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肾结石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后清石率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125例首次行PCNL治疗的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术前超声、腹部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U)、CT平扫+三维重建影像资料,评估肾脏集合系统解剖情况、结石体表面积、肾积水程度、结石解剖分布、受累肾盏数、结石CT值。根据手术记录统计穿刺通道数、穿刺通道长度、穿刺通道大小、术中出血情况以及手术者经验情况。结石完全清除或残余碎片≤4 mm即为治疗成功。先对相关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找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素,再利用这些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92例患者结石一次性清除,清石率为73.6%。单因素分析表明,结石体表面积、结石解剖分布、肾脏集合系统解剖异常、受累肾盏数、穿刺通道长度、术中活动性出血、术者经验与清石率明显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结石体表面积、结石解剖分布、肾脏集合系统解剖异常、受累肾盏数是影响术后清石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者经验是影响术后清石率的保护因素。 结论肾脏集合系统解剖异常、结石大小及在肾盏的分布是影响肾结石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效果的独立因素,可用于术前评估手术清石效果,术者的经验有益于提高清石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鹿角形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穿刺定位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组82例鹿角形肾结石均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前随机分为CT三维重建组(3DCT实验组)37例和静脉泌尿系造影组(IVU对照组)45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穿刺通道数目和结石清除率。结果全部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DCT实验组手术时间98±27.3min,术中失血量127.1±34.5ml,穿刺通道数目1.3±0.2个,结石清除率92.8%;IVU对照组手术时间127.3±26.7min,术中失血量131.2±36.5ml,穿刺通道数目1.7±0.3个,结石清除率84.2%。两组的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穿刺通道数目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CT尿路造影可提供肾盂肾盏集合系统的清晰图像,并可发现结石和明确结石与肾盂肾盏集合系统关系,与静脉泌尿系造影相比较,三维CT重建更有利于确定经皮肾穿刺的部位。因此,对于鹿角形。肾结石,CT三维重建应该成为经皮肾镜取石术前一种常规的影像学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PCNL术中对比超声引导穿刺影像和逆行肾盂造影影像,明确PCNL术中超声引导肾盏穿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1~6月,顺序进入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准备接受PCNL手术的42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在穿刺前行患侧输尿管逆行插管。结合术前KUB和CT影像,依据术中超声影像确定穿刺目标肾盏。首先在超声影像下确定穿刺路径:目标肾盏的穹窿核心点、盏颈中点及皮肤穿刺点(前两点连线在皮肤的投影点);取穿刺针分两段沿已确定的穿刺路径分别穿刺肾外段(固定段)和肾内段(活动段)进入集合系统,即"三点一线和两段穿刺法"。超声引导穿刺成功后,置入超硬导丝,行术中逆行肾盂造影,对比超声影像和逆行肾盂造影影像所显示的穿刺针走行路径。采用一步扩张法建立取石通道,行碎石取石手术。手术结束前,将工作鞘逐步旋转后撤至肾脏实质取石通道边缘,肾镜直视下观察取石通道是否经肾盏乳头建立。分析取石通道建立成功率、通道建立时间、集合系统穿孔率、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和血清肌酐浓度值、一次手术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42例患者均成功在超声引导下完成目标肾盏穿刺,采用术中逆行肾盂造影进行对比,证实所有患者超声引导穿刺均成功经目标肾盏穹窿核心点进入集合系统。术中肾镜直视通道观察进一步证实工作鞘是经肾盏乳头中心区域扩张进入集合系统。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为(0.46±0.72)g/dl,术后平均住院日为(3.3±1.7)d,术中无肾脏周围组织器官损伤。结论:术中逆行肾盂造影和肾镜直视通道观察证实,"三点一线和两段穿刺法"超声引导下目标肾盏穿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联合肾脏血管造影(CTA)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组34例鹿角形肾结石均行经皮肾镜取石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结石清除率。结果全部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耗时1.0~2.5h,平均1.5h。出血量30~300ml,平均112±30ml。总结石清除率91.4%。结论 CT三维重建联合肾脏CTA可提供肾盂肾盏集合系统、肾实质血管分布的清晰图像,并可发现结石和明确结石与肾盂肾盏集合系统的关系,可在术前发现肾动静脉瘘。与静脉尿路造影相比较,三维CT重建更有利于确定经皮肾穿刺的部位及穿刺通道选择。对于鹿角形肾结石,CT三维重建联合肾脏CTA应该成为经皮肾镜取石术前一种常规的影像学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联合肾脏血管造影(CTA)辅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建立皮肾通道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10月采用CTA辅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在PCNL术治疗的96例肾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行CTA检查,制定手术方案,术中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下避开血管精准穿刺建立F16~18的皮肾通道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结果:CTA可提供肾血管的清晰图像,有利于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建立皮肾通道,96例患者均成功行PCNL术,时间50~160min,平均(96±47)min。术后复查腹部平片,11例显示残余结石5 mm,行二期PCNL术,一期净石率约88.5%。术中发生较明显出血而影响手术视野1例,予留置肾造瘘管1周后进行二期PCNL术。本组患者发生术后延迟性大出血2例,但2例均经保守治疗血尿消失,痊愈出院。结论:CTA可提供肾盂肾盏集合系统、肾实质血管分布的清晰图像,明确结石与集合系统的关系,有利于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精准确定经皮肾穿刺的部位及穿刺通道的建立,CTA辅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PCNL术具有定位精准、损伤轻、出血少及并发症少等优点,CTA辅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可作为经皮肾镜引导穿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尿路成像(CTU)联合CT动脉成像(CTA)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8例患者,其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20~71岁。其中部分性鹿角形结石27例,完全性鹿角形结石18例,孤立肾结石3例,双肾结石并肾功能不全4例,同侧既往开放手术史6例。进行64排CT扫描,获得CTA及CTU图像,进行图像后处理。在B超引导下穿刺肾盂或目标肾盏成功后,用超声/弹道碎石系统将结石完全击碎,术后复查腹部平片了解结石残留情况。结果:CTU、CTA联合应用使血管系统与集合系统可以同时显影,可清晰显示肾内分支血管分布情况。本组58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建立通道满意。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结石清除率、并发症。手术耗时1.0~3.0h,平均1.5h。出血量30~150ml,平均(40±15)ml。术中无胸膜及内脏器官损伤。结论:CTU联合肾脏CTA可提供肾脏集合系统、肾实质血管分布的清晰图像,可以明确结石、肾盂肾盏、肾分支血管分布及三者关系。三维CT重建更有利真实反映肾脏与周围器官毗邻关系,利于确定经皮肾穿刺的部位及穿刺通道选择,从而降低出血及损伤邻近脏器风险。对于复杂性肾结石,CT三维重建联合肾脏CTA可以成为经皮肾镜取石术前一种常规的影像学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鹿角形肾结石87例104侧.采用16排螺旋CT平扫,容积成像技术进行结石三维重建,根据重建结果设定穿刺目标肾盏,初步判断建立多通道的必要性,并计算结石体积.患者均接受B超引导下24 F PCNL,记录穿刺通道位置、数目以及其他手术技术参数,收集结石并测量结石体积,KUB判断有无结石残留. 结果术中实际穿刺肾盏与术前根据CT三维重建结果设计的目标肾盏选择完全一致,建立多通道数目与术前预测符合率为91.5%(43/47);一期手术结石取净率87.5%,二期或多期手术后取净率91.7%;清除结石体积平均(16.34±13.79)cm3,术前CT三维重建估算结石体积平均为(19.35±19.24)cm3,两者之间相关性分析r=0.993,P=0.000. 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形象直观地显示鹿角形肾结石的立体结构,指导术前穿刺通道的选择,并可以准确计量结石体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平扫轴向旋转视频显像在复杂性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伴轻、中度肾积水的铸型多发性肾结石患者33例,单侧31例、双侧2例.术前行双肾64层螺旋CT平扫,经三维重建后合成轴向旋转视频影像,根据影像显示的结石空间分布关系,测量PCNL通道与目标肾小盏的角度,了解通道的有效覆盖范围,据此设计PCNL通道人路和数目、预测结石可能残余的数目和部位并与手术结果比较. 结果 经后组中上小盏建立第一通道22侧肾,经后组中下小盏建立第一通道13侧肾,与术前视频显像设计一致,经下盏后上小盏为第二通道入路9侧肾,经下盏后下小盏为第二通道入路5侧肾,一期行PCNL,结石清除率为80%(28/35),7侧肾残余结石与术前视频显像预测的残余结石相符.术中、术后无大出血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双肾CT平扫轴向旋转视频显像可直观地提供结石形态和空间分布等信息,有助于设计PCNL通道入路及数目,指导结石寻找,预测残余结石数目与部位,有利于复杂性肾结石PCNL结石清除和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预置双穿刺径路技术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2例单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平扫并进行结石三维重建,初步判断至少需要建立双通道,根据重建结果设定两个穿刺目标肾盏。患者均接受B超引导下主通道F22PCNL,必要时行F16MPCNL,记录手术时间、穿刺通道位置及数目、输血例数以及并发症。术后采用CT扫描判断有无结石残留。结果:术中实际穿刺肾盏与术前根据CT三维重建结果设计的目标肾盏完全一致,建立多通道数目与术前预测符合率为79.2%(57/72);一期手术结石取净率为70.8%(51/72),二期或多期结石取净率为81.9%(59/72)。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形象直观地显示结石的立体结构,指导术前穿刺通道的选择、术中结石寻找,预置双穿刺径路技术可降低手术难度,提高结石清除率。  相似文献   

10.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通道建立技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术中穿刺点、穿刺径路的合理选择及扩张、通道建立的技巧。方法:总结在X线定位下PCNL治疗36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的经皮肾通道建立与治疗效果。结果:Ⅰ期手术穿刺、通道建立、成功碎石率100%;Ⅰ~Ⅲ期结石完全清除率83.33%;单通道26例(72.22%),双通道7例(19.44%),三通道3例(8.33%);无大出血、感染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第一个穿刺点首选中后组盏,径路应与目标盏长径相吻合;带鞘扩张时扩张器应进入集合系统内约2cm,退出扩张器直接完成通道建立;Ⅰ期建立单通道处理。肾盂、中组肾盏结石为主,Ⅱ期先经Ⅰ期通道处理上下盏残留结石,慎重建立第二、三条经皮肾通道。  相似文献   

11.
CT三维重建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复杂性肾结石(17mm×31mm~28mm×57mm,平均27mm×38mm)患者行多层CT尿路造影,非增强CT扫描后,肾盂相期行造影剂增强扫描,数据分析后行三维重建。结果27例肾结石中鹿角状肾结石7例、肾下盏结石12例、肾盂结石5例、憩室结石3例。CT尿路造影可提供肾盂肾盏集合系统的清晰图像,并可发现结石,明确结石与肾盂肾盏集合系统关系,与常规图像比较,三维重建更有利于确定经皮肾穿刺部位。27例患者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结石清除率为9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三维重建可准确预测肾结石数量、大小及部位,确定经皮肾穿刺位置,降低手术并发症,应作为复杂性肾结石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前的常规影像学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CT的肾结石三维模型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6年7月至9月收治的12例临床确诊为肾结石并拟行PCNL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男6例,女6例,其中右肾结石7例,左肾结石5例,年龄28~46岁,平均39岁。CT提示结石最大径为2.3~4.2 cm,平均3.2 cm。采集肾结石患者的CT数据,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7.0进行图像分割和三维重建,建立个性化肾结石三维模型。由4名手术医师于术前根据3D肾结石模型结合影像学资料设计具体手术方案,术中记录实操数据,术后填写3D模型评估调查问卷,以评估该3D模型的有效性。以3D肾结石模型作为术前谈话工具,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前谈话,并请患者及家属填写3D结石模型评估调查问卷。结果成功重建出12例患者的3D肾结石模型,该模型直观显示了肾结石的大小及位置,肾内集合系统和肾盂、肾动、静脉以及肾周毗邻脏器的关系。术前利用3D肾结石模型预估的穿刺肾盏、穿刺点及是否需要双或多通道与实际手术基本符合,预估的穿刺深度为(6.6±0.8)cm,实际穿刺深度为(7.1±0.7)c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医师对3D结石模型的总体评价得分为(8.5±0.6)分,患者及家属对使用3D结石模型的术前谈话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8.4±0.7)分。结论基于CT的3D肾结石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肾结石的大小、位置以及肾脏与周边脏器的关系,在PCNL术前规划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可作为PCNL术前医患沟通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可视化穿刺系统在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6年2月~2018年6月,对58例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应用可视化穿刺系统(All Seeing Needle)行PCNL,全程可视化穿刺,精准进入目标肾盏,确定结石位置,建立通道F_(4. 8)(42个)、F12(5个)、F_(16)(12个)或F_(22)(5个)(其中6例F_(4. 8)与F_(16)双通道),用EMS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或钬激光碎石。结果 58例手术均一期穿刺成功建立通道,手术时间平均36. 6 min(15~62 min),术中、术后均未发生出血、尿脓毒血症、肾脏对穿及集合系统穿孔等并发症。术后住院平均3. 5 d(2~7 d)。结石清除率96. 6%(56/58),2例下盏残留结石 3 mm,均行ESWL碎石。结论可视化穿刺系统穿刺精准,安全可靠,并发症少,适合应用于PCNL。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模拟手术体位行CT检查在经皮肾镜碎石(PCNL)穿刺定位中的价值.方法 总结回顾58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PCNL的临床资料,术前模拟手术体位进行CTU检查,综合分析CT的平扫、增强和三维重建影像资料,预先确定穿刺点,测量穿刺角度和深度,进行穿刺建立皮肾通道.结果 58例中,53例穿刺成功,平均穿刺2.3次,其中5例结合B超和C臂机引导下定位穿刺成功.结论 模拟手术体位行CT检查,术前确定穿刺点、测量穿刺方向和深度能有效提高建立皮肾通道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3~6月收治的12例临床确诊为肾结石并拟行PCNL的患者,男6例,女6例;其中左肾结石7例,右肾结石5例;年龄24~52岁,平均42岁。CT提示结石最大径为1.8~3.9cm,平均2.8cm。采集肾结石患者的CT数据,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7.0进行图像分割和三维重建,建立个性化肾结石三维模型。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包含肾段脊柱、第12肋、肾实质、结石、集合系统、肾动静脉的肾结石3D打印模型。由4名手术医师于术前根据3D肾结石打印模型结合影像学资料设计具体手术方案,术中记录实操数据,术后填写3D打印模型评估调查问卷,以评估该3D打印模型的有效性。以3D打印模型作为术前谈话工具,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前谈话,并请患者及家属填写3D打印模型评估调查问卷。结果:成功打印出12例患者的3D肾结石打印模型,该模型直观显示了肾结石的大小及位置,肾内集合系统和肾盂,肾动、静脉,以及肾周毗邻脏器的关系。使用3D肾结石模型预估的穿刺肾盏、穿刺点及是否需要双或多通道的选择与实际手术基本符合,预估的穿刺深度为(6.7±0.7)cm,实际穿刺深度为(7.1±0.5)c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医师对3D结石模型的总体评价得分为(8.3±0.5)分,患者及家属对使用3D结石模型的术前谈话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7.8±0.8)分。结论:3D打印的肾结石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出结石形态、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定制PCNL术前方案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可作为PCNL术前与患者沟通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6.
复杂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结石残留的原因与处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复杂肾结石PCNL术后结石残留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行二期PCNL取石的35例复杂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既往有开放手术史17例,2例因术中出血影响视野改二期手术,合并肾盏憩室内结石2例.结果:除2例需辅助ESWL治疗外,其余33例在B超和输尿管镜辅助下,行二期PCNL全部成功取净残留结石.其中3例因残留结石所在肾盏位置远离经皮肾通道或在与皮肾通道平行的肾盏内,重新建立另一通道取石;1例行3通道取石.结论:术中出血、肾盏憩室内结石、既往开放手术史和肾内集合系统解剖异常,是PCNL术后结石残留的主要原因;术中B超及软镜的应用,可以清楚显示有无残留结石及其所在肾盏的位置;了解结石与经皮肾通道的位置关系,帮助引导最大限度地清除结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初学者采用CT联合静脉/排泄性尿路造影(IVU)预定位超声术中实时修正定位在经皮肾镜通道建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科住院的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拟行PCNL术的成人患者共128例,分为预定位组和常规组。预定位组患者术前预设穿刺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中实时定位。术前预定位组68例患者,术前根据CT和IVU设计穿刺路径、预定穿刺点。术中超声监视下对预定穿刺点进行修正,建立工作通道。常规组60例患者术前不进行预定位,术中实时超声定位。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肾通道建立时间、手术时间、血红蛋白损失情况,一次结石清除率等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性别比例、年龄、结石大小、结石表面积和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一次结石清除率、血红蛋白丢失和介入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预定位组通道建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常规手术组术后介入治疗止血1例。预定位组手术时间较常规组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CT联合IVU预定位超声术中实时修正定位在经皮肾镜通道建立中能够更好选择最佳穿刺路径,提高穿刺准确性,缩短通道建立时间,值得在基层医院和PCNL初学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SonixGPS影像穿刺定位系统在PCNL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5月上尿路结石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33 ~ 72岁,平均43岁.患者术前均行KUB、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或)IVU等检查.其中11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合并尿路感染4例,术前给予积极抗炎治疗;孤立肾2例.肾多发性结石7例,鹿角形结石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3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2例.手术均采用全麻,取俯卧位,在SonixGPS影像穿刺定位系统的引导下,采用系统自带的16G穿刺针穿刺目标肾盏并扩张建立24 F标准皮肾通道,置入肾镜后应用EMS第四代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系统进行碎石并吸出体外.结果 本组15例均一次穿刺成功并行一期碎石,手术时间30~ 115 min,平均45 min,经皮肾穿刺时间2~ 10 min,平均4 min.术中术后未出现大出血、肠道损伤、气胸等并发症.术后复查KUB,一期清石率为93% (14/15),1例有残余结石患者行ESWL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SonixGPS影像穿刺定位系统在PCNL穿刺前可预判和设计穿刺路径及角度,穿刺中可精准地看到穿刺针在组织中的穿刺轨迹,实时记录针尖位置,及时调整穿刺针的角度与深度,缩短了经皮肾穿刺技术的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和评估无逆行输尿管插管经皮肾镜取石手术(PCN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无逆行输尿管插管PCNL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PCNL手术治疗的367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行逆行输尿管插管PCNL手术224例(逆行插管组),行刺激性利尿PCNL手术143例(刺激性利尿组)。比较两组通道建立时间、肾脏出血、肾功能、通道建立失败、结石下移进入输尿管、顺行留置双J管失败等指标。结果:逆行插管组和刺激性利尿组通道建立时间、术后血红蛋白(Hb)下降值、术后血清肌酐(Cr)变动值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通道建立失败病例,无结石下移进入输尿管而需截石位下输尿管镜取石手术病例。逆行插管组有2例在逆行向肾盂内注水后肾脏集合系统积水声像消失,无法准确定位目标肾盏穹窿,导致穿刺困难。刺激性利尿组有1例无积水肾盂结石且肾实质厚实的患者,刺激性利尿人造肾积水效果不佳,导致目标肾盏穿刺困难,但仍顺利完成穿刺和取石手术。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中无逆行输尿管插管而改为刺激性利尿替代来人造肾积水是安全和可行的。无肾盂积水且肾实质厚实可以作为刺激性利尿PCNL的相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上极或下极肾盏为穿刺目标肾盏的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可行性及手术经验。方法 2005~2010年行超声引导下的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22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6例,女118例。完全性鹿角结石68例,部分鹿角结石74例,多发结石82例。将患者分为二组,以中后组肾盏或肾盂为穿刺目标组104例,术中第一穿刺目标肾盏均选择中后组肾盏或肾盂;以上极或下极肾盏为穿刺目标肾盏组120例,术中第一穿刺目标肾盏均选择上极或下极肾盏。所有患者经第一经皮肾通道清除大部分结石后再根据需要一期或二期建立第二、第三或第四经皮肾通道。结果所有患者均在一期或二期手术后完成治疗,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以中后组肾盏或肾盂为穿刺目标组部分患者术后配合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其中,以中后组肾盏或肾盂为穿刺目标组104例,结石取净80例,结石取净率77%,总手术时间125~260min,平均186min,住院17~28天,平均住院25天;以上极或下极肾盏为穿刺目标肾盏组120例,结石取净109例,结石取净率91%,总手术时间110~210min,平均154min,住院11~26天,平均住院18天。结论以上极或下极肾盏为穿刺目标肾盏的经皮肾镜碎石术能显著提高复杂性肾结石的结石取净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