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4)
患者女,80岁。右颞部肿物2个月余,伴疼痛1个月余。皮损组织病理示:低倍镜下表皮部分缺失,真皮层内可见大量上皮样细胞浸润性生长,呈巢团状、条索状生长,与表皮不相连,间质见黏液样变。高倍镜下可见囊性腔隙,细胞连接松散,腔内可见脱落的棘突松解细胞,胞质丰富嗜酸,异型性明显,可见典型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标记:p63(+),EMA(+),Ki-67热点区域45%(+),CEA(-),HMB45(-)。诊断:(棘层松解性)假腺样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2.
3.
4.
5.
报告1例面部透明细胞鳞状细胞癌.患者女,90岁.左面颊新生物伴溃疡半年余.组织病理检查示:癌细胞呈巢状,细胞多角形,胞质透明,核明显异形.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透明细胞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6.
兰海梅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1,(3)
鳞状细胞癌(SCC)的几型组织病理学模式已有描述,包括经典型,腺样、疣状和透明细胞型.本文报告2例,呈少见的外生性乳头状增生模式.此瘤生长迅速,但组织学低度恶性.因此,作者认为它是SCC的一种亚型.例1.女性,105岁.右面颊部出现生长迅速的肿瘤13个月.检查时肿瘤呈 相似文献
7.
孙庆贵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79,(2)
鳞状细胞癌常见于成人,很少发生于儿童。电子计算机调查,过去报告仅有2例,本文报告的是第三例。患者为14岁男孩,主诉3个月前鼻梁部有持续性的硬红斑,2周前皮损被切除,创面一期愈合,病理检查证明是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患者无服胂剂、化学药物或长期受日光照射病史。该处亦无溃疡、烧伤疤痕、创伤疤痕或慢性炎症史。检查所见鼻梁上有手术疤痕,长0.5厘米。未触到淋巴结。将手术疤痕及其周围在临床上看来是正常的组织做了大范围的限局性切除,并从耳后取全层皮肤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8.
皮肤鳞状细胞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的资料分析表明,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尤其在老年人中。由于皮肤鳞状细胞癌在临床和组织病理学上的多样性,因而误诊的情况常见。有鉴于此,对近年来有关皮肤鳞状细胞癌在基础和临床方面的研究进展,诸如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和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新的治疗措施及其预防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治疗选择和预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提高对易误诊为血管肉瘤的皮肤假血管肉瘤型鳞状细胞癌的认识.方法 报道2例皮肤原发的假血管肉瘤型鳞状细胞癌.结果 例1女性,71岁,皮损位于右小腿远端;例2男,57岁,皮损位于右颈部.皮损均为单发的溃疡性肿块.光镜下棘层显著松解形成假血管腔隙,内含游离肿瘤细胞和红细胞,腔隙内衬多角形或扁平、鞋钉样细胞.瘤细胞上皮样,异形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胞质丰富,空泡状,核仁明显.肿瘤间质疏松,可见嗜碱性黏液样基质,局部区域弥漫出血坏死.免疫表型panCK、CK5/6、Vim、CK14、EMA、P63及P53阳性,血管内皮标记CD31、CD34、F8、Fli-1阴性.电镜下肿瘤胞质内存在少量的张力原纤维及典型的桥粒结构.结论 皮肤原发的假血管肉瘤型鳞状细胞癌是一种鳞状细胞癌亚型,需要与血管肉瘤、上皮样肉瘤等恶性肿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1.
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黑素瘤皮肤癌中,鳞状细胞癌的发生率仅次于基底细胞癌,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作者回顾了鳞状细胞癌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病因学、免疫生物学、生物化学、转移潜势和治疗,并强调了预防、诊断和处理的重要性。对鳞状细胞癌的发生、监测和治疗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提供了新的有重要意义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13.
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之一。研究显示,近年来CSCC的发病率呈不断增高的趋势,其临床表现多样,具有侵袭性,可通过淋巴、血液途径进行转移,晚期患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致死率,对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本文结合近几年国内外有关CSCC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CSCC的早期诊断、治疗选择和预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15.
近年来,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仍持续上升,且因其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延误病情。鉴于此,该文对皮肤鳞状细胞癌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治疗选择和预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17.
患者女,76岁。左面颊部肿物1年,明显增大1个月。皮损特点为紫红色球形肿物。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见团块状鳞状上皮中-重度异型增生,突破基底膜;真皮全层见形态一致的肿瘤细胞浸润,巢状或片状分布,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少、嗜碱性,核大、散点状分布染色质,核仁明显,可见多数核分裂相。免疫组化:CK20(部分+),P63及CKH(鳞状分化的细胞+),Syn(+),CgA(+),CD56(+),LCA(-),CK7(-),S100(-)。诊断:皮肤Merkel细胞癌伴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总结我院皮肤基底细胞癌(BCC)和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临床与组织病理资料,以期提高BCC与SCC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间我院皮肤科门诊经组织病理切片确诊的170例BCC与100例SCC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BCC与SCC年度发病整体均呈逐渐上升趋势。BCC、SCC男女患病比例分别为0.8∶1、1∶1,好发部位均为曝光部位(头面颈部和四肢),临床诊断与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2.4%与30.0%。临床诊断上,BCC易与脂溢性角化病(SK)、色素痣混淆;SCC易与BCC、鲍温病、光线性角化病(AK)混淆。结论:BCC和SCC为临床常见的非黑素性皮肤肿瘤,但易误诊和漏诊。临床医生对于可疑病灶应尽早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前额肿物缓慢生长1年半,破溃30天,患者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前额中央出现一红褐色丘疹,黄豆大小,进行性增大如拇指大小,表面略粗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