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史志国  郑晖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8):1473-1474
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是一种很重要的通气方式。它既可防止术侧肺的血液及分泌物溢入健侧肺,保证呼吸道通畅,避免交叉感染,同时也利于手术操作。但是在开胸手术OLV中一些肺部并发症,如肺炎、脓胸、肺不张等不断有报道,目前认为这些症状都是开胸术后肺损伤(lung injury after thoracotomy,LIAT)的表现形式。其中不同的OLV模式可直接影响LIAT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活动性肺结核^[1]或肺毁损^[2]被列为机械通气禁忌证,但本文对1例耐多药活动性肺结核并肺毁损、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机械通气,获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潮气量通气和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结合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PCV)对结核性毁损肺(tuberculous destroyed lung,TDL)患者全肺切除术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 OLV)呼吸力学、肺内分流(Qs/Qt)、PaO2和术后肺部感染等的影响。方法 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接受择期开胸全肺切除手术的TDL患者为研究对象,共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OLV期间潮气量6ml/kg,OLV开始即刻给予PCV通气,然后给予7cm H2O(1cm H2O=0.0098kPa)的PEEP通气;对照组OLV期间潮气量8ml/kg。记录OLV前(T1)、OLV开始后30min(T2)及全肺切除术后5min (T3)时气道峰压(Ppeak)和平台压(Pplat);T1、T2、T3和术后6h(T4)抽取动静脉血,测血气指标pH、PaCO2和PaO2,并计算Qs/Qt 值;术后第1天、第7天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若方差齐,采用t检验,若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2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peak明显降低[观察组:(21.0±2.2)cm H2O;对照组:(22.4±2.2)cm H2O;t=-2.446,P=0.021];T2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Pplat明显降低[观察组:(19.7±2.2)cm H2O;对照组:(21.0±2.7)cm H2O;t=-3.610,P=0.001];T3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H明显降低[观察组:7.3±0.053;对照组,7.37±0.047;t=-3.000,P=0.006];T2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aCO2明显升高[观察组:(44.0±2.2)mm Hg (1mm Hg=0.133kPa);对照组:(35.7±4.0)mm Hg;t=7.091,P=0.000];T2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Qs/Qt 明显降低[观察组:(21.4±5.4)%;对照组:(25.4±6.8)%;t=-0.256,P=0.020];T4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aO2/FiO2明显升高[观察组:(181.2±29.0)mm Hg;对照组:(159.1±25.2)mm Hg;t=2.938,P=0.009]。术后第1天,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肺部感染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4.7±0.6)分;对照组:(5.2±0.9)分;t=-2.567,P=0.017]。结论 小潮气量和PEEP结合PCV的通气模式,在TDL患者开胸全肺切除手术OLV中可以较好的降低OLV期间气道压力、降低Qs/Qt,改善术后PaO2,降低术后第1天肺部感染的评分。  相似文献   

4.
<正>有创机械通气在ICU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在COVID-19流行期间,机械通气拯救了88%危重症患者生命,因此是一种有效的生命支持手段[1]。但是机械通气仍有一定的副作用,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 VILI)和呼吸机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ventilator-induced diaphgram dysfunction, VIDD)。上述损伤均会造成通气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5.
“超”保护性肺通气策略(ultra protective lung ventilation strategy, UPLV)是在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和体外二氧化碳排除(extracorporeal CO 2 Remo...  相似文献   

6.
老年急性呼吸衰竭病人的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呼吸衰竭病人机械通气治疗中的肺保护性策略。方法对50例次老年急性呼吸衰竭病人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定,建立此类病人进行机械通气时具有肺保护作用的模式组合、参数设置及其调节方法。结果SIMV-PSV-PEEP/CPAP的模式组合在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和减少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等方面均有明显效果。各通气参数的设置和调节范围是Vt(6·85±1·30)ml/kg、PSV(10·5±1·6)cmH2O、PEEP/CPAP(5·45±1·23)cmH2O、f(21±1·5)bpm。结论老年急性呼吸衰竭病人机械通气治疗中SIMV-PSV-PEEP/CPAP的模式组合具有肺保护作用。通气参数的设置和调节宜在动脉血气指标的量化控制下,应用小Vt、小PSV、小PEEP/CPAP和较高f,并采用动态的线性撤机过程。围机械通气期应加强循环和营养代谢支持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肺结核毁损肺患者行全肺切除术,是肺部手术中难度大,手术护理较复杂的手术之一。我院自2000年以来共成功实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行全肺切除术88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24例。年龄21~65岁,中位年龄51岁,患者均有3~25年不等肺结核病史。由于此类手术过程复杂,手术难度较大,故做好周密的术前计划及准备尤为重要。术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通气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重要支持手段,为减少或避免机械通气所致的肺损伤,近年来逐步形成ARDS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深刻认识ARDS病理生理特点,合理评价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于提高ARDS患机械通气效果,改善ARDS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机械通气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重要支持手段,为减少或避免机械通气所致的肺损伤,近年来逐步形成ARDS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深刻认识ARDS病理生理特点,合理评价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于提高ARDS患者机械通气效果,改善ARDS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气机相关性损伤及保护性肺通气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机械通气的使用越来越广,然而,机械通气是把双刃剑,合理的应用将使重危患者抢救成功率大大增加。否则,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将会给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甚或死亡。通气有关的肺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尤其在肺损伤/急性呼吸窘综合征(ALI/ARDS)中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近年来进展较大,不但涉及到传统的气压伤和容积伤,更为关注的是肺周期性的开放和闭陷所引发剪切力的损伤以及不合理的通气所引发的生物性损伤等在本文均作详细综述。本文还就小潮气量、限压通气、高呼期末正压通气、肺复张手法以及尚未广泛使用的高频震荡通气和液体通气等保护性肺通气策略的进展进行了详述。  相似文献   

11.
肺保护通气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机械通气策略,包括小潮气量、有限的吸气平台压和呼气末正压、肺复张手法等,旨在减少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驱动压是指克服呼吸系统弹性阻力促使肺泡开放的压力,其与机械通气患者的生存、病死率密切相关,机械通气期间较高的驱动压往往提示较差的预后,将驱动压控制在相对安全的范围可能是指导通气策略的新目标。深入探讨驱动压与小潮气量、吸气压力及肺复张手法等肺保护通气策略的关系,可为临床机械通气策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肺毁损 ,指一侧肺内有广泛的结核性破坏性病变 (纤维空洞或干酪洞 ) ,或广泛性结核性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狭窄所致肺不张 ,气管纵膈向患侧移位 ,病肺功能消失 ,并常有反复发热、大量咳痰、咯血、排菌及肺内感染[1]。因一侧肺毁损 ,X线胸片上判断其有无肺动脉高压或右心室肥大较困难 ,故而心电图成为有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有效检测手段。本文对我院1986~1999年肺结核肺毁损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其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情况及其心电图特点。1.临床资料男性21例 ,女性19例 ,年龄20~73(40.9±12.2)岁。3…  相似文献   

13.
提倡实行个体化保护性机械通气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 (呼衰 )的疗效业已肯定 ,而非生理性的正压通气可引起以下并发症 :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ILI)与大潮气量 (VT)和高吸气压致肺泡过度膨胀引起肺容积气压伤 ;高的平台压和呼气末正压 (PEEP)使胸腔变正压 ,影响上下腔静脉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 ,减少氧供 ,重者血压下降 ,致组织缺氧受损 ;高浓度氧 (>6 0 % )吸入可发生氧中毒 ;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易发生肺部反复感染等。为避免或减少并发症 ,应根据各种呼衰患者的病理、病理生理和各种机械通气方式的不同生理学效应 ,合理地调节机械通气方式及其各种参数和吸入氧浓度 ,…  相似文献   

14.
P-V曲线与保护性肺通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造成的肺再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损伤肺病理生理的不均一性和大通气量、高通气压造成的区域性肺泡过张以及呼气末塌陷的肺泡随呼吸周期性张闭所产生的剪切应力性损伤。因此,个体化选择PEEP和Vt将减轻通气性肺损伤,有利于肺功能的保护和肺病理的恢复。P-V曲线反映肺的病理生理状况,依其下、上曲点个体化选择PEEP和下调Vt符合病理生理状况,有利于肺保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保护性通气策略[低潮气量(LV)加机械通气(PEEP)]对老年人术中肺顺应性(CL)及氧合的影响。方法选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60~81岁),随机分为(1)LV组:VT(潮气量)为7 ml/kg PBW(预测体重);(2)LV+PEEP组:VT为7ml/kgPBW,PEEP为5 cmH_2O;(3)C组(常规通气量组):VT为12 ml/kg PBW。分别于插管后5 min(TO)、30 min(T1)、1 h(T2)、3 h(T3)4个时点记录心搏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及CL变化,并于各时点桡动脉处抽血测血气指标。结果三组患者各时点HR、MAP、SpO_2、P_(ET)CO_2及手术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机械通气期间Pplat、Ppeak明显高于LV组(P=0.001;P=0.012)及LV+PEEP组(P=0.006;P=0.011);LV组、LV+PEEP组、C组CL均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P=0.003;P=0.001;P=0.000),C组明显低于LV组与LV+PEEP组(P=0.004;P=0.001);LV组与LV+PEE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0)。动脉血氧分压(PaO_2)在LV组、LV+PEEP组、C组均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P=0.002;P=0.002;P=0.000),C组较LV组与ILV+PEEP组降低明显(P=0.001;P=0.001),LV组与LV+PEE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1)。结论与常规大潮气量相比,小潮气量通气(7 m/kg PBW)能改善老年人术中的氧合及肺顺应性;小PEEP未显示出进一步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机械通气策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和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 (VALI)的深入研究 ,导致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PHC)、肺开放策略的发展和临床应用[1 3 ] 。通气治疗的目标也已从单纯追求血气值的正常 ,转为趋利避害 ,在维持患者基本通气要求的同时 ,兼顾各脏器功能的保护和尽量避免VALI的发生上来。一、VALI[1 4]正压通气可引起或加重肺损伤 ,即所谓的VALI。VALI的表现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肺泡外气体 ,如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间质气肿、系统性气栓塞等 ,常称之为气压伤。Dreyfuss等主张改气压伤为容积伤。但大潮气容积通气引起肺泡过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核性毁损肺(tuberculosis-destroyed lung, TDL)行有创机械通气(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MV)治疗(TDL-IMV)患者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7例TDL-IM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流行病学资料,以及并发症、合并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IMV原因、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结局等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不同临床结局患者上述各项指标情况,并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DL-IMV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107例研究对象中,有42例(39.3%)死亡,65例(60.7%)存活。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占52.4%(22/42),明显高于存活组的20.0%(13/65);因急性呼吸衰竭行IMV者占52.4%(22/42),明显高于存活组的23.1%(15/65);白蛋白水平[(25.34±4.22) ...  相似文献   

1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基础和临床研究虽然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到目前为止,机械通气仍然是ARDS治疗的基石。众所周知,机械通气是一把双刃剑,ARDS肺部病变不均一的特点使得机械通气更容易在这些患者中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为了减轻这些损伤,产生了小潮气量、高呼气末正压(PEEP)、允许性高二氧化碳血症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随着对病理生理认识逐步加深,关于传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争议也逐渐增加。肺超保护性通气策略、右心保护性的通气策略、肺-膈肌保护通气策略等理念被提出,文章综述了这些策略组成的历史沿革和进展,为促进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ARDS治疗的应用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策略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通过分析 2年来我院呼吸病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 (呼衰 )机械通气治疗的 3 2例患者 ,探讨机械通气应用过程中的策略及有关问题。1 临床资料及结果1.1 对象 为我院 2 0 0 2 - 0 2 2 0 0 2 - 0 4的住院患者。上机组 3 2例中男 2 4例 ,女 8例 ;年龄 43 78岁 ,平均 60 2岁。对照组 (未上机组 ) 4 8例 ,男 3 9例 ,女 9例 ,年龄 42 81岁 ,平均61 4岁。所有病例均符合COPD并Ⅱ型呼衰。两组患者均经过吸氧、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及糖皮质激素的治疗。1.2 上机指征  (1)症状 :①经综合治疗后病情进行性加重 ,呼吸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