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目的建立附子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选择Hypersil ODS2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40mmol/L乙酸铵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5nm。结果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均得到较好分离,分别在0.170~85、0.319~159.5、0.218~109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2.1%(RSD=1.84%)、97.7%(RSD=1.92%)、96.4%(RSD=2.51%)。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附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马钱子生物碱类成分(马钱子碱、马钱子总生物碱和马钱子优化总生物碱)ig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 大鼠ig给药后取血,以石杉碱甲为内标,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样品中马钱子碱,DAS 1.0程序拟合房室模型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马钱子生物碱类成分ig给药后马钱子碱的药动学行为均符合二室模型;与马钱子碱单体给药相比,马钱子总生物碱与马钱子优化总生物碱能显著增加马钱子碱的体内吸收,其他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差异。结论 ig给以马钱子生物碱类成分后,马钱子其他生物碱类成分对马钱子碱有吸收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血药浓度法测定四逆汤制剂中乌头生物碱的药动学参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四逆汤制剂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以药动学软件拟合药-时曲线测定四逆注射剂在大鼠体内的时-量关系。[结果]生物半衰期(t1/2)为0.99604h,消除速率常数(vkel)为 0.695 76 h-1,总清除率(γCL)为 0.27249 L·kg-1·h-1,表观分布容积(V)为0.39164 L·kg-1。[结论]乌头生物碱在大鼠体内呈一级动力学消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马钱子碱、马钱子总生物碱和优化马钱子总生物碱凝胶剂经皮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 建立测定小鼠血浆中马钱子碱质量浓度的HPLC法,比较含相同剂量(10.8 mg/kg)马钱子碱各凝胶剂经皮给药后,马钱子碱的血药浓度,并对结果进行药动学拟合。结果 经皮给药后马钱子生物碱类成分的药动学行为均符合二室模型。优化马钱子总生物碱凝胶剂能显著增加马钱子碱的体内吸收,相对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AUC0→t是马钱子碱凝胶剂的1.74倍,是马钱子总生物碱凝胶剂的1.89倍,其他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差异。结论 以优化马钱子总生物碱经皮给药,可有效改善单体马钱子碱和总生物碱的体内药动学行为,有利于对马钱子碱的减毒增效。 相似文献
5.
黄连中5种小檗碱型生物碱在糖尿病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灌胃黄连水提物后,其中所含的小檗碱、黄连碱、表小檗碱、药根碱及巴马汀等5种小檗碱型生物碱在糖尿病模型大鼠和正常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发大鼠实验性糖尿病模型,与正常大鼠共同饲养6周后,灌胃给予黄连水提物,于给药后0.25,0.5,1.0,1.5,2,2.5,3,4,6,8,12和24h眼底静脉丛取血,分离血浆后以LC-MS方法同时测定血浆中小檗碱、黄连碱、表小檗碱、药根碱和巴马汀的浓度,以DAS软件拟合求算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小檗碱型生物碱在正常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较差,但在糖尿病模型大鼠体内,5种生物碱的cmax提高了1.7~3.3倍,AUC0-24提高了1.5~3.5倍。结论:糖尿病可能对5种生物碱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中一个或多个环节产生影响,提高了其体内生物利用度,有利于其治疗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附子中单酯及双酯型生物碱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方法。方法 附子干燥粉末用氨水浸润后,以异丙醇-醋酸乙酯(1∶1)超声提取30 min,提取液蒸干后溶于0.01%盐酸甲醇中,经微孔滤膜滤过后,20 μL进行HPLC分析。HPLC分析采用Zorbax Extend-C18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40 mmol/L醋酸铵缓冲液(氨水调pH 10.0)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6种被测生物碱成分,包括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分离良好,各成分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在测定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重现性好,6种成分的RSD(n=5)均小于1.50%;平均加样回收率(n=5)为98.20%~100.47%;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26、0.36、0.92、0.30、0.52、0.82 ng。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HPLC方法稳定可靠、简便易行,可用于附子类药材中单酯型和双酯型生物碱的同时定量分析,为附子药材及其炮制品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甘草与乌头液对小鼠乌头毒量药动学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草与乌头合煎对小鼠毒量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将乌头煎液、甘草与乌头合煎液给小鼠腹腔注射,用小鼠急性死亡率法求得LD50和药动学参数。结果乌头煎液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5.27 g/kg,甘草与乌头合煎液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9.36 g/kg,乌头煎液、甘草与乌头合煎液小鼠腹腔注射体内均属一级动力学消除,呈一室开放模型,表观半衰期分别为1.18、0.92 h。结论甘草与乌头合煎对乌头小鼠毒量药动学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能使其消除半衰期缩短,提示甘草与乌头合煎能加快乌头体内消除,可能降低乌头的毒性。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化瘀通脉方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特征及其不同配伍对组方中有效成分在体内吸收、分布和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Irregular-H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1%冰醋酸(40:60),柱温30℃,波长280 nm,测定灌胃化瘀通脉方及其不同配伍组方后的大鼠血浆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Kinetica 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建立了同时测定大鼠血浆及组织样品中丹参素、丹酚酸B、原儿茶醛和阿魏酸四种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该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及回收率等均符合要求,线性关系良好。[结论]配伍对化瘀通脉方中丹参素在大鼠体内吸收、分布和代谢均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建立测定附桂骨痛胶囊中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HPLC-MS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HPLC-MS,色谱柱为Polaris C18-A柱(50 mm×2.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0∶10),体积流量0.2 mL/min,质谱检测采用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方式检测。结果 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分别在0.464~3.944 μg/mL(r=0.999 6)、81.6~816 ng/mL(r=0.999 4)、0.482~6.748 μg/mL(r=0.999 7)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RSD 3.1%)、98.1%(RSD 3.3%)、98.4%(RSD 3.3%)(n=6)。结论 该方法是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分析方法,可以为附桂骨痛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蒙药草鸟叶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方法.方法 Extend-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3 mol/L三乙胺(65:35),体积流量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35 nm,柱温为35℃.结果 经过方法学考察,本测定方法具有一定的专属性、准确性、重现性和可行性,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分别在1~5、0.35~1.75、0.5~2.5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3%、98.98%、98.82%,RSD分别为1.38%、0.89%、1.03%.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草乌提取物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透皮速率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测定草乌提取物中乌头碱、新乌头碱的透皮速率。方法: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收集草乌提取物的透皮接受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乌头碱、新乌头碱的透皮速率。结果:在促透剂氮酮和丙二醇各为4%的条件下,浓度为600mg/ml的草乌提取物中乌头碱、新乌头碱24h的累积渗透量分别为165.819和487.747μg/cm2;透皮速率常数分别为18.391和78.805μg·cm-2·h-1。结论:草乌提取物中乌头碱、新乌头碱在氮酮和丙二醇的促透作用下能较好地透过大鼠皮肤,透皮吸收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参附汤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BDS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柱温25℃,流动相为甲醇、0.1%三乙胺,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7nm。[结果]新乌头碱在0.005~0.5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98.4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1%;乌头碱在0.005~0.5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99.88%,RSD为1.57%;次乌头碱在0.005~0.5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99.67%,RSD为1.75%。[结论]该方法学考察符合定量要求,结果准确,可用于同时测定参附汤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为参附汤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考察大黄及牛黄解毒片给药后大黄活性成分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的差异。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大黄生药材96 mg/kg(含总蒽醌1.83 mg/kg,相当于大黄酸0.28 mg/kg、大黄素0.30 mg/kg、大黄酚0.81 mg/kg、芦荟大黄素0.23 mg/kg及大黄素甲醚0.20 mg/kg)及牛黄解毒片250 mg/kg(含总蒽醌与大黄生药材等量,相当于大黄酸0.33 mg/kg、大黄素0.38 mg/kg、大黄酚0.71 mg/kg、芦荟大黄素0.24 mg/kg及大黄素甲醚0.17 mg/kg),血浆经甲醇沉淀后,采用LC-MS/MS法测定大黄活性成分血药浓度,WinNonlin 7.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大鼠灌胃大黄及牛黄解毒片后,大黄酸的cmax分别为(121±103)及(474±251)μg/L,AUC0-t分别为(275±176)及(406±194)μg·h/L;大黄酚异构体的cmax分别为(2 325±1 390)及(3 580±2 169)μg/L,AUC0-t分别为(8 170±2 661)及(8 856±4 023)μg·h/L;仅在牛黄解毒片给药大鼠血浆中检测出大黄素,且牛黄解毒片给药后大鼠血浆中大黄酸的cmax、AUC及t1/2,大黄酚异构体的Vd及CL与单味大黄相比显著增加,大黄酚异构体的tmax显著下降。实验结果表明,牛黄解毒片复方配伍增强了大黄活性成分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利用,改变了大黄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16.
Wei Qi Ting Zhao Wen-Wen Yang Guang-Hou Wang Hua Yu Hai-Xiao Zhao Chen Yang Li-Xin Su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2011,1(4):270-274
The present study was aimed at the comparison of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pure chlorogenic acid and extract of Solanum lyratum Thunb. The animals were allocated to two groups, and were administered chlorogenic acid or extract of S. lyratum Thunb. at a dose of 50.0 mg/kg orally.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up to 8 h post-dosing. Plasma chlorogenic acid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using an HPLC method with UV detector.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were evaluated using non-compartmental assessme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ed in the two groups for AUC0?t, AUC0?∞ and CLz/F. The reliable HPLC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chlorogenic acid in rat plasma at dosage of 50.0 mg/kg.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研究附子中的成分新乌头碱作用于白血病K562细胞株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附子中是否含有新乌头碱和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用新乌头碱标准品作用白血病K562细胞,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白血病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细胞的细胞周期状态、凋亡的情况。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出附子中含有新乌头碱。25~50 mg/L的新乌头碱对K562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K562细胞在形态学上有明显的凋亡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状态,S期比例上升,G1期比例降低(P0.05)。25~50 mg/L的新乌头碱能不同程度地诱导K562细胞发生凋亡(P0.05)。结论附子中的新乌头碱具有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诱导其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附子、附姜、四逆汤水提液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研究配伍前后水提液化学成分变化,以验证中药配伍理论。[方法]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三乙胺(60∶40);检测波长:235 nm,柱温:35℃;流速:1.0 mL/min。[结果]附子配伍后次乌头碱增加显著,推测可能为水解产物的X峰明显增大。其中附姜配伍3种生物碱均增加;而四逆汤中新乌头碱略有增加,乌头碱明显降低。[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说明附子配伍前后乌头类生物碱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