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系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疾病.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经反复讨论,并参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EORTC/IFICG)和美国真菌病研究组(MSG)标准[1]、美国抗感染学会(IDSA)指南[2-3]及欧洲白血病抗感染委员会指南[4-5],对我国原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6]进行了再次修订.  相似文献   

2.
从肾脏角度认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年美国胸科医生学会与危重感染急救医学 (AC CP/SCCM )在芝加哥联合召开的讨论会上进一步确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概念[1] 。SIRS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刺激宿主触发炎症过度反应的结果 ,这些因素刺激宿主免疫系统 ,释放体液和细胞因子 ,对血管张力和渗透性产生影响 ,导致微循环障碍、休克或器官衰竭 ,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SIRS是MODS的必经之路 ,而MODS是SIRS的必然发展结果。细胞因子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重要介质[2 ]在SIRS和败血症以及继发组织损伤时 ,释放一些不能控…  相似文献   

3.
正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aired pneumonia,CAP)是患者在医院外获得的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实质炎症。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1]。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免疫损害宿主因素、抗生素耐药率上升等原因日益凸显,CAP表现出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美国每年超过500万的成年人感染肺炎并导致110万人  相似文献   

4.
正冠状病毒(Coronaviruses,CoVs)是一类具有广泛天然宿主的正链RNA病毒。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新进化的CoVs已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1]。在CoVs感染期间,宿主的免疫系统会对病毒感染触发免疫反应。免疫反应对于控制和消除CoVs感染至关重要,免疫调节机制异常可引起免疫反应失控,导致肺组织细胞损伤及肺功能受损。了解CoVs和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明确肺组织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揭示肺部炎症反应的演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异质性疾病[1]。2013年西班牙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南首先提出COPD表型分型[2],对全球COPD临床表型及个体化诊治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研究发现肺气肿临床表型病人血清炎症标记物与非肺气肿表型COPD病人不同[3]。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是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量化指标,有助于早期评估气道炎症,尤其在支气管哮喘病人中[4]。近年来发现血浆骨膜  相似文献   

6.
脓毒症(Sepsis)是指有感染因素所致的全身反应综合征,根据严重程度不同可分为脓毒症、重度脓毒症、脓毒症休克[1].由于老年患者基础状况较差,脓毒症往往可以引起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死亡率可达35% ~ 70%[2].降钙素原(PCT)为近年来新发现的炎症指标,本研究观察了PCT在急诊监护室老年脓毒症患者诊断、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毫无疑义,经过近30多年的研究,我们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发病机制和再灌注策略有了深刻的认识。冠状动脉血栓性完全阻塞是STEMI的主要病因,为此,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协会(AHA)STEMI处理指南[1]、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急性STEMI患者处理指南[2]和2010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  相似文献   

8.
<正>本指南旨在转述美国胃肠病学会(AGA)关于免疫抑制应用患者HBV再激活的预防及治疗策略,由临床实践和质量管理委员会(美国临床实践指南委员会)编制,并得到AGA理事会授权。本指南是由AGA参考一份已发表指南的相关流程制订的[1]。简而言之,本指南中包括了对推荐等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方法(GRADE)[2]以及医学研究机构的最佳临床实践[3]。按照GRADE方法的要求,准备及收集指南相关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9.
<正>脓毒症(sepsis)是一种急性炎症反应,感染和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可能会导致器官功能障碍。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指发生了急性器官功能障碍的脓毒症,发病率和乳腺癌相当,死亡率与急性心肌梗死相似。在美国,发病率占住院患者的2%,每年超过75万例,全世界每年为1900万例,且呈上升的趋势,住院费用高,治疗效果参差不齐[1,2]。目前对于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中微循环内皮功能障碍[3,4]是脓毒症病理生理学过程的最关键环  相似文献   

10.
<正>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将支气管哮喘定义为一种慢性呼吸道炎症疾病,以多变且反复发作的临床症状、气流受限、气道高反应性及潜在的气道炎症反应为特征。哮喘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治疗效果及预后因人而异,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学界对于支气管哮喘是有多种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还是以气流阻塞为共同特征的多种疾病一直存在争议[1,2]。2009年的哮喘防治指南(GINA)第一次提出"表型"这一概念,并提出基于表型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导致不同的临床结果,从简单的无症状性胃炎(asymptomatic gastritis)到更多严重的后果,如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和胃肿瘤(gastricneoplasia)。导致这些后果的关键的、决定性因素是H.pylori所致胃炎的严重性(the severity)与分布部位(thedistribution)。主要局限在胃窦部的胃炎与过多的胃酸分泌及高危消化性溃疡发病相关[1];相反,主要分布在胃酸分泌区域胃体的胃炎与胃酸分泌过少(hypochlorhydria)及进行性胃萎缩(gastric atrophy)、胃癌(gastric cancer)发生的风险增加相关[2]。H.pylori感染的不同结果引发了一场引人注目的科学挑战[3],这个问题的揭示不仅解释溃疡病和胃癌是如何发生的,而且成为大多数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基因—环境(gene-environment)因素相互作用的范例。一、H.pylori感染、宿主细胞因子多态性与胃肿瘤易感性研究H.pylori感染关键的病理生理效应是启动了炎症反应。细菌及其产物引发了炎症...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COPD列为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五位,并且其患病率及致死率由逐年上升之势[1]。早在2001年4月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和世界卫生组织(WTO)就共同发表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lobalinitiativeforchronicobstructivelung disease,GOLD)。我国参照GOLD并结合我国1997年制定的《COPD诊治规范》于2002年8月制定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在指南…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并且与人体暴露于有害颗粒或气体后肺内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1995年美国胸科学会(ATS)发表的COPD防治指南中,将下列几种情况诊断为COPD:(1)具有气流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慢支);(2)具  相似文献   

14.
正脓毒症(Sepsis)是一种由感染所引起的全身性的炎症反应,脓毒症的本质属于宿主自身的免疫性损伤。本研究探讨了Omega3鱼油脂肪乳对脓毒症并发肾损伤的疗效及其简单的作用机制。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脓毒症并发肾损伤患者65例,男38例,女27例,年龄34~78(52.10±11.46)岁,治疗前APACHE  相似文献   

15.
李兵兵  王龙 《肝脏》2012,17(9):660-66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在无过量饮酒史的情况下,发生的以肝细胞脂肪变性、气球样变,弥散性肝小叶轻度炎症和(或)肝中央静脉、肝窦周围胶原沉积为病理特征[1]的慢性肝脏炎症性疾病。NASH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广为大家接受的是Day[2]1998年根据动物实验提出的"二次打击"学说。虽然目前该学说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但其发病仍然与胰岛素抵抗(IR)、脂质代谢异常、氧应激、炎症反应等密切相关[3]。姜科植物姜黄是一种天然调味品和食用色素原料,其主要  相似文献   

16.
正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的炎症性疾病,可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但一般认为可能与炎症反应[1]、免疫调节失衡[2]、细胞增殖凋亡等[3]有关。近年发现,β-arrestin2作为细胞内上游信号调节因子,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或自身作为  相似文献   

17.
肾囊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免疫介导性肾小球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 40年代糖皮质类固醇激素被人们认识以来 ,作为一种免疫抑制剂、炎症反应控制剂 ,该类激素类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2 ] 。肾小球肾炎免疫发病机制确定以后 ,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如 :强的松、甲泼尼龙 (甲基强的松龙 )、氟美松等被用来治疗各种原发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2 ]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与免疫因素有重要关系 ,其中原位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及局部细胞免疫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3 ,4 ] 。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对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及肾小球内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对免疫介导性的肾小球损…  相似文献   

18.
滤泡性细支气管炎(follicular bronchiolitis,FB)是一种罕见的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性肺疾病(lymphoproliferative pulmonary disease,LPD),根据肺实质受累的方式和程度与其他反应性LPDs相区别[1]。FB是一种病理组织学诊断,其特征为细支气管周围慢性炎症伴淋巴滤泡形成[2]。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形式。原发性(特发性)FB没有明确的病因。继发性FB常与自身免疫性疾病[3-5]、免疫缺陷[6]、感染[3]、间质性肺病[7-9]、气道炎症性疾病[10]等相关。FB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及延误治疗。因此本文对FB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叶陈毅  汪俊祥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7):1305-1306,13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主要临床特征并且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使患者有着更高的疾病和经济负担,是世界范围内导致疾病发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异常的气道炎症反应是COPD最重要的病理生理特征,目前研究认为COPD炎症不仅仅局限于气道、肺部,炎症介质还可"溢出"至血液循环,诱导全身性炎症反应,参与介导多靶器官损伤,进而参与了COPD的临床进程[2]。  相似文献   

20.
<正>先天免疫系统是人体防御的第一道防线,编码模式识别受体(PRRs)在对有害刺激(如入侵病原体、死亡细胞或环境刺激物)做出反应时,先天免疫系统被激活[1]。模式识别受体能够识别入侵微生物中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和宿主来源的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成为防止感染和组织损伤的第一道防线[2]。2002年首次详细报道的一种新发现的PRRs是炎症体,它是一种高分子量的蛋白质复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