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医临床辨证现代化研究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临床辨证是中医学的精髓,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是中医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而辨证之关键首先在于识证,诚如《类证治裁·序》所言:“司命之难也在识证,识证之难也在辨证。”证即证候,是疾病本质的反映,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中医证候定量诊断的研究现状与思路概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医的精髓是辨证论治.辨证的准确性是考查中医疗效的重要前提.长期以来中医的辨证依据较多依赖主观因素,较少借鉴客观指标,致使辨证结论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同时表现为个体差异大、可重复性差等诸多不足[1].又由于受到医生水平、学术流派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证候难于规范化和标准化,束缚了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应用现代技术进行证候的定量化研究是建立统一、规范证候诊断标准的重要途径,是中医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  相似文献   

3.
李晶  赵莉娟 《中医药学刊》2003,21(6):938-939
分析了目前中医“证”诊断标准不全面不统一的现状,认为,规范“证”的诊断标准是中医诊断规范化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证候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水平,深化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促进中医证候诊断体系发展的重要途径,并探讨了“证”的诊断标准的内容与要求,提出任何一个规范证名均应有与之相应的科学严谨、全面完整、规范统一的诊断标准,其内容应准确地反映该证的基本要素、反映自然界时相变化对该证的影响以及病史、病程、年龄、体质、理化检测指标等因素。证候诊断标准是确定证候的客观依据,是对证候全面准确的认识,它应是科学严谨,全面完整、规范统一的,又是相对稳定的,否则就失去了诊断的准确性。可见,要发展中医的证候论断体系,在规范了证名之后,就应制订其完整规范的诊断标准,若这一环节解决不好,证的理论就难以发展,势必影响中医诊断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中医界,一直有人对中医临床“病证结合”持否定态度,认为西医的“病”异化了中医对“证”的思维模式,“病证结合”是中医西化的根源。所以坚持主张“病证分离”。严格地说,“病证结合”实际只是中西医临床思维的一种结合而不是融合,它仅仅是把中西医两种不同的识病方法结合在了一起应用于临床。这种“病证结合”的思维形式在中医临床已极为普遍,并形成一种趋势。笔者以为,“病证结合”模式,是当代中医临床的需要,是现代医学背景下中医发展过程的必然现象。病与证的科学结合,只能推动中医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中医进步,而不会异化中医。理由申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消化性溃疡中医“证”的若干相关研究李俊梅广源谭荣益(广州中医药大学94级研究生广州510407)随着诊疗技术和检测手段的不断进步和更新,中医“证”的客观化研究亦有了较大的发展。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证”的本质,在量化中医“证”的指标方面取得了一...  相似文献   

6.
中医说的“证”是针对一系列有关的证征——即所谓证候或症候群来说的。“证”的产生是反映病情的客观表现,通过证候的观察,可以了解到疾病的病因、病机,从而给临床治疗提供了立法处方的依据,因此“证”的掌握在临床上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从“微观辨证”的产生,以及“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各自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入手,提出“微观辨证”是“宏观辨证”的深化和补充,并提出通过病证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以寻求中医“证”的共性与个性指征,结合中药方剂的特点从化学角度分析为多组分、作用于机体的靶点亦是多环节的复杂体系与中医“证”的相关性,建立以证候多维靶点为目标的中医辨证论治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新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动物实验是医学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研究疾病的每一项重大成果的取得都要应用实验动物。实验动物模型由于条件可控性强,能突出强调实验因素,排除非实验因素的干扰,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误差,使实验结论更具有真实性,因而,在现代医学中实验动物模型运用得更为广泛和深入。 1 中医“证”的动物模型发展概况 动物模型的复制是现代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目前,中医“证”的动物模型复制也有了飞速发展:一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某些证候表现,采用相应的手段在动物身上复制,导致动物某组织、器官或全身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或功能改变,从而出现某…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部分中医文献的回顾和研究,认为中医所说的“辨证”的“证”(证候)是指以症状和体征为主的临床资料,即作为中医诊断依据的一切信息,而不是证型、病机或“病理概括”。为了准确而鲜明地概括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规律,促进中医术语的规范化,建议用“审机论治”取代“辨证论治”的提法。  相似文献   

10.
"证"的研究思路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医“证”的研究应明确“证”的概念,实行“证”的规范化,将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将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才能达到指导临床实践,完善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证候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依据与精髓,其综合概括了机体在内外因素作用下的整体性反应状态,具有主观、定性的特点。而现代医学用以诊断疾病的检验指标具有客观、定量的特征。将主观、定性的中医证候进行量化处理,与客观、定量的现代检验指标相结合,为中医证候辨证体系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的新思路。该文以高血压前期肝阳上亢证为例,运用量表学与代谢组学数据建立证候判别模型,就中医证候宏微观辨证体系的构建进行可行性探讨,对实现中医证候诊断的客观化以及辨证论治的规范化、标准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侵犯外分泌腺体,具有高度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口眼干燥,属于中医学"燥证"、"内燥"、"燥毒"、"燥痹"等范畴。本文根据中医学理论从致病因素、气血、脏腑等方面探讨了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常见证候分布特点,并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查阅2003—2010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住院病历数据库,筛选西医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病历2735例,对其中医病、证诊断进行频数分析,分析2型糖尿病证候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证型分布主要为气虚、阴虚、火热、血瘀,无并发症患者血瘀程度轻于有并发症患者。结论:2型糖尿病证型分布主要为气虚、阴虚、火热、血瘀,无并发症患者血瘀程度轻于有并发症患者。壮火食气、热伤气阴可能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600例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侯的研究,总结了血脂异常中医证候分布的规律,确认血脂异常患者的病机是以本虚为主,脾虚和肾虚是血脂异常发病的主要病理基础,痰浊和瘀血也是影响血脂异常中医证候的重要因素,建议在治疗时应以补脾益肾为主要治疗原则。并首次在血脂异常的辨证中提出了"无证候可辨"的概念。通过对血脂异常中医证候与代谢综合征(MS)相关性的研究发现血脂异常中医证候的产生与MS及其组分中的超重或肥胖及高血压密切相关,提出MS及其各组分的存在是引起血脂异常中医虚证的重要因素,阐明了应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在治疗血脂异常的同时可以改善MS,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优于单纯的降脂治疗。  相似文献   

15.
证候研究是中医基础研究的一个关键的科学问题,中医的"证"是辨证论治的起点和核心。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系统生物学逐渐受到关注。系统生物学是研究一个生物系统中所有组成成分(基因、mRNA、蛋白质等)的构成,以及在特定条件下这些组分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将系统生物学应用于中医证候研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探讨了中医证候与系统生物学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总结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同时分析了系统生物学在中医证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设想,为从多学科、多视角进一步认识中医证候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基础和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晚期(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和分布规律。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式,对纳入121例ⅢB/Ⅳ期NSCLC的病例进行资料采集,数据输入数据库,中医辨证分型参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由3人以上经验丰富的住院及主治医师进行辨证分型,最后由科室主任审核并确定。结果:121例ⅢB/Ⅳ期NSCLC中医证型以脾虚痰湿型最多见,占52.1%(63/121),与其他中医证型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分层分析:ⅢB期、IV期(M1a)期NSCLC中脾虚痰湿型分别占50.0%(14/28)、57.1%(20/35),均与其他中医证型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IV期(M1b)期NSCLC中以脾虚痰湿、气阴两虚型为主,分别占50.0%(29/58)、29.3%(17/58),脾虚痰湿型与其他中医证型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晚期(ⅢB/Ⅳ期)NSCLC的中医证型以脾虚湿瘀为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西医治疗脂肪肝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治未病"与脂肪肝管理之间的联系,提出了构建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的脂肪肝中医管理模式的构想,其基本框架包括:①建立以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体质辨识、危险因素辨识为一体的综合辨病模式,建立长期随访体系。②建立分层管理的策略和体系。③运用养生理论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宣教体系。④建立多途径的脂肪肝中医药特色疗法干预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制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中医证候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 PRO)评价量表。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访谈患者收集各种证候类型KOA的主观症状,整理归类后获得包含24个主观症状的原始条目池;通过专家问卷对原始条目的重要性进行评判,获得包含11个条目的KOA中医证候PRO评价量表条目池;根据患者对11个条目的关注程度,得到条目权重。结果获得包含疼痛、肿胀、僵硬等11个与KOA中医证候相关的PRO评价量表的条目,以及不同的条目权重。结论 KOA中医证候PRO评价量表把PRO评价量表形式引入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符合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的自身规律与特点,可为中医疗法在KOA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提供客观化、标准化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抑郁症相关性失眠和抑郁症不伴失眠两组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观察,探索抑郁症相关性失眠患者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及特点,并分析抑郁症相关性失眠患者证候要素与失眠形式之间的关系。方法本实验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抑郁症相关性失眠组患者100例和抑郁症不伴失眠患者50例,自拟中医证候要素观察表,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证候要素特点,统计抑郁症相关性失眠患者失眠形式特点,并进一步观察抑郁症相关性失眠患者证候要素与失眠形式间是否存相关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抑郁症相关性失眠患者中主要的中医证候要素依次为"气虚"、"气滞"、"火热"、"阴虚"、"血虚"、"痰证"(发生均大于50%)。两组患者在中医证候要素"阴虚"对比时存在明显差异(P〈0.01)。经相关性检验提示抑郁症相关性失眠患者中医证候要素"气虚"与"早醒"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抑郁症相关性失眠的患者较其他抑郁症患者存在明显的"阴虚"表现。抑郁症相关性失眠中医证候要素"气虚"与失眠形式中早醒表现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高校失眠学生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讨相应的辨证治疗方法.方法: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就诊的高校失眠学生分为肝郁化火型、痰热内扰型、阴虚火旺型、心脾两虚型、心胆气虚型五型,将其证型分布与北京地区普通失眠人群相比较,同时分析高校失眠学生的性别、年龄和学历特征,并研究高校失眠学生辨证论治的经验.结果:108例高校失眠学生数据分析表明,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研究生患病率高于本科生(P<0.05);在证型分布上,高校失眠学生心脾两虚型比例高于普通失眠人群(P<0.05),而阴虚火旺型比例低于普通失眠人群(P<0.05).结论:高校学生中,女生、研究生更容易罹患失眠.高校失眠学生中医证型分布与普通失眠人群的差异,可能与其年龄特点和学习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