。结论盐城市婴幼儿腹泻病原因子以诺如病毒Π型、沙门菌和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为主,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检测肠道感染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并对疾病流行进行分析,为预防和诊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4年5月医院消化门诊腹泻患者841例,所有患者均通过粪便标本以及PCR基因检测方法检测病原菌种类,统计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情况。结果 841例标本中检出DEC 151例,阳性率为17.95%,其中肠致病性大肠埃细菌(EPEC)22株、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1株、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64株、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15株、弥散聚集性大肠埃希菌(DAEC)29株,分别占14.57%、0.66%、42.38%、9.39%和19.21%;仅eastA基因阳性未能分类20株占13.25%;发病年龄与DEC检出率:0~12岁为6.62%、13~59岁为75.50%、≥60岁为17.88%;DEC好发于夏秋季(6~11月),共检出DEC106例占70.20%。结论 DEC是导致肠道感染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DEC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年龄的人群检出率有所差异,好发于夏秋季,且年龄在13~60岁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社区腹泻患者感染致泻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coli,DEC)的常见类型及耐药性,为制定有效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7-11月442例门诊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采用针对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非典型EPEC(ATEC)、肠产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凝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6种类型DEC共11对致病基因(escV、bfpB、stx1、stx2、elt、estIa、estIb、invE、astA、aggR、pic)的特异性引物对分离得到的大肠埃希菌进行多重PCR测定;应用微量稀释法检测DEC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442例门诊腹泻患者中130例分离到DEC,占29.4%,其中10例同时分离到两种致病菌,6例分离到同一种致病菌包括两种基因型;共分离到147株DEC,包括EAEC100株占68.0%、ETEC7株占4.8%、ATEC9株占6.1%、EIEC和STEC各1株,未分型29株占19.7%。结论社区DEC以EAEC最为常见,且出现ATEC感染;DEC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因致病性不同而异,临床治疗需考虑DEC类型并加强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9.
产H2S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0128:K67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新发现的产 H2S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进行一系列实验研究,确认该菌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和流行病学价 值.方法:不同时间、不同标本中分离的产 H2S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经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反应、血清学反应等方 法初步鉴定后,报送国家权威实验室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鉴定并命名.结果:在腹泻、食物中毒病人标本、水源水中分离的 4株产 H2S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经全面鉴定后,均为 EPEC O128: k67.结论:产 H2S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发现 使致病大肠埃希菌家族增加了新的成员,为微生物学研究拓展了新的领域;该菌与大肠埃希菌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是变异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因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故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防止该 菌造成新的腹泻病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20.
产H2S致泻大肠埃希菌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对新发现的产H2S致泻大肠埃希菌进行一系列实验研究,确认该菌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和流行病学价值。[方法]不同时间、不同标本中分离的不同血清型的产H2S致泻大肠埃希菌,经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学、血清学等微生物学鉴定,初步判定后,报送国家权威实验室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鉴定并命名。[结果]在腹泻、食物中毒病人标本、水源水中分离的5株产H2S致泻大肠埃希菌,经全面鉴定后,其中4株为EPEC O128:K67,1株为ETEC O25:K19。[结论]产H2S致泻大肠埃希菌的发现使致泻大肠埃希菌家族增加了新的成员,为微生物学研究拓展了新的领域;该菌与大肠埃希菌有密切的亲缘关系,是变异的致泻大肠埃希菌;因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故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防止该菌造成新的腹泻病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