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11):F0003-F0003
科室概况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麻醉科自1955年建科以来,已经历了40余年的历程。麻醉科全体工作人员团结进取,艰苦创业,使麻醉科的学科建设不断发展,技术不断提高,管理不断完善。从原来的5名麻醉科医师发展到今天的45名,70%以上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麻醉医师和18名重症监测专业护士,  相似文献   

2.
科室概况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麻醉科自1955年建科以来,已经历了40余年的历程。麻醉科全体工作人员团结进取,艰苦创业,使麻醉科的学科建设不断发展,技术不断提高,管理不断完善。从原来的5名麻醉科医师发展到今天的45名,70%以上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麻醉医师和18名重症监测专业护士,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8名。如今麻醉科已经建成包括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中心、急救中心、疼痛治疗中心、麻醉与危重病医学研究室等多部门的综合性大科室。配备有进口麻醉工作站、各种麻醉机、呼吸机、监护仪、血气和电解质分析仪、连续…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医院麻醉科护士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并分析上海市医院麻醉科护士人力资源的配置、工作内容及管理情况,为上海市麻醉科护理人员的配置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应用整群抽样法,以电子邮件方式对上海市99家二级及以上医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回收问卷98份,调查的98家医院共有麻醉科护士401名,21.4%的医院未配备麻醉科护士;仅有22.1%的医院设置了专门的麻醉科护士长岗位;麻醉科护士目前主要以PACU患者护理、麻醉药品管理、麻醉前准备、镇痛泵配置与术后镇痛随访等为工作内容,围麻醉期护理尚未成为其工作重点.结论 目前,上海市医院麻醉科作为一级临床科室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麻醉科普遍存在护士配备不足、麻醉护士数量和素质难以适应麻醉学科发展与围麻醉期护理实践需求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麻醉科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水平及影响因素,为麻醉护理队伍规范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麻醉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调查表对河南省62所三级医院的205名麻醉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麻醉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总分为19~120(83.29±19.39)分;回归分析显示,麻醉护理工作年限及学历为麻醉科护士岗位胜任力的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河南省三级医院麻醉科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总体水平偏低,其中低年资、低学历者更甚。医院管理者应根据岗位胜任力薄弱因素制订针对性的培养计划,以提升麻醉科护士岗位胜任力,促进麻醉护理专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江苏省部分城市麻醉科医师工作压力来源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对策,并探讨医院逐步建立麻醉科、麻醉医师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干预机制。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江苏省23所医院432名麻醉科医师中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江苏省部分城市麻醉科医师工作压力来源依次为麻醉工作中的风险或意外,劳动时间过长,科研、职称晋升,领导的要求,医患关系,外科医师的干预,麻醉设备、药品不足。麻醉科医师的工作压力主要受工作风险、休假制度、每日手术例数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江苏省部分麻醉科医师工作压力来源虽是多方面的,但有所侧重,各医院应有针对性地逐步建立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以减轻麻醉科医师压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6.
对麻醉科医师曾有不同的称呼,显然,称"师傅"与"麻醉师"不妥,这给人以工匠的感觉。麻醉学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还有系统的理论作指导,所以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现今许多人自称为"麻醉医师",这样称呼强调了其资格应是医师,也就是说此职业必须由医科大学院校毕业生担任,但这种称呼易被误解为其工作只限于纯麻醉业务。众所周知,现代麻醉学的业务范围已由临床麻醉扩大到急救复苏、重症监测治疗与疼痛性疾病的诊治,麻醉科已由辅助科室改变为临床科室。我以为"麻醉医师"的称呼不能全面反映其业务内容,应和内科医师、外科医师、妇产科医师、皮肤科医师等一样,称呼为麻醉科医师。此称呼的意义是,麻醉科医师不仅从事临床麻醉,也从事麻醉科的重症监测治疗与疼痛诊治。建议凡遇需使用称呼时,一律用麻醉科医师名称,屏弃"麻醉医师"等不恰当的名称。这不仅能使社会正确认识麻醉科,也可使麻醉科医师全面理解自己的职责。  相似文献   

7.
如何看待麻醉监测的临床与科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监测对于麻醉学的发展功不可没   监测(monitor)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monere,原意是警告和发出预告.由于临床麻醉自身的特殊性,只要给病人实施麻醉,就离不开麻醉科医师的持续监测.麻醉监测可以说是伴随现代麻醉学的诞生而产生的.说监测是麻醉科医师的看家本领一点都不为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把Vigilance(希腊语中的不眠之神)作为座右铭.认为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词汇能更好地描述麻醉科医师的职责.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麻醉科护士绩效分配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以工作量、工作质量、发展和学习4个方面构建护理绩效分配方案,并用于麻醉科护士进行绩效分配,对绩效分配开展前后不同年份的护理质量、护士满意度、医生对麻醉护理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麻醉科医生、护士对麻醉护理工作满意度逐年提高,护士对绩效分配方案的满意度逐年提高,护理质量检查达标率显著上升(P0.05,P0.01)。结论建立合理的麻醉科护士绩效管理对于提升护士工作积极性、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医护合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珊  黄金 《护理学杂志》2021,36(2):54-56
目的了解麻醉科护士的岗位胜任力和工作投入现状及其相关关系,为提升麻醉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湖南省14所三级医院210名麻醉科护士采用麻醉护士岗位胜任力量表和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进行调查。结果麻醉科护士岗位胜任力得分为(2.56±0.66)分,工作投入得分为(4.44±1.05)分,两者呈正相关(P<0.01)。结论麻醉科护士的工作投入与岗位胜任力均处于中等水平,岗位胜任力越强,其工作投入度越高;可通过提高麻醉科护士的岗位胜任力以促进其更好地投入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麻醉科护士工作嵌入现状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管理者支持和培养麻醉护理人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护士一般情况问卷、工作嵌入量表、护士留职意愿量表和护士工作环境量表对412名麻醉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麻醉科护士工作嵌入总分为22.87±4.18;留职意愿总分为22.50±4.10;工作环境感知总分为82.94±...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手术量日益增加,麻醉科医师的工作负荷不断加大,因疲劳工作导致发生人为错误的风险增加。人工智能的出现不仅可以协助麻醉科医师进行部分临床工作,提高麻醉科医师的工作效率,优化围术期的麻醉管理,还可以构建大型数据库、智能化教学等,为麻醉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人工智能在麻醉学科的应用也伴随着风险与挑战:数据收集、隐私保护、机器学习模型的透明化等。本文就人工智能在麻醉学科的前景与挑战进行综述,为人工智能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麻醉科护士参与麻醉门诊术前教育对全麻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 方法 将2017年11~12月入麻醉门诊行麻醉评估的9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5~6月入麻醉门诊行麻醉评估的9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由麻醉医生进行麻醉风险评估和麻醉术前准备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设1名麻醉科护士配合麻醉医生,并开展麻醉术前教育。 结果 观察组气管插管耐受度、拔管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疼痛评估时间以及复苏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麻醉科护士参与麻醉门诊术前教育,有利于提高全麻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对气管插管的耐受度及治疗配合度,同时可缩短患者疼痛评估所需时间及复苏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三级医院麻醉科护士人力、工作岗位现况,为麻醉护理单元的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广东省76所三级医院麻醉科护士及工作岗位、时长进行调查。结果 76所医院共有麻醉科护士547名,麻醉医护比例为1∶0.25。工作岗位开展中最高为总务工作,开展率96.05%,最低为麻醉诱导室护理(18.42%)。工作周时长最高56 h,最低8 h,中位数37 h。结论 广东省三级医院麻醉科护士工作岗位开展不均,下一步学科建设应以人力配备、工作规范及专科培训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麻醉科护士医疗设备报警疲劳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麻醉科医疗设备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临床报警疲劳量表对241名麻醉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麻醉科护士医疗设备报警疲劳总分为(20.19±7.33)分,多因素分析显示,专业方向和值夜班是医疗设备报警疲劳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麻醉科护士对医疗设备报警疲劳处于中等偏低水平,需加强对非麻醉护理专业方向毕业护士的在职培训,关注夜班护士疲劳状况,以降低因医疗设备报警疲劳而引起的临床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湖北省麻醉护理发展现况,为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湖北省76所二级及以上医院麻醉护士工作及相关现况进行调查。结果 76所医院中27所设置了麻醉护理单元,20所在筹备中;52所设置了麻醉护理岗位,共有麻醉护士264人(三级医院222人,二级医院42人),三级医院麻醉护士学历分布显著优于二级医院(P0.01);麻醉科护理单元设护士长及护理组长管理12所,手术室护士长代管15所;业务范围包括麻醉苏醒室观察、麻醉前后访视及麻醉中管理等;麻醉护士反映的主要问题为人员过少、机制不完善,继续教育欠缺。结论湖北省麻醉护士达到一定规模,但发展水平不均衡;应特别重视二级医院的麻醉护理建设,明确麻醉护士职责,加强继续教育,提升麻醉护士队伍水平,促进麻醉护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于术前评估为困难气道的患者应当采用清醒镇静表面麻醉下实施气管插管。实施清醒气管插管的关键技术是完善的气道局部麻醉。清醒气管插管是麻醉科医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本文通过回顾近十年的文献,旨为麻醉科医师提供清醒气管插管气道局部麻醉技术相关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临床麻醉监测是实时监测麻醉期间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帮助麻醉科医师作出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保证手术安全,促进术后转归。麻醉期间临床监测的步骤1.首先完成ECG、无创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2.设置血压自动测量时间(间隔2~5min);3.通常观察Ⅱ和Ⅴ导联ECG;4.观察SpO2图形和数值,开启脉搏音,并设置低限报警功能;5.麻醉科医师必须在麻醉期间全程始终在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广西公立医院麻醉科的气道管理现状, 并探讨其改进方法。方法以微信的方式发放腾讯问卷给广西公立医院麻醉医师填写。问卷内容包括:麻醉医师一般信息;麻醉科人员、设备配置, 气道工具配置, 气道管理培训及掌握情况, 气道管理需要改进的方面等。结果收到广西126家公立医院(三级医院57家, 二级医院69家)的有效问卷共637份, 其中三级医院508份(79.7%), 二级医院129份(20.3%)。每个手术间可配置麻醉医师1.4名, 麻醉机1.1台,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护仪0.8台。喉罩配置率为80.2%, 参加过困难气道培训班的麻醉医师为48.0%, 22.8%~55.7%麻醉医师对不同版本的困难气道处理流程有了解, 35.5%的麻醉医师掌握使用纤维支气管镜/电子软镜。结论广西公立医院麻醉医师短缺情况仍然存在, 气道管理资源配置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简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一院)麻醉科组建于1958年,1985年发展为临床麻醉学科。历任主任:伍守仁、周树芬、张尚礼、陈秉学、黄文起。中山一院麻醉科由单一临床麻醉工作发展至今,成为多亚学科领域的一个综合性临床二级学科。时至今日已成为广东省以及南方多省中麻醉科技术力量最雄厚的学科之一,在港澳和东南亚均有较高的知名度。目前中山一院麻醉科由医院本部麻醉科+黄埔院区麻醉科组成,共有63位员工(49+14),其中3位教授,8位副教授。90%以上麻醉医师已获得或在读硕士、博士学位,其中多名医生曾留学研修于美国、欧洲、日本和香港。其科室文化是“学无止境,关爱生命,自强不息”。建制由以下亚学科组成:临床麻醉,1958年成立,现设15个专科麻醉组;疼痛治疗门诊以及疼痛学组,1989年成立,每天均有专家出诊;重症监测病区,1992年成立,1997年归入外科;麻醉复苏室,1998年成立,现有12张复苏床;体外循环学组,1975年成立,每天可进行4台体外循环。现状中山一院麻醉科技术力量雄厚。1994年被卫生部评定为全国临床麻醉管理及重症监测治疗培训中心。目前申报国家药物研究基地,已有8位医生、护士获得GCP培训证书。拥有多项科研项目并有不同国籍或地区的受聘客座教授,每年有许多不同国籍的知名教授、学者来我科参观访问,进行学术交流。学术风气浓厚,业务学习、病历讨论及专题讲座制度化。至今已举办7届国家级麻醉继续教育学习班每年招收45名以上全国各地(包括澳门特区、非洲)进修医生的培训。从1984年开始并至今承担中山大学(以及原中山医科大学)临床麻醉学本科教育和麻醉学研究生教育的教学工作。目前已有美国医学本科生来到我科完成海外培训课程。  相似文献   

20.
麻醉护理现状调查与专业构建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广东省医院麻醉护理人力资源现状,据此提出麻醉护理专业设置思路,为护理院校正式设置麻醉护理专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制的问卷对广东省117所医院麻醉科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117所医院麻醉科4项机构设置中除均设立了临床麻醉外,麻醉恢复室、麻醉ICU及疼痛诊疗的设置分别为43所、22所及50所医院;有麻醉医生1 278人、麻醉护士505人,医护比为1∶0.40;手术台与麻醉护士比为1∶0.11,麻醉恢复室床护比为1∶1.00,麻醉ICU床护比为1∶1.91.麻醉护士学历:中专54.1%,专科38.4%,本科7.5%;职称:初级73.8%,中级21.4%,高级4.8%.结论 广东省医院麻醉机构设置不完善,护理人力资源短缺,学历、职称偏低.尽早设置规范的本科层次麻醉护理专业是从根本上改善上述状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