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eopic splenectomy,LS)治疗非创伤性脾脏疾病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8例因非创伤性脾相关疾病行单纯性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行LS(LS组),25例行开腹脾切除术(open splenectomy,OS)(SS组),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评价其手术疗效。结果:LS组中1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余均顺利完成手术。L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显著优于OS组(P〈0.05),手术时间稍长于OS组。LS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术中切除副脾3例;OS组发生并发症9例.术中切除副脾4例。术后随访5—48个月,平均(22.0±10.4)个月,均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LS治疗非创伤性脾脏疾病安全、有效,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手术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08年5月31日至2014年10月9日施行腹腔镜脾切除术77例,以脾脏的长径是否≥20 cm分为巨脾组(n=13)与非巨脾组(n=64)两组,并回顾同期进行的74例开腹巨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归为开腹组(n=74),对比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非巨脾组相比,巨脾组手术时间长[(223.0±30.6)min vs.(171.9±14.2)min]、术中出血多[(360.0±57.9)ml vs.(130.8±26.2)ml]、术后住院时间长[(10.1±2.6)d vs.(7.6±0.9)d]。与开腹组相比,巨脾组术后恢复进食时间[(2.7±0.8)d vs.(4.1±0.4)d]及术后住院时间短[(10.1±2.6)d vs.(15.4±2.0)d]。结论: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并具有手术切口小、术后康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传统开腹脾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76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与研究组(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每组38例。比较两组术中术后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手术前后免疫球蛋白、术后不同时点血液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自体血使用量、脾动脉结扎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P<0.05);研究组术后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5天,两组患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均高于术后第1天(P<0.05);研究组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2/38),低于对照组的21.05%(8/38,χ~2=4.146,P=0.042)。结论:相较传统脾切除术,腹腔镜脾切除术能有效改善创伤性脾破裂患者术中、术后指标,提高免疫系统、血液系统功能,且术后并发生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S)与开腹脾切除术(OS)治疗原发性脾脏淋巴瘤(PS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至2018年1月手术治疗的35例PS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行OS(开腹组),17例行LS(腹腔镜组,包括手助式).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通气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176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综合患者、家属意见及手术医生的经验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每组88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1~5年生存率。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43.32±46.28)min、(147.41±35.07)min(t=15.495,P=0.000);术中失血量分别为(321.56±26.47)ml、(369.54±35.82)ml(t=10.106,P=0.000);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24.31±2.53)枚、(23.76±2.42)枚(t=1.474,P=0.142);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45.76±6.58)h、(57.94±6.76)h(t=12.112,P=0.000);平均住院(6.93±1.07)d与(9.97±1.13)d(t=18.325,P=0.00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23%、21.59%(χ~2=4.247,P=0.039);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73.81%、75.29%(χ~2=0.049,P=0.825);术后1、3、5年FACT-G评分腹腔镜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早期宫颈癌行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美观、痛苦小、术后康复快等优点,术后5年生存率与开放手术效果相当,远期生存质量较好,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行脾切除术的38例患者,随机分为腔镜组(n=19)与开腹组(n=19)。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24 h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结果:两组患者术前FVC、FEV1实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腹腔镜组FVC、FEV1实测值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对肺功能的影响小于开腹脾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对呼吸系统影响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脾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8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手术情况,根据患者要求分组,其中腹腔镜组42例,开腹组40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通气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8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术后2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1例切口感染;开腹组1例术后因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于术后6 d死亡,5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2例发生切口感染。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腹腔镜组术后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腹组。结论:在治疗脾破裂方面,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充分体现了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原则,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Ⅲ期结肠癌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病例纳入排除标准,筛选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76例Ⅲ期结肠癌患者,其中112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64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手术费用、住院总费用高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下Ⅲ期结肠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的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与开腹保留脾血管的远端胰腺切除术(Kimura法)治疗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的短期疗效,评价腹腔镜行Kimura法保脾远端胰腺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行Kimura法保脾远端胰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行腹腔镜保脾远端胰腺切除术(LSPDP),22例行开腹保脾远端胰腺切除术(OSPDP),比较两组保脾成功率及短期临床结局。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本特征及病理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PDP组保脾率高于OSPDP组[63.2%(24/38) vs. 31.8%(7/22),P=0.019],两组手术时间[(224.60±83.61)min vs.(225.45±88.76)min,P=0.971)]、术中出血量[200(100,725)mL vs. 300(200,525)mL,P=0.153]、输血率[23.7%(9/38) vs. 31.8%(7/22),P=0.49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3%(10/38) vs. 18.2%(4/22),P=0.306]、临床相关术后胰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相较开腹手术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左半肝切除术的147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42例(腔镜组),开腹左半肝切除术105例(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各项血生化指标、合并疾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手术时间[(196.3±48.6)min vs.(225.7±69.1)min]、术中出血量[(232.6±68.3)mL vs.(302.7±108.4)mL]、术后排气时间[(3.4±0.8)d vs.(4.9±1.3)d]及术后住院时间[(6.8±2.1)d vs.(9.4±2.6)d]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腔镜组转氨酶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开腹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7.1%,高于腔镜组的9.5%(P=0.002);其中开腹组术后切口液化发生率高于腔镜组(P=0.030),但两组胆漏、顽固性腹水、腹腔出血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93.6%、84.6%与66.9%,开腹组为94.5%、81.4%与68.5%,两组各时点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8)。结论: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是安全、可行的,腹腔镜手术的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手助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5例行传统开腹脾切除术(开腹组),15例行手助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腹腔镜组)。结果: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开腹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4/15),腹腔镜组为13.3%(2/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6,P<0.05)。结论:手助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增加了手术安全性,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近期效果满意,安全、可行,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接受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11例患者作为腔镜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开腹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18例患者作为开腹组,比较两组短期疗效。结果: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疼痛及切口愈合不良率方面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满意度、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吻合口瘘、术后肠梗阻及非计划再次手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具有较好的手术安全性及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患者术后恢复、手术质量及中期疗效的差异。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3年9月124例结肠癌CME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66例,开腹组5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肿瘤根治性、术后感染发生率及中期复发率等指标。结果: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切口感染率方面均优于开腹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近端切缘、远端切缘长度、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13例(91.1%)患者获得术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55%(3/66)与5.17%(3/58),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癌CME手术较开腹手术可显著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且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肿瘤根治范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径≤5cm的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胃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行胃间质瘤楔形切除术的59例患者其中全腹腔镜楔形切除术22例(腔镜组),幵腹楔形切除术37例(开腹组)。対比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在性別、年龄、肿瘤部位及最大直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53.95±19.59)min vs.(103.84±21.257)min,t=-8.969,P0.001],术中失血量少[39.41(2-100)ml vs.121.35(20400)ml,Z=4.285,P0.001],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早[1.91(1-3)d vs.3.72(2-5)d,Z=-4.871,P0.001],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早[2.73(2-4)d vs.4.38(3-6)d,Z=-5.319,P0.001],术后住院时间短[4.55(3-6)d vs.7.70(5-10)d,Z=-6.166,P0.001]术后4hC反应蛋白升高幅度小[(3.13±0.97)mg/dl vs.(5.48±1.98)mg/dl,t=-6.10,P0.001],术后4 h白介素-6升高幅度小[(8.69±2.52)ng/L vs.(14.87±3.81)ng/L,t=-6.77,P0.001],疼痛感觉轻[(3.64±0.902)vs.(5.43±1.068),t=-6.604,P0.001]。随访6~36个月,均未出现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全腹腔镜胃间质瘤楔形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康复快等优势,术后复发转移率并未明显增加在胃间质瘤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直肠肿瘤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05例直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行腹腔镜手术,n=52)与开腹组(行开腹手术,n=53),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指标(包括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第一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肿瘤根治性指标(淋巴结清扫数量、肿瘤远端切缘、切除肿瘤标本长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根治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流质食物时间、第一次排气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5)。结论:直肠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更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近期效果,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7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n=36)与开腹组(n=34),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远端切缘长度、淋巴结扫清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可达到开腹手术的近期疗效,且具有出血少、切口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探讨两种手术的临床实用性、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结肠癌患者为观察组,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另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开腹手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指标、生活质量等。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生活质量(生理功能、心理情绪、社会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镇痛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临床效果较好、手术创伤小、对腹腔干扰小、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与开腹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手术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的50~65岁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2例行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腹腔镜组),18例行传统开腹胃大部切除术(开腹组)。对比两种手术的优缺点及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是安全、可行的,相较传统手术具有多方面的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正2010年7月至2015年12月我科为38例脾脏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8例患者中男27例,女11例;23~65岁,平均(40.8±3.2)岁。脾脏淋巴瘤27例,脾脏血管瘤3例,脾脏肉瘤2例,结直肠癌术后转移性脾肿瘤5例,脾脏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1.2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54.14±14.0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16±125)ml,无一例中转开腹。术后并发1例A级胰瘘,予以引流、支持治疗后治愈,无手术死亡、大出血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手助腹腔镜与开腹巨脾切除术对患者术后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8月至2011年10月40例巨脾患者,根据其经济状况及意愿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行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HALS)及传统开腹脾切除术(open splenectomy,OS),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皮质醇(cortisol,COR)、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术后1天HALS组COR、TNF-α、IL-6、CRP水平均低于OS组(P<0.05),术后3天TNF-α、CRP水平低于OS组(P<0.05),术后5天CRP低于OS组(P<0.01)。结论:相对开腹手术而言,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对患者术后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较小,充分显示了其微创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