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度强直性脊柱炎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案和意义。方法 对脊柱后凸畸形明显,伴发髋关节强直和椎管狭窄症的54例病人进行手术治疗,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和手术顺序,手术方法包括“一次性多平面全脊柱楔形截骨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和椎管减压术。结果 随访1-16年,脊柱后凸畸形改善,髋关节功能良好,脊髓压迫症状缓解,疗效满意。结论 手术治疗重度强直性脊柱炎畸形是有效和唯一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3.
1 病例报告例 1,男 ,2 6岁 ,以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于 2 0 0 2年2月 2 1日收住院。 17岁时自觉全身骨突起部位疼痛 ,反复发作 ,并觉双髋关节疼痛 ,不能下蹲。逐渐加重 ,曾服“马前子散”无好转。近 2年来脊住逐渐后凸畸形 ,呈进行性加重 ,不能行走 ,无法平卧。双下肢麻木 ,左下肢逐渐萎缩 ,曾在多家医院服药治疗无好转而来我院。查体 :发育、营养欠佳 ,神志清楚 ,不能平卧。扶拐行走。脊柱后凸畸形 ,腰椎生理前凸消失。中胸及腰椎呈后凸畸形。站高 134cm ,坐高 10 7cm。腰椎活动范围 :前屈 ,后伸 ,左、右侧屈 ,左、右旋转均为 0…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讨论严重强直性脊柱炎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案和意义。方法对脊柱后凸畸形明显,伴发椎管狭窄症和髋关节强直的49例病人进行手术治疗,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和手术顺序,手术方法包括“一次性多平面全脊椎楔形截骨术”、椎管减压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随访1—17年,脊柱后凸畸形改善,脊髓压迫症状缓解,髋关节功能良好,疗效满意。结论手术治疗严重强直性脊柱炎畸形是有效和唯一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行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 ,并对术前、术后相关的康复问题进行讨论。方法 1 2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双侧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行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 (2 4个髋关节 ) ,并对患者术前、术后进行康复指导及系统的早期功能锻炼 ,通过对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及患者整体功能改善情况的观察 ,确定此方法的疗效。结果 1 2例患者平均随访 3 .2年 ,髋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 ,髋关节屈曲畸形消失 ,髋关节活动范围达到前屈 70~ 1 0 5°,平均 84.4°,后伸 5~ 1 5°,平均 8.6°,无髋关节疼痛 ,膝痛及下背痛明显改善。结论 全髋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晚期严重髋关节病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早期康复锻炼有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缩短治疗周期、协调术后双侧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痛苦和节省治疗费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后路单阶段腰椎椎弓根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9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单阶段(L3)椎弓根截骨矫形同时使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0~46个月,术后后凸畸形均明显改善,术前Cobb'S 角36°~69°(平均50°),颌眉角30°~70°(平均55°).术后Cobb'S角16°~28°(平均24°),颌眉角12°~22°(平均16°).矫正患者后凸畸形,改善了视线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论:后路单阶段腰椎椎弓根截骨并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方法相对简便,临床效果可靠,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周亚昭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0):34-35
后凸畸形为强直性脊柱炎(AS)病变后期造成的继发性姿势改变,脊柱在矢状面上的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998年7月-2004年12月,我院脊柱外科实施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矫正内固定术78例,通过配合深感满意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优质的体位护理是保证患者手术安全,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矫治效果的关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自开展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正手术以来 ,至今手术6 39例 ,其中 2 1例合并椎管狭窄症 ,占 3 3%。在行后凸畸形矫正术的同时行椎管减压术 ,疗效满意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9例 ,女 2例。年龄 34~ 6 1岁 ,平均 49 5岁。强直性脊柱炎病程 6~ 37α ,平均 18 3α ,出现椎管狭窄症状的时间是 2个月~ 6α ,平均 17个月。表现为间歇性跛行 11例 ,胸腹部束带感 9例 ,胸背部疼痛 14例 ,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无力 12例 ,肌力减退 8例 ,下肢痉挛性麻痹或痉挛步态 3例 ,胸腰椎不同平面以下皮肤感觉障碍 18例 ,膝踝反射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AS)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采用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结合内固定对12例AS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手术治疗.测量术前和术后颌眉角和Cobb角度.结果 平均颌眉角由术前59°矫正至术后17°,Cobb角度由术前53°矫正至术后27°.重心前移、双目视野、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也可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结合内固定是AS脊柱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形临床路径实施的变异程度,研究该临床路径可能存在的不足并提出适当的改进方案。方法 收集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350例符合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形临床路径适应证的患者的资料,并根据变异的标准及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50例病例中有290例发生变异,包括了16种变异情况,类型以负性变异、患者病情变化、不可控变异为主。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形临床路径需要完善运行流程、制定详细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同时加强社区医院及康复医院的相应诊疗过渡,从而更好地开展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形临床路径,最终提高患者医护质量、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与传统楔形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后凸畸形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观察组采用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脊椎楔形截骨术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测量并比较两种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畸形纠正程度,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平衡、颌眉角在术后2周、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除腰椎前凸角术后6个月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植骨融合率和脊柱功能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可有效恢复脊柱高度,防止矫形过度或丢失,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6月,共收治6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脱位患者,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38~76岁,平均48.6岁。下颈椎骨折脱位3例,2例为颈5-6、1例颈6-7;胸腰段骨折脱位3例,为胸10-11、胸11-12、胸12-腰1各1例。6例患者中除1例术前神经功能为Frankel分级E级,其余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复位及固定,胸腰段骨折脱位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及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观察手术节段内固定位置及骨融合情况,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记录手术并发症。患者随访10~18个月,平均14.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脑脊液漏1例,换药对症处理3周后愈合。1例颈5-6骨折脱位患者行前路手术后第2天出现内固定移位,骨折椎再次脱位立即二次行前后联合入路复位固定术;3例术后神经功能由术前Frankel C级恢复至D级,2例无明显改善(术前均为A级),1例较术前加重(术前E级,术后为A级,经再次手术减压并康复治疗6个月后恢复至D级)。随访期间均达骨性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移位现象。结论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好发于下颈椎及胸腰段;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宜行前后联合入路复位固定,而胸腰段骨折宜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中应先充分减压后再精细复位,避免加重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维度护理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严重颈胸段后凸畸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入住我院的经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严重颈胸段后凸畸形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多维度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3、5个月,研究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升高,SAS、SD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角色、认知、社会、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严重颈胸段后凸畸形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多维度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我科2010年2月13日收治1例胸椎结核后凸畸形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后路全脊椎楔形截骨、矫正畸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Cobb’s角从术前56°恢复到0°,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治疗进展汕头大学医学院风湿病研究室(515031)曾庆馀1肖征宇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也可累及内脏及其他组织的风湿病。本病多发生于10~40岁人群,发病高峰年龄为20~30岁,40岁以后发病少见。一般认为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