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单独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与TACE联合微波消融术(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收集2013-01/2015-01在我院治疗的84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TACE联合MWA组(n=40)、单独TACE组(n=44).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变化、生活质量及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1 mo,TACE联合MWA组和单独TACE组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7.5%、85.0%和38.6%、56.8%;TACE联合MWA组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单独TACE组(χ~2=5.441,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A LT及白蛋白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t=3.662,2.816,2.578,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黏膜炎、胆碱能综合征及迟发性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均无显著差异(χ~2=1.056,0.784,1.022,2.103,0.668,P0.05).治疗6 mo后,TACE联合MWA组患者的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家庭及社会状况、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单独TACE组患者(t=5.139,6.052,4.331,4.508,4.417,P0.05).TA C E联合M WA组患者治疗后半年、1年的生存率与单独TACE组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216,1.492,P0.05),但治疗后2年、3年的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单独TACE组患者(χ~2=3.894,4.017,P0.05).结论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疗效显著,且相比于单独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肝癌根治术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在延长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无瘤生存时间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行常规肝癌根治术的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120例,60例通过常规处理(A组)、60例通过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B组)。通过ELISA法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HBV DNA载量,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利用Kaplan-Meier法对比2组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复发率,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患者血清HBV DNA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随访3年后发现所有患者中死亡71例(59.17%)(A组46例死于肿瘤,4例死于肝性脑病;B组20例死于肿瘤,1例死于肝性脑病)。B组复发率、3年内病死率均显著低于A组(48.33%vs 90.00%,35.00%vs83.33%,χ~2值分别为16.98、10.34,P值均0.001)。B组平均无瘤生存期以及术后1、2、3年的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A组(t=9.82,χ~2值分别为7.87、11.43、7.98,P值均0.001)。B组术后血清HBV DNA载量为(0.008 1±0.003 2)×105拷贝/ml,显著低于A组[(0.014 3±0.008 9)×105拷贝/ml](t=18.54,P0.001)。A组术后1、2、3年的无瘤生存率对比中,HBV DNA载量≥1.0×105拷贝/ml的患者与HBV DNA载量1.0×105拷贝/ml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χ~2=8.57,P0.05),进一步比较,1、2、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6、5.36、9.53,P值均0.05);B组术后1、2、3年的无瘤生存率对比中,HBV DNA载量≥1.0×105拷贝/ml的患者与HBV DNA载量1.0×105拷贝/ml的患者并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HBV DNA阳性表达与患者生存期呈正相关(r=0.67,P0.001)。结论肝癌根治术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有助于延长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无瘤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特殊部位小肝癌患者经皮微波消融和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7年3月于高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特殊部位小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微波消融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肿瘤病灶消融治愈率、肿瘤再发生、手术指标、肝功能和并发症。结果手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肿瘤病灶消融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39,P=0.01),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P=0.68);两组患者的TBil、ALT和AST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6.52,P0.001)。结论特殊部位小肝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肿瘤病灶消融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皮射频消融术(RFA)与微波消融术(MWA)治疗BCLC-A期肝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40例BCLC-A期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其中20例接受RFA,20例接受MWA。比较射频组和微波组的1、2、3年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及肿瘤首次完全消融率。结果射频组和微波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0%、80%及95%、85%、7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组与微波组的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及95%、80%、60%及90%、80%、6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组与微波组的首次完全消融率为90%及9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A与MWA治疗BCLC-A期肝癌的疗效无明显差异,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逆行全胆囊切除术与腹腔下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胆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5年3月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治的83例胆管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0例行腹腔镜下逆行全胆囊切除术(A组),43例行腹腔镜下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过程及术后恢复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腹腔引流量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245、2.394、2.529、3.603,P值均0.05)。两组患者中转开腹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与B组患者术后1~3 d的体温、C反应蛋白测定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第2、3天体温、C反应蛋白测定值较术后第1天均降低(t值分别为3.184、3.402、3.151、3.390、3.497、5.184、3.916、6.024,P值均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3%vs20.00%,χ~2=6.696,P=0.010)。结论腹腔镜下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胆管病变患者较腹腔镜下逆行全胆囊切除术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血管瘤患者应用微波消融与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肝血管瘤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甲组(n=30)及乙组(n=30),甲组患者采用微波消融治疗,乙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评估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术后12、24、48 h VAS评分均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两组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在肝血管瘤治疗过程中,微波消融与腹腔镜肝切除术疗效相当,均为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体质等,合理选择手术方法,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系统评价经皮射频消融(RFA)和微波消融(MWA)在肝细胞癌(HCC)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2017年6期)、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搜索有关RFA对比MWA治疗HCC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7年6月。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TSAv0.9 Beta软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项RCT和11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共178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体消融率方面2种消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R)=0.88,95%可信区间(95%CI):0.63~1.22,P=0.44];在总体局部复发率方面2种消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0,95%CI:0.90~1.59,P=0.21);在1年总体生存率和3年总体生存率方面2种消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分别为0.72、1.13,95%CI分别为0.45~1.14、0.85~1.50,P值分别为0.16、0.41);通过亚组分析显示在肿瘤直径≤3 cm或者直径在3~5 cm时,2种消融方法在完全消融率及局部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消融时间方面,MWA组消融时间明显短于RFA组(均数差为8.08,95%CI:4.79~11.37,P0.001)。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术后肝区疼痛发生率和术后发热发生率MWA组高于RF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0.01)。对总体消融率、局部复发率和3年生存率进行TSA分析,提示当前证据仍需纳入更多研究。结论 RFA和MWA在治疗HCC效果方面无明显差异,MWA手术时间较短,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根治性肝癌切除术后应用索拉非尼和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合并微血管侵犯(MVI)的肝癌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37例行根治性肝癌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诊断为有MVI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单纯手术,B组术后应用索拉非尼,C组术后行预防性TACE,分析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用Kaplan-Meier计算无瘤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肝癌合并MVI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无瘤生存率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A、B、C三组病例数分别为49、36、52,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三组患者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1.4%、51.0%、38.8%,86.1%、75.0%、66.7%和82.7%、75.0%、59.6%,A组和B组比较(χ2=9.105,P=0.003)、A组和C组比较(χ2=5.958,P=0.015),1、2、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患者无瘤生存率明显提高;B组和C组1、2、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7,P=0.268)。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HR=0.622,P=0.046)、肿瘤最大直径(HR=1.661,P=0.033)、是否行预防性TACE(HR=0.544,P=0.019)、术后是否应用索拉非尼(HR=0.419,P=0.007)是影响肝癌伴MVI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复发类型上,B组以肝内单发为主,A组和C组以肝内多发为主。结论对于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合并MVI的肝癌患者,应用索拉非尼或预防性TACE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3年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利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50治疗肝源性糖尿病(H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2月于辽宁省人民医院就诊的HD患者57例。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50治疗组(A组,28例),利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50治疗组(B组,29例),比较2组基线水平和治疗12周后血糖、胰岛素、C肽、葡萄糖处置指数(DI)、糖化血红蛋白、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日剂量,观察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12周后,2组4个时间点血糖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57~21.380,P值均0.05),30、60、120min胰岛素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22~6.491,P值均0.05)。B组糖化血红蛋白、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日剂量、30、60、120 min血糖和胰岛素值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36~15.096,P值均0.05),DI、4个时间点C肽值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94~10.813,P值均0.05)。A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28.6%)高于B组(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5)。结论利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50治疗HD能更有效控制血糖,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用药顺序对PEG-IFN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1日-2013年11月1日在山东省禹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A组(n=28,后期1例退出)、B组(n=29,后期2例退出)和C组(n=29,后期3例退出),均采用Peg IFNα-2a联合ADV治疗。A组同期联合用药;B组先给予Peg IFNα-2a治疗24周,再与ADV联用;C组先给予ADV治疗24周,再与PEG-IFNα-2a联用,共治疗60周,停药后随访24周。对比3组的临床疗效(HBe Ag消失和血清转换率、HBs Ag转阴率、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与不良反应。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结果治疗60周:HBe Ag消失和血清转换率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2%vs 81.5%vs 69.2%,χ~2=6.253,P0.05),A组和B组均高于C组(P值均0.012 5);HBV DNA转阴率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5%vs 55.6%vs 80.8%,χ~2=7.409,P0.05),A组和C组均高于B组(P值均0.012 5);ALT复常率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5%vs 80.8%vs 57.7%,χ~2=7.425,P0.05),A组高于C组(P0.012 5)。停药24周时:HBe Ag消失和血清转换率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5%vs 81.5%vs65.4%,χ~2=6.723,P0.05),A组和B组均高于C组(P值均0.012 5);ALT复常率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5%vs74.1%vs 53.8%,χ~2=9.690,P0.05),A组高于C组(P0.012 5)。不良反应多集中于治疗24周内,主要表现为低热、头痛、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多数患者未经干预自行缓解;部分患者发生骨髓抑制,多表现为WBC、中性粒细胞及PLT减少,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得以缓解。结论先经ADV治疗降低HBV DNA水平再予以PEG-IFNα-2a,与二者同时联用效果相仿,可能对降低PEG-IFNα-2a的用药时间和用药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TEG)监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不同抗血小板药物的血小板抑制率,评估药物疗效。方法:选取2018-01—2019-06住院的老年ACS患者(年龄≥60岁)234例,应用TEG监测并比较在不同诱导途径下抗血小板药物的抑制率,随访出院后6个月内患者出血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等发生情况。结果:2组发生四烯酸(AA)途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4,P=0.078);A组较B组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高,药物抵抗的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1,P=0.035)。2组抗血小板药物AA途径低反应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623);A组ADP途径低反应性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5,P=0.004)。A组MACE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P=0.043);A组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8,P=0.005);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90)。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疗法疗效确切,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存在血小板抵抗患者更换或加量抗血小板药物改善抗血小板药物的低反应性,取得良好效果且并不增加出血风险,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不同时机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的疗效,探讨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将诊断明确的240例初治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4组,其中只进行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60例(A组);保守治疗1个月后手术的60例(B组),保守治疗2个月后手术的60例(C组);直接手术的60例(D组)。结果 D组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25,P=0.012);C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45,P=0.034);A组与D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在FVC、FEV_1方面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在胸膜厚度、FVC方面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D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264,P=0.000)。结论初治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在抗结核及胸腔穿刺抽液2个月后疗效改善不明显时,可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1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根据间接溶通指标比较两组病人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早期溶栓再通率高于晚期溶栓再通率(83.6%vs 68.0%,χ2=6.67,P=0.01),B组早期溶栓再通率高于晚期溶栓再通率(69.8%vs44.4%,χ2=14.8,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早期溶栓再通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64%vs 69.81%,χ2=5.36,P=0.02);A组晚期溶栓再通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0%vs 44.4%,χ2=11.28,P=0.000 7);A组总通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8%vs 61.3%,χ2=7.29,P=0.006)。住院期间,A组与B组比较,再发心绞痛发生率(13.8%vs 26.3%,χ2=4.88,P=0.03)、心肌梗死发生率(10.0%vs 21.3%,χ2=4.80,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发生率(1.3%vs3.8%,χ2=1.28,P=0.21)、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1.3%vs 1.3%,χ2=0,P=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3个月,A组与B组比较,缺血脑卒中发生率(1.3%vs 2.5%,χ2=0.42,P=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发生率(2.5%vs10.0%,χ2=4.80,P=0.04)、再发心绞痛发生率(17.5%vs 32.5%,χ2=6.00,P=0.02)、心肌梗死发生率(12.5%vs 23.8%,χ2=4.26,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STEMI的冠脉再通率高于尿激酶,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STEMI出血、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尿激酶,临床应用有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的入肝血流阻断方式在肝脏巨大肝血管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2月于天门市中医医院住院的肝脏巨大血管瘤患者20例,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10例。A组采用Pringle法进行肝血流阻断,B组采用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肝门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以及术后肝功能指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肝门血流阻段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输血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A组相比,B组患者术后第3天及第7天的ALT、AST及TBil水平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在巨大血管瘤切除术中不仅能够减少术中失血量,而且有利于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PLC)椎体继发性恶性肿瘤患者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调强放射治疗的效果比较。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4年1月于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接受治疗的PLC伴椎体继发性转移瘤患者49例,分为A组(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n=20)和B组(行调强放射治疗,n=29)。分别给予35 Gy/5 F和35 Gy/10 F的处方剂量。通过患者疼痛缓解时间评估止痛效果、影像学评估病变情况、生存期评估对生存的影响。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生存率曲线运用K-M方法绘制,两组总生存率比较运用log-rank检验。结果两组放射治疗后影像学检查提示病情完全或部分缓解及稳定的患者比例、患者疼痛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止痛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3,P0.01);两组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6)。结论放射治疗对PLC椎体继发性恶性肿瘤疗效确切。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相同处方剂量的前提下,不仅缓解疼痛时间短,同时并未使临近的快反应组织产生严重的不可耐受的急性或晚期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南方大学顺德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8例。其中A组患者仅使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进行治疗,B组患者仅给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C组患者给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对3组中晚期HCC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3组HCC患者血清(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matrix metalloprotein 9,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患者VEGF、MMP-9水平显著低于A、B组(P0.05)。治疗6个月后,A组、B组和C组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34.12%、28.95%和6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33,P0.001);治疗12个月后,A组、B组和C组的生存率分别为21.05%、15.79%和4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0,P0.05)。A组、B组和C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3.68%、23.68%和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3,P=0.018)。3组HCC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1.416,P=0.493)。结论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采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肿瘤进展得到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准序贯介入治疗结直肠癌术后难以切除肝转移瘤的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2年9月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收治的63例结直肠癌术后不可切除肝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精准序贯介入治疗组(A组,n=33)和全身化疗组(B组,n=30)。A组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B组采用全身化疗治疗。所有患者均于首次治疗前后检测外周血CD3+、CD4+、CD8+阳性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检测并比较首次治疗前、末次治疗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的情况,随访观察患者肿瘤进展及患者生存情况。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两组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A组首次治疗前与首次治疗后CD3+、CD4+、CD8+阳性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2、-3.27、2.95、4.54,P值均0.05);A组治疗前后血清CE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76±9.57)μg/L vs(10.53±8.62)μg/L,t=2.13,P=0.03];A组与B组末次治疗后血清CE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53±8.62)μg/L vs(35.21±10.22)μg/L,t=5.23,P0.01)];A组治疗客观有效率高于B组(66.7%vs 43.3%,Z=-2.042,P=0.041);A组生存时间长于B组,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5%vs 23.3%,χ2=3.97,P=0.046)。结论对结直肠癌术后不可切除肝转移瘤的患者行精准序贯介入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MWA)联合化疗与单独MWA治疗复发性肝内胆管癌(RI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21年3月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MWA+化疗和单独MWA的RICC患者,收集入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釆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使用Log-rank检验方法比较生存差异。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筛选到106例RICC患者,其中MWA+化疗组55例,MWA组51例。至随访截止,MWA+化疗组的中位PFS为15.0个月(95%CI:14.5~15.5),MWA组中位PFS为13.4个月(95%CI:11.6~1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4,P=0.002)。MWA+化疗组的中位OS为21.0个月(95%CI:20.0~21.8),MWA组中位OS为18.0个月(95%CI:1...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注射华蟾素与注射无水乙醇治疗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2月解放军第九四医院收治的56例肝癌术后复发的门静脉癌栓患者,其中27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华蟾素注射治疗(华蟾素组),29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无水乙醇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期,并比较其治疗前后的TBil、ALT、AST水平。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华蟾素组治疗后的有效率为63.0%,无水乙醇组58.6%,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1,P0.05);华蟾素组治疗后的TBil、ALT和AST水平均低于无水乙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4、2.40、2.39,P值均0.05);华蟾素组6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81.5%、63.0%、29.6%;无水乙醇组分别为82.8%、58.6%、31.0%,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16、0.111、0.013,P值均0.05)。结论超声介入注射华蟾素和注射无水乙醇治疗门静脉癌栓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相似,均能起到抑制癌栓生长、延长生存期的作用,但华蟾素介入治疗在保护肝功能方面优于无水乙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雾霾防护措施预防石家庄地区哮喘患者雾霾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本院治疗的16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A组(n=38)、B组(n=67)和C组(n=55)。A组患者采用防霾口罩+空气净化器进行防护,B组患者采用防霾口罩进行防护,C组患者不采用转业雾霾防护措施。观察比较三组患者哮喘急性发作发生情况、哮喘控制测试评分情况以评价三组的防护效果。结果 A组患者共36例完成研究,B组患者共62例完成研究,C组患者共50例完成研究;三组患者哮喘急性发作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2,P0.01),两两比较显示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2,P0.01)、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9,P0.01),A组与B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P=0.60);三组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5.18,P0.01),两两比较A组与B组(LSD,P0.01)、A组与C组(LSD,P0.05)、B组与C组(LSD,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三组患者AC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7,P0.01),干预后A、B组患者ACT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ACT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32,P0.01)。结论应用空气净化器结合防霾口罩可以显著降低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哮喘控制水平;单用防霾口罩也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只是效果稍差,但仍明显优于不采取防护措施的患者。因此应广泛推荐哮喘患者采用科学的雾霾防护措施,从而降低哮喘急性发作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