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为一种效应和调节的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等方面重要作用[1]。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发病机制迄今仍不十分清楚,但TNF-α在RA中起很关键的作用,RA患者关节中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大量的TNF-α[2]。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是1个二聚体的融合蛋白,包含人75ku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p75)的细胞膜外配基结合部分与人IgG1的Fc片段。rhTNFR:Fc可特异性地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合,阻断其与细胞表面的TNF受体的结合[3]。对RA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其治疗机…  相似文献   

2.
多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参与类风湿关节炎(RA)、强直性脊柱炎(AS)等关节炎性疾病的发病,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如IL-1、IL-6、IL-15等。因此,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或阻断其作用,是控制关节炎症反应的重要环节。近年来,许多新研究开发的生物制剂,通过阻断或下调炎性细胞因子的活性而达到控制病情的进展。这些生物制剂的主要作用机制有:①针对细胞因子或其受体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比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不同时间给药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索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最佳治疗时间。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上午治疗组和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下午治疗组,各45例。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上午治疗组给予基础药物(MTX)与上午(8:00~10:00)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下午治疗组给予基础药物(MTX)与下午(16:00~18:00)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均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参数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压痛关节数(TJC)、肿胀关节数(SJ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基于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指数(DAS28-ESR)、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PA)、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下午治疗组患者的TJC、SJC、ESR、DAS28-ESR、ACPA及血清IL-6水平显著低于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上午治疗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下午(16:00~18:00)给药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可能优于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上午(8:00~10:00)给药联合甲氨蝶呤,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是介导免疫反应和炎症损伤的重要细胞因子,参与了很多与自身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和血清中的TNF—α或抑制体内TNF—α的活性可以有效地治疗这些疾病。目前已经有3种抗TNF—α的生物制剂应用于临床:①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etanercept);②英夫利西(Infliximab,IFN),是针对TNF—α的特异性IgG,单克隆抗体(由人Ig稳定区和鼠Ig可变区组成的嵌合体);  相似文献   

5.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是一种具有多效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能够引起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分化、促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等作用.TNFα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致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TNFα与TNF受体结合,能够引起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过复杂的级联反应和信号网络,激活转录因子核因子-κβ(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β)和活化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调控目的基因的表达,造成炎症反应和骨关节损伤.而以TNFα为靶位的药物已经被开发并应用于RA的临床治疗,通过阻断TNFα引起的信号传导来降低炎症反应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此文就TNFα在RA病理机制中的作用及抗TNFα药物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Ⅱ-Ⅴ组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AA)模型,于造模后第12天开始Ⅲ组给予甲氨喋呤灌胃治疗,Ⅳ-V组给予益赛普皮下注射治疗。第28天取膝关节滑膜,常规HE染色,计算滑膜病理积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NF-α、TGF-β1和VEGF在膝关节滑膜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滑膜组织均有少量TNF-α、TGF-β1和VEGF的表达,Ⅱ~Ⅴ组较Ⅰ组均明显增高(P〈0.05)。Ⅳ、Ⅴ组滑膜组织TNF—α表达较Ⅱ组明显减低(P〈0.05),而Ⅲ组与Ⅱ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Ⅴ组滑膜组织TGF—β1、VEGF的表达均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溶性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可明显降低AA大鼠滑膜组织TNF-α、TGF—β1和VEGF表达,对AA大鼠的关节炎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能抑制局部组织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7.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信号通路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靶点。TNF-α能够结合到2个不同的受体上,通过与受体的结合发挥抗炎、抗风湿的作用。抗TNF-α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如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等。其在抑制炎症引起的损伤及受损组织的恢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也会引起一定的副作用,如增加感染和恶性肿瘤的风险、引起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这些副作用可能是由于封闭了TNF-α的有益信号引起的,而选择性拮抗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TNFR)可能是解决TNF-α抗体副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特异性地作用于TNFR的药物具有更加广阔的实用性和安全性。针对TNF-α及其受体的药物在RA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42例的对照组(经甲氨蝶呤治疗)和45例的观察组(经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炎性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晨僵、关节疼痛数、20 m步行时间均无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性指标类风温因子(RF)、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均无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无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TNF-α标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IL-10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可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炎性指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何亚萍  李卓娅  姜晓丹  冯玮  徐勇  熊平 《药学学报》2003,38(12):889-892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封闭肽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影响。方法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在关节局部注射TNF受体封闭肽,观察对大鼠关节肿胀度、关节组织病理改变及腹腔巨噬细胞表达IL-1β mRNA和TNF-α mRNA(RT-PCR)的影响。结果建立了与人类类风湿性关节炎极其相似的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TNF受体封闭肽治疗10 d后,大鼠踝关节肿胀完全受到抑制;关节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炎性病理损伤明显减轻;大鼠腹腔巨噬细胞表达的TNF-α mRNA和IL-1β mRNA明显减低。结论TNF受体封闭肽通过抑制佐剂性关节炎TNF-α和IL-1的产生,而发挥抗炎作用,明显减轻关节的病理性损伤,有效抑制关节炎的临床进程。  相似文献   

10.
滕世秀  鞠昌瑛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0):2743-2744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检测其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另选择2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儿在急性期血清IL-6、IL-8和TNF.口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均P〈0.05),患儿恢复期血清IL-6、IL一8和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IL-6、IL-8与TNF-α可能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们可能成为预测毛细支气管炎病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窦维新  焦绪民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2169-2170
目的 观察骨性关节炎(OA)患者膝关节液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病变程度的关系. 方法 50例单侧膝关节OA患者中早期、中期和晚期分别为18例、15例和17例,检测患侧膝关节液及血清中IL-1和TNF-α水平,以健康志愿者15例为对照组. 结果 OA患者膝关节液及血清中IL-1及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疾病程度加重,膝关节液及血清中的IL-1及TNF-α水平显著增加,IL-1和TNF-α水平存在线性相关(均P<0.01). 结论 IL-1和TNF-α与OA患者免疫炎症有关,其水平高低可反映病情活动变化情况,与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这两种指标有助于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12.
王绍红 《贵州医药》2007,31(1):34-35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与炎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心力衰竭时,内源性免疫应答作为心脏的内源性应激反应,通过心肌组织中TOLL样受体介导,激活核转录因子NF-kB,促使致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产生,引起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3.
慢性牙周炎是牙龈和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口腔科门诊的常见疾病。慢性牙周炎的发病机制较复杂,迄今尚未完全研究清楚,近年来研究认为炎症因子在其发病机制起及其重要的作用,其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4(IL-4)较重要[1,2]。本研究观察米诺环素对慢性牙周炎龈沟液中hs-CRP、TNF-α和IL-4水平的影响,并进行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徐育冬  靳洪涛  宋新梅  张绍君 《河北医药》2010,32(18):2475-2478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Ⅱ~Ⅴ组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AA)模型,于造模后第12天开始Ⅲ组给予甲氨喋呤灌胃治疗,Ⅳ~Ⅴ组给予益赛普皮下注射治疗。第28天取膝关节滑膜,常规HE染色,计算滑膜病理积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NF-α、HIF-1α和VEGF在膝关节滑膜的表达。结果Ⅰ组大鼠滑膜组织均有少量TNF-α、HIF-1α和VEGF的表达,Ⅱ~Ⅴ组较Ⅰ组均明显增高。Ⅳ、Ⅴ组滑膜组织TNF-α表达较Ⅱ组明显减低(P〈0.01)而Ⅲ组与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Ⅴ组滑膜组织HIF-1α、VEGF的表达均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赛普可明显降低AA大鼠滑膜组织TNF-α、HIF-1α和VEGF表达。益赛普可以降低AA大鼠的关节炎指数、足体积,减轻足肿胀程度,对AA大鼠的关节炎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脓毒症是导致病人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因素,其发病与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IL-1、IL-6、IL-8)等多种细胞因子有关,血管内皮细胞也参与脓毒症反应,有关细胞因子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1-4],本文就抗细胞因子治疗脓毒症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1 抗细胞因子治疗脓毒症的临床试验 在以往众多实验的基础上,TNF-α单克隆抗体及其抗体片段、可溶性TNF-α受体(sTNF-αR)以及IL-1受体拮抗剂(IL-1RA)等已先后进入临床试验[5],但由于菌血症、败血症、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方法用中和TNF-α生物学活性的方法测定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效价,用胰蛋白酶酶切分析肽图,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蛋白A、残留宿主细胞蛋白残留量和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含量。结果建立了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肽图分析、残留蛋白A等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结论建立的方法和质量标准已用于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产品的检定。  相似文献   

17.
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除了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和细胞毒作用外,还可影响其他细胞,包括心肌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它主要由激活的巨噬细胞产生。其次,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也可产生,并通过刺激巨噬细胞和其他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IL)-1、IL-6及其本身。目前认为心脏、肺、肝和肾是TNF-α的生物合成场所,而且在脂多糖的刺激下,除心脏外,肺、肝、肾、胰腺、子宫、输卵管和胸腺等均可产生TNF-α。  相似文献   

18.
孙萍  杜立  赵萍 《中国医药》2006,1(12):729-730
目的探讨脑出血诱发全血炎症反应综合征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观察7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非感染性系统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率,并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其血清TNF-α、IL-6的动态变化,以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脑出血时并发SIRS的发生率为47.2%(34/72)。单纯脑出血组。脑出血致SIRS组患者血清TNF—α、IL-6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TNF—α、IL-6参与脑出血并发SIRS的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井具有较高的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锋 《河北医药》2014,(8):1144-1145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80例SAP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2水平,同时设6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结果SAP组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下降,IL-2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TNF-α过度释放和IL-2过度减少,手术治疗能显著改善二者水平,TNF-α、IL-2水平的变化可作为疾病诊断及判断手术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IL-8、IL-12及TNF-α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2(IL-1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本研究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4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其中22例合并肾脏损害)以及30例正常健康儿童的血清IL-8、IL-12及TNF-α水平,分别比较急性期和缓解期以及有无合并肾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细胞因子水平;分析IL-8、IL-12与TNF-α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结果HSP患儿血清IL-8、IL-12与TNF-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无肾损害HSP与紫癜性肾炎(HSPN)组血清IL培、IL-12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HSPN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无肾损害HSP组;HSP血清TNF-α水平与IL-8正相关(r=0.524P〈0.01)。HSP患儿血清TNF-α水平与IL-12正相关(r=0.670,P〈0.01)。结论细胞因子IL-8、IL-12及TNF-α可能参与HSP/HSPN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