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前核间性眼肌麻痹表现为两眼向病变对侧注视时,患侧眼球不能内收,对侧眼球外展时伴眼震;由于脑干细小,出现病变时常出现感觉、肌力、意识等多种异常,单纯出现前核间性眼肌麻痹少见。现报告1例中脑导水管旁梗死致单纯前核间性眼肌麻痹如下。1病例男,67岁,因"眩晕、视物重影、恶心、呕吐15 h"于2013年2月2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5 h出现眩晕、视物重影,持续性,不敢睁眼、活动,站立时加重,平卧后减轻,与头  相似文献   

2.
<正>前核间性眼肌麻痹是由于脑干内侧纵束病变引起的一种眼球特异性运动障碍。内侧纵束病变引起的孤立性一侧前核间性眼肌麻痹的病例少见,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因"突发视物成双伴头晕1 d"于2 0 1 5年5月1 0日入院。患者5月9日2 1时在看电视时突然出现视物成双,伴头晕,无视物  相似文献   

3.
<正>八个半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脑干综合征,现将本院诊治的1例以八个半综合征为表现的脑桥梗死患者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男性,58岁,因"头晕伴视物模糊4 h"于2015年4月17日入院。患者于4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为视物晃动,走路不稳,发飘感,伴有右眼不能闭合,无视物旋转、成双,无耳鸣、耳聋,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障碍、言语障碍及声音嘶哑等,无面部及肢体的麻木,无意识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并分析1例脑桥点状梗死致前核间性眼肌麻痹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特点,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病例的关注。方法:通过对1例脑桥点状梗死致前核间性眼肌麻痹的患者的深入剖析,阐述其临床症状的产生机制,增进对脑干各神经纤维束的解剖认识,指导临床诊疗。结果:1例67岁女性,主诉“头晕11 h余”入院。神经系统查体显示双眼左侧视时右眼内收不能,左眼可外展,伴水平眼震。头颅MRI发现右侧脑桥背侧点状急性期小梗死灶。结合病史、查体、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脑桥梗死。给予患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丁苯酞、倍他司汀等治疗,症状好转出院,1月后随访患者症状恢复正常。结论:脑干结构精密复杂,发生病变多出现邻近的神经核团以及纤维束受损的表现单纯累及内侧纵束(medial longitudinal faseieulus,MLF)的脑干点状梗死报道较少,故一线医生应增进对脑干各神经纤维束的解剖认识,重视临床查体,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5.
现报告1例心脏黏液瘤合并多发性脑梗死及多发性颅内动脉瘤如下。1病例女,24岁。因"头晕、走路不稳4 d"于2011年8月14日入院。患者4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头晕、双眼视物不清、走路不稳及左侧肢体麻木,伴有心慌、心悸。家族史无特殊。查体:体温36.8℃,脉搏80/min,呼吸18/min,血压98/60 mmHg(1mm=0.133kPa);思睡,言语流利;双眼右视有  相似文献   

6.
双侧眼睑下垂见于重症肌无力、线粒体脑肌病、甲状腺眼肌病和脑干病变等多种疾病,大脑半球病变致双侧眼睑下垂罕见.本文报道右侧大脑半球梗死致双眼脸下垂及上视麻痹1例,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该现象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伤性核间性眼肌麻痹的临床表现.方法 对外伤性脑干出血引起的双眼同向性水平运动异常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讨论前、后核间性眼肌麻痹的特征.结果 颅脑外伤引起的双眼同向性水平运动异常伴眼震,同时辐辏存在,第一眼位正位,无复视,属核间性眼肌麻痹.结论 外伤性脑干损伤可引起核间性眼肌麻痹.  相似文献   

8.
<正>小脑中脚(MCP)由对侧脑桥核发出的白质纤维组成,是皮质小脑通路的一部分。MCP由多条血管供血,该区域梗死并不常见,而孤立性双侧MCP梗死则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孤立性双侧小脑中脚梗死病例的诊治经过,结合文献资料简要探讨孤立性双侧小脑中脚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4岁,因"头晕5 d,走路不稳11 h"于2019-03-21入院。患者入院前5 d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天旋地转感,于平卧后可缓解,但仍有头昏沉感,坐位及站立时加重。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无头痛、耳鸣、听力下降、视物双影。入院前11 h患者出现站立及行走不稳。急诊行头部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发性Fisher综合征(FS)叠加Bickerstaff脑干脑炎(BBE)的临床特点和疾病命名。方法分析2例复发性Fisher-Bickerstaff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表现为复发性睡眠增多、走路不稳、视物成双,肌电图检查提示下肢神经源性损害;例2表现为复发性视物成双、走路不稳,第2次发病出现四肢无力,查体双下肢远端肌力3级,双侧Babinski征阳性,肌电图提示四肢神经源性损害;2例患者除具有眼肌麻痹和共济失调的症状外,都有中枢和周围神经受损的表现;依据患者的病史、查体、临床检测和疾病经过,诊断为复发性Fisher-Bickerstaff综合征,第2例患者叠加吉兰-巴雷综合征。结论具有周围神经损害的BBE和具有中枢神经损害的FS从临床表型上不能截然分开,Fisher-Bickerstaff综合征的概念更能准确地表述这类患者的表型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以眼肌麻痹为唯一或主要表现的脑干梗死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预后及探索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0年-2016年间在我院神经内科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证实的20例以眼肌麻痹为唯一或主要表现的脑干梗死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眼肌麻痹的类型、伴随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病灶特点、责任血管、危险因素及疾病预后。结果 20例以眼肌麻痹为唯一或主要表现的脑干梗死患者的眼肌麻痹表现为:核下性(1例),核性(9例),核间性(10例)。核性眼肌麻痹以动眼神经不全麻痹最常见(78%);核间性眼肌麻痹以前核间性眼肌麻痹多见(60%)。孤立性眼肌麻痹患者6例,伴随症状以头晕最多见(55%)。18例(90%)患者伴颅内多发腔隙性病灶,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显示与梗死灶相关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有14例(70%),常见为大脑后动脉狭窄12例(60%)。13例(65%)在住院期间眼部症状消失,消失时间以发病后2 w内最多见(50%)。经随访,14例(70%)患者在发病后3 m内眼部症状消失。比较孤立性眼肌麻痹组(n=6)与非孤立眼肌麻痹组(n=14)临床、影像特点及实验室指标方面差异,非孤立眼肌麻痹组空腹血糖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干梗死引起的眼肌麻痹可有各种表现,以核间性眼肌麻痹最常见,核性眼肌麻痹以动眼神经不全麻痹多见。多数患者伴后循环大血管狭窄或闭塞。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眼部症状多在发病后3 m内消失。高血糖可能导致更广泛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1.
<正>脑桥臂梗死是小脑前下动脉(AICA)闭塞综合征的一种少见类型,孤立的双侧脑桥臂梗死更是罕见。现报道1例孤立的双侧脑桥臂梗死患者如下。1 病例患者,男,62岁,因"头晕、走路不稳6 d"入院。患者入院6 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呈持续性,严重时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患者自觉双下肢无力,伴走路不稳,向左侧偏斜,双耳听力下降,无耳鸣,时有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症状持续无缓解。既往有"高血压病"13年,最高时达到220/100 mmH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以眼肌麻痹为主要表现的脑干梗死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病因以及疾病进展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脑干梗死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眼肌麻痹的类型、伴随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责任血管和病灶、病因、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结果 32例眼肌麻痹患者分为:核下性(2例)、核性(21例)、核间性(4例)和混合性眼肌麻痹(5例...  相似文献   

13.
报告1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患者临床资料如下.1 病例男,76岁.因"走路不稳、发作跌倒、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且进行性加重4年余"于2010年10月2日入院,家属述患者近4年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走路不稳、发作跌倒、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坐位时双目上视,下视不能,水平方向运动略受限.有时夜间精神亢奋,白天思睡.查体:精神淡漠,言语欠清晰,构音障碍(发音费力).眼球垂直运动不能.  相似文献   

14.
<正>八个半综合征属于临床上少见的脑干综合征,我院收治1例合并八个半综合征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男,69岁。因"头晕、恶心、呕吐,伴四肢无力3 h"于2013年2月5日入院。患者3 h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右眼不能闭合,视物成双,眼球活动障碍,左颞部胀痛感,伴恶心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双侧肢体麻木、无力,行走不能,症状持续不缓解。至我院门诊急查血常规、肾功能、电  相似文献   

15.
<正>眼球垂直凝视麻痹通常表现以下4种综合征:(1)表现为双眼上视麻痹的Parinaud综合征[1];(2)表现为病变同侧下视麻痹、对侧上视麻痹的垂直“half-and-a-half”综合征[2];(3)表现为双眼向上凝视麻痹及病变侧单眼下转受限的垂直“oneand-a-half”综合征[3];(4)表现为双眼均不能上视或下视的垂直“one-and-a-one”综合征[4]。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表现为双眼垂直上视麻痹的单侧中脑-间脑结合区梗死的临床病例。  相似文献   

16.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是神经变性疾病中的一种,1964年Steele,Richardson和Olszewski[1]首先描述此病,因此又称"Steele-Richardson-Olszewski"综合征,约占不典型帕金森病的5%。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姿势不稳、摔倒、垂直性核上性眼肌麻痹、颈部过伸、帕金森病样症状和认知功能下降等。  相似文献   

17.
现报告3例口服平喘药物复方妥英麻黄茶碱片致苯妥英钠中毒如下. 1 病例 1.1 例1女,26岁.因"头晕、恶心、言语不清、走路不稳、视物成双2年"于2006年11月8日入院.2年前患者出现头晕、恶心,未吐,当地医院给予一般治疗后症状缓解.1年前再次出现头晕、恶心,并逐渐出现言语不清、走路不稳、视物模糊,而入本院治疗,当时腰穿脑脊液及头颅MRI检查均未见异常.入院期间出现哮喘发作,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症状消失后出院.近6个月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入院.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个半综合征(one-and-a-half syndrome)是由脑桥被盖部病变所致眼球运动障碍的一组症候群,一个半综合征合并同侧面瘫被称为八个半综合征(eight-and-a-half syndrome),临床极为罕见,具有重要的定位价值。现将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的2例"八个半综合征"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男,63岁,农民。主因"头晕、言语不清1 d"于2017年1月4日14:25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 d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走路不稳,伴言语不清,伴视物模糊、双影,伴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无恶心呕吐、肢体无力及意识障碍,发病  相似文献   

19.
神经眼科体征在重症脑干梗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眼科体征在危重脑干梗死病例中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9例经尸检确诊的脑干梗死患者神经眼科体征类型与梗死部位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8例出现眼科体征,表现为各类眼震,颅神经麻痹、瞳孔大小异常、同向凝视麻痹、霍纳综合征和核间性眼肌麻痹等。其中出现2种或以上的复合眼征共13例。累及中脑、桥脑或延脑的复合病灶有12例,有中脑病灶者均出现神经眼征。结论观察记录神经眼科体征对危重脑干梗死的定位诊断和评估病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疼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疼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1例报告新疆医学院一附院神经内科丁兴国林峰报道患者,女性,10岁,哈萨克族,以双眼眶周持续胀痛伴视物不清15天入院。起病时双眼眶周持续胀痛,伴恶心呕吐,次日出现双眼球活动不灵,视物不清,当地医院给予抗生素及镇痛对症治疗无效。病前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