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药物基因组学是采用基因组学的信息和研究方法,通过分析DNA的遗传变异和监测基因表达谱,以阐明药物反应差异的遗传学本质。这不仅有利于根据药物代谢和药物反应的遗传学特点指导合理用药,而且有利于开发和设计新的药物。综述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论述与药物开发和临床用药相关的药物代谢的基因组学原理,给出CYP450、药物转运蛋白等实例,概述药物基因组学的一些潜在的用途,预测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药物依赖中的遗传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药物滥用作为一种复杂的行为疾病,它受社会环境因素和个体遗传因素的综合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药物依赖在动物身上存在着种间差异,个体差异以及杂交动物中的差异;临床上也观察到相同环境只有部分人发生药物依赖,并且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体验,耐受性,敏感性,成瘾时间以及戒断反应都不尽一致;对家族的调查,孪生子的研究和收养子研究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都表明遗传因素在药物依赖上起一定的作用,并且研究已发现某些特定的基因与药物依赖有关。本文回顾了在药物依赖上遗传学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药物依赖遗传学上的研究方法,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事》2004,18(2):113-113
据《健康报》报道 ,一项历时近 2 0年 ,由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周宏灏等完成的课题 ,首次从遗传药理学水平对一些药物在应用过程中所出现的显著个体差异 (包括种族差异 )进行了研究 ,而这些差异将会导致临床治疗失败或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这项“药物代谢酶遗传变异引起的药物反应差异与机制”的研究日前被评为 2 0 0 3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课题组以普奈洛尔等药物为模型 ,为我国汉、侗、苗、白和傣等 5个民族 4 95 0人的药物代谢酶活性和基因分布频率进行了系统的遗传学研究 ,还进一步研究了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对药物代谢…  相似文献   

4.
药物基因组学与高血压病的药物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药物基因组学是研究遗传学与药物反应的相互关系。本综述了药物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高血压病和抗高血压药物反应异质性、与药物新陈代谢相关的基因、个体化治疗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对不同个体高血压相关基因、基因影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对血压作用的药物动力学等的研究,不仅为药物治疗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可明确血压水平相关基因的个体差异及其在高血压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表观遗传药理学与药物反应个体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发现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不能够完全用基因的遗传多态性来解释。表观遗传药理学应运而生,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来研究遗传因素与药物治疗的关系。许多药物代谢酶、转运体、转录因子、药物靶点以及核受体的编码基因均受到表观遗传学因素的调控,为临床上药物反应产生个体差异以及化疗耐药等提供了新的解释。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表观遗传药理学领域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岳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265-266
目的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原因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行性意见和可靠依据。方法抽取在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这两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且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中,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病例147例,对其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归纳总结,对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并对临床上如何进行安全用药进行总结。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47例中,患者在用药后主要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可以概括为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等四种类型;导致患者在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有药物因素、患者因素、其他方面因素等几个方面。结论临床必须对药物在服用后会带来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对造成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因素进行有效控制,这样才能使患者在服药后尽可能少的出现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单一使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反应,寻求预防及处理的方法。方法对36例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8周,对人组患者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在治疗前期,中期,后期采用药物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进行评分。并记用药物剂量,分析药物使用时间与剂量大小所出现药物反应的关系。结果用药后出现药物副反应不少,以锥体系症状多见。第4周时单项症状中静坐不能占36.11%,震颤占19.44%,肌张力增高占16.67%。利培酮对睡眠障碍改善较差,可能也存在失眠的副反应,其余副反应较轻,特殊的副反应有排尿困难2例,泌乳2例等。结论药物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有一定关系,对症处理好副反应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正> 药理遗传学是五十年代兴起的一门边缘学科,它研究药物反应的遗传学影响及因不同人群中药物和具有潜在毒性之化学物质的遗传敏感性不均等分布所产生的医学问题。近年来,该领域取得了不少进展,业已阐明人体对药物反应在质和量上的巨大差异,甚至发生所谓特异质反应,其本质是由于遗传因素对药动学或药效学的影响所致。诸如异烟肼乙酰化速率的差异,伯氨喹引起部分患者溶血性贫  相似文献   

9.
孔令申 《北方药学》2015,(10):106-107
目的: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月~2015年2月67例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对所有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 结果: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人数最多,为23例,使用头孢米诺20例,使用头孢曲松13例,使用头孢他啶11例. 有13例出现胃肠道反应,占19.4%;有45例出现过敏反应,占67.1%;有8例出现血液系统反应,占11.9%;有1例出现神经系统反应,占1.6%. 在所有药物中,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的患者,过敏反应发生速度最快,通常发生在药物输注后5~10min内,其中有1例患者是在药物使用后3d出现不良反应. 均为过敏反应,无休克表现. 结论:在患者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时,要结合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对症治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侯颖  ;宋洪涛 《中国药房》2009,(35):2782-2784
在临床,不同个体表现出对相同药物有很多不同反应,甚至具有同样病症、一般状况相同的不同患者常会对相同剂量的同一种治疗药物出现不同的药物反应。对此,应用传统药动学、药效学是无法解释的。随着认识的加深,人们发现药物的药效和毒性存在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大多源于基因差异。为了增加药物疗效,保证用药安全,研究药动学和药效学差异的基因特征,以及基因变异所致的不同个体对药物不同反应的药物基因组学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诺华公司的伊马替尼 (imatinib ,Glivec ,Gleevec)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关注的焦点 ,已从其治疗潜力转移到抗药性上来。最近在奥兰多召开的美国血液学会 (ASH)年会上 ,专家们强调伊马替尼有必要与其他制剂联合使用来最大程度地发挥疗效、降低药物耐受性。同时 ,最新临床资料报道 ,伊马替尼能清除近 80 %新诊断为CML患者体内的白血病细胞。临床Ⅱ期研究结果显示 ,4 7例新诊断为CML患者经过 3个月的伊马替尼治疗 ,36例 (77% )出现完全或大部分细胞遗传学反应 (癌细胞清除 ) ,血液学反应率 (血细胞…  相似文献   

12.
《国外药讯》2010,(3):3-4
2月份美国FDA批准的NDA如下表所示(既包括有益的也包括有害的)的遗传学差异。2.用新的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药理学方法研究药物安全性。3.对旨在研究药物在肾损伤患者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方式如何改变的临床药理学试验的设计及分析。4.转运体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的科学性考虑和近期进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因患者使用部分药物后饮酒致双硫仑样反应时有发生,未引起临床的关注,现将我院2008-2012年在急诊科就诊的应用部分药物后饮酒出现双硫仑样反应的59例患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和用量过程中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有害反应,进而造成机体产生某些病理性变化。“药物过敏反应”是指特异体质患者在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多种异样临床病态表现,与药物剂量无关,有时极小量药物可引发严重不良反应。药物过敏反应属药物不良反应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5.
药物转运体在体内药物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转运体在各组织器官的分布和表达受到表观遗传修饰调控,导致某些药物体内处置过程出现明显的个体差异。随着表观遗传学的发展,基于表观遗传修饰(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croRNA干预等)调控药物转运体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对表观遗传调控药物转运体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是指不同个体间在基因水平上的单核苷酸变异,平均每1000对碱基出现一个SNP,两个无关个体间大约有300万个SNP。SNP可影响个体用药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同个体因SNP的不同,可能会造成对同一药物反应的差异。有时由于这种个体间遗传学上的差别,同一药物在不同个体内的效果和毒副作用的差异可以达到300倍之多。在SNP分析基础上的个体化用药可以指导患者安全和有效用药,减少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其他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探讨药物安全使用的对策,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200例患者,收治时间为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对所有患者应用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再应用青霉素以及喹诺酮类药物进行联合治疗,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临床反应。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过敏史的关系。结果 200例患者中,因为药物联用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3例,发生概率为6.5%,有过敏史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高于无过敏史患者(P<0.05)。临床操作失误导致的不良反应概率为1%。结论临床工作中,要对患者的过敏史进行筛选,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以及工作意义进行不断强化,提高用药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减轻和消除穴位注射中出现晕针与药物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减少注射中的晕针与药物反应的毒副作用。方法对11例晕针与药物反应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实践操作。结果以上患者的不适症状均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和消除。结论通过积极合理的观察和护理,不仅能有效缓解、消除晕针与药物反应的不适症状,还能预防晕针与药物反应的发生,最大限度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药物基因组学与临床合理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彭向前  张鉴 《中国药事》2006,20(5):288-289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与分子药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不同反应,大多源于基因的差异。由此在药物遗传学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药物基因组学,在分子和基因水平上研究揭示个体对药物不同反应的机理,为研究高效和特效药物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为患者或特定人群寻找合适的药物及适宜的用药方法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药物设计包括药物分子设计和药物合成设计,它是新药研究的中心环节。药物分子设计是人工预建可与机体重要功能分子(蛋白质、核酸、酶、离子通道等)发生作用的化学物质的过程。近年来,生命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进展,使药物设计趋于定向化和合理化。1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药物分子设计是依据生物化学、酶学、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等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针对这些基础研究中所揭示的药物作用靶位,再参考其内源性配体或天然底物的化学结构特征设计合理的药物分子〔1〕。基于配体与受体间相互作用原理的不断完善,出现了开发新药的新方法——计算机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