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西安地区青少年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流行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青少年肥胖和NAFLD的预防及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3-4月高考前于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的青少年,对其进行体格测量、肝功能检测和腹部B超检查。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进一步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NAFLD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4141例青少年,其中男2080例,女2061例,平均(18.62±0.66)岁。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9.5、20.4,P值均0.01);NAFLD总患病率为8.1%(335/4141),其中男生NAFLD患病率高于女生(13.4%vs 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6.4,P0.01);NAFLD检出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肥胖者、体质量超标者、BMI正常者,肥胖男生NAFLD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71.6%vs 2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5,P0.01);男生及女生中NAFLD组BMI、体质量、ALT、AST均高于非NAFL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和BMI可能是NAFLD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论西安地区青少年肥胖、NAFLD发病情况不容乐观,对于肥胖青少年而言,合理的生活方式、控制体质量以及降低BMI是预防NAFLD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肝穿刺组织中脂肪量与肥胖相关基因(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 gene,FTO)的表达,探索FTO在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SP二步法检测肝穿刺组织中FTO蛋白表达,并回顾性分析临床生化指标及肥胖、胰岛素抵抗等相关参数。结果正常对照组、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AFL)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组均有FTO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FL和NASH组中FTO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且NASH和NAFL组糖、脂代谢及肥胖参数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TO可能通过干扰机体糖、脂代谢、增加胰岛素抵抗参与NAFL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瘦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特征。方法从参加常规体检的1196例成人中,纳入219例诊断为NAFLD的患者,对瘦人[体质指数(BMI)24 kg/m~2]与超重或肥胖(BMI≥24 kg/m~2)NAFLD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人体测量学、实验室检测指标和代谢并发症等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219例NAFLD患者中,38例(17.4%)瘦人与181例(82.6%)超重或肥胖患者相比,男性比例更高(76.3%vs.58.6%,P=0.037),年龄较轻[(36.8±11.3)岁vs.(43.4±13.6)岁,P=0.006],舒张压[(83.7±7.5)mmHg vs.(83.1±8.2)mmHg]、收缩压[(129.6±7.8)mmHg vs.(131.4±9.3)mmHg]、空腹血糖[(5.46±0.83)μmol/L vs.(5.39±0.79)μ.mol/L]、总胆固醇[(6.48±1.37)mmol/L vs.(6.17±1.56)mmo/L、甘油三酯[(3.24±1.09)mmol/L vs.(3.32±0.94)mmol/L]、尿酸[(392.8±61.7)μmol/L vs.(388.5±59.6)μmol/L]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2.6±8.9)IU/L vs.(31.3±9.6)IU/L]水平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06、0.395、0.725、0.326、0.837、0.864、0.416),高血压(28.9%vs.32.0%)、高血糖(26.3%vs.25.4%)、血脂异常(78.9%vs.76.2%)和高尿酸血症(34.2%vs.35.4%)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64、0.526、0.872、0.231)。结论与超重或肥胖患者相比,瘦人NAFLD患者的男性比例更高,年龄较轻,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等代谢并发症的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出租车司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现状及其相关指标异常情况,为科学防治NAFLD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6月来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体检的出租车司机1752例,分别检测BMI、血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ALT、AST及尿酸(UA)等指标,并行肝脏B超检查,分析NAFLD患病率与各项生化指标的关系。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出租车司机NAFLD患病率为51.66%(905/1752),其中男性为57.94%(770/1329),高于女性的31.91%(135/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09,P=0.027)。NAFLD出租司机的BMI、血脂、血压、FPG及UA异常率均高于非NAFLD出租车司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894、7.126、8.045、8.909、10.373;P值分别为0.047、0.035、0.030、0.028、0.018)。BMI≥28 kg/m 2的司机其NAFLD患病率高于BMI 24.0~27.9 kg/m 2和BMI<24.0 kg/m 2的司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χ2值分别为7.904、18.624,P值分别为0.035、0.008;女:χ2值分别为8.613、31.635,P值分别为0.029、0.006)。从事出租车行业时间>15年的司机与11~15年、5~10年及<5年组比较NAFLD患病率显著升高(男:χ2值分别为9.781、13.546、18.052,P值分别为0.024、0.012、0.008;女:χ2值分别为7.052、9.847、12.157,P值分别为0.036、0.023、0.016)。结论深圳地区出租车司机NAFLD患病率较高,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且与高血脂、肥胖、高血糖及高尿酸异常率及从事出租行业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海口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流行现状,分析NAFLD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组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8 771例,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等指标,行肝脏B超检查。计算NAFLD的患病率,分析NAFLD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组分的关系。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8771例体检对象中NAFLD 5715例,患病率为30.45%;男性NAFLD患病率为41.74%,女性NAFLD患病率为17.22%。男性NAFLD患病高峰年龄为45~59岁,女性NAFLD患病高峰年龄为45岁及以上。男性中度NAFLD患病率高于女性(8.10%vs 1.19%,χ2=476.1,P0.001)。男性人群中肥胖、超重者的NAFLD患病率较高,女性人群中肥胖者NAFLD患病率较高,男性和女性中不同BMI水平组的NAFLD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111、1917,P值均0.001)。NAFLD患者BMI、血压、FPG、TG、ALT、AST、GGT明显高于非NAFLD者,而HD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276、32.339、31.487、12.185、9.716、38.382、26.350、25.291、15.008,P值均0.001)。结论海口地区体检人群NAFLD患病率较高,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NAFLD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组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我国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不同ALT水平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分析2005年1月-2009年3月经肝活体组织检查证实的108例NAFLD患者的人口学、生物化学及病理学资料,并比较血清ALT正常与增高患者的病理学及临床特征. 结果在108例NAFLD中,49例(45.4%)为单纯性脂肪肝(NAFL),57例(52.8%)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2例(1.9%)为NASH相关肝硬化.ALT和AST水平,NASH患者分别为(156.2±137.7)U/L和(82.2士67.8)U/L,NAFL患者分别为(103.9±93.7)U/L和(52.2±33.4)U/L,t值分别为2.55和3.13,尸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ST/ALT比值NASH患者为0.61±0.30,NAFL患者为0.78土0.77,NASH患者AST/ALT比值低于NAFL患者,t=2.18,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T增高组中NASH占64.9%(50/77),ALT正常组NASH占29.0%o(9/31),x~2=11.49,p=0.00.ALT增高组炎症程度显著高于ALT正常组,x~2=10.3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肝脂肪变和纤维化程度在两组之间,x~2=5.52,6.12;P=0.12,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T增高组血清AST、y-谷氨酰转肽酶、总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和收缩压水平均比ALIT正常组显著增高(t值分别为5.91,2.00,2.30,2.10,3.14,2.43;p值分别为0.00,0.05,0.02,0.04,0.00,0.02),而AST/ALT比值、B超下脾脏肋间厚度则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3.70和2.95;p值分别为0.00和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LT增高与病理学NASH相关(OR=2.78,95%CI 1.06~7.3,p=0.04),但血清ALT预测NASH的准确性欠佳,ROC曲线下面积为0.69(95%CI 0.59~0.8,P=0.00).结论 在中国成人NAFLD患者中可以见到完整的疾病谱.ALT升高患者NASH比例更高,血清ALT水平可预测NAFLD患者炎症程度,但不能预测脂肪变和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医务人员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165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状况,并调查分析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医院职工体检者1655例,根据体检结果以及肝脏B超结果分为2组,NAFLD组( n = 230)和非NAFLD组( n = 1425),比较分析NAFLD的相关因素.结果: NAFLD总体患病率13.9%,男性占20.7%,女性占10.8%,男职工NAFLD患病率明显高于女职工(χ2 = 28.70,P<0.001);其中50-59岁男性医生NAFLD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及工种人员;活动减少、在外就餐、高脂饮食是导致NAFLD的主要不良生活习惯.结论: 代谢综合征、肥胖、高血糖与NAFLD高度相关,体质量指数增高有助于预测NAFLD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甘肃省白银市健康人群高尿酸血症流行特征,为预防高尿酸血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5 362名白银市机关事业单位和退休人员2013年健康体检资料,并将调查对象分为高尿酸血症和正常血尿酸组,分析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发生的关系。结果 5 362名体检人群中检出高尿酸血症患者486例,患病率9.06%,其中,男性为12.97%,女性为4.82%,男性高于女性(χ2=107.773,P0.05);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以49岁~和50岁~两个年龄组患病率最高(χ2=34.376,P0.05),女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高尿酸血症组合并高血压(χ2=96.676)、高血脂(χ2=91.955)、高血糖(χ2=112.714)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血尿酸组(χ2=12.555,均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潜在性疾病,并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应高度重视和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以及其疾病谱[包括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simple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与健康对照组间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差异,为NAFL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从PubMed、Web of Science、CNKI、万方数据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有关NAFLD与Hcy相关性的文献并提取数据,截止时间为2018年7月,采用Newcastle Ottawa Scale(NOS)评估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5.3对数据进行合并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AFLD组(14篇文献)、NAFL组(4篇文献)及NASH组(6篇文献)患者Hcy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ASH组和NAFL组患者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篇文献,SMD=0.53,95%CI:-0.60~1.66,P=0.36)。结论 NAFLD及其疾病谱(NAFL、NASH)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而NASH组与NAFL组Hcy水平基本相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可能是NAFLD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或许可成为诊断NAFLD的非侵入性标志物。然而尚不可以Hcy水平推断NAFLD病程是否从NAFL进展至NASH。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2005年7月~2008年6月间我院120例NAFLD患者和120例配对的健康对照者被纳入本研究.采用B超对患者进行脂肪肝的诊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心脏的舒张功能,E/A比值用于评价心脏舒张功能.结果 NAFLD患者心脏舒张功能不全(DCD)的发生率为26.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5.0%(χ2=21.136,P=0.001).NAFLD患者E/A比值为1.178±0.32,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32±0.20(P=0.001).随着脂肪肝的进展,患者的DCD的发生率逐步升高(χ2=12.97,P=0.01),中度NAFLD患者的E/A比值为1.07±0.33,明显低于轻度的1.30±0.25(F=17.13,P=0.001),明显高于重度NAFLD的0.91±0.31(F=17.13,P=0.001).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常见有DCD,且DCD可能与脂肪肝的存在和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及肝穿刺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EXOC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行肝穿刺并经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诊断为NAFLD的患者120例,其中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47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73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50例无脂肪变性和脂肪性肝炎的其他肝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lncRNA EXOC7在肝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lncRNA EXOC7表达与临床各生化指标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分析lncRNA EXOC7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AFL和NASH患者的组织及血清中lncRNA EXOC7表达显著增高(P值均<0.05),且其表达水平随着肝脏脂肪变性及炎症程度的加重而提升(F=19.96,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EXOC7表达与TG、LDL-C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85、0.847,P值均<0.001);而与HDL-C、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26、-0.709,P值均<0.001)。lncRNA EXOC7诊断NAFL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95%可信区间:0.599~0.915,P<0.001),敏感度为85.42%,特异度为81.17%。结论 lncRNA EXOC7在NAFLD患者中高表达,并随脂肪变性及炎症程度的加重而升高,提示lncRNA EXOC7可能是NAFLD防治的潜在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重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disease,NAFLD)是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D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和脂肪性肝硬化三种类型.由于该病通常原发于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相关的超重/肥胖、Ⅱ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代谢紊乱,是胰岛素抵抗综合症(insulin-risistant symdrome,  相似文献   

13.
王红娟  阎明 《山东医药》2004,44(10):51-52
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NAFLD)是一种病变在肝小叶,以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和脂肪蓄积为病理特征,且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及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脂肪性肝硬化三种类型。本病常发生于与胰岛素抵抗(IR)相关的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代谢紊乱,目前认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肥胖相关的代谢综合征显著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可以表现为单纯的脂肪肝(NAFL),也可表现为进展性的脂肪性肝炎(NASH),甚至为NASH相关肝硬化。虽  相似文献   

15.
随着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现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NAFLD患者全因死亡率增高,NAFLD/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首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肝病死亡率增高见于NASH患者,近10余年来欧美发达国家因NASH而接受肝移植患者的比例逐年增加.为了规范内科医师和预防保健人员NAFLD的诊治,美国肝病学会、胃肠病学院和胃肠病学会共同起草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体检的青少年1222例, 行超声检查诊断,常规行血生化指标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青少年发生NAFLD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1222名调查者中,发现NAFLD 142例;NAFLD组肥胖、2型糖尿病、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血症、HOMA-IR均高于1080例非NAFLD人群(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RR:1.750,CI:2.215~2.317,P<0.001)、腰臀比(WHR,RR:1.135,CI:2.750~4.215,P<0.001、2型糖尿病(RR:1.317,CI:1.875~2.013,P<0.001)、TG(RR:1.415,CI:1.217~4.375,P<0.001)、HOMA-IR(RR:1.750,1.887~152.402,P<0.001)为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以BMI=25.48为诊断NAFLD的截断点,其敏感度为92.97%,特异度为80.28%,以WHR=0.835为诊断NAFLD的截断点,其敏感度为85.6%,特异度为83.8%。结论 出现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脂和胰岛素抵抗的青少年往往已经存在NAFLD,应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情况、自然史、死亡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在上海长征医院和上海85医院进行体检且自2011年起每年在上海长征医院或上海85医院随访的离退休老干部及部分单位职员,最终共纳入833例,2011年12月31日前确诊NAFLD的为NAFLD组(n=459),无肝脏及胆道系统疾病的为对照组(n=374)。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身高、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及血生化检查,是否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吸烟及饮酒情况,死亡对象明确其死亡时间和死亡原因。分析该研究人群NAFLD患病情况、自然病程、发病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发病危险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病情加重、减轻的影响因素。结果 NAFLD组中男性NAFLD患病比例高于女性(58.0%vs 46.7%,χ2=4.962,P=0.026)。NAFLD组BMI、收缩压、舒张压、ALT、空腹血糖、血尿酸、甘油三酯(TG)、男性患者、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新发糖尿病、新发代谢综合征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t=-9.818,P0.001)。对照组374例患者中新发NAFLD 64例(17.1%),男性与女性新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vs 15%,χ2=0.349,P0.05);BMI[优势比(OR)=1.304,95%可信区间(95%CI):1.153~1.474,P0.001]和TG(OR=1.509,95%CI:1.080~2.166,P=0.016)是新发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终点发现NAFLD组235例(51.2%)病情稳定、40例(8.7%)改善、144例(31.4%)消退、40例(8.7%)加重。BMI升高患者NAFLD加重风险增加(OR=1.163,95%CI:1.028~1.316,P=0.016);而BMI(OR=0.849,95%CI:0.781~0.923,P0.001)和血尿酸(OR=0.997,95%CI:0.995~1.000,P=0.038)水平下降是NAFLD的保护因素。NAFLD组死亡10例(恶性肿瘤5例、心脑血管疾病2例),对照组死亡6例(恶性肿瘤2例,无心脑血管疾病),两组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检者中NAFLD预后相对较好,BMI、TG和血尿酸是其预后影响因素。NAFLD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而不是终末期肝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NAFLD不同发展阶段的动物模型研究线粒体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和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CPT))在NAFLD进展中的变化。方法建立单纯性脂肪肝(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大鼠模型,通过大鼠肝脏病理切片HE染色和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验证模型的成立,使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大鼠肝脏的COX和CPT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同时在大鼠肝脏中提取线粒体,检测纯化的肝脏线粒体中两种酶的活性变化。结果 NAFL大鼠肝脏呈现轻度的脂肪变性和气球样变,NASH组大鼠肝脏则呈现弥漫的大泡性脂肪变和炎性浸润。与对照组相比,肝脏COX、CPT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在NAFL组和NASH组均降低(P0.05)。在纯化线粒体中的检测提示,COX在NAFL和NASH组分别降低20%和35%,且NASH组显著低于NAFL组(P0.05);CPT在NAFL和NASH组分别降低35%和50%,且NASH组显著低于NAFL组(P0.05)。结论在NAFLD进程中,线粒体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代谢功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且随着疾病进展而加重。  相似文献   

19.
《肝脏》2016,(7)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肥胖等代谢危险因素密切相关的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不同表型在代谢水平的变化,从而探索其所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并为临床提供合适的诊断生物标记物。方法使用高脂饲料,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和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NAFL伴随2型糖尿病(NAFL+T2DM)的大鼠模型。通过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在大鼠的肝脏和血清中检测差异表达的代谢物。结果 NAFL组大鼠肝脏出现轻度的脂肪变性并出现糖耐量异常;NASH组大鼠肝脏出现显著的大泡性脂肪变和炎症浸润,但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正常;NAFL+T2DM大鼠肝脏脂肪变以小泡性为主,并且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显著升高(P0.05)。代谢组学发现在NAFL组、NASH组和NAFL+T2DM组中,分别有57、49和60种肝脏代谢物发生变化,以及50、68和41种血清代谢物发生变化;它们主要参与脂质代谢和脂肪酸代谢。有17种肝脏代谢物和4种血清代谢物在NAFL,NASH和NAFL+T2DM组发生了相同的变化,其中只有硬脂酰肉毒碱含量在大鼠的肝脏和血清中都显著升高(P0.05)。结论NASH、NAFL和NAFL+T2DM都出现了脂质和脂肪酸的代谢紊乱,硬脂酰肉毒碱在NAFLD的不同表型中都稳定升高,可以为临床提供一个更敏感的NAFLD诊断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