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国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发病率较高,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总数超过4000万,多数演变成慢性感染者,目前对HCV感染尚无有效疫苗预防。HCV属于黄病毒科,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易变异,分为6个基因型及58个不同亚型,我国以1b型HCV感染最常见。HCV感染后,病毒血症持续6个月仍未清除者为慢性感染。丙型肝炎慢性化率为50%。85%。感染后20年,肝硬化发生率为10%-15%。一旦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的年发生率为1%-7%。  相似文献   

2.
王媛媛  聂青和 《肝脏》2016,(2):140-142
<正>全世界约有1.8亿人感染HCV,绝大部分呈现慢性化病程,其中高达20%的患者会导致HCV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包括肝硬化、终末期肝病和肝细胞肝癌,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极大危害,因此针对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迫在眉睫[1]。丙肝病毒为RNA病毒,共有六个基因型及不同亚型,其中基因型1型呈全球性分布,约占所有HCV感染的70%,基因2型和3型占所有慢性丙肝病例不到30%,它们之间存在着重要  相似文献   

3.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军 《传染病信息》2005,18(Z1):18-20
慢性丙型肝炎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重组干扰素α(IFNα),但疗效不很满意.临床上应用IFNα治疗病毒性肝炎遇到2个困难,一个是IFNα在血清中的半寿期太短,只有5.1 h,决定其半寿期的因素主要是机体免疫系统对于干扰素的识别以及此后的代谢过程,因此须要不断地重复用药.另一个就是引发抗体的产生.重组蛋白药物的一个缺点就是常常因为具有抗原性而影响其疗效.当与聚乙二醇(PEG)交联以后,就不易被机体的免疫系统所识别,从而降低了重组蛋白药物的免疫原性,延长了在血液循环中存在的时间,降低其毒性,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增加药物的可溶性,显著提高重组蛋白药物的疗效.为了改进IFNα制剂,制备了IFNα与PEG的交联物.与PEG交联,IFNα用药以后吸收很快,在血清中的清除速度显著减慢,因而可以维持长时间的有效血药浓度,提高IFN α的疗效,减少用药次数.目前临床正在试用的长效干扰素有2种,即Schering-Plough公司的PEG-Intron和Roche公司的Pegasys.  相似文献   

4.
《肝脏》2000,(4)
一 .目的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 :①抑制病毒复制 ,减少传染性 ;②改善肝功能 ;③减轻肝组织病变 ;④提高生活质量 ;⑤减少或阻止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二 .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一 )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 .治疗指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适合α干扰素治疗 :(1 )HBV复制 HBeAg阳性及HBVDNA阳性 ;(2 )血清ALT异常。   2 .符合上述条件但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宜用 (干扰素治疗 :   (1 )血清胆红素升高 >2倍正常值上限 ;   (2 )失代偿性肝硬化 ;   (3)自身免疫性疾病 ;(4)有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约为3%,我国的抗-HCV抗体阳性率约3.2%,尚无预防疫苗,以基因Ⅰ型为主(占80%),其中又以Ⅰb型最为常见(占64%)。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进展为终末期肝硬化或肝癌,  相似文献   

6.
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丙型肝炎由于进展隐匿、慢性率高及预后不良而倍受关注。研究发现,约20%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将进展为肝硬化,约2.5%最终罹患肝癌。据估计,全球有1.7亿丙型肝炎病毒(HCV)携带者,我国人群HCV感染率约在3%左右。以干扰素为基础的治疗在临床上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特别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的应用使病毒学应答率明显提高。但是,疗程长、有效率低、不良反应大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通过血液途径感染人体引起肝细胞损害的疾病,感染时间越短,肝脏病理损害越轻,治疗效果越好;若在急性期来进行合理治疗,可有90%以上病例发生慢性  相似文献   

8.
0 引言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种以肝脏为靶器官的传染性疾病.我国肝炎患者为数众多,据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我国抗HCV阳性者占3.2%,约4 200万人,其中约70-80%的感染者将发展为慢性,即HCV感染后持续6 mo以上可以检测到HCV RNA.慢性患者由于进行性的  相似文献   

9.
慢性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HCV感染的标准治疗方案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按此治疗方案部分HCV感染者是可治愈的。但仍有一小部分患者不能治愈。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针对HCV生活周期中病毒蛋白靶向特异性治疗的许多小分子化合物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提高了抗病毒的疗效。这些药物统一命名为抗HCV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agents,DAAs),包括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3/4A蛋白酶抑制剂、NS5B聚合酶抑制剂和NS5A蛋白抑制剂等。本文对慢性丙型肝炎DAAs的研究进展、临床应用、应用中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在全球的研发上市,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方案不断演化,DAAs在我国也即将上市。DAAs主要作用于HCV的非结构蛋白,抑制HCV RNA的复制。介绍了各类DAAs的作用靶位、作用机制、耐药特性以及在中国的研发现状和临床Ⅲ期试验结果,旨在为慢性丙型肝炎DAAs联合其他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1.
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 9年首次报告丙型肝炎病毒 (HCV)以来 ,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得到长足发展。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 :干扰素 (IFN)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存在着应答和无应答两种状态。慢性丙型肝炎病程进展快 ,肝癌发生率高 ,抗病毒疗效不佳成为慢性丙型肝炎预后差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对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存在着不正确认识 ,造成一些医生进行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时走入误区 ,影响抗病毒的疗效。本文将依据基础研究的结论阐述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1 慢性丙型肝炎极差的预后要求抗病毒治疗通常致癌病毒将自己的基因插入宿主染色体中 ,引…  相似文献   

12.
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慢性肝炎肝病的重要原因,其特点是隐匿性,往往在常规生化或免疫学检查时被发现。虽然仅于半数慢性HCV感染者血清转氨酶升高,但几乎所有病例肝活检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慢性肝炎改变。约10%~20%的慢性丙型肝炎(丙肝)在20年内演变为肝硬化,少数进一步演变为肝癌[1]。在美国,接受肝移植的患者中约20%~30%是终末期慢性丙肝。慢性丙肝治疗的目的包括根除或长期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内炎症和纤维化,最终阻抑进展为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抗病毒是丙肝治疗的关键。曾用于抗HCV的疗法有多种(表1),但仅有干扰素被证明有…  相似文献   

13.
抗病毒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最重要的手段。叙述了近年来抗病毒治疗包括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特异性靶点治疗、基因治疗等的进展情况。认为未来抗HCV治疗还需要更有效的药物联用治疗方式、更短的用药疗程、更低的毒副作用以及更高的耐药阈值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7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根据患者年龄、体质量、血清HCV载量和HCV基因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型和不同剂量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在179例患者中,65例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 α)治疗,114例接受普通干扰素(IFN α-1b)治疗。治疗48 w,随访24 w。比较两组在不同干扰素剂量、病毒载量和不同病毒基因型患者病毒学应答率的差异。结果 在随访时,65例接受PegIFN α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率(RVR)、早期病毒学应答率(E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分别为47.7%、92.3%、93.8%,与普通干扰素1b组的58.8%、76.3%、8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3例接受常规剂量PegIFN α-2a治疗的患者RVR、EVR和SVR分别为46.5%、97.7%和100.0%,与22例接受小剂量组的50.0%、81.8%和81.8%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69例接受常规剂量普通干扰素治疗的患者RVR、EVR和SVR分别为60.9%、76.8%和82.6%,与45例接受小剂量组的55.6%、75.6%和77.8%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14例接受PegIFN α-2a治疗的血清病毒低载量患者RVR、EVR和SVR分别为64.3%、85.7%和85.7%,与51例高病毒载量组的43.1%、94.1%和96.1%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24例接受普通干扰素治疗的血清低病毒载量患者的RVR、EVR和SVR分别为54.2%、66.7%和70.8%,与90例高病毒载量组的60.0%、78.9%和81.1%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41例接受PegIFN α-2a治疗的基因1型患者的RVR、EVR和SVR分别为31.7%、97.6%和97.6%,与24例非基因1型患者的75.0%、87.5%和87.5%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81例接受普通干扰素治疗的基因1型患者的RVR、EVR和SVR分别为46.9%、82.7%和87.6%,与33例非基因1型的66.7%(P<0.05)、75.7%(P>0.05)和78.8%(P>0.05)也存在差异。结论 根据CHC患者的基线特征、耐受性、HCV基因型及病毒学应答出现的时间优化抗病毒治疗方案,有利于个体化治疗,以获得较高的病毒学应答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在治疗丙型肝炎中的成功应用,药物之间相互作用(DDI)的临床管理成为了丙型肝炎治疗领域值得关注的热点之一。大部分DAA通过肝脏和(或)肠道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或转运蛋白,与合并用药发生DDI。目前,欧洲肝病学会发布了慢性丙型肝炎DAA相互作用的推荐意见,涵盖抗HIV逆转录病毒药物、降脂药/心血管药物、免疫抑制剂和中枢神经系统成瘾药物等。临床医师在制订DAA治疗方案时,应该对DDI的风险进行严密评估和监测,以最大程度降低或避免抗病毒治疗在内的相关治疗失败或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我国针对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的标准治疗方案(standard of care,SOC)仍然是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简称PR治疗。但是近年来,针对HCV生活周期中病毒蛋白靶向特异性治疗的许多小分子化合物研究进展非常迅速,这些药物被统一命名为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7.
曲思麦  张琳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2):1331-1335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案,约70%的患者能够获得持续的病毒学应答,病毒和宿主因素对治疗的结局有决定性影响。部分患者对治疗无应答或治疗后复发,称为难治性丙型肝炎。对干扰素治疗结果的预测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有研究报道,利用患者的基线特征以及对治疗的不同病毒学应答模式,可以对远期的治疗结果进行预测,能更好的帮助临床医生设计治疗方案。新型抗病毒药物的问世,也将为难治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前最新的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不再依赖于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该类药对HCV治疗的有效率高达90%以上,这使得丙型肝炎(丙肝)成为可治愈的疾病。然而,在真实世界中,HCV感染的特殊人群(包括合并HIV、HBV共感染,肝移植、肝硬化、肾功能不全以及孕妇、儿童、老人等)的治疗有效率是偏低的,这对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提出挑战,解决这些挑战最好的办法是了解并掌握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的风险,从而使更多丙肝特殊人群受益。  相似文献   

19.
王福川  董漪  张敏 《传染病信息》2019,32(4):379-382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或α-2b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治疗儿童慢性丙型肝炎的标准方案。该方案最早应用于成人,对HCV的有效率仅约50%,并且对于儿童HCV的治疗有效率最高也只达70%。近年来,直接作用于HCV基因靶点的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s)不断被研发出来,对HCV的治疗起到质的飞跃,但该类药物在儿童HCV治疗中的应用大多处在临床试验阶段。本文通过对目前DAAs在儿童慢性丙型肝炎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HCV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背景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直接抗病毒药(direct antiviral therapy,DAA)在中国的应用,DAA药物成为目前国内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一线方案,但目前真实世界DAA治疗后长期疗效数据尚少.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直接抗病毒药物抗病毒治疗后48 wk病毒学应答及临床疗效.方法连续收集2018-04-01/2020-04-30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接受DAA治疗的初治CHC患者,评估治疗基线、治疗结束、治疗后12 wk及48 wk的病毒学应答及肝肾功能、肝硬度、APRI及临床结局.结果共收集291例应用DAA治疗的CHC患者,纳入145例完成抗病毒治疗及随访的CHC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肝硬化患者占28.3%,基因型1b、2a、3a、6a分别占78.0%、17.2%、2.8%、2.0%.DAA治疗结束、治疗后12 wk及48 wk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比例分别为100%、97.9%和97.2%,其中基因型1b、2a、3a、6a的SVR48分别为97.3%、96%、100%、100%.治疗结束后48 wk与基线相比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及白蛋白的复常率分别为93.2%、91.7%、73.3%及97.7%.治疗结束后48 wk肝硬度(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及APRI与基线水平相比均明显下降(LSM 12.5 vs 10.2kpa P<0.01;APRI 0.34 vs 0.13 P<0.01),肝硬化组及非肝硬化组患者均有明显下降(P<0.05).48 wk随访期间,其中4例(2.8%)CHC患者进展为肝硬化,8例(5.6%)肝硬化患者进展为肝硬化失代偿,3例(2.1%)肝硬化患者发生新发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结论本研究真实世界中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DAA治疗后48 wk,总体病毒持续应答率较高,肝功能、肝硬度及APRI值均明显改善.2.1%患者出现新发HC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