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据《Radiology》2016年8月报道】题: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12分的肝硬化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早期肝衰竭的发病率、结局和预后指标(作者Luca A等)本研究旨在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12分的肝硬化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发生早期肝衰竭(early liver failure,ELF)的发生率、结局和预后指标。本研究回顾性纳入1999年9月-2012年7月期间行TIPS治疗且治疗前MELD评分≤12分的216例肝硬化患者。其中,男性140例;平均年龄为55.9岁;病毒性肝硬化患者146例(67.6%)。本项研究观察终点包括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血清钠离子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Na)评分、慢性肝衰竭联盟-急性失代偿(CLIF-C AD)评分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生存Freiburg指数(FIPS)评分对肝硬化患者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2月我国西南地区多家医院行TIPS治疗的447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生存组306例,死亡组62例。计算五种评分模型分值,并基于五种评分模型分别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采用Cox回归分析各评分模型对TIPS患者预后的影响;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评分水平的患者死亡风险的差异,并采用Log-rank检验。各模型预测能力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不同时间点C指数及决策曲线进行评估。结果 生存组患者年龄(Z=2.884)低于死亡组,Alb(t=3.577)、Na...  相似文献   

3.
郑盛  朱为梅  刘海  王玉波 《肝脏》2007,12(6):472-473
评估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测其病死率对评估患者预后及确定患者接受肝移植优先权十分重要。近来发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可准确地反映各种中晚期肝病严重程度[1]。本文应用MELD评分系统和Child-Pugh分级回顾性评估11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死亡患者及71例好转出院的患者,分析这两种评分系统与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的关系。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选自2006年2日—2007年7日在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2例,其中死亡11例,好转出院71例。其诊断均符合2000年第十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2]。两…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医参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2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中医药参与治疗后进行MELD评分.随访3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生存率,并分组比较.结果:随访3个月病死率30.4%;12个月病死率38.0%;24个月病死率为75.0%.以MELD系统R为18分组比较显示:>18分组3个月、12个月的病死率明显高于≤18分组(P=0.001及0.006),24个月时则无明显差异;以R≤9分、10~19分、20~29分、30~39分、≥40分组比较,显示R≤9分组12个月的病死率为0,≥40分组3个月病死率100%,10分以上者24个月均有较高的病死率.结论:MELD对失代偿期肝病1年内的短期预后的判定较为准确,中医药参与治疗可能获得较为理想的远期较果.  相似文献   

5.
背景:近年,欧洲提出了非乙型肝炎肝硬化伴急性失代偿(AD)基础上慢加急肝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如慢性肝功能衰竭协会-器官功能衰竭评分(CLIF-C OFs)。目的:评估CLIF-C OFs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伴AD患者短期死亡的预测效能。方法:2005年1月-2010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住院乙型肝炎相关慢性肝病伴AD患者890例纳入研究,264例90 d内接受肝移植术者中95.1%病理诊断为肝硬化。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按器官衰竭数量分组分析28 d和90 d累积生存率,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8 d死亡的影响因素,以ROC曲线比较CLIF-C OFs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ELDs)、终末期肝病模型-钠评分(MELD-Nas)、肝功能分级评分(CTPs)对短期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伴AD患者28 d和90 d累积生存率与器官衰竭数量密切相关(P0.001)。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肌酐、肝性脑病和白细胞是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CLIF-C OFs预测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3±0.021,最佳临界值为8,相应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分别为84.3%、64.9%、31.9%和2.4,预测效能与MELDs和MELD-Nas相似。结论:CLIF-C OFs能较好地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伴AD患者的短期死亡,可应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肝病患者预后预测的准确性。方法肝硬化患者228例,重型肝炎患者156例,分别计算Child-Pugh及MELD评分,分析两种评分系统对肝病预后评估的优缺点。结果MELD评分与Child评分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74,MELD评分的预测准确率显著优于Child-Pugh评分(Z=1.96,P<0.05)。结论MELD评分较好地预测肝病患者死亡发生的危险度,其评估效率优于Child-Pugh分级。  相似文献   

7.
《肝脏》2017,(10)
正一、肝硬化患者的肝移植获益概念评估和确定临床治疗所带来的益处和风险非常重要。其意义不仅在于评估潜在的伤害和医疗资源是否浪费,在器官移植方面,因资源匮乏更应如此。器官移植与公平、正义、功效,自主、慈善、不伤害、效益等密切相关,其资源分配变得极具挑战性~([1])。目前常通过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ELD评分)对等待肝移植患者进行评估,此评分往往侧重于等待名单中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终末期患者,旨在降低肝移植前死亡率(最危重患者优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关于血浆钠与终末期肝病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MELD)的关系研究较多,并有人[1]发现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致力于研究MELD联合血浆钠判断终末期肝病的预后,说明对肝硬化腹水及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低钠血症问题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重视,并提出了含钠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Na)对终末期肝病判断的新概念。现研究认为肝硬化患者低钠血症与终末期肝病并发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并常规进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探讨它们对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结果在8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25例短期内死亡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为255.5±92.3pg/ml,终末期肝病模型计分为25.8±7.3,而存活患者则分别为130.3±100.3pg/ml和15.0±4.9(P〈0.005);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终末期肝病模型计分、凝血酶原时间呈正相关(r=-0.444,r=-0.443,P〈0.0001);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终末期肝病模型计分对预后判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和0.882,以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0.9pg/ml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计分〉22.9为最佳截断点,其对患者短期死亡判断的特异性为98.3%,准确率为88.1%。结论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和终末期肝病模型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血清钠(MELD-Na)、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及Child-Pugh评分系统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具有完整记录和随访结果的9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分别计算每例患者的Chlid-Pugh、MELD及MELD-Na分值,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3种评分系统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生存3个月的准确性。结果 96例患者3个月内有25例患者死亡。死亡组的Child-Pugh、MELD及MELD-Na评分均高于生存组(P0.01);MELD-Na和MELD评分在判断患者3个月生存时间的ROC曲线AUC均大于Child-Pugh(P0.001,P0.01),MELD-Na和MELD评分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D-Na是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一个较好指标,其准确性优于Child-Pugh分级,但与MELD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短期预后。方法对167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来比较MELD和CTP评分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对预后预测的准确性。结果在随访3月、6月和12月时,分别有23例、42例和66例患者死亡;死亡患者的MELD和CTP评分比生存患者高(P0.001);MELD得分越高,死亡的危险越大。结论 MELD与CTP评分均能准确地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中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Child-Pugh、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及MELD-Na评分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短期再出血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别计算104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Child-Pugh、MELD及MELD-Na 分值,并随访其再出血及死亡.运用ROC 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三种评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Child、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of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动态评分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风险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42例,根据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和非死亡组,其中死亡组41例。根据患者住院资料进行Child和MELD评分,由两次住院Child和MELD评分结果,计算Child和MELD动态变化率(△Child、△MELD),并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ROC曲线分析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死亡组Child、△Child、MELD、△MELD中位数均显著高于非死亡组(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hild C级、△Child≥1、MELD≥15分、△MELD≥1患者的生存率均明显降低(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hild、△Child、MELD、△MELD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死亡风险的预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hild与MELD、△Child与△MELD的AU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MELD、△MELD并不是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Child、△Child是肝硬化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因素,其风险比分别为1.261和2.055。结论 MELD评分在肝硬化患者死亡风险的预后评估中并不优于Child评分,相反,在一定范围内,Child评分要优于MELD评分。  相似文献   

14.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终末期肝病模型预后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尝试性研究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3个月) 预后的关系;研究Child—Pugh分级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个月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MELD模型公式及Child—Pugh分级对110例住院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评分及分级,同时了解其3个月内的病死率。结果39例患者在3个月内死亡。MELD10~19、20~29、≥30分患者3个月的病死率分别为38.18%、64.71%、75.00%,明显高于MELD≤9分患者(11.76%,P<0.05)。MELD≥18分患者3个月的病死率明显高于MELD<18分患者(58.06%与26.58%,x2=9.643,P<0.01)。Child A级患者3个月病死率为14.89%,B级为42.55%,C级为75.00%。结论MELD模型能准确预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短期的临床预后,而Child—Pugh分级也可准确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个月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住院期间诊断为HBV-ACLF的患者437例,依据GPS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GPS评分组的死亡比率。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及以上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Cox生存回归筛选随访期间[30(5~825)d]患者死亡的的影响因素。结果 HBV-ACLF患者随访期间病死率为68.0%(297/437)。GPS评分越高的分组住院期间消化道出血比例、肝性脑病比例、肝肾综合征比例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就越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肝性脑病(Ⅰ~Ⅱvs无肝性脑病:HR:2.520,95%CI:1.479~4.293,P=0.001;Ⅲ~Ⅳvs无肝性脑病:HR:3.678,95%CI:1.920~7.047,P0.001),肝肾综合征(HR:2.374,95%CI:1.452~3.881,P=0.001),消化道出血(HR:1.616,95%CI:1.153~2.262,P=0.004),抗病毒治疗(HR:0.668,95%CI:0.518~0.862,P=0.002),GPS评分(1 vs 0:HR:2.055,95%CI:1.653~2.702,P=0.001;2 vs 0:HR:4.520,95%CI:3.288~6.932,P=0.007)和HBV-ACLF患者死亡密切相关。结论 GPS评分对HBV-ACLF患者的短期和长期死亡风险预测作用较好,且高GPS评分为HBV-ACL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对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01-2016-12连续收治的完全符合诊断标准的A型ADD患者,记录患者入院24h APACHEⅡ评分。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建立ROC曲线并比较曲线下面积(AUC),观察APACHEⅡ评分对住院病死率的预测价值。依据APACHEⅡ评分将患者分为APACHEⅡ评分≥8.5分组和APACHEⅡ评分<8.5分组;应用Kaplan-Meier法构建生存曲线。APACHEⅡ评分对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结果:139例A型AAD患者住院期间死亡36例(25.9%)。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PACHEⅡ评分≥8.5分组与<8.5分组的住院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 P=0.000)。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8.5分增加住院死亡风险(HR=6.464;95%CI:1.981~21.099;P=0.002)。调整年龄、收缩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后,APACHEⅡ评分≥8.5分是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5.126;95%CI:1.528~17.198;P=0.008)。结论:对于A型AAD患者,较高的APACHEⅡ评分增加住院死亡风险。白细胞计数也可以作为评估发生住院死亡风险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王蕊  马佳丽  张福奎 《肝脏》2012,17(5):354-355,361
腹水为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大约60%于10年内出现腹水[1],出现腹水后,患者1年和5年内的死亡率分别为15%和44%[2].研究表明,年龄、并发症以及血清胆红素、白蛋白、肌酐等指标均影响腹水患者的预后,Child-Pugh分级、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MELD-钠(MELD-Na)等模型可协助判断患者的预后.现对肝硬化腹水预后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Sun FR  Meng YM  Wang BY  Liu YF  Liu CX  Xie DW  Ding YY  Li JP  Ma L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10):758-762
目的 评价终末期肝病患者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与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8年5月进行原位肝移植的患者92例的术前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5例,女性17例,年龄(50.3±9.5)岁;85例为肝硬化,7例同时伴有原发性肝癌.分析资料包括血液生物化学指标、凝血指标,肝炎病毒学标志物和二维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根据MELD评分系统将其分为3组:MELD评分≤9分31例;10分≤MELD评分≤19分45例; MELD评分≥20分16例.采用x2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判断MELD评分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MELD评分与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主动脉瓣流速(AF)、心输出量(CO)、QRS间期(QRSI)、校正的QT间期(QTc)等呈正相关,r分别为0.317,0.341,0.228,0.387,0.325,0.209和0.347;P值均<0.01;除QRSI外,上述指标及左室后壁厚度亦与国际标准化比率呈正相关,r分别为0.282,0.319,0.322,0.435,0.275,0.320和0.237;P<0.05或P<0.01; LAD、LVEDD、AF,CO、QTc与血清总胆红素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41,0.219,0.357,0.246和0.253;P值均<0.05;IVST和二尖瓣流速E/A与血清肌酐相关,r值分别为0.216和-0.343;P<0.05或P<0.01.E/A≤1在研究对象中的比例为46.7%(43/92),在MELD分级的3组中比例分别为48.4%(15/31),35.6%(16/45)和75.0%(12/16),其中,MELD 10~19分组和MELD评分≥20分组间,x2=7.359,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随着终末期肝病的进展,心脏的结构,功能及电生理活动逐渐减退.  相似文献   

19.
戴静毅  李云丽  庄林  段丽平 《肝脏》2012,17(9):630-632
目的比较CTP分级、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MELD-Na评分及iMELD评分对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3个月死亡危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9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之日起3个月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其CTP评分、MELD评分、MELD-Na评分及iMELD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49例中有77例患者3个月内死亡,存活组(172例,69.1%)与死亡组(77例,30.9%)进行比较,CTP分级、MELD评分、MELD-Na评分、iMELD评分在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MELD评分的分辨力优于CTP评分、MELD评分、MELD-Na评分。结论 CTP分级、MELD评分、MELD-Na评分、iMELD评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个月死亡危险均有判断价值,iMELD评分预测价值更佳。  相似文献   

20.
MELD联合血清钠水平评估肝硬化患者预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已被广泛用于评估各种肝病患者的预后,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血清钠水平是肝硬化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与MELD评分联合应用可以增加其预测的准确性。此文就MELD评分及其联合血清钠水平在肝硬化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