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散火汤是李东垣益气升阳理论的代表方,均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气虚证。然各方运用症状轻重、证机、治法却略有不同。文章总结认为:补中益气汤,气虚程度较重,证属脾胃气虚,清阳下陷,热不显,治疗重在补中升阳;升阳益胃汤,气虚程度较前轻,证属脾胃气虚,湿热中阻,湿热兼见,治疗偏于祛湿清热;升阳散火汤,气虚程度最轻,证属脾胃气弱,气郁化火,内热明显,治疗偏于升散郁火。  相似文献   

2.
二妙散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方剂之一。此方出自《丹溪心法》,方由苍术和黄柏二味药所组成。笔者根据该方清热燥湿,清利下焦湿热的功用,进行加减,治疗多例因湿热而导致的冲任损伤之崩漏症,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例一:赵××,女,45岁。患者于1982年8月9日行经后不止,渐转淋漓不断。曾先后  相似文献   

3.
正升阳益胃汤乃李东垣所创,为专治肺之脾胃虚方,所治病机为肺脾气虚、内生湿热、外感风寒湿邪。现代临床医生多取李东垣之长而将升阳益胃汤应用于脾胃内伤病症的治疗中,却忽略了李东垣创制本方意为肺脾同治。导师薛汉荣教授临证擅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肺脾气虚、内生湿热、外感  相似文献   

4.
刘立华  唐正秀 《新中医》1992,24(5):44-44,6
补中益气汤为李东垣所创,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用于治疗肿虚气弱,饮食劳倦,内伤寒热等证。笔者临床用此方治疗妇科疾患,疗效亦著,现介绍于次。例一:胎漏曾××,30岁,1976年4月5日初诊。患者婚后  相似文献   

5.
补中益气汤新用赵苹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由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组成,有凋补脾胃,升阳益气的功效,笔者用该方加减治疗恶寒症,取得较好效果,举例如下。例1:付××,女,38岁,工人。1991年9月6日初诊。近日恶寒...  相似文献   

6.
白头翁汤出自《伤寒论》。古今方书都以白头翁汤为治痢首方。魏平孙老师将此方用于妇女湿热带下病,获效甚捷。临症加减:湿偏(?)(?)配以苍术、茯苓,生苡米、苦参;血热偏重者佐以赤芍、丹皮、银花、生地;气滞者,佐以解郁理气之品。阴痒甚者,加用外洗方。病例:晏××,女,47岁,工人,1984年7月  相似文献   

7.
痢疾治验     
笔者应用泸洲医学院已故老中医张君斗老师遗方—白头翁汤加桔梗、枳壳方治愈七例湿热痢疾效果满意,一般一至二剂治愈。李××,男,33岁,一九八四年九月十日就诊。自诉:小腹痛如刀绞,里急后重,日下利二十余次赤白相杂,口苦身倦怠,脉濡数,舌质红,苔微黄而垢腻,小便短黄。诊断:湿热痢疾。处方:白头翁20克、黄连10克、  相似文献   

8.
菖蒲郁金汤出自《温病全书》。笔者用该方治疗部份传染病所致的神志异常属于湿热证者,收到满意效果,兹举病案如下: 例一:谢××,男,3岁,于1982年10月28日应邀会诊。患孩于49天前因发烧,流涕,咽痛,咳嗽已两天,在××医院拟“上感”治疗,服病毒灵,红霉素等;第二天后高烧,烦躁,呼吸急促,惊叫,有时抽搐,神志模糊,怀  相似文献   

9.
<正> 《太平惠民和剂百方》中的香连丸,是驰名古今的中成药。其方功能清热燥湿,行气化滞。为治疗湿热痢疾,脓血相兼,腹痛,里急后重等症之要方,一向享有较高的声誉。笔者在临床上用香连丸(湖北省恩施地区制药厂制),治疗由单纯性消化不良所引起的各种病证,效果显著,滋录一病例如下: 程××,男,二十一岁,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日诊。患者  相似文献   

10.
林振强 《新中医》1992,24(11):20-21
茵陈五苓散方出自《金匮要略》,方由桂枝、茯苓、猪苓、泽泻、白术、茵陈六味药组成,原治湿热发黄之证。笔者以此方加疏肝理气,活血祛瘀之药治愈重症肝脏疾病二则,兹整理介绍如下: 一、肝肾综合征余××,男,38岁,工人,1980年2月14日诊。  相似文献   

11.
泌尿系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淋证范围。是湿热之邪注于下焦、蕴蒸而成。笔者临床应用清利湿热、凉血解毒之方药、治疗泌尿系感染患者,取得满意疗效。介绍两例如下: 冯××、女、24岁,1985年1月22日入院,住院号17132。患者尿频、尿痛、尿急,痛连少腹一周,症状逐渐加重,出现肉眼血尿。并见腰酸腰痛、尿道烧灼感、口渴欲饮、舌红、苔薄黄、脉细数,尿常规:白细  相似文献   

12.
杨宗盂教授治疗崩漏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杨宗盂教授治疗崩漏经验,认为临床证宜分湿热蕴滞、气滞血瘀、阴虚血热、脾肾两虚4型论治本病,并详述升阳除湿方、逐瘀调血方、滋源调经方、安本固冲方的方药组成、适应症等。  相似文献   

13.
龙胆泻肝汤见于清·吴谦《医宗金鉴》。其方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木通、当归、柴胡、甘草、生地黄等十味药组成。能泻肝胆经湿热,为治肝胆实火及肝经湿热下注等证而设。笔者扩展应用于带状疱疹、急性湿疹、乳头破裂、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证,每获良效。爰举验案介绍如下带状疱疹案骆××,女,70岁,1985年2月7日初诊。五天前,患者突然左侧腰部发生针刺样痒痛,而后相继出现片状红色颗粒,部分形  相似文献   

14.
介绍杨宗孟教授治疗崩漏经验,认为临证宜分湿热蕴滞、气滞血瘀、阴虚血热、脾肾两虚4型论治本病,并详述升阳除湿方、逐瘀调血方、滋源调经方、安本固冲方的方药组成、适应症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为总结王兴臣教授临床应用升阳益胃汤辨证论治的临床经验,通过分析其临证运用升阳益胃汤的诊疗思路,并选取耳鸣、重症肌无力、腰痛等典型医案3例进行论述。从该方药物组成及方证证候分析,升阳益胃汤方证病机为脾胃虚弱,湿热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内化郁热,王兴臣教授运用升阳益胃汤灵活多变,效果肯定,值得学习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四逆散乃疏达肝气之基础方,凡系肝郁气滞所致的肝脾不和诸症,以此方加味可获佳效。如:胁痛属肝气郁滞,气机不畅者,可加香附、郁金;肝经郁热者,可配左金丸;肝经虚寒加吴萸、小茴、川楝、桂枝;肝阴不足者,可合一贯煎;肝胆湿热者合茵陈蒿汤;瘀血胁刺痛者合桃红四物汤;如系湿热煎熬胆汁为沙石成为胆腑之结石者,用四逆散合三金汤(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妇女带下病系肝经湿热者,四逆散合四妙散加味;肝郁脾虚者,用四逆散合异功散;肠痈因于肝郁气滞血瘀,腑气不通者,亦可用四逆散加丹皮、黄柏、红藤、败酱治疗。现举例如下: 胃脘病周××,男,40岁,1984年3月10  相似文献   

17.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阳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龙胆泻肝汤方出李东垣《兰室秘藏》,为泻肝胆实火,清肝胆湿热的有效方剂。自1987年以来,笔者运用此方加减治疗阳萎患者3例,收效满意,兹举1例介绍如下: 王××,男,32岁,农民。1989年4月5日初诊。体质素健。2年前因夫妻感情不和,经  相似文献   

18.
升阳益胃汤首载于《内外伤辨惑论》,是李东垣治疗"肺之脾胃虚"的常用方。金杰教授临床中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常常应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证属脾胃虚弱,湿热阻滞所致清阳不升的诸多疾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学习各家脾胃学说的理论特点,根据脾胃特性和功用,辩证用药,略举数例,谈谈临床之体会。例一:鲍××,男,50岁,干部。 1981年9月1日初诊:自诉大便溏泻三载,每值深秋为著,辄以土霉素、香连丸就緩于暂。尔后,则便溏缠绵,深为所苦。近一周大便溏薄日3~4次,粪后肛微胀,肠鸣腹胀,圃便则胀缓,左下腹隐痛,形瘦,身倦,口味发涩,纳差,面色晦滞无华,舌体胀大,边有齿痕、苔滑腻,浮黄。诊为久泻,证属脾胃虚弱,下焦湿热蕴结所致。方拟升阳益胃汤加减:党参、防风、陈皮各10克,焦白术、茯苓、黄芪各15克,黄  相似文献   

20.
升阳益胃汤源于李呆所著《脾胃论》一一书。李氏认为,脾胃虚则肺最易受病,并着重指出脾胃阳气下陷,阴火乘机扰心灼肺而致病,治宜“升阳益胃法”,遂设该方治疗“肺之脾胃病”。笔者临床运用该方治疗阳气(脾胃之气)不升、阴火上乘,或阳气不展、气机壅滞等,因脾胃虚弱导致的多种病证,每多效验,兹录三则于后以证之。一、噎膈王××,男,50岁,干部,1987年6月9日初诊。患者实然呃逆,绵延不断,饮食即吐,伴吐苦水,不能入睡已10昼夜。曾经某医院内、外、神经、中医、针灸等科专家会诊,临床臆断为急性胃炎。经对症治疗及口服大量氯丙嗪,仍不见效。发病前曾因结核病而予抗痨治疗。诊见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