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EB病毒(Epstein-Bart virus,EBV)及其膜表面糖蛋白350(gp350)对分离的脐带血CD5+B细胞产生IL-6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无菌采集新生儿脐带血,RosetteSepTM法分离总B细胞,免疫磁珠分离CD5+B细胞,用EBV及纯化的gp350刺激细胞,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IL-6和免疫球蛋白IgG、IgM,对照为未加刺激的培养细胞上清液.结果 CD5+B细胞于刺激的第24h开始分泌IL-6,OD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EBV刺激的CD5+B细胞13 d以后的培养上清液中能检测到免疫球蛋白IgG和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K auto Ab)IgM;gp350刺激的CD5+B细胞存活15 d,其第13、15天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能检测到免疫球蛋白IgM;未刺激的细胞存活7 d,培养上清液中未检测到IL-6和免疫球蛋白.结论 EBV可能通过其膜表面糖蛋白gp350刺激培养的CD5+B细胞产生IL-6和具有天然自身抗体性质的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B细胞表面TLR2受体在肿瘤来源自噬小体活化B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抗CD43磁珠分选法分离小鼠脾脏B细胞,用不同质量浓度TLR2抗体(0、3、10、30μg/ml)与B细胞共孵育,再用肿瘤来源自噬小体(DRs)刺激B细胞72 h,流式细胞术检测B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及共刺激分子CD86的表达情况;第3天收取上清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6和IL-10的表达;第7天收取上清液,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g M的表达。结果与未预处理的B细胞组相比,DRs活化TLR2抗体封闭的B细胞组上调B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和CD86表达的作用明显降低;DRs刺激TLR2抗体封闭B细胞组分泌IL-6和IL-10的水平显著降低;DRs刺激TLR2抗体封闭的B细胞产生Ig M水平显著低于未预处理的B细胞组。结论 B细胞的TLR2受体在DRs诱导B细胞活化、分泌细胞因子及产生Ig M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用灭活的EB病毒(EBV)和ConA诱导产生的抑制性T细胞(Ts),对EBV感染自身B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EBV抗原诱导产生的抑制性T细胞(Ts)能使EBV感染B细胞中的EBNA阳性细胞数,~3H-TdR掺入量和IgA、IgG及IgM分泌量减少;而ConA诱导产生的Ts则使EBNA阳性细胞数和~3H-TdR掺入量增加,但三种Ig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果提示前者对EBV感染B细胞的激活,增殖和分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后者的作用则相反,具有明显促进EBV感染B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测定Ig类特异的空斑形成细胞(PFC)的间接凝胶溶血试验,研究了50例骨髓移植病人和42例健康人对照中B细胞在体外的抗体分泌性能。在单独不加刺激和以死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淋巴细胞后观察培养基中的PFC数目。移植后的101天期间,这些  相似文献   

5.
最近较多人发现,维生素D_3的激素型—1α,25-二羟维生素D_3[1,25(OH)_2D_3]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如1,25(OH)_2D_3能诱导单核细胞分出,抑制T细胞产生IL_2,封闭MLC形成CTL,抑制B细胞合成并分泌Ig。1,25(OH)_2D_3的这些作用是通过1,25(OH)_2D_3与T、B细胞受体形成巨分子而发挥的。已知正常人外周血中“休止”T细胞并无1,25(OH)_2D_3 受体,只有经PHA、ConA 等刺激后才能表达。同样,只有受EBV感染的B细胞才有此受体。EBV与B细  相似文献   

6.
目的 真核表达人B7-H3Ig重组蛋白,探讨B7-H3信号在T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重叠PCR方法构建B7-H3Ig重组基因,进而获得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GEZ-Term/B7-H3Ig,转染L929细胞建立L929/B7-H3Ig基因转染细胞株,纯化获得B7-H3Ig重组蛋白.体外激发型CD3单克隆抗体(mAb)刺激活化T细胞过程中加入B7-H3Ig,观察其对T细胞增殖以及IL-10与IFN-γ分泌的作用.结果 B7-H3Ig经Protein G柱纯化后纯度>90%,浓度达0.559 mg/mL.重组蛋白结合实验表明CD3 mAb刺激48 h后T细胞表面B7-H3受体表达达到高峰.B7-H3Ig以剂量依赖方式促进CD3 mAb诱导的T细胞体外增殖与IL-10和IFN-γ分泌.结论 成功建立真核表达人B7-H3Ig基因转染细胞株,B7-H3Ig协同刺激T细胞增殖与IL-10和IFN-γ分泌.  相似文献   

7.
BLyS研究进展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是新发现的属于 TNF超家族成员的细胞因子 ,它能刺激 B细胞增殖、分化并分泌Ig G、Ig A和 Ig M等免疫球蛋白 ,在体液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过表达 Bly S的转基因小鼠呈现自身免疫性疾病症状。本文对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及受体的基因和蛋白结构、生物学功能、可能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体外示踪不同刺激条件下人类B细胞转化为抗体分泌浆细胞的能力。方法对5名健康自愿者采用B细胞阴性选择磁珠分离法分离和体外培养B细胞,观察4种培养条件下(培养液对照组、PWM组、细胞因子组及PWM+细胞因子组)、不同时间点B细胞转化为抗体分泌浆细胞的能力。采用双荧光标记(FITC—CD27、PE—CD38)流式细胞技术监测B细胞4种表面标志物的动态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不同时间点培养上清液中1只浓度;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测定不同时间点抗体分泌B细胞数。结果B细胞产生抗体浓度明显与培养条件有关。PWM刺激的B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g浓度最高(P=0.003);PWM+细胞因子组次之;细胞因子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培养第7天浆细胞前体达峰,第10天浆细胞百分率达峰。活细胞数以细胞因子组最多,培养10d后仍呈增殖状态;而PWM组很快下降。ELISPOT法测定的Ig分泌B细胞数也以PWM组最佳,PWM+细胞因子组次之。结论从Ig产生能力看,以PWM组最佳;从细胞增殖和浆细胞的存活来看,以细胞因子组最佳。表明体外诱导B细胞产生抗体不仅需要有效的刺激原,同时还需要必需的细胞因子信号促使细胞增殖和维持细胞的存活。  相似文献   

9.
EB病毒蛋白对免疫球蛋白产生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验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蛋白对培养的人B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的影响.方法用UV灭活和热处理的EBV刺激培养的人脐带血B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UV灭活EBV组细胞CD5、CD3、CD4和CD8的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gG和IgM,同时与EBV转化B细胞产生的IgG和IgM 作对比.结果第14天未检测到T细胞,CD5+B 细胞占43%;28天时CD5+B细胞占47%.UV灭活EBV组第10、18、22和26天IgG A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第10天以后各时间点IgM A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EBV转化培养B细胞40天,IgG和IgM A值与同期其它各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EBV蛋白有诱导Ig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免疫治疗EBV相关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pstein-Barr病毒(EBV)属于疱疹病毒科γ亚科,具有噬B淋巴细胞的特性,能够在B淋巴细胞中建立起潜伏感染,刺激细胞的增生和转化。人群中有大于90%的感染率。虽然大部分EBV感染的个体一直处于无症状状态,EBV的感染却增加了发展成不同恶性肿瘤的危险,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肿瘤来源自噬小体(TDA)刺激B细胞的增殖与活化的作用。方法:分离小鼠脾脏细胞,在体外与10μg/ml TDA共孵育,同时用10μg/ml细胞裂解液刺激组作为对照,第3天收获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B细胞表面MHCⅠ、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CD86、CD40的表达;第5天,检测B细胞的增殖作用;抗CD43磁珠分选法分离小鼠脾脏B细胞,在体外分别与10μg/ml TDA和细胞裂解液共孵育,第7天收获细胞培养上清,ELISA法检测总Ig M含量。结果:与细胞裂解刺激组相比,TDA体外能显著刺激小鼠B细胞增殖(TDA组28.6%、细胞裂解液刺激组4.4%),并且上调B细胞表面MHCⅠ和Ⅱ类分子及共刺激分子CD86、CD40的表达;TDA刺激B细胞分泌总Ig M的水平显著高于细胞裂解液刺激组(P0.05)。结论:肿瘤来源的自噬小体作为一种颗粒性抗原载体,体外能有效刺激B细胞的增殖、活化,并刺激Ig M的分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热灭活或紫外线(UV)灭活的EB病毒(EBV)刺激培养的人脐带血B细胞产生IgG和IgM的效应。方法:常规分离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UBMC),以L-亮氨酸甲酯去除法,去除单核细胞、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以2-氨乙基硫脲溴化物(AET)处理绵羊红细胞(SRBC)的花环形成分离法,去除T细胞以获得纯化的B细胞。分别用UV和热灭活的EBV刺激培养的B细胞后,用夹心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gG 和IgM的产生。结果:以UV灭活的EBV刺激培养B细胞后18 d起,IgG和IgM的产生具有意义(P<0.05);而热灭活的EBV刺激后,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UV灭活EBV具有诱导IgG和IgM产生的作用,但有明显的时效性,提示EBV诱导IgG和IgM产生,可能是通过病毒的蛋白成分实现的,为进一步验证EBV功能蛋白诱导天然自身抗体(NAA)产生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用EBV LMP2A重组痘苗病毒 (rVV LMP2A )转染人树突状细胞 (DC ) ,转染后的DC分别在第 1、 7、 14天刺激相同MHC背景的T细胞 ,在IL 2作用下诱导LMP2A特异性CTL。用LDH释放法检测CTL杀伤活性 ;流式细胞术 (FACS )检测CTL诱导分化过程中CD3+ 、CD4 + 、CD8+ 、CD5 6 + 等细胞的分群变化 ;RT PCR检测细胞分化过程中FasLmRNA表达 ;生物活性法检测功能性细胞因子IFN γ的分泌。结果显示本法诱导的CTL对靶细胞有特异性杀伤活性 ,第 2次和第 3次DC刺激后杀伤活性有所上升 ;在CTL诱导分化的第 7、 14、 2 1天细胞分群以CD4 + 、CD8+ 细胞为主 ;RT PCR证实所诱导的细胞内有FasLmRNA的表达 ;随细胞培养天数的增加IFN γ分泌增加 ,在第 14天达到较高水平。研究表明重组痘苗病毒载体rVV LMP2A转染的DC刺激T细胞可诱导出EBV LMP2A特异性CTL。  相似文献   

14.
CR2主要在成熟B细胞表达,介异B细胞的增殖及EBV的内移。新近发现具有自分泌生长因子作用的B细胞活化抗原CD23能特异与CR2结合,提示CR2具有生长因子受体作用。EBV感染B细胞后导致CR2与CD23同时高水平表达,显示这两个与生长有关的分子参与EBV的转化作用。此外,在口咽、鼻咽、宫颈上皮细胞发现也有CR2的某些表位存在,这种CR2相关分子的生物学意义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5.
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ommon Variable im-munodificiency CVID)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其特点为低免疫球蛋白(Ig)血症和反复感染,发病机理复杂,部分病例B 细胞完全缺如,大  相似文献   

16.
朱勇  金伯泉 《现代免疫学》1991,11(5):261-263
EB病毒(EBV)转化的B细胞具有优势分泌人IgH的特点。本文应用Panning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中SmIgM~+和SmIgG~+B细胞亚群,分别用EBV转化,再与人-鼠骨髓瘤细胞系SHM-D33融合,以转化率和融合率两个指标比较两种B细胞亚群在转化和融合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SmIgM~+B细胞亚群对EBV转化的敏感性是SmIgG~+B细胞亚群的4~5倍:而融合率无显著差异。部分解释了EBV转化和EBV-杂交瘤技术中人IgM优势分泌现象的原因。所采用的Panning技术还可用于定向生产IgG类人单抗。  相似文献   

17.
EB病毒(EB virus,EBV)属于嗜人淋巴细胞双链γ-DNA疱疹病毒,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但是其确切致病机制尚未明确。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往在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EBV的检出率较低,故认为其发生与EBV的相关性较低,最近,由于检测技术的进步,在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EBV的检测有一定的阳性率。本文就EBV感染、EBV感染对宿主细胞的影响、EBV在扁桃体B细胞淋巴瘤发生中的作用及其EBV检测技术的进展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普拉托宁(Platonin)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普拉托宁对淋巴细胞转化具有增强作用。分别以PHA、Cowan Ⅰ刺激末梢血淋巴细胞,发现Platonin对前者呈增强作用,对后者呈轻度抑制作用。在用P wM诱导Ig产生的实验系统中.经Platonin处理T细胞或B细胞,或同时处理T、B两者时,与未处理的相比,Ig分泌显著减少,而其淋转却无变化。用单克隆抗体分析T细胞亚群的结果表明,Platonin可使OKT_8阳性T细胞比值增加。从以上结果可看出,Platonin可直接抑制B细胞;并可通过增强Ts/Tc的活性抑制Ig产生。  相似文献   

19.
c-myc基因在EBV转化人胃上皮细胞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EBV感染人胃上皮细胞系GES-1后c-myc基因的表达状况及转化作用,以探讨c-myc基因在Epstein-Barr病毒(EBV)相关胃癌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方法用携带NEO~r基因的重组EBV产生细胞系Akata 1061以密切接触法感染人胃上皮细胞系GES-1,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c-myc基因转染至同一细胞,以pcDNA3空载体质粒转染同一细胞为对照;经G418筛选获得感染或转染的抗性细胞克隆;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EBNA1的表达以鉴定EBV感染细胞克隆,测定EBV感染和c-myc基因转染细胞中C-myc蛋白的表达;通过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曲线测定及流式细胞分析等方法观察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BV感染及c-myc转染后细胞发生明显的形态学变化,生长速度明显加快,S期细胞比例显著提高,分别为(70.96±0.91)%和(60.67±3.06)%vs(34.74±1.03)%,P<0.05,表明EBV感染及c-myc基因转染均使细胞增殖加快。结论EBV感染及c-myc基因转染可使人胃上皮细胞的增殖速度加快,细胞恶性程度增强,但并未导致肿瘤的发生。EBV对人胃上皮细胞的转化作用可能与c-myc基因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体外诱导和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人类B细胞产生的抗HLA抗体.方法 对7名健康志愿者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体外培养5 d,以B细胞多克隆刺激原美洲商陆丝裂原(PWM)、葡萄球菌A蛋白菌体(SAC)体外刺激PBMC,采用EHSA和ELISPOT方法分别测定培养上清中Ig浓度和抗体分泌B细胞数,探索体外诱导PBMC产生Ig的适宜方法.采用该刺激方法和HLA特异的ELISPOT法,诱导和检测9例拟行肾移植预致敏对象PBMC产生的抗HLA抗体.结果 与PWM单刺激相比,PBMC在PWM和SAC联合刺激后,有更多细胞存活的趋势(P=0.052),且培养上清中IgM的水平明显增加(P=0.03),而IgG的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6例预致敏对象诱导和检测到抗HLA抗体.其特异性与各自培养上清中检测到的抗HLA抗体一致.结论 PWM和SAC体外刺激PBMC,结合HLA特异的ELISPOT方法,能诱导和榆测到人类B细胞产生的HLA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