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淮安市区部分成人体脂成分现状,了解体重指数(BMI)与体脂百分比(F%)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700名成人进行体格测量,应用生物电阻抗技术对体重、腰臀比、F%、BMI、内脏脂肪面积分布进行描述,部分指标与上海、太原和日本东京成人指标进行比较,重新确定研究对象的肥胖诊断切点。结果随年龄增长,BMI和F%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两者之间存在不均衡性;淮安市成人与上海、太原、日本东京的BMI、F%分布相近,但20~30岁男性在BMI,50~60岁女性在F%均与其他地区存在统计学差异;研究对象中男性、女性内脏脂肪分布呈逐年增长趋势,而男性达到50%内脏型肥胖的情况比女性提前10年左右;重新确定肥胖的切点显示男性BMI为24.625kg/m2,女性为22.505kg/m2;对研究对象F%的预测:F%(男性)=腰臀比×233.241-BMI×0.673-年龄×0.297-156.3;R2=0.881;F%(女性)=腰臀比×43.388+BMI×0.928-年龄×0.083-25.43;R2=0.616。结论 BMI与F%对肥胖的判定存在不均衡性,BMI的肥胖诊断切点可随慢性病预防的需要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与胰岛素抵抗及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关系。方法检测30例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结石组)与30例健康志愿(对照组)者其血浆脂联素、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水平,同时监测血压、腰围、体质指数(BMI)、腰臀比并进行比较。结果①结石组血浆脂联素较对照组低(P<0.01),控制BMI、腰围、腰臀比后,结石组脂联素仍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石组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对照组高(P<0.01),控制BMI后,FINS、HOMA-IR指数仍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控制腰围、腰臀比后,FINS、HOMA-IR指数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组腰围、腰臀比、BMI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血浆脂联素与HOMA-IR指数、腰围呈负相关,腰臀比与HOMA-IR指数、FINS呈正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但脂联素与腰臀比无关。偏相关分析提示控制腰臀比后HOMA-IR指数与脂联素无关(P>0.05)。③多因素分析提示腰臀比、FINS、空腹血糖、脂联素为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①在未诊断糖尿病、空腹血糖<6.1mmol/L及血脂正常的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是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危险因素,患者体脂分布异常在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及脂联素降低可能有一定的作用。②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FINS水平升高,且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是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患者FINS水平升高,可能与体脂分布异常有关。③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BMI、腰围、腰臀比较对照组高,且腰臀比是男性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太原地区男性健康人群腰椎骨密度与血脂代谢、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251例男性健康体检者的正位腰椎(L1~4)处骨密度(BMD)并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224例)及非骨质疏松组(27例),记录被检者的一般情况并计算BMI,分别测量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采用两组间各指标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偏相关性和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骨质疏松组的BMI较非骨质疏松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5);骨密度与BMI、TC、HDL-C相关(P<0.05);控制年龄、BMI后,骨密度仍与TC相关(P=0.002<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是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TC可能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BMI的增加可能会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对高血脂患者进行降脂治疗可能会降低骨质疏松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全身脂肪、血脂、血糖与骨密度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115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相同年份来我院接受体检的115例成年健康体检者,共计230例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对象身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等数值和其相关性。结果:糖尿病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BMI、总胆固醇、体质量、甘油三酯、体脂肪、腰臀脂肪比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170.1±9.2)、(170.1±9.2)、(79.4±12.5)、(1.02±0.29)、(8.61±2.74)、(2.45±2.28)、(25.1±6.2)、(3.25±1.14)、(31.5±6.2)、(0.95±0.03),其中体脂肪、BMI、血糖和腰臀脂肪比的平均值超出平均值,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外,其他项目的血糖、质量、体脂肪、BMI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和腰臀脂肪对比有意义(P0.05)。根据相关计算结果得知,健康体检者骨量减少的发生率为19.4%,骨量减少除了LDL-C、总胆固醇及年龄等,其他项目和骨量正常患者的体脂肪、血糖及骨强度项目等方面对比有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全身脂肪、血糖、血脂等指标都处于高水平状态,与骨密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控制体脂肪和血糖不能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因此,分析上述指标内在相关性可为糖尿病治疗及预防提高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中老年人群中内脏脂肪(visceral adiposetissue,VAT)体积与大脑灰质体积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性别差异。方法:使用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资源进行分析。VAT与灰质体积数据下载自生物样本库中利用全身MRI和头部MRI图像分析处理后的现有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VAT体积与灰质体积之间的相关性;协变量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index,BMI)、腰臀比、运动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及心脏病病史等。结果:最终23310人纳入分析,其中男性11052人,女性12258人。在全部人群中,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校正BMI、腰臀比等体脂因素后,VAT依然与灰质体积独立负相关(β=-2.04,95%CI-3.24~-0.84,P=0.001)。男性和女性参与者在年龄、吸烟饮酒史、BMI、腰臀比等基础资料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相较于女性,男性有更低的大脑灰质体积[(810.82±45.90)cm^(3)vs.(777.88±44.64)cm^(3),P<0.001]及更高的内脏脂肪体积[(2.62±1.50)L vs.(4.90±2.31)L,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仅在男性人群中,VAT与灰质体积独立相关(β=-2.95,95%CI-4.46~-1.44,P<0.001)。结论:VAT与中老年人的大脑灰质体积呈负相关,而且这种相关性在男性人群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部分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脂分布特点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用Inbody72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155例T2DM患者行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A)、体脂百分比(PBF)测量,同时测量空腹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W)、身高(H)、腰围(WC)、臀围(HC),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对体脂参数与代谢危险因素行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无论男女,腹部内脏型肥胖(VFO)的BMI水平高于腹部皮下型肥胖(SFO),男性VFO的TG水平高于SFO。女性患者PBF、TC及LDL-C显著高于男性患者。少数民族男性患者VA、PBF显著高于汉族男性。在校正年龄、病程、BMI后,女性患者WHR与DBP呈正相关,PBF与LDL-C呈正相关。男性患者的BMI与SBP、VA与DBP、VA与PBF和HDL-C有关联;女性患者的BMI与SBP、WHR与DBP有关联。结论 T2DM患者体脂分布均以腹型肥胖为主,尤其是以VFO为特点,其心血管危险因素不仅与体脂水平增加有关,更与VFO有关,且存在性别、族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海市淞南地区人口不同脂肪分布指标与血脂异常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淞南地区40~60岁的550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受检者的既往病史和生活方式等信息,并对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体格检查以及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检测,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及FATSCAN软件测量其腹部内脏脂肪及腹部皮下脂肪面积。结果:上海市淞南地区550名社区中年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比例为65.1%。血脂异常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腰臀比、腰围、皮下脂肪面积、内脏脂肪面积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者(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目前吸烟、目前饮酒、高中以上学历、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使用降糖药物后,腰臀比每增加一个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患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症的风险增加0.87倍;腰围每增加一个SD,患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症的风险增加0.60倍,患血脂异常的风险增加0.45倍。结论:大多数脂肪分布指标(包括BMI、腰臀比、腰围、皮下脂肪面积、内脏脂肪面积)均与血脂异常相关,但相关程度存在差异。腰臀比增加与高LDL-c血症风险间相关性最大,腰围增加与低HDL-c血症以及血脂异常风险间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腰臀比与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四川省泸州市参加健康体检的470例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及生化指标的检查。以男性腰臀比≥0.9,女性腰臀比≥0.8为分界点,分为腰臀比正常组(男74例,女性27例),腰臀比增大组(男100例,女269例),探讨腰臀比与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的相关性。结果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腰臀比增大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颈围大于腰臀比正常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臀比正常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腰臀比增大组,腰臀比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腰臀比增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总人群中腰臀比与体质量、颈围、FPG、胆固醇(TC)、尿酸呈正相关(P0.05)。男性人群中腰臀比与体质量、尿酸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女性人群中腰臀比与体质量、T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腰臀比的测量有利于及早发现血糖、血脂及尿酸指标的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24例年龄≥6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历资料。根据骨密度检测结果,分为骨质正常组和骨密度降低组(包括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其中骨质正常者40例,骨密度降低组84例。对这两组患者的性别、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血钙(Ca)、血磷(P)、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25-羟基维生素D[25-(OH)D_3]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密度降低组的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比例(P=0.0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糖尿病病程、BMI、HbA_1c、P、25-(OH)D_3均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长糖尿病病程、低BMI、高HbA_1c、高P、低25-(OH)D_3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背景由于危险因素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disease,AS)/冠心病存在协同/交互作用,危险因素常趋向交集(聚集性)及表现以某种组合而导致AS/冠心病,如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腰臀比的增加与某些危险因素水平的增高相关,但这些结果主要来源于高AS/冠心病患病率的西方人群.目的探讨在低AS、低冠心病患病率女性人群中BMI、腰臀比的线性组合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的线性组合是否存在更高的相关性及相关特征,以便进一步认识AS/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同时初步探讨血脂指标预测BMI、腰臀比的重要性.设计横断面调查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采用现况研究方法,于1995年对广东省479例女性对象进行调查,所有步骤遵循中澳合作项目研究方案.主要观察指标479例女性研究对象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及血脂指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分析结果.结果①BMI、腰臀比、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分别为(21.61±3.39)kg/m2,0.80±0.06,(4.24±0.79),(1.13±0.57),(1.31±0.32)mmol/L.②BMI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呈正相关(r=0.11265,P<0.05;r=0.30519,P<0.01).BMI与HDL-C呈负相关(r=-0.15809,P<0.01).腰臀比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呈正相关(r=0.16969,0.40034,P<0.01).腰臀比与HDL-C呈负相关(r=-0.12936,P<0.01).③身体测量与血脂两组指标间典型相关系数R1,can=0.451 050(F=19.49,P<0.0001;V1=0.2877×BMI'+0.7914×腰臀比',W1=0.1840×总胆固醇'+0.8818×三酰甘油'-0.4300×HDL-C').④标准逐步回归方程分别为腰臀比=0.414 37×三酰甘油'-0.164 68×HDL-C'(P<0.0001);BMI=0.321 00×三酰甘油'-0.185 45×HDL-C'(P<0.0001).结论腰臀比可作为一标志反映高危险个体(或人群),及危险因素线性组合可作为AS/冠心病的(预测)测量指标;在低AS、低冠心病患病率女性人群中,高BMI、腰臀比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及两指标组间存在相关性,因此对该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干预,特别是针对可控制的危险因素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在青壮年时期或更早期就对该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成人超重、肥胖的发生率,探讨体重指数(BMD、体脂百分比(PBF)、腰臀比(WHR)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11名成人用In Body 3.0人体成分分析仪随机进行人体成分测试,分析他们体重指数、体脂分布、体脂百分比情况.结果 男女超重率63.06%,肥胖率19.82%.男女腰臀比及体脂肪比率超标分别占70.27%、72.07%.不同BMI和不同年龄的男性和女性腰臀比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BMI男性体脂百分比有显著差异(P<0.05),女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年龄男性和女性体脂百分比有差异(P<0.05).结论 体重指数的增加主要是脂肪增加造成的,而体内的脂肪又主要堆积在腹部.超重、肥胖情况较严重、体脂分布不合理、体内脂肪含量过高需引起重视,应采取各种措施以减少由超重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332例行全身骨密度检查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腹、臀部脂肪和肌肉量的相关数据分析。方法分别按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分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腹臀部脂肪、肌肉量进行分析,并对腹臀部脂肪、肌肉量和基线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不同性别组间血清甘油三酯、血清睾酮、腰围、高密度脂蛋白、腹部脂肪量、腹部肌肉量、臀部脂肪量、臀部肌肉量等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 0. 05或P 0. 01)。女性患者腹部和臀部的脂肪量随年龄变化趋势与男性糖尿病患者有所区别。无论是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还是肥胖组,女性的腹部脂肪和臀部量均显著高于男性个体(P 0. 05);无论男、女性,腹部脂肪和臀部脂肪量均随BMI增大而较正常体质量组显著增加(P 0. 05),但女性患者超重组与肥胖组间的腹部脂肪量无统计学差异,而男性患者超重组与肥胖组间的腹部、臀部脂肪量无统计学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女性患者的腹部和臀部脂肪量与体质量、BMI、血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腰围呈显著正相关(P 0. 05或P 0. 01),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负相关(P 0. 01);男性患者的腹部脂肪量与年龄、体质量、BMI、腰围呈显著正相关(P 0. 05或P 0. 01),与入院时空腹静脉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血清睾酮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 0. 05或P 0. 01);男性患者的臀部脂肪量与身高、体质量、BMI、血清总胆固醇、腰围呈显著正相关(P 0. 05或P 0. 01),与高密度脂蛋白、血清睾酮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 0. 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腹部、臀部脂肪和肌肉分布有其独特的变化规律,男、女性变化不同,与人体测量指数、脂代谢指标、血糖和血清睾酮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世界卫生组织采用体质量指数与腰臀比来判断个体肥胖和体脂分布的准确性是有限的。目的:比较体质量指数和体脂含量及腰臀比和内脏脂肪面积判断肥胖的差异。方法:选择471例内科住院患者,按性别分组后,再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用生物电阻抗法分析体脂含量和内脏脂肪面积进行肥胖和超重分析,并与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判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男女各年龄组之间的体质量指数差异不明显,女性各年龄组体脂含量存在明显差异(P<0.01),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数值越大。除了男性老年组体质量指数判断肥胖比例高于体脂含量外,其余男女各年龄组体脂含量判断肥胖比例均高于体质量指数。男女各年龄组之间腰臀比和内脏脂肪含量判断肥胖差异均较明显(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数值也增加,除了男性青年组两种方法判断腹部肥胖无差异外,其余男女各年龄组腰臀比判断腹部肥胖比例高(P<0.01)。说明体质量指数和体脂含量判断肥胖,腰臀比和内脏脂肪面积判断腹部肥胖均存在差异,可以选择体脂含量和腰臀比判断患者肥胖和腹部肥胖,但均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老年患者与骨密度改变的关系 ,为指导EH老年患者对骨质疏松的防治、护理与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了 2 5 6例EH老年患者和 16 2例正常健康老年体检者的腰椎 (L2~L4 )、股骨上L端的骨密度 (BMD) ,并按 3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男性 6 0岁~ 6 9岁EH组和 70岁~ 79岁EH组腰椎及股骨上端BM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1) ,≥ 80岁EH组较对照组降低 (P <0 0 5 )。女性 3组B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男性患者 3组比较骨质增龄性无改变 (P >0 0 5 )。女性患者骨质减少 ,后二组明显高于 6 0岁~ 6 9岁组 (P <0 0 1)。 6 0岁~ 6 9岁EH组和男女两组间骨质改变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70岁~ 70岁EH组和≥ 80岁EH ,女性患者骨密度明显低于男性患者 (P <0 0 1)。男性EH患者以骨量减少检出率为高 ,女性EH患者以骨质疏松检出率为高。结论 EH患者存在骨密度降低 ,女性患者存在增龄性降低 ,且女性高龄组较男性组有同龄性降低。女性患者骨密度改变较男性明显。提示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注意骨密度的变化 ,防治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背景:由于危险因素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disease,AS)/冠心病存在协同/交互作用,危险因素常趋向交集(聚集性)及表现以某种组合而导致AS/冠心病,如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及腰臀比的增加与某些危险因素水平的增高相关,但这些结果主要来源于高AS/冠心病患病率的西方人群。目的:探讨在低AS、低冠心病患病率女性人群中BMI、腰臀比的线性组合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的线性组合是否存在更高的相关性及相关特征,以便进一步认识AS/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同时初步探讨血脂指标预测BMI、腰臀比的重要性。设计:横断面调查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采用现况研究方法,于1995年对广东省479例女性对象进行调查,所有步骤遵循中澳合作项目研究方案。主要观察指标:479例女性研究对象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及血脂指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分析结果。结果:①BMI、腰臀比、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分别为(21.61±3.39)kg/m2,0.80±0.06,(4.24±0.79),(1.13±0.57),(1.31±0.32)mmol/L。②BMI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呈正相关(r=0.11265,P<0.05;r=0.30519,P<0.01)。BMI与HDL-C呈负相关(r=-0.15809,P<0.01)。腰臀比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呈正相  相似文献   

16.
张舒  包云  陈芳  单清 《临床荟萃》2022,37(8):708-712
目的 探讨人体成分分析及人体测量对绝经后女性血脂异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选择同期在我院参加体检的绝经后中老年女性201例,指定专业临床营养医师进行人体测量,使用生物电阻抗法分析人体成分;采集病史资料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数据转换获得腰臀比、腰高比、骨骼肌质量指数(SMI)、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TC/HDL-C)比值,综合分析上述指标对绝经后女性血脂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中绝经后女性血脂异常患病率为68.7%,其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的比率分别为48.8%,34.8%,22.4%,19.4%。体质指数、体脂肪、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腰围、臀围、腰高比、腰臀比与TG和TC/HDL-C比值呈正相关;SMI与TG呈负相关;体脂百分比、腰高比和腰臀比与LDL-C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绝经后女性体脂百分比是导致TG和LDL-C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腰高比对TC/HDL-C比值的影响更显著(P<0.01);腰臀比为绝经后女性发生血脂异常的预测因素(OR=...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45例体检者,依照肝胆系统彩超检查结果分为脂肪组和非脂肪肝组,检测并记录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GGT),空腹血糖(Glu),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载脂蛋白A1,尿酸,和全身骨密度.2组间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脂肪肝组中股骨颈、全髋骨密度水平、腰臀比、BMI、三酰甘油、尿酸、空腹血糖较非脂肪肝组明显升高,有差异.结论 非乙醇性脂肪肝与骨密度水平呈正相关,身体指数或代谢因素可能在其相关性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生活护理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性骨质疏松属于人体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正常生理状态,是机体衰老的表现形式之一。国外文献报道,男性超过50岁,女性超过40岁都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由增龄有关的多种病因引起的骨内结构异常,骨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总量减少,表现为骨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苏南地区体检人群腰椎骨密度(BMD)情况及年龄、身高、体质量、体重指数(BMI)等对腰椎BMD的影响,为本地区骨质疏松(OP)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07—2015-10间4 972例在江苏省太湖康复医院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的Discovery WI骨密度仪对受试者L1~L4椎体进行检测。同时采集年龄、体质量、身高、骨密度等指标,并计算BMI。按5岁为一组进行分组,用IBM 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男性骨质减少1 356例,占总数的41.6%;OP 318例,占总数的9.75%。女性骨质减少577例,占总数的33.70%;OP 211例,占总数的12.32%。大部分受试者的BMD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而与身高、体质量及BMI呈正相关(P0.05)。男性胖瘦人群间的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女性偏瘦人群与非偏瘦人群的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苏南地区男性整体的骨质健康状况不如女性,但女性的OP患病率高于男性。女性骨丢失时间明显早于男性也快于男性。年龄、身高、体质量和BMI均是影响BMD的因素,以体质量对骨密度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3种人体测量指标(腰围、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预测青岛港职工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利用2000年青岛港健康研究横断面调查的18~54岁11359名(男性8758名,女性2601名)职工完整资料进行分析,包括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空腹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3种人体测量指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计算3种人体测量指标的不同水平识别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不同测量指标对应的曲线下面积,并确定腰围的最佳截断点。结果:①男性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显著高于女性(P<0.05)。②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病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随着体质量指数、腰围和腰臀比的增加,男性患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的危险增高。然而相对于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随着腰围的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的增加更快。在女性中有与男性相似的现象。④采用腰围预测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的曲线下面积都高于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预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的最佳腰围截断点,女性分别为76cm,76cm,72cm,79cm;男性分别为85cm,85cm,83cm,85cm。结论:腰围较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能更好的预测心血管危险因素。男性腰围最佳切点为85cm,女性为79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