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6,(2)
正患者,男,24岁,2014年10月8日入院。8个月前发现右侧阴囊内有一肿块,呈进行性增大,伴阴囊坠胀感,无疼痛,无发热。查体:右侧附睾尾部触及约4cm大小,质地中等的类圆形结节,无触痛。B超提示右侧附睾尾部探及异常回声,约4.0×3.0cm,边界清楚,形态规则,以等回声为主。盆腔CT提示右侧附睾见增多软组织影,大小4.0×3.4cm,病灶密度不均,增强后边缘强化,平扫及增 相似文献
2.
3.
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 (rhabdomyosarcoma,RMS)是由长梭形细胞束组成的高分化的横纹肌肉瘤 ,好发于儿童 ,术后生存率高 ,局部复发率及转移率均较低。成人梭形细胞 RMS极罕见 ,国外文献中仅报道 2例 ,均在术后 1 3个月内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 ,提示成人病例预后与儿童不同。现报告 1 相似文献
4.
5.
成人膀胱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18岁。因肉眼无痛性血尿12天,加重2天,晕厥20min入院。患者入院时已进入失血性休克状态。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28g/L。B超示膀胱内有细密点状回声漂浮,膀胱右上方呈囊状稍强回声光团,性质待定。入院后积极抗休克治疗。休克纠正后行膀胱镜检查:双侧输尿管口喷尿正常,膀胱右侧壁有6cm×4cm不规则肿物,基底宽,活动性出血。患者于2004年7月24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膀胱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葡萄状肉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ctin偶阳性,CD34、S100均阴性。讨论据资料统计,膀胱横纹肌肉瘤临床少见〔1〕。该…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5岁,2个月前自行发现左侧睾丸肿块,后进行性增大;鼻咽部腺泡型横纹肌肉瘤(alveolar rhabdomyosarcoma,ARMS)术后、放射联合化学治疗(简称放化疗)后8个月。查体:左侧睾丸质硬,有波动感。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睾丸超声:左侧睾丸体积增大,内见多个团片状低回声区(图1A),以中下极明显,边界不清,大者约2.0 cm×1.3 cm,CDFI见其内丰富条状血流信号(图1B);提示左侧睾丸内异常回声,转移性病变可能。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横纹肌肉瘤(RMS)是具有横纹肌分化特征的恶性肿瘤,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在成年人中罕见。本文回顾1例成人肝脏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RMS)诊治经过,结合既往文献对本病特点进行复习,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经验借鉴。方法:回顾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病理科会诊的1例肝脏ARMS,分析该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形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合前期文献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患者,男,43岁。因肝脏占位就诊于当地医院肝胆外科,术前腹部CT示肝S8段占位性病变并肝门区、腹膜后及腹主动脉旁多发淋巴结转移,于外院行中肝肿瘤及腹腔结节切除术。镜下见肿瘤细胞排列成巢状、实性片状,部分为腺泡状结构,腺泡间为纤维血管间隔。瘤细胞圆形或卵圆形,大小较一致,胞质较少,核深染,部分瘤细胞具有纤细的空泡状染色质和小的核仁,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瘤细胞表达myogenin、MyoD1、desmin。病理诊断为ARMS,术后患者未接受辅助放化疗,术后7个月因肝脏ARMS复发并出现输尿管、脊柱及全身多发淋巴结转移死亡。结论: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若发现影像学和甲胎蛋白水平不能完全符合肝...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7岁。入院前2个月有右腰部撞击伤史,当时无血尿、发热等,仅感右肾区持续性钝痛,伤后半个月曾间断出现过全程肉眼血尿2次,经B超及CT检查均提示右肾肿瘤并肾出血。体检:右肾区稍饱满,轻度叩击痛,可触及右肾下极,质较硬,表面1义马矿务局总医院外科(河南义马,472300)... 相似文献
9.
附睾横纹肌肉瘤少见 ,1996年我院收治 1例 ,报告如下。患者 ,49岁。右侧附睾肿物切除术后 2个月 ,发现复发 1个月入院。 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侧阴囊有一 2cm× 1cm肿物 ,无疼痛。当地医院诊断右附睾肿物 ,行右侧附睾切除术。术后2周发现右侧附睾手术处再发肿瘤 ,进行性增大 ,并牵扯右侧睾丸及右侧精索坠胀痛。入院查体 :右侧阴囊增大 ,右侧睾丸明显增大约 8cm× 5cm× 3cm ,与阴囊皮肤粘连紧 ,触痛明显 ,无明显波动感 ,双侧腹股沟未及肿大淋巴结。CT示 :阴囊内部分分叶状软组织块影 ,CT值 5 5 .2HU ,强化后CT值 6 2 .…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附睾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进展. 方法总结1例原发性附睾横纹肌肉瘤患者资料并复习文献.患者16岁,发现右阴囊肿物4个月入院.体检:右侧阴囊内4.5 cm×3.5 cm×3.0 cm卵圆形实性肿物,光滑、质硬、无压痛,透光试验阴性,腹股沟未及肿大淋巴结.术前诊断:右附睾炎性结节. 结果 骶管麻醉下行右附睾切除术.病理检查示肿瘤细胞呈小圆形,核小而深染.免疫组化染色:肌红蛋白(++++),肌动蛋白(+++),结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一).电镜下见瘤细胞胞质内较多平行排列的细肌丝,未见肌节样结构.病理诊断:右附睾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患者家属拒绝进一步治疗.术后2个月右阴囊内再次发现肿块,生长迅速并疼痛,考虑附睾肿瘤复发.行右睾丸根治性切除术.冰冻切片示切缘无肿瘤细胞,病理诊断:右阴囊横纹肌肉瘤(复发).给予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依托泊苷联合化疗.随访1年,未见复发. 结论 附睾原发性横纹肌肉瘤罕见,进展快,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赖病理检查.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加辅助化疗和放疗是主要治疗方法,预后好. 相似文献
14.
膀胱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多发生于婴幼儿,而成人膀胱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甚为罕见,现将我院所遇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20岁。因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血尿伴尿频、尿急1月,于1988年3月3日入院。体检:经腹壁直肠双合诊膀胱区可扪及拳头大小的肿物,质硬、无触痛,边界清楚,稍可活动。胸片阴性。化验:血Hb100g/L,WBC4.6×10~9/L,N76%;尿常规:蛋白++,红细胞满视野,白细胞少许。B超示膀胱左后壁探及6× 相似文献
15.
16.
附睾横纹肌肉瘤在临床上极其罕见,我院于2014年4月10日收治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患者,15岁,因"右侧阴囊坠胀不适3个月"入院。查体:右侧附睾可及一约4.0cm×3.0cm大小卵圆形实性包块,光滑、质硬、无压痛,睾丸附睾分辨不清,肿物与阴囊皮肤无粘连,透光试验阴性,双侧腹股沟未及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 ,73岁 ,因“B超发现右肝包块 1年 ,消瘦 ,乏力2月伴肝区疼痛 5天”入院。入院体检 :查体无异常发现。腹部B超和CT平扫均提示“肝右叶见一低密度占位 ,5cm× 7cm× 10cm大小”。实验室检查 :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甲胎蛋白、癌胚抗原、铁蛋白正常 ,抗 -HBe( +) ,抗 -HBc( +) ,HBV -DNA( -)。入院初诊为“肝右叶原发性肝癌”。术中见肝表面轻度纤维化 ,呈灰白色索状 ,肝脏Ⅴ、Ⅵ、Ⅶ肝段间见一约 9cm× 5cm× 6cm大小的肿块 ,质硬 ,周围无卫星结节。遂行肝右叶部分切除、门静脉置管皮下化疗泵埋入术。术后剖开标本见… 相似文献
18.
19.
病人 男 ,2 7岁。胸闷、气喘、咳嗽 ,下肢水肿逐渐加重3个月。查体 :颈静脉怒张 ,心音低钝 ,心界向左扩大 ,心尖搏动消失 ,心率 90次 /min。剑突下扪及略高但不活动硬块 ,肝肋下 5cm ,剑突下 15cm ,双下肢水肿。X线胸片示心影烧瓶形扩大 ,心胸比率 0 6 5。超声心动图示心脏下壁外侧 10cm× 9cm× 8cm实性占位性肿块 ,不随心跳搏动 ,大量心包积液。核磁共振示心包下壁哑铃形肿块 ,压脂像肿块信号有减低 ,增强后有不匀质强化 ,呈等高混杂信号 ,心下壁弧形受推上抬 ,横膈受压下移。初步诊断 :心包脂肪肉瘤。1999年 4月手术。经… 相似文献
20.
患者,15岁。因左阴囊包块伴红肿痛0.5个月入院。0.5个月前不慎碰伤阴囊左侧,当时感疼痛坠胀不适,自扪及左侧阴囊增至约“鹅蛋”大小,无畏寒、发热,未就诊。左侧阴囊增大迅速,疼痛加重。B超检查可能为睾丸肿瘤并鞘膜积液,炎性肿大待排。体检:左侧阴囊增大明显,皮肤潮红,扪及皮下15cm×10cm×10cm包块,质韧,张力高,沉重感,与皮肤无粘连,托高阴囊疼痛无加重,透光试验阴性。右侧睾丸、附睾未见异常,双侧腹股沟区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双肺及肝脾未见异常。CT检查示左侧睾丸体积增大,约12.9cm×8.3cm×8.2cm,考虑为睾丸血肿?睾丸肿瘤?检查血AFP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