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食管裂孔疝多见于40岁以上的病人。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胸痛、吞咽困难和咽下疼痛,并常伴有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胸骨后及背部烧灼感。食管裂孔疝常伴有食管韧带松弛和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减弱,易发生胃液反流,导致胃食管反流病(GERD)。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机制与食管裂孔疝、食管下端括约肌缺陷等有关,常须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和胃肠动力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分析腹腔镜下Nissen胃底折叠术联合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及预后。选择40例食管裂孔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20例,采用腹腔镜下Nissen胃底折叠术联合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对照组20例,采用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及发生率;术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出现吞咽困难、术后疼痛者均占5%,并发症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术后烧心、胸痛、反酸、反流的情况较术前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术后上述症状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采用腹腔镜下Nissen胃底折叠术联合治疗食管裂孔疝,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迅速恢复胃肠道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腹腔镜疝修补术结合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选择内蒙古包钢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就诊的80例胃食管反流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者40例。A组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Nissen胃底折叠术,B组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Dor胃底折叠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食管反流情况、食管压力、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评分、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评分(GERD-Q)、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2组患者手术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反流时间、次数,长反流次数、酸反流时间百分比明显改善,且A组改善幅度更明显(P<0.05);食管残余压平均值、下段括约肌压力、松弛率和无效吞咽率均明显改善,且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P<0.05);2组患者GLQI与GERD-Q评分均有所改善,且A组GLQI评分高于B组,GERD-Q评分低于B组(P<0.05);2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术对抗反流,减轻术后吞咽困难具有明显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157例食管裂孔疝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前瞻性、对照原则,将157例病人随机分到A组(n=75例)和B组(n=82例),两组病人均予以腹腔镜疝修补术,同时A组加以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B组加以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手术情况、食管反流情况及食管压力。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情况及复发情况比较,结果均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前,A组、B组患者的24 h内反流次数、反流时间、长反流次数、酸反流时间百分比、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食管残余压、食管松弛率及无效吞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手术后6个月,A组、B组患者的24 h内反流次数、反流时间、长反流次数、酸反流时间百分比、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食管残余压、食管松弛率及无效吞咽情况均明显优于手术前,且A组明显优于B组(均为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术在抗反流效果、抑制术后吞咽困难发生、提高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方面的效果均明显优于Toupet胃底折叠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Nissen/Dor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临床疗效及食管测压与pH值监测对长期疗效的预估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4例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术(Nissen组),56例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Dor胃底折叠术(Dor组)。术后随访1年,对比观察2组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记录食管测压及pH检测等指标变化情况、Gerd Q、DeMeester评分等。 结果Nissen组术程以及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Dor组(P<0.05),2组总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年食管反流情况与DeMeester评分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Nissen组在减少反流次数、长反流次数和最长反流时间方面均优于Dor组(P<0.05)。2组在反流时间、酸反流时间百分比与DeMeest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静息呼吸平均值、食管残余压较术前均显著提升(P<0.05),但2组间术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组患者食管松弛率、无效吞咽与Gerd Q评分均较术前也均明显降低,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联合Nissen或Dor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均有明显效果,临床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和胃底折叠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裂孔疝在临床并不少见,胃食管返流性疾病临床更是常见,但是此类疾病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行外科治疗者还很少.资料表明,美国成人约45%有胸骨后烧灼痛(胃食管返流性疾病的主要症状)至少每月1次,7%每天都有此症状出现;约50%胃食管返流患者会出现糜烂性食炎、食管狭窄或Barrett′s食管等并发症.胃食管返流性疾病的内科治疗包括改变生活和饮食习惯,服用H2受体拮抗剂甲氰咪胍等或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及胃肠道动力药西沙比利等.对于内科药物治疗无效或停药后症状复发或出现上述各种并发症则需要手术治疗.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抗返流术在美国等已是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外较常做的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使用腹腔镜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安全性和疗效评价。方法对38例食管裂孔疝患者使用腹腔镜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做胃底360°折叠术(Nissen术),9例应用补片修补疝缺口,29例采用7号丝线缝合。结果38例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全部获得成功。手术时间30~190min,平均手术时间110min,失血10~50ml;术后24~48h进流质饮食,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5.7d。结论腹腔镜下胃底Nissen折叠术式具有疗效好、安全和创伤小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Nissen胃底折叠术(LNF)治疗老年食管裂孔疝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期间于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接受LNF的35例老年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的手术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5~105 min,平均72 min;术中出血10~120 mL,平均30 mL;术后住院时间3~23 d,平均5 d。术后2例发生轻度食管反流,1例进流质饮食后出现呕吐,考虑食管裂孔缩小或包绕过紧,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术后33例获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5个月。至术后6个月,获访患者的反酸、烧心、胸痛、咳嗽、喘息、咽异物感及声音嘶哑的评分较术前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33例患者均未见有疝复发,无明显反流症状。结论 LNF对老年食管裂孔疝患者来说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的58例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6例在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观察组),22例患者行开腹手术(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及手术后4个月进行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调查结果。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RDQ评分显示术后4个月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 结论: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可积极应用于临床上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方法 对近2年来收治的109例胃食管反流病实施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8例成功完成手术.1例因难以控制的脾上极胃短血管出血而中转开腹.手术用时30-245(平均68.1)min,术中出血5~450(平均30.0)mL;术后住院天数2~8(平均4.2)天.术后102例获3~27个月的随访,7例失访.随访患者中99例(97.1%)反酸、烧心等消化道症状基本消失,2例(2.0%)明显缓解,1例(0.9%)无效.术后2例出现较严重的吞咽困难,1例严重上腹胀气,2例腹泻,1例出现术后食管裂孔疝.结论 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180°前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与天津南开医院2008年9月至2013年6月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的180例食管裂孔疝患者资料,其中30例应用补片修补裂孔,剩余患者丝线缝合裂孔,均加做胃底180°前折叠(Dor手术)。结果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者。术后随访3~60个月,手术效果满意率92.31%,术后3个月复查胃镜、上消化道造影等检查基本恢复正常。其中7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轻度反酸、烧心症状,均在4个月内通过保守治疗好转,无复发病例,无严重吞咽困难病例。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180°前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疾病有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疗效可靠等特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行食管裂孔疝修补及胃底折叠术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自1995年12月成功地应用腹腔镜修补食管裂孔疮、胃底折叠术,截止到1997年1月已完成6例。其中男1例,女5例,平均年龄65岁(60~70岁)。病程2~20年,均经食管钡餐和(或)胃镜证实为食管裂孔疝和反流性食管炎。现报道如下。1戳口与穿刺套管设计方面的改进欧美国家多采用脐部造气腹后在脐左上方两横指处置入第一个穿刺套管作为腹腔镜套管,然后沿双侧肋弓下置入另4个10mm直径的穿刺套管。我们根据国人体形特点将第一个穿刺套管仍然置于造气腹的济上缘并作为腹腔镜套管,而且与左中上腹部的主操作套管(直径10mm)依据术中需要变换使用…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临床上食管裂孔疝并不少见,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更是多见。但是此类疾病在国内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施行外科治疗者还很少。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生机制与食管下端括约肌缺陷、食管裂孔疝等有关,约25%~50%的GERD患者为慢性疾病过程,需要长期药物治疗。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经过40多年的临床实践,以Nissen手术为代表的一系列抗反流手术对治疗严重的GERD取得了非常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自1999年3月至2003年9月,我们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治疗25例食管裂孔疝患者,均获得成功,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女性8例、男性17例;平均55(37~79)岁。主诉为胸骨后烧灼痛、嗳气、反酸和呕吐2~10年,均经1年以上奥美拉唑和西沙必利等剂治疗,但停药后症状复发。其中Ⅰ型疝10例,Ⅱ型疝2例,Ⅲ型疝13例(Ⅰ型为滑动型食管裂孔疝,Ⅱ型为贲门保持原位的食管旁裂孔疝,Ⅲ型为兼有上述两种情况的混合型食管裂孔疝[1,2])。2.手术方法:患者取截石位,头端抬高10~30度,主刀医生位于患者两腿之间。使用5个5~10mm套管,第1个10mm套管位于患者…  相似文献   

16.
食管裂孔疝的外科治疗历史较久,手术方式众多。虽然这些手术方式经过多次改变,试图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但是因为需要行胸腹联合切口,创伤大,术后恢复慢,术后并发症多,医疗费用昂贵等种种原因,传统手术未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Bougie管支撑下行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科手术治疗的70例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分别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Nissen胃底折叠术(Nissen组,35例)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Bougie管支撑下胃底Nissen折叠术(Bougie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1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半年胃食管反流指标。结果 Bougie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饮水时间、术后恢复半流质饮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Nissen组,术后第1、2、3周胸腹部疼痛、腹胀不适发生率及术后1、2、3、4周吞咽困难发生率均低于Nisse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1月内便秘与腹泻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月两组患者食管pH值<4的次数、反流次数、反流时间、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DeMeester评分、GERD-Q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改良DOR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HH)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08例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患者54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联合组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改良DOR胃底折叠术,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反流时间、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Gerd Q量表评分。 结果2组术前反流时间、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Gerd Q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反流症状与术前比较,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反流时间、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Gerd Q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改良DOR胃底折叠术对HH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身体快速恢复,微创、安全且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腹腔镜Nissen 胃底折叠术在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评价其在老年人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因GERD行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的老年病人28例,随机选取同时期非老年GERD病人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不同年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两组症状完全消失.食管下段压力由(8.8±2.6)mmHg(1mmHg =0.133 kPa)提高到(18.23±3.6)mmHg(P< 0.01),24 h pH值检测评分由105.4±3.7降低到8.12±2.1(P< 0.01),较术前明显改善,并达到正常范围.平均随访4.5年,非老年组症状复发2例,老年组1例.远期吞咽困难老年组发生8例,非老年组为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老年GERD病人中实施腹腔镜Nissen 胃底折叠术与在非老年病人中实施一样安全、有效,但远期吞咽困难发生率较非老年人为高.  相似文献   

20.
食管裂孔疝(hiatushemia)是指食管腹段、食管胃连接部和部分胃组织通过食管裂孔凸人胸腔形成的一种疝。多见于40岁以上的患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胸痛、咽下疼痛伴吞咽困难,可同时伴有反流和胸骨后及背部烧灼感。目前伴随着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腹腔镜下修补食管裂孔疝及同时行胃底折叠术治疗已在国内外普遍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