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好发于30岁以上的女性患者,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的弹性发育较差和静脉血管内过高的压力,不及时治疗容易形成血栓~([1-2])。大隐静脉曲张主要采用传统手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但术后恢复慢,护理不当会引起一系列的后遗症,还有复发的可能~([3])。微创手术治疗大  相似文献   

2.
李彩琴 《临床医学》2020,40(7):38-4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深静脉结构及血流状态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下肢深静脉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局部深静脉栓塞、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单纯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深静脉正常的诊断结果;记录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观察静脉血流流动方向。结果 下肢深静脉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彩色多普勒超声典型图像表现为静脉管壁增厚毛糙、管腔变窄,彩色血流显像充盈较低,存在齿状充盈缺损,且血流频谱经频谱多普勒探及显示平直的带状型图像;单纯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彩色多普勒超声典型图像表现为静脉管腔内径增粗,可见静脉瓣回声纤细、相对腔径较短小且可见瓣膜关闭不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80例患者115条大隐静脉曲张下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静脉瓣反流,其中存在隐-股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瓣反流23条(20. 00%,23/115),存在隐-股静脉伴腘静脉瓣反流29条(25. 22%,29/115),存在隐-股静脉伴股浅静脉瓣反流30条(26. 09%,30/115),存在单纯性隐-股静脉瓣反流33条(28. 70%,33/11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有效评估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深静脉结构及血流状态,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复发30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0例(37条患肢)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复发的原因:37条肢体中有大隐静脉主干及其部分属支残存9条,合并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8条,合并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9条,同时存在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条,合并髂静脉狭窄1条,出现小隐静脉曲张2条,深静脉血栓后遗症3条。结论术前全面的影像学检查和针对不同病因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避免术后静脉曲张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析我院血管外科2012年2~11月12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56条患肢)临床资料。结果 156条患肢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联合曲张静脉泡沫硬化剂注射TriVex旋切术均成功治疗,术后下肢明显的曲张畸形静脉均消失。除1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外,其余患者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联合曲张静脉泡沫硬化剂注射TriVex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确切,且术中出血少,术后美观,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对我院10 a来收治的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出现肢体肿胀22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本组男13例,女8例,年龄35~73岁,中位年龄56岁,均为我院诊断为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患者。1.2方法大隐静脉曲张施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术后3~14 d观察下肢皮肤颜色和下肢肢围并记录及随访3个月。对下肢水肿者应用彩超或血管造影检查深静脉通畅情况。2结果本组13例下肢肿胀2周内消退,6例术后彩超或血管造影报告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经术后应用医用弹力袜5例,1例经瓣膜修复治愈,3例彩超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溶栓、抗凝等措施3周2例治愈,1例转上级医院行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主干射频消融治疗中的性别差异及彩色多普勒血管成像(CDFI)应用体会。方法2018年3月1日~2019年6月1日武汉某三甲医院血管外科收治72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其中70例大隐静脉曲张(94条)患者进行围手术期CDFI评估,并局麻下实施进行大隐静脉主干射频消融治疗,分析大隐静脉射频消融治疗中CDFI的重要性及应用体会。结果72例就诊患者中70例顺利完成彩超引导下的大隐静脉射频消融,且术后均顺利出院,虽然未加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围手术期未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月复查,大隐静脉主干均完全闭合。患者患肢不适症状(如水肿、疼痛、酸胀、沉重感、麻木等)均明显缓解或消失。男性/女性病人在年龄、手术部位、CEAP分级、大隐静脉主干返流时间、大隐静脉主干返流速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隐静脉主干内径比较上,男性/女性病人在左下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右下肢大隐静脉内径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FI在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评估具有重要的作用,术前明确病变及手术方案选择、射频术中发挥引导作用,术后复查评估综合治疗效果。无高位结扎的大隐静脉射频消融术具有满意的短期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女性病人右下肢大隐静脉内径明显小于男性病人右下肢大隐静脉内径。   相似文献   

7.
大隐静脉曲张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由于其为浅静脉病变,与深静脉关系密切,所以了解下肢深静脉瓣的功能对临床医师合理准确地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查体及试验常不能准确返映下肢深静脉有无返流及返流程度,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进一步明确下肢深静脉的病变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大隐静脉曲张是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经典手术。该术式疗效肯定,但恢复慢,且遗留多个手术瘢痕,许多患者往往难以接受。近10年来,对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趋于微创化,我院收治下肢静脉曲张84例,应用激光血管腔内凝固术治疗3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10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总结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其进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及护理情况。结果5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后,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也无局部静脉曲张复发。结论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近10余年来微创疗法给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活力.目前的循证医学资料仍然认为,外科的方法是对那些保守治疗不满意的,有症状的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首选.而大隐静脉的高位结扎、剥脱仍然是外科方法的主要内容.我科在开展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同时,结合国内外的外科方法对传统的外科手术进行改良,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50例患者,共50条患肢.男24例,女26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8岁,病史为9个月~30年,平均16年.所选择的肢体满足以下条件:均存在中、重度下肢静脉曲张畸形;均有下肢站立后酸胀感及下肢乏力;其中有16条下肢小腿皮肤有色素沉着,5条下肢有下肢静脉性溃疡.血管多普勒超声示:均存在大隐静脉中、重度反流,深静脉正常或中、轻度反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隐静脉激抽剥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对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的作用。方法收集45例(50条肢体)住院治疗的下肢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患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过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手术前后深静脉瓣膜功能是否有改善及改善的程度。结果除6例共7条患肢术后3个月未见明显降低级别外,其余患肢所有患肢术后均出现深静脉功能级别下降1级或1级以上;术前深静脉功能记分为139,术后3个月降到93,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流动力学指数(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返流时间与返流最大流速)术后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大隐静脉激抽剥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有效术式,并且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微波(EMA)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140例单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0例,128条肢体,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与观察组(70例,130条肢体,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EMA)。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疼痛、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术后1年的静脉曲张程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VC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EMA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理想,操作简单,创伤小,可缓解静脉曲张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吴华东  高涌 《华西医学》2014,(11):2088-2091
目的根据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行深静脉造影检查的结果,分析下肢静脉曲张的常见病因,评价深静脉造影检查对静脉疾病诊治的价值。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对394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689条下肢行深静脉顺行性造影检查,其中87例患者同时行左股静脉套管针穿刺造影检查,46例患者同时行股静脉穿刺下腔静脉造影检查,并对造影资料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的原因,依发病率的高低分别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84例,349条肢体,占50.7%;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95例,148条肢体,占21.5%;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69例,121条肢体,占17.6%;布加综合征34例,54条肢体,占7.8%;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11例,16条肢体,占2.3%;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患者1例,1条肢体,占0.1%。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是由多种疾病引起,若不明确病因,易误诊,而深静脉造影是明确下肢静脉曲张病因的有效方法,同时也对血管外科医生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超声全程监控下注射泡沫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哈尔滨市第二医院收治的39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3例患者为双侧发病),共42条患肢。其中26条患肢有活动后酸胀、乏力等症状,31条患肢皮肤色素沉着,39条患肢有不同程度的迂曲静脉。42条患肢均无下肢静脉性溃疡。超声全程监控下注射泡沫硬化剂(3%聚多卡醇注射液)对所有患肢的大隐静脉主干进行硬化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后1周、3个月及12个月进行随访。 结果42条患肢均在超声全程监控下注射治疗成功。双侧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时间间隔>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5例患者治疗中出现偶尔咳嗽,8条患肢治疗中出现皮肤发红。26条患肢活动后酸胀、乏力消失;39条患肢明显曲张畸形的静脉消失,其中4条(4/39)患肢远端存在局限性轻度曲张的静脉;26条患肢皮肤色素沉着减轻。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超声全程监控下注射泡沫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有效、无严重并发症,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24例患者、30条下肢静脉曲张在DSA及超声导向下,经皮穿刺大隐静脉,通过射频导管发出热能作用于静脉壁,行大隐静脉闭合治疗。结果24例患者、30条下肢大隐静脉射频闭合治疗均获成功,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皮肤烧伤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平均每条肢体血管闭合时间17.8min,平均住院时间4.9天。术后随访1周~9个月,46.7%(14/30)下肢曲张静脉消失,53.3%(16/30)下肢曲张静脉明显减少。术后血管超声或血管造影复查,83.3%(25/30)大隐静脉主干闭塞,16.7%(5/30)大隐静脉管腔变窄,血流缓慢。未见复发,疗效满意。结论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血流 (B Flow)显像技术在评判下肢深静脉倒流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对 5 0例下肢静脉病患者的股浅静脉第一瓣及大隐静脉瓣膜处 ,用黑白二维、B Flow技术、彩色多普勒 (CDFI)技术进行术前超声血流动力学检测 ,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症状、术中探查的静脉瓣膜反流程度相比较。结果 B Flow能显示血流状态下的股浅静脉第一瓣活动情况 ;术前测得股浅静脉第一瓣处内径与术中探查深静脉反流程度相关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 =0 .0 0 4) ;术前测得股浅静脉第一瓣膜反流指数与术中探查深静脉反流程度相关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 =0 .0 0 0 ) ,但反流时间与术中探查深静脉反流程度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B Flow技术在评判下肢深静脉倒流性疾病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超在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状况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超,使用高频超声,对7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下肢深静脉结构及血流状况进行检测。应用二维超声观察静脉管壁、瓣膜厚度,测量管腔内径,观察有无静脉血栓形成。应用多普勒观察管腔内血流充盈状况,测量血流速度。通过乏氏试验及腓肠肌挤压试验观察静脉瓣功能,测量反流时间及反流速度。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静脉血栓形成后管腔再通情况。结果 7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中,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者40例,占总例数52.6%I,II级以上反流者3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者4例,占总例数的5.3%。与下肢静脉造影结果对比,彩超诊断下肢深静脉病变的敏感性为95.7%,特异性为96.7%。结论部分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存在下肢深静脉病变。彩超检查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流状况具有直观、无创、实时、可重复、价廉等优点,已成为此类疾病无创检查首选,并可为进一步有创检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下肢静脉造影时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了80例(85侧肢体)下肢静脉曲张行静脉造影。结果: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63例(68侧肢体);交通静脉瓣功能不全5侧;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9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例。结论:下肢静脉造影是诊断下肢静脉曲张最实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大隐静脉曲张经射频闭合术后,二维及彩色血流显像对其的呈像特点及随访价值.方法 68例大隐静脉曲张行射频闭合术的患者(共90支血管),于术前1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超声检查,观察其二维图像及彩色血流信号随时间的演变规律.结果 术后6~12个月73%~81%的大隐静脉成闭锁或血栓样物质形成,术后3个月 93%大隐静脉几乎无血流显示,术后12个月后又有4.4%再通.结论 超声检查在大隐静脉曲张射频闭合术后的随访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腘静脉穿刺置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4月在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放射科行超声引导下腘静脉穿刺、患肢顺行静脉造影待腘静脉显影后直接穿刺和经健侧股静脉置导丝于患侧腘静脉后穿刺的36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留置导管后溶栓和(或)抽吸血栓.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溶通时间为(3.6±1.3)d,总治愈率为92%,无一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腘静脉穿刺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显著,做好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精心护理和做好适当的康复指导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